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仲方

鎖定
崔仲方(539~614),字不齊,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縣)人。北周、隋朝時期大臣,出自博陵崔氏第二房,北周大將軍崔猷之子。
少好讀書,有文武才幹。明經及第,以為宇文護參軍,向北周武帝獻上滅齊之策。北周宣帝時,遷少內史,出使淮南。隋文帝楊堅即位,頗受器重,與高熲共議正朔服色,進位上開府,轉司農少卿,封固安縣公。仁壽初年,拜代州總管。從平漢王楊諒反叛,進位大將軍,拜禮部尚書,出為信都太守。
大業十年,卒於東都,時年七十六。(生卒見《隋故禮部尚書固安公崔公(仲方)墓誌銘》大業十年七月二十九日薨於東都教業裏之第,春秋七十有六。)
本    名
崔仲方
不齊
所處時代
北周至隋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博陵安平
出生日期
539年
逝世日期
614年
主要成就
民部尚書 信都太守安固縣公

目錄

崔仲方人物生平

崔仲方,字不齊,博陵郡安平縣人。祖父崔孝芬,北魏荊州刺史。父親崔猷,北周小司徒。
仲方從小喜愛讀書,有文才武略。十五歲時,周文帝見到他以後很驚訝,就讓他和皇家子弟一起讀書,隋文帝也在其中。仲方因此和隋文帝從小就交情深厚。後來,仲方以明經當了晉國公宇文護的參軍,轉為記室,升司玉大夫,和斛斯徵柳敏等一起撰修有關禮儀和音律的書籍。後來又以軍功被任為平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封爵為石城縣男。當時周武帝已暗暗準備滅齊,崔仲方向他進獻了二十條計策,武帝大為驚奇。他又和少內史趙芬確定標準。不久又跟從武帝攻下了晉州,武帝又讓仲方説降了翼城等四座城池,被任命為儀同,晉爵范陽縣侯。後又任行軍長史,跟隨郯國公王軌在呂梁俘虜了陳將吳明徹,採用仲方計策最多。北周宣帝即位,被任為少內史。
周宣帝死,隋文帝任丞相,他和崔仲方見面後,高興地緊緊握手,崔仲方也忠心相隨。當晚他便向隋文帝進獻適宜採用的十八條計策,隋文帝十分讚許並採納。他又勸隋文帝順應天意受命為帝,隋文帝也聽從了。到受禪時,隋文帝召崔仲方和高熲一起商議改朝時間及所用的車馬祭牲的顏色。仲方説:“在五行裏,晉朝為金,後魏為水,周為木,皇帝應以火來繼承木德,況且聖上誕生時,有紅光的吉兆。因此所用的車輛、馬匹、旗幟,祭祀用的牲畜,都應採用紅色。”他又勸隋文帝設置六部官制,依照漢、魏的舊制。隋文帝都採納了。他被晉位為上開府,任司農少卿,晉爵為固安郡公。令他帶三萬民工到朔方靈武修築長城,東至黃河,西到綏州,南到勃出嶺,綿延七百里。第二年,又命令仲方領民工十萬,在朔方郡的東部,沿邊境一帶的險要地方,修築幾十座城堡,以制止胡人入侵。
不久,遭父喪而離職。守喪期未滿,起用為虢州刺史。他上書朝廷提出取陳朝的策略:“臣詳加考查,晉朝太康元年(280年),正是庚子年,晉武帝平定吳國。至今是開皇六年(586年),丙午年,合計過了三百零七年。《春秋寶乾圖》上説“:帝王有三百年一免之法。”如今三百年的期限可説已到了。陳氏竊據帝位,起於丙子年(556年),今年是丙午年,子午相沖,正是陰陽學中的大忌之年。過去史趙曾説過:‘陳姓,出於顓頊帝族,水德,所以當歲星在鶉火位時就要滅亡了。’又説‘:周武王滅商,封胡公滿於陳。’到魯昭公九年,陳國有災禍,裨灶説:‘再過五年歲星到了鶉火,然後陳國就滅亡了,楚國將滅了它。’楚人是祝融的後代,當過火正,所以又滅了陳。陳是舜的後裔,而舜又是顓頊的傳人,太歲左行時,歲星向右轉,到達鶉火的那一年,陳族將又滅亡。戊午這一年,也就是陳氏國運終結的時候了。古語和古事雖然和現在不同,但考察其中的規律,卻又沒有差別。今我皇朝以五運相承應感為火德,國號又稱隋,古代隋國和楚國是同分野,楚是火正。午配鶉火,未是鶉首,申配實沈,酉配大梁,正當周、秦、晉、趙的分野,如果在這個時候發兵,將是得到好年頭的條件。以古代的故事來比照今天,陳朝的滅亡是無疑的。我以為午、未、申、酉同是術數中的極點。向來人們説,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況且皇上聖明,臣下賢良,兵強國富。陳朝在上的國君昏庸,在下的民眾怨恨,論險沒有百二河山的堅固,論兵眾又比不上當年的九國之師,獨處一隅的蠻夷之眾,怎能擋得住奉天命進行的討伐!
“我知道朝廷自有宏偉的謀略,而我不過是草野村民的見解,但還是想像螢火蟲那樣發一點微光。現在必須在武昌以下的蘄、和、滁、方、吳、海等各州,安排精兵,秘密準備渡河,益州、信州、襄陽、荊州、基州、郢州等地,加速建造船隻,大造聲勢,製作水戰的各種用具。蜀、漢兩條江,是長江上游,水路要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賊人雖然在流頭、荊門、延洲、公安、巴陵、隱磯、夏首、蘄口、盆城設置船隊,但最終要聚集到漢口和峽口,以水上作戰一決勝負。如果賊人考慮上游有軍隊,命令精兵前去支援的話,我們在下游的所有將領,立即應選擇合適的地點橫渡南下。如果敵人聚集大兵自衞,上游的水軍就應一鼓作氣向前進攻。這樣,敵方雖自恃有九江五湖的天險,但沒有德行便缺乏穩固的基礎;徒有三吳和百越之地的兵馬,但沒有恩義便難以自立。”
隋文帝看後,非常高興。他改任崔仲方為基州刺史,徵召入朝。由於崔仲方奏上平陳的方略,深得皇帝嘉許,賜給他皇袍褲和綾羅綢緞五百段,晉位為開府。當隋朝大舉出兵攻陳時,任命崔仲方為行軍總管,和秦王相會合。平陳後,他因事而被免職。不久,又恢復職位。幾年以後,被任命為會州總管。當時,北方各部羌人還沒有歸順朝廷,皇帝傳旨命令崔仲方出征,他和敵人打了三十多仗,紫祖、四鄰、望方、涉題、幹碉、小鐵圍山、白男、弱水等赭都的各部敵人均被征服。他被賞賜給奴婢一百二十人,黃金三十斤。晉升為代州總管,後來又被徵召入朝。
正值隋文帝去世,漢王的餘黨佔據呂州,朝廷屢攻不下。隋煬帝派周羅睺去攻打,卻被流箭射中身亡。當派崔仲方帶領這支軍隊時,攻克了呂州,晉封他為大將軍。又歷官户部、禮部尚書,因事而獲罪,免職。不久又被任命為國子祭酒,改為太常卿。朝廷因他已年老力衰,讓他出任上郡太守。因母親去世而離職服喪。一年多後又起用為信都太守。後來他年老請求退休,朝廷予以優待,准許他的請求,後死在家裏。他兒子名燾,官定陶令。他的叔叔崔宣度,任齊王府司馬、恆農太守。宣度的弟弟宣軌,頗有才學,任尚書考功郎中,宣軌和弟弟宣質、宣靜、宣略都很早就去世 [1] 

崔仲方親屬成員

崔仲方祖父

崔孝芬,北魏車騎大將軍、吏部尚書

崔仲方父親

崔猷,北周小司徒、大將軍

崔仲方夫人

李麗儀,太保蒲山公李曜之女
盧氏,出自范陽盧氏,幽州刺史盧正山之女

崔仲方兒子

崔民燾,隋朝定陶縣令
崔民滌
崔民令

崔仲方女兒

崔令珪

崔仲方墓地

崔仲方家族墓地位於今河北省平山縣兩河鄉西嶽村北約700米處 [2]  ,北依西林山,西南臨滹沱河支流南甸河,地勢略有起伏,當地俗稱“侯子墳”,墓地東距戰國中山國都城靈壽城址約2公里,東南距1968年發現的北齊崔昂墓約4.5公里。1998年4月,西嶽村磚場於該處取土時發現兩座東西並列的磚室墓(M1、M2),墓葬隨即遭到破壞。6月初,磚場於M1、M2東北部又發現一座磚室墓(M3),先後清理的三座墓內均有墓誌出土,據墓誌可知這三座墓均系博陵崔氏家族的遷葬墓,其中M1為隋李麗儀墓,M2為李麗儀夫崔仲方墓,M3為崔仲方子崔民滌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