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崗位評價

鎖定
崗位評價是一種系統地測定每一崗位在這種單位內部工資結構中所佔位置的技術。它以崗位任務在整個工作中的相對重要程度的評估結果為標準,以某具體崗位在正常情況下對工人的要求進行的系統分析和對照為依據,而不考慮個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工作中的表現。 [2] 
中文名
崗位評價
核    心
劃分崗位等級
目    標
按照內部一致性的原則
也稱為
職務評價或者工作評價

崗位評價簡介

崗位評價的核心是劃分崗位等級其目標是按照內部一致性的原則,建立合理的工資等級結構,實現組織內部的分配公平。
崗位評價,也稱為職務評價或者工作評價,是指採用一定的方法對企業中各種崗位的相對價值作出評定依據,並以此作為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據;是在崗位分析的基礎上,對企業所設崗位需承擔的責任大小、工作強度、難易程度、所需資格條件等進行評價。崗位評價的實質是將工作崗位的勞動價值、崗位承擔者的貢獻與工資報酬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對崗位勞動價值的量化比較,確定企業工資等級結構的過程。
崗位評價是評定工作的相對價值,確定崗位等級,以確定工資收入等級的依據。因此,崗位評價是工作分析的邏輯結果。工作分析主要是包括了“工作描述”和“工作規範”兩個方面的內容,而“崗位評價”是在前面兩個環節的基礎上進行的,其根本目的是為提供確定薪酬結構、等級,實現薪酬內部公平性提供依據。

崗位評價特點介紹

1.評價對象
崗位評價的中心是“事”不是“人”。崗位評價雖然也會涉及到員工,但它是以崗位為對象,即以崗位所擔負的工作任務為對象進行的客觀評比和估計。作為崗位評價的對象--崗位,較具體的勞動者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同時,它能與企業的專業分工、勞動組織勞動定員定額相統一,能促進企業合理的制定勞動定員和勞動定額,從而改善企業管理。由於崗位的工作是由勞動者承擔者的,雖然崗位評價是以“事”為中心,但它在研究中,又離不開對勞動者的總體考察和分析。
2.過程
崗位評價 崗位評價
在崗位評價過程中,根據事先規定的比較系統的全面反映崗位現象本質的崗位評價指標體系,對崗位的主要影響因素逐一進行測定、評比和估價,由此得出各個崗位的量值。這樣,各個崗位之間也就有了對比的基礎,最後按評定結果,對崗位劃分出不同的等級。
3.技術和方法
崗位評價主要運用勞動組織、勞動心理、勞動衞生、環境監測、數理統計知識和計算機技術,適用排列法分類法、評分法、因素比較法 等4種基本方法,才能對多個評價因素進行準確的評定或測定,最終做出科學評價 [1] 

崗位評價原則

崗位評價是一項技術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的活動。也就是説這項活動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還要觸及許多學科的專業技術知識,牽涉到很多的部門和單位。為了保證各項實施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崗位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靠性,在組織實施中應該注意遵守以下原則。

崗位評價系統

所謂系統,就是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及有區別又相互依存的要素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其中各個要素也可以構成子系統,而子系統本身又從屬於一個更大的系統。系統的基本特徵:整體性、目的性、相關性、環境適應性。

崗位評價標準化

標準化是現代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現代企業勞動人事管理的基礎,也是國家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政策。標準化的作用在於能統一技術要求,保證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勞動成本。顯然,為了保證評價工作的規範化和評價結果的可比性,提高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和工作效率,崗位評價也必須採用標準化。崗位評級的標準化就是衡量勞動者所耗費的勞動的大小的依據以及崗位評價的技術方法一特定的程序或形式做出統一規定,在規定範圍內,作為評價工作中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崗位評價的標準化具體表現在評價指標的統一性、各評價指標的統一評價標準、評價技術方法的統一規定和數據處理的統一程序等方面。

崗位評價等級對應

管理系統中,各種管理功能是不相同的。根據管理的功能把管理系統分成級別,把相應的管理內容和管理者分配到相應的級別中去,各佔其位,各顯其能,這就是管理的能級對應原則。一個崗位能級的大小,是由它在組織中的工作性質、繁簡難易、責任大小、任務輕重等因素所決定的。功能大的崗位,能級就高。反之就低。各種崗位有不同的能級,人也有各種不同的才能。現代科學化管理必須使具有相應才能的人得以處於相應的能級崗位,這就叫做人盡其才,各盡所能。
一般來説, 一個組織或單位中,管理能級層次必須具有有穩定的組織形態。穩定的管理結構應是正三角形。對於任何一個完整的管理系統而言,管理三角形一般可分為四個層次: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和操作層。這四個層次不僅使命不同,而且標誌着4大能級的差異。同時,不同能級對應有不同的權力,物質利益和精神榮譽,而且這種對應是一種動態的能級對應。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崗位評價優化

所謂優化,就是按照規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尋求最佳方案。上至國家、民族,下至企業、個人都要講究最優化發展。企業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中生存,都會有自己的發展條件,只要充分利用各自的條件發展自己,每個工作崗位,每個人都會得到應有的最優化發展,整個企業也將會得到最佳的發展。因此,優化的原則不但要體現在崗位評價各項工作環節上,還要反映在崗位評價的具體方法和步驟上,甚至落實到每個人身上。

崗位評價步驟

(一)建立崗位評價委員會
(二)制定、討論、通過《崗位評價體系》
(三)制定《崗位評價表》,評價委員人手一份
(四)評委會集體討論崗位清單,並充分交流崗位信息
(五)集體討論:按照評價要素及其分級定義,逐一要素確定每個崗位的等級(要求每個要素討論一輪)
(六)代表性崗位試評,交流試評信息
(七)評委打點:每一評價委員根據《崗位説明書》和日常觀察掌握的崗位信息,按照崗位評價標準體系,逐一要素對崗位進行評價,並得出每一崗位評價總點數
(八)制定崗位評價彙總表,彙總各個評價委員評價結果,求出每一崗位算術平均數
(九)根據彙總計算的平均崗位點數,按升值順序排列
(十)根據評價點數情況,確定崗位等級數目,並確定崗位等級劃分點數幅度表
(十一)根據崗位等級點數幅度表,劃崗歸級,作為崗位初評崗位等級序列表
(十二)將初評崗位等級序列表反饋評價委員,對有爭議的崗位進行復評
(十三)將複評結果彙總,形成崗位等級序列表,崗位評價委員會工作結束
(十四)將崗位等級序列表提交工資改革決策委員會討論通過,形成最終的崗位等級序列表

崗位評價方法

常見的有崗位參照法分類法排列法、評分法和因素比較法。其中分類法、排列法屬於定性評估,崗位參照法、評分法和因素比較法屬於定量評估。
(1)排列法
排列法是在不對工作內容進行分解的情況下,由評定人員憑着自己的經驗和判斷,將各工作崗位的相對價值按高低次序進行排列,從而確定某個工作崗位與其他工作崗位的關係。
排列法的工作步驟如下:
崗位分析。由有關人員組成評價小組,做好相應的各項準備工作,然後,對工作崗位情況進行全面調查,收集有關崗位方面的資料、數據,並寫出調查報告。
②選擇標準工作崗位。所選崗位必須廣泛分佈於現有的崗位結構中,同時彼此間的關係需要得到廣泛的認同;必須能代表崗位所包括的職能特性和要求;標準崗位的數量通常選取總崗位的10%~15%;需建立一個用以排列其他崗位的結構框架。
③崗位排列。評定人員必須對有關工作進行全面瞭解。實際排列過程中,崗位不僅要與標準崗位相比,也要同已排列好的崗位相比。排列後崗位等級通常呈金字塔形結構。
崗位定級。按評判標準對各崗位的重要性做出評判,將各崗位的評定結果彙總,用序號和除以評定人數得到每一崗位的平均序數,按平均序數的大小,由小到大評定出崗位相對價值的次序。
排列法的優缺點:
這種方法主要的優點在於能儘快確立新的工作崗位等級,有時也被作為鑑別不合理工資差異的初步措施。企業崗位較少可以選此方法。
缺點:
1、由於大企業崗位分佈呈金字塔形,需要定級的工作崗位數量多並且不相近,評定結果最終又必須依靠評定人員的判斷。因此難於找到對工作內容都相當熟悉的評定人員。而且評定人員的組成和各自的條件、能力並不是一致的,這勢必會影響評定結果的準確程度。
2、由於這種方法完全是憑藉評定人員的知識和經驗主觀的進行評價,缺乏嚴格的、科學的評判標準,使評價結果彈性大,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
3、由於工作崗位沒有進行因素比較,方法相對簡單、粗糙,它只適用生產單一、崗位較少的中小企業。
分類法又稱歸級法,是對排列法的改進。它是在崗位分析基礎上制定一套職位級別標準,然後將職位與標準進行比較,將它們歸到各個級別中去。其工作步驟為:①崗位分析;②崗位分類;③建立等級結構和標準;④崗位測評排列。
分類法的優點為:①比較簡單,所需經費、人員和時間相對較少。在工作內容不太複雜的部門,能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滿意結果;②因等級標準的制定遵循一定依據,其結果比排列法準確、客觀;③出現新工作或工作變動時,容易按照等級標準迅速確定其等級;④應用靈活,適應性強,為勞資雙方談判及爭端解決留有餘地。
分類法的缺點為:①崗位等級的劃分和界定存在一定難度,帶有一定主觀性;②較粗糙,只能將崗位歸級,但無法衡量職位間價值的量化關係,難於直接運用到薪酬體系中。
配對比較法也稱相互比較法,就是將所有要進行評價的崗位列在一起,兩兩配對比較,其價值較高者可得1分,最後將各崗位所得分數相加,分數最高即等級最高,按分數高低將崗位進行排列,即可劃定崗位等級。通過計算平均序數,便可得出崗位相對價值的次序。
要素計點法又稱點數加權法點數法,是目前大多數國家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先選定若干關鍵性評價要素,並確定各要素的權數,對每個要素分成若干不同的等級,然後給各要素的各等級賦予一定分值,這個分值也稱為點數,最後按照要素對崗位進行評估,算出每個崗位的加權總點數,便可得到崗位相對價值。
要素計點法的具體步驟為:
①確定評價要素及其權數;
②定義評價要素,劃定要素等級;
③各評價要素等級的點數配給;
④崗位評價,計算點數,確定崗位相對價值。
要素計點法的優點為:①主觀隨意性較少,可靠性強;②相對客觀的標準使評價結果易於為人們接受;③通俗,易於推廣。要素計點法的缺點為:①費時,需投入大量人力;②評價要素定義和權重的確定有一定技術難度;③不完全客觀和科學,要素的選擇、等級的定義和要素權重的確定都有一定的主觀因素。

崗位評價具體作用

1.確定職位級別的手段
職位等級常常被企業作為劃分工資級別、福利標準、出差待遇、行政權限等的依據,甚至被作為內部股權分配的依據,而職位評估則是確定職位等級的最佳手段。
有的企業僅僅依靠職位頭銜稱謂來劃分職位等級,而不是依據職位評估,這樣有失準確和公平。舉例來説,在某企業內部,儘管財務經理銷售經理都是經理,但他們在企業內的價值並不相同,所以職位等級理應不同。同理,在不同企業之間,儘管都有財務經理這個職位,但由於企業規模不同、該職位的具體工作職責和要求不盡相同,所以職位級別也不相同,待遇自然也不同。
2.薪酬分配的基礎
工資結構中,很多公司都有職位工資這個項目。在通過職位評估得出職位等級之後,就便於確定職位工資的差異了。當然,這個過程還需要薪酬調查數據做參考。國際化的職位評估體系(如HAY系統、CRG系統),由於採用的是統一的職位評估標準,使不同公司之間、不同職位之間在職位等級確定方面具有可比性,在薪酬調查時也使用統一標準的職位等級,為薪酬數據的分析比較提供了方便。
正如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所談到的,職位評估解決的是薪酬的內部公平性問題,它使員工相信,每個職位的價值反映了其對公司的貢獻。而薪酬調查解決的是薪酬的外部公平性問題,即相對於其他公司的相似崗位,公司的薪酬是否具有外部競爭力。
3. 員工確定職業發展和晉升路徑的參照系
員工在企業內部跨部門流動或晉升時,也需要參考各職位等級。透明化的職位評估標準,便於員工理解企業的價值標準是什麼,員工該怎樣努力才能獲得更高的職位。
職位評估最常用的方法有兩種:排序法(ranking method)和因素評分法(point method)。
排序法排序法是比較傳統的方法,它首先列出企業內的所有職位,然後按照類似高矮個站隊排序的方式,對這些職位作重要性比較,最後排列出各職位的相對位置。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操作簡單,容易實行,耗用的時間和資源較少。由於這種方法是根據職位的“總體情況”,而不是根據一系列細分的評價因素而排序的,所以職位説明書排序法中並不像在其他方法中那樣不可或缺。
但這種方法的弊端也很明顯,就是過於主觀,不精確,缺少説服力,並且,它只能得出職位高低順序,卻難以判斷兩個相鄰職位之間實際差距的大小。通常,這種方法適用於規模較小的公司,因為它們無力花費更多時間和開支去開發或採用比較複雜但是相對精確的體系。
因素評分法目前應用最為廣泛、最精確、最複雜的職位評估方法是因素評分法,又稱要素計點法、點值法等。世界最著名的人力資源顧問公司如HAY、CRG(後與 Williamm Mercer合併)、Watson Wyatt等,都是採用此類方法。在美國,有60%~70%的公司採用此法。我國政府從90年代初開始,在國有企業中大力提倡崗位技能工資制,與之相配套確定崗位等級的方法--崗位測評,也是屬於因素評分法。
因素評分法採用的是對評價因素進行量化打分的辦法,有多種變形。由於它的操作比較複雜,這裏只把主要步驟作些歸納介紹:
首先需要做好基礎工作,比如做好職位分析,撰寫職位説明書,同時對職位進行分類(劃分職族),比如分成銷售職位、行政職位、生產職位等。
其次需要挑選並仔細定義影響職位價值的共同因素,即付酬因素(compensable factors),比如該職位對企業的影響、職責大小、工作難度(包括解決問題的複雜性、創造性)、對任職人的要求(包括專業技術要求、能力要求、生理要求等)、工作條件、工作飽滿程度等。在國內公司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崗位測評中,常用的四大評價要素是崗位責任、崗位要求技能、勞動強度、勞動條件。在外企中,採用的多是CRG、HAY、Watson Wyatt等諮詢公司的模式,主要偏重於決策自由度、最終結果的影響力、責任的重要性、溝通技巧、任職資格、解決問題難度、工作條件等因素。
第三,對每個付酬因素賦予不同的分數(點值),分數的大小視這個因素在全部的付酬因素中所佔的重要性而定,換句話説,每個因素的權重是不同的。然後,對每一因素進行分級(比如分成5檔),給出每檔所對應的分數。當然,對每個等級還要給出具體的定義。注意,每一相鄰等級必須是清晰可辨的。
第四,根據上述定義,確定每個職位在每一因素項上的得分;然後,把各項得分彙總,得出每個職位的總分;最後,按照一定的歸級標準(比如每25分相差一級),得出每一職位的具體等級。
因素評分法最大的優點體現在它的公平性和準確性。當然,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實施複雜,週期長,所耗用的時間、費用非常大。
職位評估是人力資源管理中操作難度比較大、同時又非常重要的一項基礎工作。由於職位評估代表了一個企業對勞動價值的衡量標準,所以在實施時應非常慎重。如果選用國外成熟的職位評估體系,實施效果、權威性、通用性比較好,但花費較大,對一個幾百人的公司來説,版權費加培訓費和評估費,就要花上數萬美元甚至數十萬美元,一般的公司難以承受。如果企業自己設定職位評價標準和評價辦法,會比較簡便並且節約,但權威性會受到挑戰。

崗位評價評價系統

崗位評價是一項系統工程,從整個評價系統來看,由評價指標、評價標準、評價技術方法和數據處理等若干個系統構成。這些子系統相互聯繫、相互銜接、相互制約,從而構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它不僅從屬於企業勞動管理系統,而且從屬於企業管理大系統。
1、評價指標
崗位評價是一種多因素的定量評價系統,因而崗位評價因素則是該系統的基礎。決定生產崗位勞動狀況和勞動量的因素是複雜的、多樣化的,即不能也沒必要把所有的因素都作為崗位評價的因素。因此,只有正確選擇合適的因素,才能達到對崗位勞動進行全面、科學、評價的目的。
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運用智力和消耗體力,都受勞動環境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在勞動管理中我們把着幾方面的影響綜合歸納為:勞動責任、勞動技能、勞動心理、勞動強度、勞動環境,稱為崗位評價五要素。從這五個方面進行崗位評價,能較全面科學的反映崗位的勞動消耗和不同崗位之間的勞動差別。
為了能在實際工作中,便於對五因素進行定量評定或測定,我們根據企業生產崗位實際情況和管理狀況,又將每個因素進行分解,共劃分為24個指標。這24個指標中,按照指標的性質和評價方法不同,可分為兩類:
一類為評定指標,即勞動技能和勞動責任及勞動心理14個指標。
另一類為測定指標,即勞動強度和勞動環境10個指標。這類指標可以用儀器和其他方法測定。
評價生產崗位的五各因素、24個指標較全面的體現了各行業生產崗位勞動者的勞動狀況。但具體對每個行業或企業而言,由於生產經營情況各不相同,勞動環境和條件各有差異,因此,在進行崗位評價時,應具體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從中選擇合適的評價指標
2、評價標準
崗位評價標準是指由有關部門對崗位評價的方法、指標及指標體系等方面所做的統一規定。它包括評價指標標準和評價技術方法標準。任何同類事物之間的比較都必須建立在統一的標準基礎上,以保證評價工作的正確性和評價結果的可比性。因此,崗位評價也必須採用統一的標準進行評價。用國家已頒佈的有關標準和行業標準作為評價標準,並應用國家標準規定的方法和技術進行評價。對於暫時還沒有國家標準的部分,則根據制定國家標準的基本思想和要求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
3、評價方法
崗位評價的因素較多,涉及面廣,需要運用多種技術和方法才能對多個評價因素進行準確的測定或評定,最終做出科學的評價。崗位評價方法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排列法、分類法、評分法和因素比較法四種。
4、評價分析
崗位評價數據資料從方案的設計、評價和加工整理到分析,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體系。崗位評價數據資料的整理,是為分析論證提供系統和條理化的綜合資料的工作過程,是整個評價分析實施階段的主要工作。數據的加工整理過程就是為了揭示被掩蓋的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並通過整理使這種固有的內在關係能明顯的用數量關係表現出來,使各崗位間的差異性表現出來,明確的反映不同工作性質、不同工作責任、不同工作環境和不同工作場所的崗位勞動之間的區別與聯繫,以達到數據資料配套、規範的目的,更好的完成數據資料有機配合、完整配套、規範統一的任務。而對這些加工整理以後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則是整個崗位評價工作的重要環節。評價結果的分析研究工作是對整個評價工作的綜合和分析,分析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着評價結果的合理運用。
綜上所述,崗位評價系統的各個子系統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目的,同時它們又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它們採用各種專業技術方法,以不同的角度,全面的、準確的放映勞動量的大小,為事先企業現代化管理提供客觀科學依據。

崗位評價評價功能

在一個企業中,崗位名稱很多,人們常常需要確定一個崗位的價值,比如想知道一個財務人員與一名營銷人員相比,究竟誰對企業的價值更大,誰應該獲得更好的報酬。為了協調各類崗位之間的關係,進行科學規範的管理,就必須進行崗位評價,使崗位級別明確。通過評價,可以明確各個崗位的門類、系統、等級的高低,使工作性質、工作職責一致,把工作上所需資格條件相當的崗位都歸於同一等級,這樣就能保證企業對員工進行招聘、考核、晉升、獎懲等管理時,具有統一尺度和標準。
崗位評估 崗位評估
同時,崗位評估還可以使員工與員工之間、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對報酬的看法趨於一致和滿意,各類工作與企業對應的報酬相適應,使企業內部建立一些連續的等級,從而使員工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和晉升途徑,便於員工理解企業的價值標準,引導員工朝更高的效率發展。
另外,崗位評估崗位工資的重要基礎,可以更好地體現同工同酬和按勞分配的原則。雖然有人認為網絡時代的企業組織變化越來越快,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崗位構成也在不斷髮生變化,所以認為崗位評價和以崗位為基礎的付酬方式不合時宜,應代之以技能為基礎的付酬方式、以能力為基礎的付酬方式或以績效為基礎的付酬方式。但從實踐看,目前最常見的薪酬形式仍然是結構工資制。它包括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工齡工資、學歷工資和績效工資等。崗位工資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技術難度最大的部分。因此,崗位評價依然有它存在的價值,如果在設計薪酬體系時,把崗位評價與技能評價、績效評價有效地結合使用,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資料
  • 1.    崗位評價  .工眾網[引用日期2013-03-06]
  • 2.    趙國軍.薪酬設計與績效考核全案(第三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