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

[ān jū lè yè]
汉语成语
展开6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安居乐业(拼音:ān jū lè yè)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老子·八十章》。 [4]
安居乐业:形容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联合式结构;含褒义;主要用作谓语、定语。 [3]
中文名
安居乐业
拼    音
ān jū lè yè
注音字母
ㄢ ㄐㄨ ㄌㄜˋ ㄧㄜˋ
出 处
老子·八十章》
语法结构
联合式
语法属性
作谓语、定语

成语出处

播报
编辑
老子·八十章》婚踏:“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婶腊婚业,钻探希盼至老死不相往来。” [4]
想鸦《汉书·货殖列传》纸妹雄:“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燥罪整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辟犹戎翟之与于越,不相入矣。” [1]
后世据此连煮誉典故引定姜申出成语“安居乐业”。 [1]

成语故事

播报
编辑
春秋时期,天下各国征战不断,为躲避战乱,很多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4]
成语故事相关图片
一天,老子在路上遇见一位拄着拐杖、衣衫褴褛的逃难老人。老人认出了老子,于是唉声叹气地对老子说:“我一把年纪了,远离故土,四处奔波,居无定所,可所到之处无不被战乱笼罩。您说,我还能躲到哪里去呢?凭您的智慧,您觉得那些君王该怎样治理天下,老百姓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呢?” [4]
老子沉思了一会儿,对老人说:“我和您一样,渴望和平、反对战争,我觉得治理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应倡导和推行小国寡民政策。那老人叹道:“当今诸侯国的做法可全是为了扩大疆土,为称霸成为大国而征战不休,您说的这‘小国寡民’政策如何能平息战乱?请您细说与我听听吧。” [4]
老子就请那位老人坐下,慢慢说道:“小国寡民,是让每个诸侯国以小为好。疆域不大,人口很少,是最便于治理的。我所设想的理想社会便是各诸侯国守土有责,以小国为荣。各国各自管理自己的疆域,百姓不必背井离乡、迁徙流浪,各国之间便不会为成为大国而起纷争,战船和战车将派不上用场,铠甲和兵器将被弃之不用。” [4]
成语故事相关图片
那老人又问道:“这样的社会若成为现实,百姓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呢?老子笑着说:“如果这样,天下各国都以小国为荣,不去扩大疆土,那就没有了所谓强国称霸争雄。在每一个小小的国家里,都只居住着相对不多的居民,他们所拥有的田地能产出够他们享用的粮食和蔬菜,因此可丰衣足食;他们拥有房屋能安居,不会流离失所;他们还拥有自己喜欢的事业和劳作,因此可感到充实和快乐。人们享用美食,穿着舒适的衣服住着宽敞的房子,在各自小小的国家里自得其乐。不必使用铠甲和兵器不必动用战车、战船和军队,没有和强国血拼的战乱,也没有吞并攻打弱国的贪心和野心;邻国之间,互相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隔着国界能和睦相处,直到老死都不会因纷争和战乱而踏入邻国的国土。” [4]
老人听了老子的话,就笑了,说:“果真能这样就好了。请将您设想的这一切向那些君王进谏吧,但愿这设想能早日实现,以使像我这样的垂暮之人,还能赶上过几天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4]

成语寓意

播报
编辑
“安居乐业”指人民的生活安定美满,《老子》中的有些思想虽脱离实际,设想了“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却表达了人们对“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安居乐业”的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为了生活美满、和谐、和平的理想社会而努力奋斗。 [2]

成语运用

播报
编辑
  • 成文用法
形容安定的生活,愉快地劳作。
联合式结构;含褒义;主要用作谓语、定语。 [3]
  • 运用示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六:“一家正安居乐业,不想安禄山兵乱,潼关失守,天子西幸。 ” [5]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不数年间,吴王削平祸乱,定鼎应天,……乡村人各各安居乐业。” [5]
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一回:“吾村连岁械斗,弄得家家不安,人人耽忧,现在不若奉此小郎君为主,一切听他指挥,倒可解怨息争,安居乐业,大众以为何如?” [5]

成语辨析

播报
编辑
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与“丰衣足食”意义相近,都有吃饱穿暖、过上安定的生活之意。区别在于“安居乐业”强调的是国家稳定,治安管理好,让老百姓可以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丰衣足食”强调的是过上富裕的生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