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冕旒

鎖定
冕旒,是中國古代服制,始於黃帝時代,沿用至周天子。秦始皇即位後,廢除冕旒,郊祀之服皆穿戴袀玄。西漢沿用秦朝舊制,亦服用袀玄。直到東漢時期,漢明帝首次服用旒冕,恢復了冕旒制度。 [4] 
冕冠之下垂旒,以珠玉製成,為王公所服。
中文名
冕旒
外文名
king's crown with tassels
拼    音
miǎn liú
釋    義
古代帝王的禮冠和禮冠前後的玉串
注    音
ㄇㄧㄢˇ ㄌㄧㄨˊ [1] 
性    質
古代中國禮冠之一種
出    處
士冠禮》疏引《世本

冕旒概述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天子祭羣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於規定的禮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許越位穿高於規定的禮服,否則要受到懲罰。
天子為十二旒,周之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於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

冕旒引證解釋

1、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頂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見《周禮·夏官·弁師》。
《後漢書·蔡茂傳》:“賜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李賢注:“旒謂冕前後所垂玉也,天子十二旒,上公九旒。”
崔豹 《古今注·問答釋義》:“ 牛亨 問曰:‘冕旒以繁露,何也?’答曰:‘綴珠垂下,重如繁露也。’”
唐·張藴古《大寶箴》:“雖冕旒蔽目,而視於未形。”
袁枚 《新齊諧·蔣太史》:“王年三十餘,清瘦微須,冕旒盛服,執笏北向。”
2、專指皇冠。借指皇帝、帝位。
南朝·梁·沈約 《勸農訪民所疾苦詔》:“冕旒屬念,無忘夙興。”
唐·韓愈 《江陵途中寄三學士》詩:“昨者京師至,嗣皇傳冕旒。”
明·沈鯨 《雙珠記·奏議頒赦》:“若奏若啓,達羣意于冕旒。” [2] 
西遊記》第十回:“靜鞭三下響,衣冠拜冕旒。”
胡適 《<鏡花緣>的引論》四:“他( 武則天 )能使一班文人政客拜倒在他的冕旒之下。”
《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九回:“九龍牀上,坐着個不壞金身萬天教主玉皇張大帝,頭戴十一冕旒,身披袞龍青袍。” [3] 

冕旒形式介紹

帝王戴的冕冠,其頂端有一塊長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圓後方,用以象徵天圓地方。延的前後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綵線穿組,名曰:“冕旒”。冕旒的多少和質料的差異,是區分貴賤尊卑的標誌。據説,置旒的目的是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為明”,也就是説,一個身為領袖的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

冕旒歷史沿革

語出:士冠禮》疏引《世本》:黃帝作冕旒。
冕旒始於黃帝時代,沿用至周天子。秦始皇即位後,廢除冕服制度,郊祀之服皆穿戴袀玄。西漢沿用秦朝舊制,亦服用袀玄。直到東漢時期,漢顯宗(漢明帝)即位後首次服用旒冕,恢復了冕旒制度。 [4] 
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首次詔令有司參照《周官》、《禮記》、《尚書·皋陶篇》等古籍恢復冕旒制度,並作出定製:冕板皆廣七寸,長一尺二寸,前圓後方,冕板頂部為玄黑色,冕板裏部為朱綠色,前垂四寸,後垂三寸。
天子系白玉珠為十二旒,以其綬的顏色作組纓。
三公諸侯為七旒,青玉為珠;卿大夫為五旒,黑玉為珠。皆有前無後,各用其綬的顏色作組纓,旁垂黈纊。
祭祀天地、宗廟、明堂時,則戴上冕旒。 [5] 

冕旒人物相關

《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 甘寧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
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羣臣表奏獻帝,頌魏公曹操功德,極天際地,伊、周莫及,宜進爵為王。獻帝即令鍾繇草詔,冊立曹操為魏王。曹操假意上書三辭。詔三報不許,操乃拜命受魏王之爵,冕十二旒,乘金銀車,駕六馬,用天子車服鑾儀,出警入蹕,於鄴郡蓋魏王宮,議立世子。
參考資料
  • 1.    冕旒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1-22]
  • 2.    冕旒  .百度漢語[引用日期2017-02-02]
  • 3.    華夫主編.《中國古代名物大典》上:濟南出版社,1993年:第538頁
  • 4.    《後漢書·志·輿服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巛。乾巛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黃。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繢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章施於五色作服。天子備章,公自山以下,侯伯自華蟲以下,子男自藻火以下,卿大夫自粉米以下。至周而變之,以三辰為旂旗。王祭上帝,則大裘而冕;公侯卿大夫之服用九章以下。秦以戰國即天子位,滅去禮學,郊祀之服皆以袀玄。漢承秦故。至世祖踐祚,都於土中,始修三雍,正兆七郊。顯宗遂就大業,初服旒冕,衣裳文章,赤舄絇屨,以祠天地,養三老五更於三雍,於時致治平矣。”
  • 5.    《後漢書·志·輿服下》:“冕冠,垂旒,前後邃延,玉藻。孝明皇帝永平二年,初詔有司採《周官》、《禮記》、《尚書·皋陶篇》,乘輿服從歐陽氏説,公卿以下從大小夏侯氏説。冕皆廣七寸,長尺二寸,前圓後方,朱綠裏,玄上,前垂四寸,後垂三寸,系白玉珠為十二旒,以其綬采色為組纓。三公諸侯七旒,青玉為珠;卿大夫五旒,黑玉為珠。皆有前無後,各以其綬采色為組纓,旁垂黈纊。郊天地,宗祀,明堂,則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