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孔鏞

鎖定
孔鏞(1417年—1489年),字韶文,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官都昌知縣、高州知府、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弘治二年召為工部右侍郎,九月卒於赴召途中。 [1] 
本    名
孔鏞
別    名
孔韶文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直隸蘇州府長洲
出生日期
1417年
逝世日期
1489年

孔鏞人物生平

孔鏞多有惠政

孔鏞幼年喪父,好學,剛弱冠即為長洲縣學生提學孫鼎教人務先德,行學置一籍名敦本,首着孔鏞名於籍。孔鏞於是愈加奮發學習。
景泰五年(1454)進士,任都昌縣知縣,分户九等以定役,設倉水次,便收斂,民甚賴之。縣城濱臨彭蠡湖,每遇風雨,波濤澎湃,若有物蜿蜒其中,舟多覆者。相傳以為纜精,過者望而祀之。偶歲大旱,孔鏞前往驗之,乃巨木歲久為荇藻所絡,若鱗介然,孔鏞點火燒掉,其妄遂絕。
孔鏞石刻像 孔鏞石刻像 [2]
因為他的弟弟孔銘娶寧王郡主,避嫌改任連山縣知縣。該地地連昭州賀州瑤族僮族出沒鄰境,縣民悉竄。孔鏞前往招之,縣民驚走。孔鏞在民舍中做飯,留錢補償以去。縣民於是漸漸親近孔鏞,相繼歸還。孔鏞慰勞振恤,俾復故業,教以戰守。道路漸通,縣治遂復。一年後,都御史廣西巡撫葉盛出征廣西,以孔鏞從。諸將妄殺者,孔鏞輒力爭,所全活甚眾。

孔鏞誠信降賊

成化元年(1465),得到葉盛等人的推薦,擢高州知府。前任知府劉海害怕瑤族,關閉城門自護。鄉民躲避瑤族則不接納,歸家後為瑤族所殺害。劉海又疑鄉民陰附賊軍,則殺戮之。賊軍由此激起眾怒,作為內應,城遂陷。孔鏞上任後,開門接納來者,流亡者日歸。城不能容,別築城東北居之。附郭多暴骸,民以疫死,復為義冢埋葬。
賊軍屯境內者凡十餘部,而其魁馮曉屯化州之西北界,鄧公長屯茂名之茅峒,梁定屯畲禾嶺,鄧辛酉屯於游魚寨,侯大六屯於信宜界,而鄧公長尤其黠驁,屢招不就。孔鏞一日單騎跟隨二人直抵茅峒。茅峒離城十里許,道遇賊徒,令還告曰:“我新太守也。”鄧公長驟聞新任太守至,馬上招呼其同黨擐甲迎接。等到見孔鏞坦易無騶從的時候,非常失望。孔鏞慢慢下馬,入坐庭中,鄧公長率其徒馳甲羅拜。孔鏞諭曰:“汝曹故良民,迫凍餒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則送我歸,賚汝粟帛。不信,則殺我,即大軍至,無遺種矣。”鄧公長猶豫,其黨皆感悟泣下。孔鏞曰:“餒矣,當食我。”鄧公長為跪上酒饌。既食,曰:“日且暮,當止宿。”於是孔鏞夜晚解衣熟睡。賊軍相顧駭服。再宿而返。見道旁裸而懸樹上者累累,詢之,皆諸生也,命盡釋之。鄧公長遣數十騎擁還,城中人望見,皆大驚,謂知府被捉,前來騙降,盡登陴。孔鏞止騎城外,獨與羸卒入,取谷帛,使載歸。鄧公長益感激,遂焚其巢,率黨數千人來降。
鄧公長投降後,諸賊相繼歸順,只有馮曉恃險不服。孔鏞選壯士二百人,乘夜抵達化州。馮曉倉皇出走,獲其妻子以歸,撫卹甚厚,馮曉亦以五百人降。孔鏞又與僉事陶魯擊敗賊軍廖婆保。他賊先後來犯,多敗去。境內大定。

孔鏞安定邊疆

得到上司的共同舉薦,擢按察副使,分巡高州雷州二府。益招劇賊染定、侯大六、鄧辛酉等,給田產,分處內地為官,備他盜。廣西賊進犯信宜岑溪,皆擊敗之。治績聞,賜誥命旌異。遭喪,服除,改任廣西。瑤族、僮族聞孔鏞至,悉遠循。
成化十四年(1478),兵部上其功,賚銀幣,尋進按察使荔浦賊來犯,總督朱英以兵屬孔鏞,賊相顧愕然曰:“此高州孔憲副邪,是不可敵也”,孔鏞一鼓作氣,擊平之,進食二品祿,賜文綺寶鏹。遷左布政使。到任只有半月,升任右副都御史貴州巡撫,賜勑許便宜行事。清平衞(今屬貴州凱里)部苗阿溪者,桀驁多智。其養子阿賴尤有力,橫行諸部中,守臣皆納阿溪賄賂,驕不可制。孔鏞巡查至清平,詢得阿溪所暱者二人。於是以計擒阿溪,磔之,並討平雞背苗,郡蠻震懾。,
孔鏞居官廉潔。歷仕三十餘年,皆在邊陲,觸瘴成疾。乞骸骨,不許。
弘治二年(1489),召為工部右侍郎。九月三日,路過浙河,卒於富陽舟中,年六十三。平樂人李時敏者,為信宜知縣,曾與孔鏞共平瑤亂,有功,遷化州知州,粵人以孔李並稱。 [3-4] 

孔鏞親屬成員

高祖父:孔克信,自曲阜遊學江南,因兵亂不得歸,定居蘇州。
父:孔友諒,永樂十六年(1418)進士,曾任四川雙流縣知縣。
弟:孔銘 [4-5] 

孔鏞人物評價

明史》:孔鏞以知府服叛瑤,其才力有過人者。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