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垣護之

鎖定
垣護之(395年~464年),字彥宗,略陽桓道(今陝西省南鄭縣)人,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將領。祖父垣敞,初仕前秦任長樂國郎中令,後仕南燕任車騎長史。父親垣苗南燕的京兆太守,南燕亡後仕東晉,任屯騎校尉。
垣護之少時卓越豪邁,不拘小節。雖身小貌醜,但氣概非凡,處事果斷。初任世子中軍府長史、行參軍。永初年間,任殿中將軍。隨到彥之北伐,授為江夏王劉義恭徵北行參軍、北高平太守。因私運違禁物品獲罪,後受寬宥。又授衡陽王劉義季徵北長流參軍,升任宣威將軍、鍾離太守。
元嘉三十年(453年),率本部人馬助孝武帝劉駿討伐劉劭,劉駿對他很是讚賞,任他為督冀州、青州的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寧遠將軍、冀州刺史。
孝建元年(454年),南郡王劉義宣反叛,垣護之擊敗兗州刺史徐遺寶,平定兗州,朝廷受任其為遊擊將軍。同年,因平定梁山有功,升任督徐、兗二州豫州的梁郡諸軍事、寧朔將軍、徐州刺史,封益陽縣侯,食邑千户。
孝建二年(455年),因論列軍功時懷有私情而獲罪免官,後又任遊擊將軍、督青、冀二州諸軍事,寧遠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鎮守歷城。次年(456年),參與青州移並歷城的措施決策。
大明三年(459年),徵召任右衞將軍,平定竟陵王劉誕的叛亂。大明四年年(460年),隨沈慶之征伐西陽蠻,因大肆蒐括、積聚財物,於大明七年(463年),因此獲罪免官。
次年(464年)重新起用,未及拜授便去世,享年七十歲,諡號壯侯。追贈為冠軍將軍、豫州刺史。
本    名
垣護之
彥宗
所處時代
南朝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395年
逝世日期
464年

垣護之人物生平

垣護之家世背景

垣護之,字彥宗,略陽桓道(今陝西省南鄭縣)人。祖父垣敞,出仕前秦,任長樂國(苻丕的封國)郎中令。南燕獻武帝慕容德進入青州,任垣敞為車騎長史。慕容德兄長之子慕容超即位後,垣護之的伯父垣遵、父親垣苗又受到委任。垣遵任尚書,垣苗任京兆太守。劉裕兵圍廣固時,垣遵和垣苗翻越城牆向劉裕投降,都被任為太尉行參軍。南朝宋元嘉年間(424年—453年),垣遵任員外散騎常侍,垣苗任屯騎校尉。 [1] 
垣護之年少時,卓越豪邁,不拘小節。雖然身材矮小,面貌醜陋,但氣概非凡,處事果斷。隨從劉裕征討司馬休之,任世子劉義符中軍府長史,兼行參軍。永初年間(420年—422年),補授奉朝請。元嘉(424年—453年)初年,任殿中將軍。 [2] 

垣護之勸諫無果

元嘉七年,垣護之隨從到彥之北伐,到彥之準備撤退,垣護之上書進諫説:“外面傳聞將軍要退兵回朝,私意有所不同。為什麼呢?目前殘餘的虜寇畏懼我軍的威勢,望風而逃,被侵佔八年之久的國土,用不着交戰就已克復。大軍只應該向北方大漠長驅直入,徹底掃蕩殘餘的醜類,又何況乃是他們自己送死,可使我軍免去遠征的辛勞。將軍最好能派遣竺靈秀迅速向滑台進兵,協助朱修之加強防守,而將軍則率領大軍,擺出向河北進攻的勢態,那麼虎牢、洛陽地區遊魂似的虜寇,自然會奔散而去。而且從前有人在連續數年攻戰,喪失士兵、缺乏軍糧的情況下,仍然鼓足勇氣,爭相前進,沒有誰願意輕易撤退。何況如今青州糧食豐收,濟水漕運暢通,士兵飽食安閒,軍威兵力沒有受到損傷。如果白白地放棄滑台,無故喪失已有的功業,難道是朝廷授命於將軍的意圖嗎?”到彥之沒有接納他的意見,戰敗潰散而回。宋文帝劉義隆得知垣護之的諫言,認為他的意見很正確,補授他為江夏王劉義恭徵北行參軍、北高平太守。後來垣護之因私運違禁物品獲罪而拘囚在尚方省,過了好久才受到寬宥。又補授衡陽王劉義季徵北長流參軍,升任宣威將軍、鍾離太守。 [3] 

垣護之突圍而返

元嘉二十七年,垣護之隨從王玄謨北伐,進入黃河。王玄謨進攻滑台時,垣護之率一百艘戰船作為前鋒,佔領石濟。石濟在滑台西南,相距一百二十里。等到北魏援兵來到,他又以快信勸王玄謨加緊進攻,信中説:“以往武皇(劉裕)攻打廣固,戰死的人也很多。況且目前情況和往日不一樣,怎麼能光是考慮士兵的傷亡疲勞,希望將軍把攻克滑台作為最迫切的任務。”王玄謨沒有聽從。後來王玄謨戰敗撤退,來不及通報垣護之。等到垣護之得到消息,北魏軍隊已經拉走王玄謨水軍大船,用三層鐵鎖連接起來,阻斷黃河,打算隔絕垣護之的歸路。黃河水流迅急,垣護之的船沿黃河中流順水而下,每當遇到鐵鎖,就用長柄斧頭砍斷它,北魏軍無法阻擋。垣護之只損失一條船,其餘的船都保存了下來。 [4] 

垣護之抵抗魏軍

元嘉二十九年,垣護之奉命留守靡溝城。歸來後任江夏王劉義恭驃騎户曹參軍,戍守淮陰。加授建武將軍,領濟北太守。垣護之率領二千人又隨同張永進攻碻磝,先佔據委粟津。北魏將領杜道俊和尚書伏連來援救碻磝,由於垣護之頑強抵抗,北魏軍不敵,於是退兵向東而去。蕭思話派遣垣護之到梁山迎接大軍,北魏尚書韓元興又率領精鋭騎兵突然到來,垣護之憑藉險要之地抵抗,殺死魏軍的都軍長史及斬首敵軍數十級,魏軍才退去。蕭思話打算撤退,欺騙垣護之説:“沈慶之援軍將要開到,你可趕緊在濟口架橋。”垣護之忖度一下,知道他的真正意圖,就分派一些壯丁去應付。蕭思話又命令他渡過黃河去戍守乞活堡來防止魏軍追擊。 [5] 

垣護之平定內亂

元嘉三十年(453年)春,宋文帝被其太子劉劭弒殺,垣護之回軍屯駐歷下。他得知劉駿(宋孝武帝)進京討伐劉劭,便率領本部人馬,迅速前往,劉駿對他很是讚賞,任他為督冀州、青州的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寧遠將軍、冀州刺史。 [6] 
孝建元年(454年),南郡王劉義宣反叛,兗州刺史徐遺寶是垣護之的內弟,早就跟劉義宣勾結,他寫信給垣護之,勸説他一同反叛。垣護之立即派人將徐遺寶拉攏自己的事上報朝廷。徐遺寶當時守湖陸,垣護之留下兒子垣恭祖守歷城,親自率領步兵騎兵襲擊徐遺寶。途中經過鄒山,攻破徐遺寶的分支哨所。垣護之大軍距離湖陸還有六十里路,徐遺寶就燒燬縣城,向西逃跑。兗州地區平定後,朝廷徵召垣護之任遊擊將軍。 [7] 
垣護之又隨同沈慶之等進擊魯爽,加授輔國將軍。劉義宣率領大部隊開到梁山,同王玄謨對峙。柳元景率領垣護之及其弟垣詢之、柳叔仁、鄭琨等各路軍隊,到新亭鎮守。王玄謨見叛軍強大,派司馬管法濟向朝廷請求援兵,很是急迫。宋孝武帝派遣柳元景等人進兵佔領南州,垣護之的水軍先行出發。叛軍派遣將領龐法起率領部眾襲擊姑孰時,正碰上垣護之、鄭琨等軍開到,垣護之等奮力攻擊,大敗叛軍,龐法起部眾被殺、被俘以及投水而死,差不多全部消滅了。王玄謨派使者快馬告訴柳元景説:“我處西城已經失守,只剩下東城,敵眾我寡,力量懸殊,請允許我退回姑孰,再商量進取之計。”柳元景不允許,準備全軍出動前往救援,垣護之勸他留守,分出一部分部隊去支援。柳元景贊同他的計謀,就將精鋭部隊配屬垣護之,開赴梁山。在將要開戰時,垣護之看到叛軍船艦連接不斷,聚在一起,對王玄謨説:“如今當用火來燒平它。”立即命隊主張談等人放火燒燬敵船,風助火勢,水流湍急,賊軍因此而奔走逃散。梁山平定後,垣護之率兵追討,正逢朱修之已經攻入江陵殺死了劉義宣,垣護之追到尋陽返回。升任督徐、兗二州豫州的梁郡諸軍事、寧朔將軍、徐州刺史,封益陽縣侯,食邑千户。 [8] 

垣護之建議並鎮

孝建二年(455年),垣護之因論列軍功時懷有私情而獲罪,被罷免官職,後又任遊擊將軍。不久,升任為大司馬、輔國將軍、領南東海太守。未及拜授,又被任為督青、冀二州諸軍事,寧遠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鎮守歷城。 [9] 
孝建三年(456年),垣護之進號寧朔將軍,進督徐州的東莞、東安二郡軍事。宋孝武帝因為歷城是軍事要地,打算將青州移並歷城一同鎮守,討論的人大都持反對意見。垣護之説:“青州北面有黃河、濟河,又有很多池沼,不是北魏所要進攻的地方。每次北魏來擄掠,一定要通過歷城,將二州合併鎮守,這是治理邊境的謀略啊!青州北面靠近黃河,便於北人前來歸順,對近處可以止息民患,對遠方可以宣揚王威,因此遷鎮是安定邊境的上計。”青州移並歷城的措施因此就決定了。 [10] 

垣護之免官去世

大明三年(459年),垣護之被徵召為右衞將軍。他在歸來途中,得知司空、竟陵王劉誕在廣陵反叛,他立即率領本部軍接受車騎大將軍沈慶之的調度指揮。叛亂平定後,改任西陽王劉子尚的撫軍司馬、臨淮太守。 [11] 
大明四年(460年),垣護之出任使持節,都督豫、司二州諸軍事,輔國將軍,豫州刺史,淮南太守。又隸屬沈慶之去征伐西陽蠻。垣護之所到之處,大肆蒐括,積聚很多財物。大明七年(463年),因此事獲罪下獄,罷免官職。 [12] 
大明八年(464年),垣護之又被起用為太中大夫,未及拜授,垣護之便去世了,時年七十歲,諡號壯侯。永光元年(465年),追贈為冠軍將軍、豫州刺史。 [13] 

垣護之歷史評價

《宋書》:“護之少倜儻,不拘小節,形狀短陋,而氣幹強果。” [14] 
《南史》:“垣氏宋、齊之際,世著武節。” [15] 

垣護之史籍記載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 [14] 
南史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 [15] 

垣護之家庭成員

祖父:垣敞
父親:垣苗
伯父:垣遵
弟弟:垣詢之
妻子:徐氏
兒子:垣承祖、垣恭祖
侄子:垣崇祖,垣詢之之子
孫子:垣顯宗,垣承祖之子
參考資料
  • 1.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垣護之,字彥宗,略陽桓道人也。祖敞,仕苻氏,為長樂國郎中令。慕容德入青州,以敞為車騎長史。德兄子超襲偽位,伯父遵、父苗復見委任。遵為尚書,苗京兆太守。高祖圍廣固,遵、苗逾城歸降,並以為太尉行參軍。太祖元嘉中,遵為員外散騎常侍,苗屯騎校尉。
  • 2.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護之少倜儻,不拘小節,形狀短陋,而氣幹強果。從高祖徵司馬休之,為世子中軍府長史,兼行參軍。永初中,補奉朝請。元嘉初,為殿中將軍。
  • 3.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隨到彥之北伐,彥之將回師,護之為書諫曰:“外聞節下欲回師反旆,竊所不同。何者?殘虜畏威,望風奔迸,八載侵地,不戰克復。方當長驅朔漠,窮掃遺醜,況乃自送,無假遠勞。宜使竺靈秀速進滑台助朱修之固守,節下大軍進擬河北,則牢、洛遊魂,自然奔退。且昔人有連年攻戰,失眾乏糧者,猶張膽爭前,莫肯輕退。況今青州豐穰,濟漕流通,士馬飽逸,威力無損。若空棄滑台,坐喪成業,豈是朝廷受任之旨。”彥之不納,散敗而歸。太祖聞而善之,以補江夏王義恭徵北行參軍、北高平太守。以載禁物系尚方,久之蒙宥。又補衡陽王義季徵北長流參軍,遷宣威將軍、鍾離太守。
  • 4.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隨王玄謨入河,玄謨攻滑台,護之百舸為前鋒,進據石濟;石濟在滑台西南百二十里。及虜救至,又馳書勸玄謨急攻,曰:“昔武皇攻廣固,死沒者亦眾。況事殊曩日,豈得計士眾傷疲,願以屠城為急。”不從。玄謨敗退,不暇報護之。護之聞知,而虜悉已牽玄謨水軍大艚,連以鐵鎖三重斷河,欲以絕護之還路。河水迅急,護之中流而下,每至鐵鎖,以長柯斧斷之,虜不能禁。唯失一舸,餘舸並全。
  • 5.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留戍靡溝城。還為江夏王義恭驃騎户曹參軍,戍淮陰。加建武將軍,領濟北太守。率二千人復隨張永攻確磝,先據委慄津。虜杜道俊與偽尚書伏連來援確磝,護之拒之,賊因引軍東去。蕭思話遣護之迎軍至梁山,偽尚書韓元興率精騎卒至,護之依險拒戰,斬其都軍長史,甲首數十,賊乃退。思話將引還,誑護之雲:“沈慶之救軍垂至,可急於濟口立橋。”護之揣知其意,即分遣白丁。思話復令度河戍乞活堡以防追軍。
  • 6.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三十年春,太祖崩,遷屯歷下。聞世祖入討,率所領馳赴,上嘉之,以為督冀州青州之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寧遠將軍、冀州刺史。
  • 7.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孝建元年,南郡王義宣反,兗州刺史徐遺寶,護之妻弟也。遠相連結,與護之書,勸使同逆。護之馳使以聞。遺寶時戍湖陸,護之留子恭祖守歷城,自率步騎襲遺寶。道經鄒山,破其別戍。未至湖陸六十里,遺寶焚城西走。袞土既定,徵為遊擊將軍。
  • 8.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隨沈慶之等擊魯爽,加輔國將軍。義宣率大眾至梁山,與王玄謨相持。柳元景率護之及護之弟詢之、柳叔仁、鄭琨等諸軍,出鎮新亭。玄謨見賊強盛,遣司馬管法濟求救甚急。上遣元景等進據南州,護之水軍先發。賊遣將龐法起率眾襲姑孰,適值護之、鄭琨等至,奮擊,大破之,斬獲及投水死略盡。玄謨馳信告元景曰:“西城不守,唯餘東城,眾寡相懸,請退還姑孰,更議進取。”元景不許,將悉眾赴救,護之勸分軍援之。元景然其計,乃以精兵配護之赴梁山。及戰,護之見賊舟艦累沓,謂玄謨曰:“今當以火平之。”即使隊主張談等燒賊艦,風猛水急,賊軍以此奔散。梁山平,護之率軍追討,會朱修之已平江陵,至尋陽而還。遷督徐袞二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寧朔將軍、徐州刺史,封益陽縣侯。食邑千户。
  • 9.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二年,護之坐論功挾私,免官。復為遊擊將軍。俄遷大司馬,輔國將軍,領南東海太守。未拜,復督青冀二州諸軍事、寧遠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鎮歷城。
  • 10.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明年,進號寧朔將軍。進督徐州之東莞東安二郡軍事。世祖以歷下要害,欲移青州並鎮歷城。議者多異。護之曰:“青州北有河、濟,又多陂澤,非虜所向。每來寇掠,必由歷城,二州並鎮,此經遠之略也。北又近河,歸順者易,近息民患,遠申王威,安邊之上計也。”由是遂定。
  • 11.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大明三年,徵為右衞將軍,還,於道聞司空竟陵王誕於廣陵反叛,護之即率部曲受車騎大將軍沈慶之節度。事平,轉西陽王子尚撫軍司馬、臨淮太守。
  • 12.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明年,出為使持節、督豫司二州諸軍事、輔國將軍、豫州刺史、淮南太守。復隸沈慶之伐西陽蠻。護之所蒞多聚斂,賄貨充積。七年,坐下獄,免官。
  • 13.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明年,復起為太中大夫。未拜,其年卒,時年七十,諡曰壯侯。前廢帝永光元年,追贈冠軍將軍、豫州刺史。
  • 14.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14]
  • 15.    《南史·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1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