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帝后禮佛圖

(龍門石窟賓陽中洞東壁上的浮雕)

鎖定
《帝后禮佛圖》是龍門石窟賓陽中洞東壁上的浮雕。它創作於北魏年間,是中國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後被盜賣至國外。現其中之《北魏孝文帝禮佛圖》藏於美國紐約市藝術博物館,《文昭皇后禮佛圖》藏於美國堪薩斯市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1] 
中文名
帝后禮佛圖
所屬年代
北魏
類    別
浮雕
出土地點
河南 龍門石窟

帝后禮佛圖創作背景

帝后禮佛圖 帝后禮佛圖
賓陽洞位於龍門西山北部,是北魏宣武帝為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祈求冥福而修建的,原計劃開鑿三座石窟,但耗時23年,動工802,366人次僅完成了賓陽中洞。它是龍門石窟中繼古陽洞後開鑿的第二大窟。賓陽中洞的前壁均是淺浮雕題材,遍雕佛經故事和皇室禮佛行列,用以宣揚佛法,讚頌佛家的累世善行和炫耀帝后的威儀。壁面自上而下分為四層,中間被窟門分隔成南北兩段,層與層間雕以橫欄為界。自上而下,《帝后禮佛圖》位於第三層。

帝后禮佛圖詳細介紹

《帝后禮佛圖》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文昭皇后的供養行列。
北段刻孝文帝頭戴冕旒,身穿袞服,在諸王、中官及手持傘蓋、羽葆、長劍、香盒的近侍宮女和御林軍的前導、簇擁下,緩緩行進的場面。
南段構圖與北段相似,刻文昭皇后蓮冠霞帔,一手拈香,後隨兩個戴蓮冠的貴婦,在眾宮女的前導、簇擁下迎風徐行,方向與北段相對。
作品中人物密集重疊,顧盼照應,既渾然一體,又有豐富變化。不同於當時常用的以形體高低大小來區分人物等級的手法,儘管作品中人物形象並無顯著的大小之別,服飾也大致相同,但從人物的位置、相互關係,特別是風度威儀間的微妙差別,都顯示出作為作品中心的帝后迥異常表的高貴與尊嚴,體現出創造者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
此外,從作品中人物的衣冠髮式和傘蓋、羽葆等儀仗制度看,孝文帝推行漢化的政策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因此,這件作品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
帝后禮佛圖分皇帝和皇后兩批人員,各佔三個版面,呈兩邊對稱排列。人物在大小上具有明顯區分,皇帝和皇后以及隨行達官貴人的身高要明顯高於僕侍,但經藝術化處理,在整體上是協調的,這是當時尊卑理念的反映。
另外,前我國尚存完整的帝后禮佛圖,位於河南鞏義市鞏義石窟寺

帝后禮佛圖作品賞析

整幅浮雕採取橫向構圖,人形處理因此顯得頎長,並略帶向前的傾斜感,既保留了盛典中的帝王生活氣派,又帶有飄然如仙的宗教意味和凝然靜謐的心境。
同時,宮女們含睇若笑,嬌慵前行的姿態,與整個虔敬肅穆的氛圍形成了含蓄的對照,流露出作者溝通人世和天界的欲求。
與雲崗石窟的浮雕相比,《帝后禮佛圖》已經開始擺脱古印度的犍陀羅風格,而加強了本土的藝術語言色彩。作品變得單薄平淺,高浮雕的圓潤光影不復存在,線條成了藝術表現上舉足輕重的角色。人與人的空間、人體的曲折起伏都用線勾勒,特別是衣紋的處理,格外舒展流暢、疏密有致,頗有漢代畫像磚以線求形的神韻,表現出中國民族文化與外來佛教藝術的很好融合。

帝后禮佛圖歷史意義

《帝后禮佛圖》是我國雕塑史上的珍品,可惜在三十年代被美國人普愛倫勾結北平琉璃廠的古董奸商嶽彬盜鑿而去。從原壁被鑿的痕跡和殘存的浮雕斑痕,以及後來在奸商家中查出的幾箱浮雕碎塊來看,恐怕原作已被鑿毀,現藏於美國的只是複製品。這無疑是人類藝術史上的一大悲劇。

帝后禮佛圖禮佛圖意義深遠

龍門石窟賓陽洞中被挖去的“帝”和 “後”兩組禮佛圖,是整個雕像羣的中心和最精彩的部分。此外,從作品中人物的衣冠髮式和傘蓋、羽葆等儀仗制度看,孝文帝推行漢化的政策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因此,這件作品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
所以,無論從藝術史宗教史的角度去考察,還是從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去估量,帝后禮佛圖都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