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宗汾

鎖定
郭宗汾(1901-1969) 字載陽。陸軍中將。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一師師長、第三十三軍軍長、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華北“剿總”副總司令等職。北平和平解放後,任北平聯合辦事處副主任,負責國民黨軍隊改編等事宜,有“和平功臣”之稱。 [1]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郭宗汾
籍    貫
河北省河間縣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69年10月18日
畢業院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目錄

郭宗汾人物生平

郭宗汾,字載陽。陸軍中將。河北省河間縣人。1901年出生。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步兵科畢業。 [2] 
郭宗汾曾任閻錫山督軍署參謀處少尉參謀,商震部上尉參謀。1924年,調督軍署參謀處,任中校參謀兼作戰股長。1927年,升任上校參謀處長。6月,閻錫山自任為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參加北伐戰爭,郭宗汾任其參謀長。1928年北伐結束後,他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十九師少將師長。在中原大戰中,郭宗汾表現了臨危不亂、指揮若定、作戰頑強的軍事素質,成為晉軍中的一員驍將。 [2] 
1931年,晉綏軍縮編,他任第六十九師第二O二旅旅長。1934年,他參加了蔣介石主辦的廬山軍官訓練團,任連長。軍官訓練團結束,蔣介石贈款五千元及景德鎮瓷器一套,他回太原後悉數上交閻錫山。閻念其忠誠,令其留為己用。1936年,第二O二旅擴編為第七十一師,他任師長。 [2]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郭宗汾率七十一師於9、10月間先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會戰,同日軍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部隊傷亡近半。隨後郭宗汾率部參加太原保衞戰。1938年春,他又率部參加了反攻太原戰鬥,與日軍激戰兩晝夜,失敗後轉進晉西北臨縣、離石駐防,奉命實行運動戰。1938年是山西國共合作較好的時期,在這種形勢下,郭宗汾部與一二O師共同創建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2]  [3] 
1938年6月,郭宗汾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中將軍長。閻錫山成立“民族革命同志會”後,他為十三名高級幹部之一,後晉軍高級將領王靖國成立“鐵軍”組織,他是核心組織“特團”的特委之一。 [3] 
1939年12月,閻錫山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郭宗汾奉命會合第六集團軍趙承綬部向決死隊進攻。決死隊第二、四縱隊在續範亭的率領下奮起自衞,予郭、趙兩部以痛擊。閻錫山為推脱責任,予郭宗汾及趙承綬以撤職留任的處分。郭的部下六個師旅長一律撤職,下屬第七十師師長趙晉在秋林被扣,暫四十一師師長鄭錫安逃往西安。郭宗汾處境十分困難,被滯留秋林,受閻考察。 [3] 
1940年秋,郭宗汾調任第二戰區長官部參謀長。此後,再沒有掌握軍權。 [3]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閻錫山為了奪取勝利果實,成立作戰小組,專事對八路軍作戰。作戰小組實際由郭宗汾主持,擬定了奪取上黨根據地及大同的計劃。上黨閻錫山軍隊失敗後,郭宗汾曾前往收容。 [3] 
1946年2月,北平軍調小組向太原派出三人小組進行軍事調停,監督國共雙方實現停火,遣返日本戰俘等。郭宗汾以閻錫山代表身份參加軍調小組工作。 [3] 
1947年夏,郭宗汾奉閻錫山之命赴南京,面見蔣介石求援,索要軍餉武器等。11月,郭調任第十五兵團司令官,該兵團只有番號,並無兵卒,加上閻錫山隱瞞了郭母去世的消息,使郭十分氣憤。他愈發感到閻錫山為人不仁不義,無可留戀,乃下定決心,以探望家人為由向閻請假飛往了北平。傅作義邀他擔任華北“剿總”副司令。 [3]  [4] 
1949年1月傅作義最後決定和平起義。在這歷史轉變關頭,郭宗汾支持傅的行動,配合和談做了許多工作,如加強北平市內治安,對軍隊防區進行調整,嚴密監視中央軍,撤換蔣介石嫡系、北平市警備司令陳繼承等。 [4] 
北平和平解放後,成立了北平聯合辦事處,處理過渡期間軍政事宜。葉劍英為主任,郭宗汾為副主任,負責軍事組。他與共產黨人通力合作,順利完成了國民黨軍二十六萬人的改編、編余等善後工作。他因在辦事處工作出色,有“和平功臣”之稱。 [4] 
1950年,經葉劍英推薦,郭宗汾在華北軍政大學高級軍事研究室任主任。1951年,調任軍訓部高級研究室副主任。1953年,任南京軍事學院教官。1954年,他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以後連續當選。1957年,他轉業回到山西,任省體委主任。 [4] 
1969年10月18日,郭宗汾因患肺癌在山西太原病逝,終年六十八歲。 [4] 
參考資料
  • 1.    王成斌等主編,民國高級將領列傳 4,解放軍出版社,1999.01,第375頁
  • 2.    沉度等編,國民黨高級將領傳略,華文出版社,1995.09,第752頁
  • 3.    沉度等編,國民黨高級將領傳略,華文出版社,1995.09,第753頁
  • 4.    沉度等編,國民黨高級將領傳略,華文出版社,1995.09,第7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