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土重遷

(漢語成語)

鎖定
安土重遷是一則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漢書·元帝紀》。 [1] 
“安土重遷”的意思是安於本鄉本土,不願輕易遷移。該成語構詞方式是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 [1] 
中文名
安土重遷
拼    音
ān tǔ zhòng qiān [1] 
近義詞
戀戀不捨安居樂業 [1] 
反義詞
背井離鄉志在四方 [1] 
出    處
《漢書·元帝紀》 [1] 
注音字母
ㄢ ㄊㄨˇ ㄓㄨㄙˋ ㄑㄧㄢ [1] 
用    法
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 [1] 

安土重遷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元帝紀》:“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 [1]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安土重遷”。 [1] 

安土重遷成語典故

漢元帝時代,土地兼併日趨加劇,農民紛紛破產,有的投入田莊,淪為佃客和奴隸,有的成為國家佃農,有的成為流民。這樣一來,這些人原來所承擔的租税賦役,都轉嫁到了自耕農身上。同時,由於政治腐敗,官吏貪殘,天災頻繁,各地不斷暴發反抗統治者的鬥爭。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漢元帝以德教治國,以期緩和社會矛盾。
永光四年九月,漢元帝下令撤銷了一些墓園的管理機構和人員。十月,又下令撤銷了各郡國祖廟的管理機構和人員。當元帝自己在渭城縣的陵墓修建開始後,義下詔説:“留戀故鄉,不願輕易遷居異地是百姓的本性,這如同骨與肉相互依附一樣。最近官府用大臣侍奉君主、兒子侍奉父親的道理,報請從各郡國遷移部分居民來侍奉這個陵園,這樣做會使得百姓們遠遠地拋棄了祖先的墳墓,破產失業,親戚別離,人人懷上思慕故土之心,家家產生不安的氣氛。如果這樣,東部地區就會遭受人為的損耗,關中地區又會增添無以聊生的百姓,這不是長治久安的方法。”接着,漢元帝又下令撤銷了為父母陵園設置的護墓及祭祀人員。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矛盾,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2] 

安土重遷成語寓意

漢元帝治國的故事告訴人們,在中國古代,人們的鄉土觀念十分濃厚,只有遇到嚴重的天災人禍,在本地實在沒有出路了,人們才會被迫背井離鄉,骨肉分離。否則只要有一絲希望,人們還是會留在故土。留戀故鄉是所有人共同的情感,亦是人之本性的心理訴求。在當代社會中“安土重遷”的思想,依然在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4] 

安土重遷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該成語構詞方式是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安於本鄉本土,不願輕易遷移。 [1] 
成語示例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自古道:‘安土重遷。’説了離鄉背井,哪一個不怕的。” [1] 
近代·秦牧《長河浪花集》:“在中國農民的傳統習俗上,是安土重遷的。” [5] 
近代·王統照《牧馬場》:“因為蒙古人既沒有安土重遷的意識,又是性格非常強悍勇敢的民族,在幼小時候便習會了騎馬、射箭,青年時代以上陣衝鋒為他們的榮耀事業。” [5] 
近代·徐懋庸《對於農村文藝寫作的幾點意見》:“向來安土重遷的,現在紛紛向外路去找活了;向來聽天由命的,現在也要反抗,鬥爭了。” [5] 
近代·孫犁《悼畫家馬達》:“我是從農村長大的,安土重遷,主要是我的惰性大,如果不是迫於形勢,我會為自己畫地為牢,在那裏站着死去的。” [5] 
參考資料
  • 1.    安土重遷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7]
  • 2.    王彤偉編著.魅力成語[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10-11
  • 3.    李子丹著.成語詩歌全集 上[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7.08:28
  • 4.    《中國成語大會》欄目組編著.我的智慧成語世界 1[M].南寧:接力出版社,2015.11:37-38
  • 5.    倪寶元主編.成語範例大詞典[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