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昭皇后禮佛圖

鎖定
《文昭皇后禮佛圖》(又稱《皇后禮佛圖》),是龍門石窟賓陽中洞的浮雕,和《北魏孝文帝禮佛圖》(又稱《皇帝禮佛圖》)組成《帝后禮佛圖》。
龍門石窟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後開始興建的。孝文帝去世後,他的兒子宣武帝為紀念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花費24年時間在龍門開鑿了賓陽中洞,賓陽中洞洞口兩側的石壁上,原來雕有兩組大型浮雕,這就是《皇帝禮佛圖》和《皇后禮佛圖》。
遺憾的是現在賓陽中洞洞口兩側只留下了兩個觸目驚心的大疤痕。《皇帝禮佛圖》現陳列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皇后禮佛圖》現陳列在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 [1] 
中文名
文昭皇后禮佛圖
別    名
皇后禮佛圖
工    藝
石窟浮雕
製造年代
北魏
原    址
龍門石窟賓陽中洞三層
現    藏
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
流失年代
1930年至1935年之間

文昭皇后禮佛圖作品內容

《文昭皇后禮佛圖》刻着文昭皇后蓮冠霞帔,一手拈香,後隨兩個戴蓮冠的貴婦,在眾宮女的前導、簇擁下迎風徐行,方向與北段相對。禮佛圖中人物密集重疊,顧盼照應,既渾然一體,又有豐富變化。不同於當時常用的以形體高低大小來區分人物等級的手法,儘管禮佛圖中人物形象並無顯著的大小之別,服飾也大致相同,但從人物的位置、相互關係,特別是風度威儀間的微妙差別,都顯示出作為禮佛圖全圖中心的帝后的高貴與尊嚴,體現出創造者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 [2] 

文昭皇后禮佛圖創作背景

北魏孝文帝下令遷都洛陽後,加緊創建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的步伐。到了孝文帝后期,崇佛更甚。孝文帝和文昭皇后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宣武帝元恪繼續鑿造石窟,而且其工程規模更勝於其父。
帝后禮佛圖所在的龍門賓陽洞,是宣武帝為了紀念孝文皇帝和文昭皇后,為他們祈求冥福而特別鑿造的。儘管開鑿的只是一個石窟,可是這個石窟的規模非常大。它是僅次於孝文帝時代開鑿的龍門的第二大石窟古陽洞。洞壁兩側有四層大型浮雕,其中(自下而上)第三層北邊的皇帝禮佛圖和南邊的皇后禮佛圖合稱帝后禮佛圖,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禮佛的情景,堪稱雕刻極品。 [2] 
賓陽中洞是中國正史中唯一對洞窟開鑿過程進行明確記載的石窟造像工程,歷時24年,於公元523年完工。不同於龍門石窟中許多洞窟經過多代續鑿,賓陽中洞的建造過程一氣呵成,而且滿工雕刻沒有留下一絲空白。 [5] 

文昭皇后禮佛圖文物研究

窟口的左右兩側偏下部原有四層浮雕,遍雕經變故事、佛傳故事、皇室禮佛行列以及十神王像。自上而下的第三層,各有一幅大型連環畫式的浮雕,每幅高約200釐米、寬約250釐米,北面為北魏《孝文皇帝禮佛圖》、南面為《文昭皇后禮佛圖》,合稱《帝后禮佛圖》,整個畫面應當是符合規制下的一次北魏皇室行香供佛的命題創作。 [5] 
禮佛圖也稱供養人像,是我國古代石窟藝術中常見的一種題材。龍門石窟的浮雕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峯。
整幅浮雕採取橫向構圖,人形處理因此顯得頎長,並略帶向前的傾斜感,既保留了盛典中的帝王生活氣派,又帶有飄然如仙的宗教意味和凝然靜謐的心境。同時,宮女們含睇若笑,嬌慵前行的姿態,與整個虔敬肅穆的氛圍形成了含蓄的對照,流露出作者溝通人世和天界的欲求。
與雲岡石窟的浮雕相比,帝后禮佛圖已經開始擺脱古印度的犍陀羅風格,而加強了本土的藝術語言色彩。作品變得單薄平淺,高浮雕的圓潤光影不復存在,線條成了藝術形式表現上舉足輕重的角色。人與人的空間、人體的曲折起伏都用線勾勒,特別是衣紋的處理,格外舒展流暢、疏密有致,頗有漢代畫像破以線求形的神韻,表現出中國民族文化與外來佛教藝術的很好融合。
此外,從禮佛圖中人物的衣冠髮式和傘蓋、羽葆等儀仗制度看,孝文帝推行漢化的政策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因此,這件作品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所以,無論從藝術史、宗教史的角度去考察,還是從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去估量,帝后禮佛圖都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1] 
《帝后禮佛圖》的原始位置,處於窟口內壁下端,且畫面還略微跨越內側壁,形成了一個橫向帶轉折的L形空間佈局,這樣神秘、隱蔽的位置佈局,觀看者非得進入洞窟之後,再轉身朝向光亮晃眼的窟口,目光向下約呈45度角在暗處搜索,定睛細瞧才會注意到此浮雕。浮雕所展現的靜穆有序的多人隊伍,以及禮佛者虔誠、肅穆、寧靜的心境,無不彰顯着皇家的累世善行和帝后的威儀。 [5] 

文昭皇后禮佛圖現代修復

2019年2月,賈濯非和西安交大藝術系教師歐陽振宇等攜帶專業設備赴美掃描了納爾遜博物館的《文昭皇后禮佛圖》浮雕實體。2020年1月,又對保留在納爾遜博物館倉庫中的2000多塊碎片進行甄別判定,這些碎片是當年史克曼進行拼接時被認為的贗品。
倉庫在一座被掏空的山體裏,裏面的中國文物都保管得非常好,恆温恆濕,隨時會有檢查。賈濯非看到的這2000多塊大部分是一般的石灰石碎塊,但也不排除還有浮雕的原始碎塊。賈濯非説,對這些碎片他們做了重點挑選和多角度拍攝,已經發現一個頭部和一些衣紋碎塊可以被認定是真品。
2020年11月,團隊對龍門石窟賓陽中洞的浮雕殘壁進行了掃描,離散文物實體與母體的數據採集階段完成,但這只是浮雕虛擬造型還原研究的前期準備工作,接下來還要做浮雕造型還原和原境還原。
2020年12月,以殘壁為基準建成三維虛擬空間統一座標系統,接下來所有浮雕造型復原虛擬現實研究都將統一在這個系統中進行。
具體復原方式首先是在在統一座標系中,通過調整老照片鏡頭變形,對齊老照片與殘壁的共有特徵點,使殘壁正投影和老照片正投影重疊,獲得浮雕在殘壁上的原始輪廓線以及準確位置;提取納爾遜博物館掃描浮雕的碎塊數據,同時對照老照片在殘壁三維模型上的正投影原始輪廓,定位每塊碎塊模型在殘壁上的精準位置和組合關係,並發現了納爾遜浮雕中可能有的假殘塊。
距離龍門石窟380公里外的西安交大的一個工作室,團隊裏的蔣耀正操作鼠標,在計算機屏幕上小心翼翼地拖動一些虛擬的“碎塊”,仔細比對它在殘壁模型浮雕輪廓上的位置關係。三維立體激光掃描也會出現形變,多處細微形變一疊加,畫面就會走樣,如果是純三維掃描團隊,很難發現這些細微差別。
2023年1月14日,“復位合璧,光華在線”——龍門石窟流散文物數據聚合成果專題展在洛陽博物館開幕,首次集中系統展現了近年來龍門石窟研究院將三維數字技術運用於流散文物數字復位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目前國家文物局也批准了龍門石窟開展賓陽中洞的測繪勘察與保護展示提升項目。
通過聚合收藏在海外博物館浮雕碎塊、賓陽中洞殘壁母體、浮雕原始拓片和歷史照片所提供的信息源,西安交大藝術系教授賈濯非帶領他的研究團隊虛擬復原了《文昭皇后禮佛圖》,並虛擬“嵌回”賓陽中洞殘壁母體,與母體合壁復位。 [5] 

文昭皇后禮佛圖流失海外

文昭皇后禮佛圖合同暴露罪證大白

1952年,新中國政府在北京炭兒衚衕彬記古玩鋪內發現了彬記與普·愛倫簽訂的掠奪帝后禮佛圖浮雕的合同,查出嶽彬勾結普·愛倫盜賣國寶帝后禮佛圖的犯罪事實。 [2] 
1953年,政府清查青島海關、上海海關倉庫,在清理部分尚未運出的貨物時,意外發現了部分《帝后禮佛圖》的浮雕碎片,這都是嶽彬當年拼裝時留下的。其中,青島海關內的《帝后禮佛圖》碎片,通過北京故宮博物院轉交給龍門石窟,現仍珍藏在洛陽龍門石窟庫房內。
1953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封檢舉信,揭發嶽彬盜賣龍門浮雕《帝后禮佛圖》的事。隨後,文化界300多人聯名寫信,要求審判嶽彬。1954年4月22日上午,法院對嶽彬進行了公開審理,嶽彬以倒賣文物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後病死在獄中。 [1] 
1965年,文化部“文藝為工農兵服務”調查組和龍門石窟保管所,特意找到當年被迫盜鑿《帝后禮佛圖》的幾名洛陽石工,瞭解了《帝后禮佛圖》被盜鑿的過程。 [1] 

文昭皇后禮佛圖石工遭脅迫成“幫兇

20世紀初,關野貞教授鏡頭下的《皇后禮佛圖》尚保存完好。
1925年,美國文物販子普艾倫曾到敦煌石窟企圖用特製膠水粘走石窟壁畫,未遂。1928年,普艾倫出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遠東部主任,成為一個以收集和盜竊中國文物為職業的人,他也把目光轉向了龍門。
20世紀30年代,普艾倫來到龍門石窟,在賓陽中洞發現了兩幅浮雕,很是好看,就用照相機拍了下來。到北京後,他找到琉璃廠彬記古董商行的老闆嶽彬“訂貨”。 [2] 
1930年至1935年之間。北京古玩販子嶽彬找到洛陽東關古玩奸商幫忙,該奸商勾結當時龍門一帶的土匪,脅迫當地的幾名石工盜鑿《帝后禮佛圖》。
發現有人盜鑿石窟,龍門鎮魏灣村一些百姓很快自發組織起來,只要發現竊賊,馬上敲鑼打鼓。土匪們遂改變了策略,開始讓石工深夜盜鑿,先將浮雕頭部鑿下,然後用錘子、鑿子把浮雕一塊塊鑿下來,鑿下的石塊裝進擔子裏,天亮前挑走。石工盜鑿時,土匪就站在洞外拿着槍放風,一旦發現附近有人經過,就用暗號通知洞內石工暫停敲打。
如此數年,除了《帝后禮佛圖》,這一夥人還盜走賓陽南洞南壁大龕下石獅、萬佛洞外兩隻石獅、萬佛洞正壁蓮花穿枝菩薩及飛天、看經寺南壁西第二個羅漢、東山二蓮花洞中正壁南側菩薩等大批國寶。 [1] 
《皇后禮佛圖》浮雕原址空餘鑿痕 《皇后禮佛圖》浮雕原址空餘鑿痕

文昭皇后禮佛圖尋回文物長路漫漫

美國堪薩斯市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有一間比較獨特的展覽室,門口左右兩側分別立着兩根石柱,展室內沒有燈光,燈光是從門口照進來的,藉着昏暗的燈光,我們看到牆壁上鑲嵌着一幅畫。走到近前仔細分辨才知道,這正是我們要尋找的《文昭皇后禮佛圖》!
原來,這間展覽室之所以這樣設置,完全是為了營造出當時龍門石窟的氛圍。門口的石柱就是仿照龍門石窟內的中心柱而建。中心柱可以起到加固石窟的作用,防止石窟因年代久遠風化而坍塌。展覽室內沒有燈光,光線是從門口照進來的,正是仿照當年龍門石窟內自然光線照進石窟的角度。
靠近《皇后禮佛圖》,我們發現了畫面上大大小小的斑駁裂痕,和《皇帝禮佛圖》一樣,似乎是破裂後的修補痕跡。原來,這件國寶在運到美國時,竟然是一堆碎石頭!
五十年代初,在嶽彬家裏查抄出被鑿成碎片的《皇帝禮佛圖》殘石,經過粘修整理後大致輪廓還可以看出,但全部人物都沒有頭部。被盜後的碎片並沒有全部運到海外,有一部分已經轉到龍門文物保管所。不過,迄今還未拼接,尚難斷定。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的皇帝禮佛圖,估計除頭像為原件外,其它部分是嶽彬們參照圖片複製的贗品。 [3] 

文昭皇后禮佛圖中方嚴正交涉

文博界泰斗、故宮博物院著名陶瓷專家耿寶昌告訴記者,1975年初,“出土文物展”在華盛頓成功展出3個月後,他隨同中方文物工作組趕往在美國展出的第二站堪薩斯市,開始在那裏的納爾遜藝術博物館進行籌備布展。
納爾遜博物館在美國以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著稱。耿寶昌和同事們在館內考察布展情況時,發現了來自中國的一件國寶《文昭皇后禮佛圖》。“禮佛圖”是中國龍門石窟藝術價值最高的石雕作品之一,上世紀30年代,被人從石壁上鑿下,盜賣至海外。最終“禮佛圖”被收藏於納爾遜藝術博物館,成為該館引以為傲的中國文物,被展放在館內的顯眼之處。見此情形,前來籌備布展的中方代表立即向博物館提出嚴正交涉。
中方要求博物館立刻撤掉《文昭皇后禮佛圖》,否則中國的文物不予開箱布展。中方代表一再表示,在事關國家利益的事情上,他們的立場不會改變。納爾遜博物館最終做出妥協,將《文昭皇后禮佛圖》用木板全部遮蓋起來。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