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縉

(唐朝宰相)

鎖定
王縉(700年-781年),字夏卿,河東太原府祁縣(今山西祁縣)人。 [6]  唐朝宰相、書法家,尚書右丞王維之弟。
王縉出身河東王氏 [1]  ,自幼好學,與王維俱以名聞。進士及第,授侍御史。協助名將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亂,歷任太原尹、河南副元帥、河東節度使,拜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附和權臣元載,貶為括州刺史,累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建中二年(781年)去世,時年八十二歲。 [5] 
王縉文筆泉藪,善草隸書,功超薛稷,書寫《玄宗哀冊文》《贈兵部尚書王忠嗣神道碑》。遺作不多,散文只有表、碑、冊等體。崇尚佛學,詩作風格與王維相似,平淡清新。生平事蹟收錄於《金石錄》《兩唐書·本傳》《述書賦注》。
夏卿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
出生日期
700年 [6] 
逝世日期
781年
主要成就
安史之亂中協助李光弼成功守衞太原
兩度拜相
本    名
王縉
祖    籍
太原祁縣

王縉人物生平

科舉及第後,任侍御史,轉兵部員外郎等官。“安史之亂”時,任太原少尹,協助李光弼守太原,頗有功績和謀略,為輿論所推重,升任刑部侍郎,曾兩次出任宰相。
歷任河南副元帥,加侍中、使持節、都統河南、淮西、山南東道諸節度行營事,東都留守,河東節度使、太原尹、北都留守等軍事要職,並以“才微位高”、“無益時事”、不應“無功增秩”等理由自謙,讓出高位和兼職。在太原少尹任上,整肅紀律,從嚴治軍,將恃功自居不受約束的太原舊將王無縱、張奉璋等到以軍法處斬,全軍將校再不敢翫忽職守。
“安史之亂”平息後,面對兄長王維成為安祿山俘虜而接受審查時,誠懇地要求免除自己的官職來為兄長贖罪,幫助王維得到從寬處理。兄弟之間的情誼,頗受世人稱讚。
晚年身為宰相,面對權臣元載的專橫行為,不敢進行鬥爭,反而事事附和。大曆十二年(777年),元載獲罪受誅後,貶為括州(今浙江麗水市)刺史。後,又被召歸,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直到去世。

王縉軼事典故

王縉一生篤信佛法,任宰相時,大興佛教。《新唐書》記其“素奉佛,不茹葷食肉,晚節尤謹”,甚至勸説代宗皇帝李豫信佛。 [4] 

王縉人物評價

王縉文筆泉藪,善草隸書,功超薛稷

王縉家族成員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王縉出身於河東王氏(隸屬於太原王氏祁縣支)。 [1] 
河東王氏世系表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王儒賢(趙州司馬)
王知節(揚州司馬)
王胄(協律郎)
王處廉(汾州司馬)
王維(尚書右丞)
王縉
王繟(江陵少尹)
王紘
王紞(太常少卿)
表格參考資料: [1] 

王縉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八·列傳第六十八》 [2]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八·列傳第七十》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