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原郡公

鎖定
太原郡公,中國古代二等公爵,歷朝可考者27人,其中著名者有:高洋武士彠王播王方翼白敏中等。
中文名
太原郡公
公    爵
第二等

太原郡公人物簡介

太原郡公元大曹

元大曹,拓跋紇紹之子,北魏高涼王拓跋孤晜孫魏孝文帝時,諸王非道武子孫者,例降爵為公。以大曹先世讓國功重,高祖真樂勳著前朝,改封太原郡公。

太原郡公於勁

於勁,字鍾葵,鮮卑族,北魏外戚大臣,太尉於拔之子,於慄磾之孫。
頗有武略,封為沃野鎮將,賜爵富昌縣子,拜徵虜將軍。北魏宣武帝元恪納其女為於皇后,進封太原郡公。後拜徵北將軍、定州刺史。卒於任上,贈司空,諡號恭莊。

太原郡公高洋

高洋(526年-559年11月25日),字子進,南北朝時期北齊政權的開國皇帝。他是東魏權臣、北齊神武皇帝高歡次子,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的同母兄。母親為婁昭君
東魏時,封太原郡公,進封齊王。
武定八年(550年),高洋迫東魏孝靜帝禪位,遂登基稱帝,國號齊。在位初期,勵精圖治,四方征伐,懷有聖主氣範,然而執政後期卻變得暴虐無度,極盡奢侈,最終飲酒過度而暴斃,終年三十四歲,廟號顯祖,諡號文宣皇帝。 [1] 

太原郡公王思政

王思政,南北朝時期西魏名將,東漢司徒王允之後。
王思政早年曾為北魏孝武帝的幕僚,因擁立之功,累封中軍大將軍、大都督、祁縣侯,後隨孝武帝投奔關中宇文泰,進封太原郡公。孝武帝死後,王思政仍舊受到重用,加封東道行台,鎮守弘農,又移鎮玉璧。
西魏大統八年(542年),東魏高歡進攻西魏,王思政率軍防守玉壁,經過九天激戰,擊退東魏軍,因功升任驃騎大將軍。西魏大統十三年(547年),東魏侯景叛變。王思政時任荊州刺史,趁機佔據戰略要地潁川,被加封為大將軍、都督河南諸軍事。
大統十四年(548年),東魏大將高嶽等人圍攻潁川。王思政堅守城池,不斷擊退東魏軍,並殺死慕容紹宗、劉豐生等東魏大將。大統十五年(549年),東魏大將軍高澄親自出徵,終於攻克潁川。王思政自殺未成,被東魏軍俘虜,但深受高澄敬重。
王思政死後,北齊追贈其為兗州刺史。

太原郡公唐朝太原郡公

太原郡公王縉

王縉(700-781),字夏卿,唐代詩人,尚書右丞王維之弟。曾兩度為相。曾任侍中,持節都統河南、淮西、淮南、山南東道節度行營事,進封太原郡公。

太原郡公武士彠

武士彠(577年―635年),字信明,唐朝開國功臣、卓有政績的高級官員,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父親。
隋朝大業末年,武士彠為鷹揚府隊正,資助李淵起兵,攻陷長安後封太原郡公。貞觀中,出任工部尚書轉荊州都督,加封為應國公。
武則天冊封皇后時贈司徒,改封周國公。咸亨中,又贈太尉、太原王,特詔配饗高祖廟庭,列在功臣之上。
武則天稱帝后,追封為太祖無上孝明高皇帝。唐玄宗先天年間,武士彠帝號被撤銷,爵位降為太原王。

太原郡公郭知運

郭知運,字逢時,瓜州常樂人。壯勇善射,頗有膽略。初為秦州三度府果毅,以戰功累除左驍衞中郎將、瀚海軍經略使,又轉檢校伊州刺史,兼伊吾軍使。開元二年春,副郭虔瓘破突厥於北庭,以功封介休縣公,加雲麾將軍,擢拜右武衞將軍。其秋,吐蕃入寇隴右,掠監牧馬而去,詔知運率眾擊之。知運與薛訥、王皎等掎角擊敗之,拜知運鄯州都督、隴右諸軍節度大使。四年冬,突厥降户阿悉爛、⻊夾跌思太等率眾反叛,單于副都護張知運為賊所執,詔薛訥領兵討之。叛賊至綏州界,詔知運領朔方兵募橫擊之,大破賊眾於黑山呼延谷,賊舍甲仗並棄張知運走。六年,知運又率兵入討吐蕃,賊徒無備,遂掩至九曲,獲鎖及甲馬耗牛等數萬計。知運獻捷,遂分賜京文武五品已上清官及朝集使,拜知運為兼鴻臚卿、攝御史中丞,加封太原郡公。八年,六州胡康待賓等反,詔知運與王皎討平之,拜左武衞大將軍,授一子官,賜金銀器百事、雜彩千段。九年,卒于軍,贈涼州都督,錫米粟五百斛、絹帛五百段,仍令中書令張説為其碑文。知運自居西陲,甚為蕃夷所憚,其後王君?亦號勇將,時人稱王、郭焉。子英傑、英乂。
英傑官至左衞將軍。開元二十一年,幽州長史薛楚玉遣英傑及裨將吳克勤、烏知義、羅守忠等率精騎萬人及降奚之眾以討契丹,屯兵於榆關之外;契丹首領可突幹引突厥之眾拒戰于都山之下。官軍不利,知義、守忠率麾下便道遁歸。英傑與克勤逢賊力戰,皆沒於陣。其下精鋭六千餘人仍與賊苦戰,賊以英傑之首示之,竟不降,盡為賊所殺。英乂,劍南西川節度使,自有傳。

太原郡公郭曜

郭曜,唐朝名將郭子儀之子。以父之功,授衞尉卿,累進太子詹事、太原郡公。

太原郡公郭釗

郭釗,郭曖之子,郭子儀之孫。累官至左金吾大將軍,改檢校工部尚書,為邠寧節度使,入為司農卿。封太原郡公。《舊唐書》

太原郡公郭鏦

郭鏦,郭曖之子,郭子儀之孫。檢校國子祭酒、駙馬都尉、右金吾將軍,封太原郡公。

太原郡公郭仲文

郭仲文,郭釗之子,郭子儀曾孫。襲封太原郡公。

太原郡公王宰

王宰,唐大曆至貞元年間的畫家,四川人,太尉、中書令、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女婿,善畫山水樹石。
忠武軍節度、陳許蔡等州觀察處置等使、河陽行營諸軍招討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僕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檢校司空、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東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

太原郡公王用

王用,字師柔,唐順宗莊憲皇后的哥哥。拜太子詹事,封太原郡公,掌廄苑。累遷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右金吾大將軍。謙畏無過。卒,贈工部尚書。

太原郡公王播

王播(759~830)字明敭。貞元(786~805年)中擢進士,舉賢良方正異等。長慶初歷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和初拜左僕射,封太原郡公。卒,諡曰敬。

太原郡公王鎮

王鎮,朝請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右金吾將軍、充右街使、上柱國、襲太原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賜紫金魚袋、檢校左散騎常侍、使持節都督福州諸軍事,福州刺史、御史大夫,充福建等州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

太原郡公王摶

王摶,金紫光祿大夫、户部尚書、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檢校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兼越州刺史,充鎮東軍節度、浙江東道觀察處置等使。

太原郡公王方翼

王方翼(625年-687年3月18日),字仲翔,唐朝名將。
唐太宗時為右千牛。唐高宗時隨裴行儉討伐李遮匐,為副將,兼檢校安西都護,修築碎葉城。平定白鐵餘之亂有功,封太原郡王。
永淳初年(682年),西突厥阿史那車薄帶兵圍困弓月城,王方翼率軍與其在伊犁河交戰,大獲全勝。突厥軍援至,又在熱海交戰,殺敵七千,擒其首領300人,西域震服。武則天猜忌他是王皇后本家、唐朝忠臣,把他流放到崖州病逝。

太原郡公王元逵

王元逵,唐代回紇阿布思人,成德節度使王廷湊之子。
王元逵起復檢校工部尚書、鎮州大都督府長史、成德軍節度使,累遷檢校左僕射。元逵素懷忠順,頓革父風。及領藩垣,頗輸誠款,歲時貢奉,結轍於途,文宗嘉之。
開成二年,詔以壽安公主出降,加駙馬都尉。元逵遣段氏姑詣闕納聘禮。段氏進食二千盤,並御衣戰馬、公主妝奩及私白身女口等,其從如雲,朝野榮之。
會昌中,昭義節度使劉從諫卒,其子劉稹擅領軍政;武宗怒,誅之。命鄰藩分地而進討,以元逵為北面招討使。詔至之日,出師次趙州,與魏博何弘敬同收山東三州。元逵進攻邢州,俄而賊將裴問、高元武降元逵,王釗、安玉降何弘敬,並拔三郡。累遷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破劉稹功,加太傅、太原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食實封二百户。
太中十一年二月卒,冊贈太師,諡曰忠。

太原郡公白敏中

白敏中(792年-861年),字用晦,唐朝宰相,刑部尚書白居易從弟。
白敏中早年曾入李聽幕府,後歷任大理評事、殿中侍御史、户部員外郎、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兵部侍郎。 唐宣宗繼位後,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頭銜成為宰相,後改任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又升任右僕射、門下侍郎,封太原郡公。
大中五年(851年),白敏中以使相出鎮,授邠寧節度使,並討平党項叛亂。後歷任西川節度使、荊南節度使,拜司徒,加太子太師。唐懿宗繼位後,白敏中回朝,授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又升侍中、中書令。
鹹通二年(861年),白敏中出任鳳翔節度使,並於同年七月病逝,終年70歲。追贈太尉。

太原郡公郭虔瓘

郭虔瓘,唐朝將領。開元元年(713年),累遷右驍衞將軍,兼北庭都護。開元二年(714年),西突厥默啜可汗遣其子同俄特勤率精騎圍北庭都護府,郭虔瓘敗之,因功拜冠軍大將軍,行右驍衞大將軍,進封太原郡開國公。不久轉安西副大都護、四鎮經略安撫使,進封潞國公,賜封一百户。後授涼州刺史、河西節度大使,進右威衞大將軍。後又奉詔為安西副都護。病死於軍中。 [2] 

太原郡公後梁太原郡公

康懷英(?-921),原名康懷貞,後梁名將。原為朱瑾帳下列校,後降朱温,被署為宣武軍軍校,累立戰功。902年,權知宿州刺史。906年,授保義軍節度使。後梁建立後,加檢校太保,歷任右衞上將軍、侍衞諸軍都指揮使、保義軍節度使兼西路行營副招討使,封太原郡開國公。開平四年,改任華州節度使,912年,任河中行營都招討使,與晉軍戰於白徑嶺,敗歸。913年,任永平軍節度使,後死於任上。 [3] 

太原郡公宋遼太原郡公

太原郡公王拱辰

王拱辰(1012-1085),原名王拱壽,字君貺。北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十七歲舉進士第一,通判懷州,入集賢院,歷監鐵判官,修起居注慶曆元年(公元1041年)為翰林學士,累拜御史中丞,累官武安軍節度使,檢校太尉、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
數論事,頗強直。嘗論夏竦不宜官樞密,帝未省遽起。至前引帝裾,竦遂罷。因逐王益柔蘇舜欽以傾范仲淹,為公議所薄。 [4] 

太原郡公王籍

王籍,遼國大臣。贈中書令、太原郡公。

太原郡公元朝太原郡公

太原郡公王惲

王惲(1227-1304年),字仲謀,號秋澗。元朝著名學者、詩人兼政治家。
一生仕宦,剛直不阿,清貧守職,好學善文,成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鐵穆耳三代著名諫臣。
大德五年(公元1304年)六月,在汲縣去世,終年七十八歲。贈翰林學士承旨、資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諡文定。
其著述有《相鑑》五十卷、《汲郡志》十五卷、《承華事略》、《中堂事記》、《烏枱筆補》、《玉堂嘉話》,並雜著詩文,合為一百卷。

太原郡公王結

王結,字儀伯。翰林學士、資善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與張起巖歐陽玄修泰定、天曆兩朝實錄。死後,贈資政大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護軍,追封太原郡公,諡文忠。

太原郡公王忱

王忱,字允中,王玉之子。終官雲南行省參知政事。卒,追贈河南行省參知政事、護軍、太原郡公,諡憲租。

太原郡公郭嘉

郭嘉(?-1358年),字元禮,元朝大臣。
泰定三年,從國子生升登為進士,授予林州判官的職位,後來歷任翰林編修、廣東帥府經歷、京畿漕運副使、監察御史、廣寧路總管。
至正十八年,起義軍進攻上京,遼陽陷落。郭嘉率領義兵堅守孤城,外無支援,力戰而死。
元惠宗追贈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資善大夫、河南江北等處行省左丞、上護軍,封太原郡公,諡曰忠烈。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