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洲村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華洲街道自然村)

鎖定
小洲村,古稱“瀛洲”,廣州市海珠區華洲街道下轄自然村,中國傳統村落,位於海珠區東南面,四面環水,形似小島,村域面積為4.3平方千米 [1] 
小洲村從元朝開村,明初簡姓從河南新鄉遷到小洲村聚居至今。小洲村保留了完整水鄉格局,享有“北有周莊,南有瀛洲”之譽。村內有眾多不可移動文化遺產,其中天后宮、玉虛宮、古橋、登灜古碼頭和嶺南水網地帶特有的“蠔殼屋”都體現了古時珠江入海口村落因水取材的歷史遺證。傳説小洲的龍舟在南漢年間曾被封為“瀛洲飛龍”,因此只有小洲村的龍舟是撐黃底紅邊的旗幟。小洲村是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古村寨,也是藝術家鍾愛的棲居地,有小洲藝術村之稱。大批文藝人士在小洲村聚集,一時興起“北有798,南有小洲村”的説法 [1] 
2013年8月26日,小洲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佈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2] 
中文名
小洲村
村落屬性
自然村
所屬政區
廣州市海珠區華洲街道
村域面積
4.3平方千米
形成年代
元代以前
主要產業
農業(水果)
主要景點
翰墨橋、登瀛碼頭、小洲人民禮堂等
保護級別
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批准單位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批准時間
2013年8月26日

小洲村村落歷史

小洲村從元朝開村。
清同治年間,小洲村屬南海郡番禺縣。
清光緒年間,小洲村屬茭塘司下設的彬社。
民國時期,小洲村屬番禺縣。
民國十五年(1926年),小洲村首次劃入廣州市管轄。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廣州市由新設立的彬社鄉公所管轄。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因抗戰需要,小洲村重新劃歸番禺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以後,小洲村再次劃歸廣州市。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小洲村屬郊區。
1956年,政府曾設立小洲鄉。
1958年,小洲鄉撤銷,小洲村劃歸新成立的瀝滘鄉,隨後又撤瀝滘鄉成立新滘人民公社。
1984年,新滘人民公社改為新滘區公所。
1987年,撤銷區公所成為新滘鎮。
20世紀90年代,嶺南畫家關山月、黎雄才發起組建小洲藝術村 [3] 
2002年,新滘鎮撤銷,小洲村撤村改居,設立小洲居民委員會,劃歸新成立的華州街道辦事處管轄 [4] 
小洲村航拍 小洲村航拍

小洲村地理環境

小洲村位置境域

小洲村位於廣州市海珠區華洲街道,地處珠江三角洲,北側及西側為西江湧所環繞,村域面積為4.3平方千米 [5] 

小洲村地形地貌

小洲村落位於珠三角洲沖積平原上,主要山嶺為華台山,海拔最高10米,這一帶中間高,四周低 [5] 

小洲村植被類型

小洲村為果林所包圍,村的西南面和東面有大片的果林,種植有石硤龍眼、荔枝、楊桃等水果。村中綠樹蒼翠,主要沿河涌及水巷分佈,樹種以榕樹柳樹及秋楓樹為主,古樹名木集中在開敞的公共空間,如碼頭宗祠廟宇前的空地等,樹齡在100—200年左右,樹胸周長在1—2米左右 [6] 

小洲村水文條件

西江湧是流經小洲村的最大河涌,從村西邊自南北向繞村而過,到村北約1000米處拐入東南,又自東南而東北,在村的東北角匯入牌坊河(珠江後航道中的一段),此河段稱為“大涌”;村西的西江湧分別在西北角和西南角處各分成兩條小河汊,西北河汊向南流經村中心與從南面過來的另一支小湧匯合後,迂迴東折,最後匯入細湧,這一“Y”字形水系當地通稱“石崗滘”,一支北流在村中心匯入石崗滘,一支繞過村落南緣匯入村東的細湧。西江湧寬30米至100米不等,水面寬闊,水深2—3米。
小洲村東側為西江湧支流所包圍,水面寬20—50米,水深1—2米,湧東岸基本為果林。村內有水巷三條,將古村劃分為四個地塊,水面寬3—5米,水深1—2米,水巷總長約600米。
細湧是流經小洲村的第二大河涌,它接納村中的三隻小湧後,呈S形自南向北在村東北角流入大涌。而在村中心水網外圍,還存在着與之相通的果園中細長的小河溝,整個小洲村水鄉聚落的河網,形成一個龐大的水網系統,這個河網水位隨潮汐而漲落 [5] 
小洲村河畔 小洲村河畔

小洲村村落特色

小洲村選址理念

小洲村因水而生,因水而發展。水在小洲村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小洲村嶺南水鄉環境的母體。小洲村沿西江湧建設,周邊分佈着密如蛛網蜿蜒彎曲的潮汐水道,先民們充分利用水網,使其成為村落空間系統的骨架及人們組織生活和交通的主要脈絡。河道水巷既是村民與周邊農村及城市聯繫的紐帶,也是貨物運輸的主要通道,還是居民日常生活洗衣洗物聚集交流的主要場所 [5] 

小洲村空間佈局

廣州市小洲村
廣州市小洲村(9張)
“嶺南水鄉、瀛洲古寨”是小洲村落格局的最大特色。
小洲村東北方向通往珠江後航道,古村區域四面環水且內部也水網密佈,河涌是小洲村落組團的自然分界,水鄉村落建築羣天然地被水網系統劃分成北部、西部和南部三大組團。
小洲村的整體格局可概括為——水、林、村三位一體,相融相生,互為脈絡。周圍的果基河涌大環境和整體格局仍存。但古村區域內已較為城市化,對新建建築的控制未能嚴格落實,古建築和歷史文化遺存已遭受相當程度的廢棄和破壞。
北部組團建築羣以中部的紅砂岩小石崗(當地稱為“華台”)為中心,依地勢向四周大致呈放射狀分佈,分成南向、西南向、西向、北向、東向五大塊,類似八卦圖。以紅砂岩石崗為起點的街道,一直向外順勢延伸,與四周的河涌大致垂直。
南部組團的東南部一片建築羣和街巷呈明顯地西北東南走向,與南北的河涌垂直;西部組團的北半部的建築和街巷呈東西走向,垂直河涌;南半部建築則呈東西走向垂直河涌 [5] 
村內道路由青石縱鋪而成,主要街道沿河涌佈置,此外東西及南北各有一條街道貫穿,沿河街道寬度在5--10米左右,內街寬度稍窄,寬度在4-6米左右。主要街道有:登瀛大街、新路大街、西約大s街、細橋大街、西浦直街、南勝大街等。巷道沿河涌及街道垂直向內發散形成內部巷道網絡,巷道寬度在3米左右,間距在20~30米左右。代表性的巷道有:中華一~六巷、南勝六~八巷、細橋三~五巷等 [7] 
小洲村小巷 小洲村小巷

小洲村經濟社會

小洲村人口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博物館官網顯示,小洲村的主要民族為漢族,有户籍人口6563人,常住人口16563人 [1] 

小洲村經濟

《小洲村史》記載小洲“村民世代以種果為生,果樹成片”,“盛產馳名東南亞的石硤龍眼、紅果楊桃等名果”。
《新滘》記載:20世紀末,(新滘)已不再種植水稻。明末清初,農民已懂得修建堤岸果基,以保持水土肥分,增加水果產量。其中“果基魚塘”是傳統的耕作方式。即將低窪田挖深成塘,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作基。“塘中養魚、基上種果”,具有良好的種養效果。
20世紀70年代,小洲村生產的水果幾乎全部出口,銷往香港、澳門和東南亞地區。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博物館官網顯示,小洲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業(水果),村集體年收入為20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為3047元,楊桃種植規模最大,目前有1165畝,年產量為3200噸 [1]  [8] 

小洲村主要景點

小洲村翰墨橋

翰墨橋 翰墨橋
翰墨橋位於瀛洲路小洲村西浦大街至西園大街的石崗湧上。相傳為小洲村人司馬思鄉念祖時興建,始建於明代,東西走向,為單孔石樑橋,總長9.75米,總闊2.15米。石橋兩邊分別以花崗岩和紅砂岩交錯橫鋪疊砌橋座基,在座基面各以6塊2.22米×0.61米×0.2米花崗石橫鋪成6級台階。橋面由5根5.56米×0.6米×0.4米花崗岩石樑鋪砌而成,橋身兩側有石欄板,中部陰刻“翰墨橋”,篆書,題字字跡已難辨。瀛洲八景之一“翰橋夜月”得名於此。翰墨橋是海珠區為數不多保存完好的明代古石橋,至今該橋仍為村中主要街巷橋樑 [5] 

小洲村登瀛古村圍

登瀛古村圍 登瀛古村圍
登瀛古村圍位於登瀛路小洲村登瀛外街1號至登瀛新街一巷11號旁邊。建於清咸豐年間。自東向西長22米,高3.08米,厚0.27米。用青磚雙隅砌築。牆體有窗眼,呈長方形。大門寬3.54米,殘高約3米,大門用花崗岩和青磚砌築。原登瀛大街門樓石匾,現放置於門樓前大榕樹腳。小洲村築村牆是用於自衞,牆上有“日”字形槍眼。村牆中段的門樓設有豎木柱(俗稱企棟),門樓上有門額,上陰刻草書“登瀛”,該門額為花崗石匾,長0.9米,寬0.35米,現門額存放在碼頭上。登瀛古村圍是海珠區僅存唯一的護村牆,也從側面反映小洲村當時商貿繁盛。牆體保存基本完整,長方形窗眼保留完好。大門已經毀壞。牆體上曾有文化大革命時期壁畫,現已不能辨認 [5] 

小洲村小洲人民禮堂

小洲人民禮堂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華洲街小洲村拱北大街20號。建於1959年,當時正是“大躍進”時期,全村男女老少總動員,一磚一瓦把禮堂建設起來,是海珠區為數不多的蘇式禮堂,見證小洲村工業發展歷史。
2011年10月,被公佈為海珠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6] 

小洲村歷史文化

小洲村文物古蹟

小洲村歷史悠久,有價值的文物古蹟共24處,包括古村牆、廟宇、祠堂、書院、門樓、民宅、古橋樑、碼頭等等。
村中保留的古碼頭與古城牆,體現了小洲村的村寨特色,村中佈局的古廟、古祠堂以及司馬府第、蠔殼屋等古民居,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歷史建築的典型代表,是小洲村作為瀛洲古寨的重要標誌,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同時可作為珠江三角洲的人類聚居形態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人類學研究價值。村內還保留有嶺南地區少有的“蠔殼屋”,已有100多年曆史。小洲村河網縱橫,橋樑眾多。其古碼頭、古商業街、古橋、古樹,展現着悠久的歷史;青磚花崗石腳牆,灰雕、石雕、磚雕,花崗石柱、石枋、木雕樑架等體現了嶺南建築風格。這些眾多的古建築與河道,構成了保存完好的傳統村落佈局與“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村風貌 [5] 
  • 登瀛碼頭
登瀛碼頭 登瀛碼頭
登瀛碼頭位於小洲村登瀛外街。據説該碼頭存在500年以上,始建何年待考。坐南朝北。整座碼頭總長186.8米,寬27米,佔地而積約5000平方米。碼頭用花崗岩條石構築,分為4個埠頭,最東為街艇碼頭,過去由該處乘渡船前往市區。中間兩個埠頭為凹形,分別寬3米和2.7米。西邊埠頭為凸形,寬4.09米,共有13級台階。原碼頭種有6棵排列整齊的榕樹。現已劃入廣州市古樹保護之列,其中編號為650的古榕樹,樹圍4.01米,據有關部門鑑定,該樹齡超過350年,為廣東省內榕樹樹齡最高者之一。在碼頭的古榕樹下,排列花崗條石,為小洲村八景的“古市榕蔭”。現登瀛碼頭保存完整,構築碼頭的花崗條石至今完整穩固,是廣州市保存完整的古碼頭之一 [5] 
  • 小洲牌坊碼頭遺址
小洲牌坊碼頭遺址 小洲牌坊碼頭遺址
小洲牌坊碼頭遺址位於小洲村東部珠江後航道邊,牌坊碼頭歷史悠久,過去碼頭堤岸曾立有牌坊,現牌坊已不存,只剩下碼頭,一直沿用牌坊碼頭名稱。其始建年代無資料記載。牌坊碼頭為凸形,坐西向東,從堤岸伸向河中。碼頭台階用原古碼頭拆下的花崗岩條石鋪砌,台階寬4米,深15米,共18級。從堤岸到江心砌出9級台階,設一平台,再砌出9級台階向河灘伸出。碼頭用材厚實,花崗岩石整塊長4米,寬0.35米,厚0.19米,歷史久遠,一直無損。
2003年重修碼頭時,在搬移過程中斷了幾塊,其餘完好無損。構築碼頭的花崗岩條石完整穩固,是廣州市保存完整的古碼頭之一 [5] 
小洲村 小洲村

小洲村歷史人物

簡明(1920年-1968年),祖籍廣州市海珠區小洲村。生於越南海防市。1938年2月,離開越南返國,到延安參加革命,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被派往冀中地區工作,歷任冀中抗日先鋒總隊隊長,冀中武委會副主任,十分區後勤司令部副司令員,保定軍分區黨委會委員、參謀長。解放後任海軍航空學校副參謀長兼訓練處長。
簡麗初,生卒不詳,小洲鄉東約坊人,泰國警察副總監坤針廉少將夫人,簡女士深慨炎黃之裔,一旦寄身異國,對祖國文物,淡焉若忘,青年由多不習漢字。簡女士攘臂而起,異於流俗,自撰《啼鵑記》等説部 [4] 

小洲村節慶活動

端午節:接新龍舟是小洲村裏的一件大事,要結合水文潮汐的規律選好良辰吉日,農曆四、五月份珠江漲水,是接龍舟的最好時機。根據傳統,新船下水之前,必須要舉行儀式。先給龍頭披上紅布、放鞭炮,以示吉祥;隨後,敲鑼鼓,送龍舟下水,直到龍舟全身都浮在水裏;接着,為龍舟插上分別寫着一帆風順、龍馬精神、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及風調雨順的羅傘。新龍舟還被安裝了四個鑼、一個鼓以及用來祈禱神靈保佑的裝飾物“門宮”。龍頭和龍尾插上彩色的旗幟,上書“瀛洲飛龍”。新龍舟離別產地的時候,需在原地往返三次,象徵龍舟在向它的“出生地”叩拜道別。
北帝廟會:北帝廟會是小洲村傳統的文化娛樂節目。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為北帝誕辰,這一天周圍三鄉五里的人攜老扶幼都來叩拜北帝,祈望全家平安、吉祥如意。廟會時通常還會舉行傳統的“飄色”巡遊活動,並在北帝廟北側的水塘上搭台唱戲。“飄色”活動又稱為“出色”,從農曆三月初一開始,至初五結束,連續五天,沿着北帝公出遊的傳統路線巡遊 [9] 

小洲村村志族譜

1922年,歷史學家、教育家簡朝亮開始主持編撰《粵東簡氏大同譜》。廣東一百多房簡氏宗親分佈在嶺南不同的地方,編撰大同譜不容易。為了編撰大同譜,簡朝亮收集了粵東各房宗親的族譜資料,並派專人到現場實地考查採訪,最後編撰而成。
《粵東簡氏大同譜·家傳譜·小洲系十五世頡雲公》中,有記載關於小洲最大姓氏簡氏的始遷祖情況 [4] 

小洲村物產美食

小洲村物產

小洲村盛產嶺南水果,楊桃、木瓜、番石榴、龍眼、黃皮是傳統的五大特產。小洲村的地方特產包括香蕉、三華李、青欖、柑、橙和“嶺南果王”——木瓜等水果 [8] 

小洲村美食

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煎堆、油角、米餅、粽子、豬腳姜、嫁女餅、芝麻糊、蘿蔔牛雜、艇仔粥等。
煎堆:明未清初的《廣東新語》載:“廣州之俗,歲終,以烈火爆開糯谷,名曰爆谷,為煎堆心餡。煎堆者,以糯粉為大小圓,入油煎之,以祀先祖及饋親友者也。”有“年晚煎堆,人有我有”之諺。
豬腳姜:又稱豬腳姜醋或姜醋,是廣東的一種食品,材料包括姜,甜醋,蛋及豬腳。產後婦女在家休養至少四十天,俗稱坐月,藉休養生息,以補充流失養份。她們會吃豬腳姜以滋補強身。而在彌月宴席上,豬腳姜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姜能驅寒去濕、行氣活血。用添丁甜醋與豬腳同煲,是借黑醋將豬腳骨的鈣質溶化,產婦飲後能補充鈣質。煲透的老薑腍而不辣,豬腳皮腍而不膩,黑醋甜香而不酸。特別在冬冷春寒時進飲能補氣活絡、驅寒祛風、醒胃可口。
艇仔粥:艇仔粥是廣州的著名小吃,相傳正宗的艇仔粥應該是在漂浮於河上的艇仔上製作的,甚至必須在艇仔裏面吃。艇仔粥因此得名。艇仔粥以新鮮的小蝦、魚片、葱花、蛋絲、海蟄、花生仁、浮皮、油條屑為原料,煮粥的手法也依照滾粥衝燙粥料的手法,立即衝滾、稍後品嚐。其特點是粥底綿爛,粥味鮮甜,集眾多物料之長,爽脆軟滑兼備。
蘿蔔牛雜:蘿蔔牛雜是廣東廣州著名的小吃,屬於粵菜系。
嫁女餅:相傳嫁女餅始於劉備迎娶孫夫人,流傳至今,派送嫁女餅習俗已成為婚禮中不可輕率的一環:一方面渲染喜慶,另一方面也是向親朋好友宣佈女兒將出嫁的喜訊。廣東地區婚宴最常見的嫁女餅,也叫綾酥。傳統禮餅中“綾酥”與衣飾典故有關。昔日豪門嫁娶以禮餅的豐厚顯示體面和氣派,綾羅綢緞乃貴族之四款華貴衣料,其中“綾”最名貴。故此,禮餅就以“綾酥”為首選,喻意榮華。綾酥有黃、白、紅、橙四色之分:黃綾以豆蓉做餡,喻意貴族和皇氣;白綾以爽糖或五仁做餡,代表了女方的貞潔;紅綾最講究也最貴,以蓮蓉做餡,也有用冬蓉的,喻意喜慶的氣氛;橙綾則有豆沙或椰絲做餡,喻意小兩口今後生活金燦燦。有些綾酥中還可加入蛋黃,彰顯高貴。四色綾酥的出現,代表了老百姓對新人新生活的寄託,也從另一角度看到了對老人家的尊敬 [8] 
本地特產 本地特產

小洲村榮譽稱號

時間
榮譽稱號
授予單位
2006年
廣東最美麗鄉村示範村
廣東省旅遊局
2008年4月
國家級生態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2011年3月
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2013年8月26日
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參考資料: [2]  [4] 

小洲村旅遊信息

小洲村入村路線

小洲村東、西、北三面皆有快速路穿過。東鄰南沙港快速路,可去往廣州南部南沙區;西和北距華南快速路小洲村出口和南環高速公路土華出口約1千米、2.5千米,沿這兩條快速幹線車行10-15分鐘,北可達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天河新城市中心和廣州東站等地區,東可達長州島歷史文化保護區、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地區,西可達新客港和花地新城等地區;車行30分鐘可到達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市內公共汽車可乘坐廣州公交45路廣州公交252路廣州公交468路直達小洲村。
廣州地鐵可乘至廣州地鐵3號線廣佛線等地鐵線路到達瀝滘站,或廣州地鐵4號線站點大學城北站 [7] 
入村路線 入村路線

小洲村村內導覽

  • 主要遊線
北入口——倚山大街,主要景點包括:華台山、小洲牌坊、工藝品商業街、禮堂
西浦直街-西園直街,主要景點包括:翰墨橋、穗僑簡公祠、慕南祖。
拱北大街,主要景點包括:玉虛宮、天后宮、古市榕蔭(仿古復原)
登瀛大街-東道大街-東慶大街,主要景點包括:登瀛古碼頭、三帝廟、簡公佛、泗海公祠、瀛山簡公祠、粵梅祖、簡氏大宗祠、東池祖、西江湧、土特產品商業街、藝術街。
  • 次要遊線
西約大街,主要景點包括:西溪簡公祠、西江湧
細橋大街-新路大街,主要景點包括:小橋流水的水鄉景色
新南大街-拱橋二巷,主要景點包括:呂山祖等古建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