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背井離鄉

(漢語成語)

鎖定
背井離鄉,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元·馬致遠漢宮秋》。 [2]  [5]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離開家鄉到外地。其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中通常作謂語、定語。 [1]  [5] 
中文名
背井離鄉
拼    音
bèi jǐng lí xiāng
近義詞
離鄉背井浪跡天涯顛沛流離
反義詞
衣錦還鄉安家立業落葉歸根
注    音
ㄅㄟˋ ㄐㄧㄥˇ ㄌㄧˊ ㄒㄧㄤ
出    處
馬致遠《漢宮秋》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

背井離鄉成語出處

“假若俺高皇差你個梅香,背井離鄉,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戀春風畫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 [1]  [5] 
這是《漢宮秋》劇中漢元帝送別王昭君時斥責大臣的話,後人從這段話中,引出了“背井離鄉”這個成語。 [2] 

背井離鄉成語故事

元朝劇作家馬致遠,在他的雜劇《漢宮秋》中講述了一個悽婉的故事。漢元帝下詔書,要各州郡選美女入宮,充當妃嬪。大批美女入宮,元帝又無暇一一挑選,便讓畫師毛延壽畫美女圖以供挑選。
毛延壽是一個見利忘義、善於玩弄權術的卑鄙小人。他來到成都,成都郡便把秭歸縣香溪村的一位農家姑娘王昭君(名嬙)推薦給他。他一見王昭君,便知她是漢元帝所喜歡的那種類型的美人。於是他為王昭君畫了一張美豔絕倫的畫像,並向王昭君的家人索要一百兩黃金,保證讓王昭君排在百名美女的首位,使她很快就能得到皇帝的恩寵,給家人帶來榮華富貴。王昭君一家人義正詞嚴地拒絕了他的無理要求。因此,毛延壽在王昭君的畫像上做了手腳。這樣,漢元帝在觀看美女的畫像後,把王昭君打入了冷宮。
王昭君每日靠彈琵琶打發無聊的日子。一天傍晚,散步的元帝循着琵琶聲發現了幽居冷宮的王昭君。漢元帝將王昭君帶出冷宮,寵愛有加,封王昭君為明妃。經過一番調查,元帝終於弄清了事實真相,龍顏大怒,下令追捕毛延壽。毛延壽聞訊後如喪家之犬逃離了長安,投奔北番國。臨走之前,還不忘帶上王昭君的第一張畫像。他將此畫獻給北番王,誇説王昭君是光彩照人、不可多得的絕世美人,唆使北番王向漢元帝索要王昭君為妻,不惜動用武力。北番王聽信了毛延壽的讒言,果然如此行事。漢元帝迫於北番國的壓力,答應了北番王的要求。
王昭君聽説此事後,十分體諒皇上的苦處,表示願意前往北番國,她不願意因為自己而使生靈塗炭,願以此來報答元帝的厚愛。數日之後,元帝在霸陵橋頭設宴送別王昭君。大臣們一點也不理解皇帝的心情,頻頻催促王昭君同北番使者儘快起程。元帝本來就有一腔怒火無處發泄,此刻終於忍不住斥責地位尊貴的尚書:“你是總攬朝政的大臣,理應能夠安邦治國,保衞邊疆。可是面對北番國的武力威脅,你卻只能讓一個弱女子前去和親。假如我是漢高祖那樣堅強的皇帝,我就派你去給昭君娘娘當侍從,讓你也一起去嘗一嘗背井離鄉、卧雪眠霜的滋味。要是你不留戀京城的生活而願意去北番國住一輩子,我願封你為王。”
在漢番國界的界河邊上,王昭君向故鄉、向元帝敬酒訣別後,突然縱身躍入波濤洶湧的江裏,不見了。北番王因為王昭君的壯烈自盡而清醒,意識到使用武力並不能得到美滿的婚姻。他懷着崇敬之情為王昭君修建了墳墓,並將毛延壽逮捕送歸漢朝處置,漢、番兩國又恢復了和平友好的關係。 [2] 

背井離鄉成語寓意

背井離鄉的故事體現了王昭君是一個品性正直,大義凜然的弱女子。小人弄權,奸賊當道,埋沒深宮,皇帝無能,百官無用,命運撥弄,無論是毛延壽、皇帝、百官、呼韓邪單于,都是為自己的利益做打算,沒有一個人真正設身處地的考慮過王昭君。明妃和親,背井離鄉,這是一對生死戀人的悲劇,也是政治的悲劇。堂堂一代帝王,竟無法留住自己的愛妃,這是一個人的愛情悲劇,也是漢民族無力反擊異族脅迫的悲劇。 [4] 

背井離鄉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背井離鄉這則成語本身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中通常作謂語、定語,指不得已而離別家鄉。 [1] 
運用示例
元·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送的他離鄉背井,進退無門。” [1]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爹孃只生得我一人,從小寸步不離,何期今日死於他鄉,早知左右是死,背井離鄉,着甚麼來?” [3] 
參考資料
  • 1.    背井離鄉的解釋|背井離鄉的意思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9-12-08]
  • 2.    崔鍾雷主編.成語典故大全[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8:31-32
  • 3.    馮夢龍.三言·警世通言[M].長沙:嶽麓書社,1989:269
  • 4.    嶽晨璐.馬致遠《漢宮秋》中王昭君的愛情與婚姻[J].青年文學家, 2016(23):107
  • 5.    李一華 呂德申.漢語成語詞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