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

鎖定
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組建於2010年4月,學院建制雖新,然其承載人文素質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淵源歷久,幾乎與建國後學校的發展歷程並行。學院不斷加強教學管理,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最高目標。截止2011年底,共培養2000餘名碩士本科畢業生。這些學生均在不同的工作和學習崗位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學院現有學生548人,其中本科生435人,研究生110人,另外還有3名國外留學生 [1] 
中文名
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
創辦時間
2010年
辦學性質
太原理工大學下設的普通二級學院
校    訓
求實 創新
校    歌
《聖火在百年前點燃》
知名校友
謝克昌 王君 陰和俊 王安
所屬地區
中國 山西 太原
類    型
理工
屬    性
211工程 卓越計劃
主要院系
法學系 行政管理
現任校長
黃慶學
學院書記
趙國俊
學院院長
史彥虎

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學院概況

文法學院於2019年11月以原政法學院為基礎,合併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人文社科教育基地組建成立。現設法學系、公共管理系、漢語國際教育系、MPA中心以及人文社科教育基地。本科專業為法學、行政管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授權點為MPA(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培養方式為非全日制。 [3] 
學院現有教職工70人,專業教師56人,教授3人,副教授16人,碩士生導師1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9人,境內外客座教授4人。現有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名、山西省高校學校拔尖人才1名、山西省青年學術帶頭人2名、山西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1名、山西省“131”領軍人才2名,4名青年教師入選山西省首批“三晉英才“支持計劃。 [3] 
專業建設方面,近年來學院骨幹教師獲批山西省教學成果獎,山西省精品課程、山西省教改項目接連立項。 [3] 
一是法學專業。法學專業獲批2021年度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聚焦山西高質量發展中的“雙碳法治理論與實踐問題”和“文博法治理論與實踐問題”,開設了“雙碳+法律”和“文博+法律”等特色課程體系,着力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法治人才。骨幹教師承擔《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教學任務,並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貫穿融入法學各門課程,採用模擬法庭、案例研討、情境劇等教學形式,提升大學生對法治領域意識形態問題的政治辨別力、政治領悟力。師生連續數年在全省各地的農村、社區、機關、企業開展“送法下鄉”公益普法活動,不斷豐富本科教學“第二課堂”,打造課程思政的“實踐金課”,活動成為了太原理工大學的“公益名片”,被人民網、光明網、中國日報網、中國教育報等多次報道。 [3] 
二是行政管理專業。以服務國家公共治理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為目標,聚焦山西能源革命和資源轉型等重要領域,着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勝任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科研機構等公共部門從事管理和服務的,並有從事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的複合型人才。近年來,行政管理專業教師在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方面做出較大成績,指導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全國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賽等大型賽事,獲得3項國家級獎勵,15項省級獎勵。 [3] 
三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以“三雙”,即“雙語言”、“雙文化”和“雙能力”為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的漢語和外語(英語及第二外語)基礎,具有中外跨文化交際意識,具有國際漢語教育與中國文化傳播能力的人才,能從事國際漢語教學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相關工作,並具備向高層次國際漢語研究方向發展的潛能。該專業的外國留學生來自世界30多個國家,且報考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海外考生還在逐年增長。中外學生一起學習,一同實習,成為跨文化交際和文化交流的專業學習者與體驗者。 [3] 

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歷史沿革

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組建於2010年4月,學院建制雖新,然其承載人文素質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淵源歷久,幾乎與建國後學校的發展歷程並行。早在上世紀50年代太原理工大學的前身太原工學院山西礦業學院建院之初,就設有教務處直接領導的馬列主義教研室開展相關的教學科研。之後在與時俱進中一以貫之,延續至今。
作為獨立的有跡可循的專業機構設置,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成立的山西礦業學院經濟貿易系與1995年10月成立的太原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系。為適應學校專業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這兩所院校的兩個系除承擔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科研工作外,還在專業學科建設上有了新突破。其中,山西礦業學院的經濟貿易系經濟法(預科班)專業於1993年正式招收學生,1997年開始招收經濟法本科學生。太原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繫於1995年開始招收貿易經濟專科學生。這些都為後來相關專業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997年太原工業大學與山西礦業學院合併為太原理工大學後,由原太原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系與山西礦業學院經濟貿易系部分學科整合後於1998年8月成立太原理工大學文理學院,其時學院管理機制為虛院實系,下設法學系、外語系、體育系、數學系、物理系、力學系、化學系七個系。其中法學系增設法學專業,於1998年開始招收本科學生。
隨着學校建設理工人文管相結合的綜合大學目標的推進,2000年7月,法學系、外語系、體育系自文理學院分離並與新籌建的文學藝術教研部組成了文學院,其管理機制為實院虛系。期間,法學系繼續擴展專業口徑,在原有的法學專業基礎上,於2002年增設行政管理專業並開始招收本科學生。
由於學校體育學科建設的快速發展,2004年8月,體育系獨立建院,原文學院的法學系、外語系、文學藝術教研部組成成立了文法學院,其管理機制為虛院實系。期間,法學系繼續重視專業學科建設,在原有本科專業穩步發展的基礎上,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有了重大突破,2005年申報成功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思想政治教育兩個碩士學位授予點,並於2007年開始了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與教育工作。
鑑於文法學院法學系專業學科的拓展和教學科研等綜合實力的增強,2010年4月,在其基礎上獨立成立了政法學院,其管理機制為實院虛系。

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學院簡介

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成立於2010年5月,現有教職工106人,其中專任教師95人,教授11人,副教授37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7人,在讀博士5人,碩士生導師43人,境內外客座教授7人;在校學生總數767人,其中本科生596人,碩士研究生171人;攻讀法學雙學位學生220人。學院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公共管理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設有法學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三個本科專業。
學院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全省率先開展綜合實踐課改革,初步形成了“三三五”實踐教學模式。學院成立以來,學生的司法考試通過率穩定於國家平均通過率一倍以上;考研錄取率達25%以上,其中有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名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
學院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大興學習研究之風,科技創新有了新突破。學院教師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4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4項以及省級科研項目和橫向項目百餘項;在《中國社會科學》、《自然辯證法研究》、《科學社會主義》、《科技進步與對策》、《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等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數百篇,多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等全文轉載;出版學術專著幾十部;多人次榮獲“山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二等獎,多名教師獲“山西省中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山西省“精彩一課”一等獎等榮譽稱號;是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站共建單位。
學院教師在多個省級學會中擔任重要職務,在全省有較高的知名度;與山西省部分黨政機關、企業界、媒體緊密合作,社會服務卓有成效。
學院獲“校文明和諧單位”、“校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校先進基層黨組織”、重點建設的“五星級黨委”和“五星級工會”等榮譽。
砥礪意志,承載夢想的全院師生,秉“求實創新”之校訓,樹“知政求法、明德新民”之理念,向“特色鮮明、同類一流”目標努力奮進。

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學科建設

政法學院成立以來,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堅持多學科交叉融合,積極探尋學院辦學的學科生長點。根據“適應社會需求,整合辦學資源,學科綜合互補,提高整體實力”的思路,以學科建設為支撐,以本科專業建設為基礎,努力優化專業配置,拓寬專業口徑,夯實專業基礎,提升專業層次,強化專業特色。在原法學專業和行政管理專業基礎上,於2011年增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並將於2012年開始招生。今天的政法學院已發展成為辦學層次相對完整,橫跨多個學科門類與專業的綜合性學院。學院設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學、行政管理3個本科專業及相應的3個系和一個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中心。學院在加強建設各系專業學科的同時,亦大力強化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中心的建設,使其不僅承擔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以及科研、社會服務等工作,而且負責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梯隊建設等工作。
學院學科建設成果日豐,思想政治教育被評為為校級重點學科。2010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批准增設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等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011年,學院被遴選為教育部首批“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站共建單位等。

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人才培養

學院不斷加強教學管理,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最高目標。截止2011年底,共培養2000餘名碩士、本科畢業生。這些學生均在不同的工作和學習崗位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學院現有學生548人,其中本科生435人,研究生110人,另外還有3名國外留學生。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海洋知識競賽三等獎、第七屆山西高校行政管理專業“陽光杯”辯論賽再獲冠軍等。2011年共有106名同學獲得校級獎勵與榮譽。龔志文同學榮獲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和首屆太原理工大學校長獎學金。學生的司法考試通過率大幅度提高,考研錄取率和畢業就業率穩步提升,僅2012年參加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學生中就有28名同學進入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名校的複試名單。

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十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把它作為辦好學院的第一要務。學院不斷完善和深化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崗位責任制,分層次、有重點地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注重改變教師的學緣結構和學歷結構,努力建設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和諧向上的軟環境和形成人盡其才的用人機制。目前,學院教師隊伍整體結構合理,素質較高,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學院現有教職工88人,專職教師7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6人、講師30人,碩士生導師2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8人,在讀博士5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44人,博碩士比例佔專職教師85.7%。教師的學緣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山東大學中共中央黨校以及國內其他著名高校的師資已超過了教師總數的40%。學院教師中有全國優秀教師一人,省級教學名師一人,有多位教師在國內、省內同領域有較大影響。多名教師獲山西省優秀教師、山西省“中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 一等獎、山西省“精彩一課”一等獎、“三育人”先進個人、校優秀教師、魅力女性等榮譽稱號。學院教師在多個省級學會中擔任重要職務,在全省有較高的知名度;與山西省直各黨政機關、教育界、企業界、媒體聯繫密切,合作共贏,社會服務卓有成效。

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學術研究

學院努力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凝練科學研究方向,不斷推動科學研究向高質量、有特色的方向發展,科研實力不斷提升。教師主持或參與的包括國家軟科學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青年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多項,2011年在研科研經費進賬48萬元。同時,出版和發表了一大批有影響的學術專著和論文,其中在《自然辯證法研究》、《科學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理論前沿》、《福建論壇》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二篇,《人大複印資料》轉載多篇;出版各種學術專著30餘部;近年來,多項研成果獲山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等獎、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二等獎、山西省“興晉挑戰杯”一、二等獎等獎項,學術影響力不斷提升。
學院還獲得了校“文明和諧單位”、“校園治安綜合治理標兵單位”、校“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成績與榮譽即是鼓勵與鞭策,年輕的政法學院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為踏實的作風,承繼歷史傳統,秉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理念,為努力實現特色鮮明、同類一流的目標而繼續奮進! [1] 

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領導簡介

據官網資料顯示 [2]  ,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領導有:
書記:趙國俊
院長:史彥虎
副書記:吉育峯
副院長:楊建華
副院長:劉振霞

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院長致辭

太原理工大學前身是創立於1902年的國立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是我國最早成立的三所國立大學之一。
百餘年來,太原理工大學秉承“敢為人先、敢於創新、勇於競爭”的精神,學校業已建設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學府,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18萬餘名棟樑之材,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政法學院是在太原理工大學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組建的新學院,其前身是原太原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系和山西礦業學院經貿系。1997年,太原理工大學成立後曾經歷了文理學院、文學院、文法學院的變遷。
學院設有法學系、公共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系和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中心,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在校學生總數545人,其中本科生435人,研究生110人,3名國外留學生,88名教職工承擔着三個本科專業、一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全校本、碩、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科研任務。
雖然學院組建不到兩年,但領導重視,學校關心,上下同心,齊心合力,秉承“尚法、創新、育人、服務”的宗旨和“幹就幹好,爭就第一” 的工作理念,教學、科研、黨、團學工作發展態勢良好。2011年,學院有兩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3項成果獲山西省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二等獎,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項;2011年,學院學生獲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1項,第四屆全國大學生海洋知識競賽三等獎,山西省高校“學黨史、知黨情、強黨性”黨史知識競賽一等獎,第七屆山西高校“陽光杯”辯論賽冠軍,學生的司法考試通過率、考研錄取率和畢業生就業率穩步提升;學院榮獲2010年校“文明和諧單位”和“先進基層黨組織”、2011年校“園綜合治理標兵單位”、2012年“社會治理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學院是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站共建單位。
今天的一切,傾注着老領導、老前輩的關心與厚愛;今天的成就,凝聚着全院師生的辛勤與汗水;今天的發展,包含着歷屆校友和各界友人的支持與幫助。
我們處在太原理工大學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我們擁有重德博學、務實尚美、敬業奉獻的優秀團隊;我們努力營造包容寬鬆、彰顯個性的發展氛圍,我們積極倡導科學民主、至真至善的治學精神;我們堅持“教書育人、育人為本,德智結合、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我們注重教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的有機結合。
各位同仁學友,讓我們攜起手來,用智慧與勤奮、熱情與堅毅,依託百年學府之積澱,演繹現代政法明日之輝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