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壇公園

鎖定
地壇又稱方澤壇,是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佔地37.4公頃,與天壇遙相對應,與雍和宮、孔廟、國子監隔河相望。
地壇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地壇有方澤壇、皇祇室、牌樓、齋宮等著名旅遊景點,於1925年被闢為京兆公園。園內草坪面積14.52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78.8%,現存百年以上古樹176株,其中一級古樹89棵。
1984年,地壇被評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晉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14年12月,地壇公園被授予AAAA級旅遊景區稱號。 [2] 
中文名
地壇公園
外文名
Ditan Park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東側 [21]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性氣候
開放時間
5月1日-10月31日 06:00-21:30;11月1日-次年4月30日 06:00-20:30
景點級別
AAAA級
門票價格
2元(皇祇室5元)
佔地面積
37.4 公頃
著名景點
方澤壇
皇祇室
齋宮等
官方電話
010-84257506 [22] 

地壇公園發展沿革

地壇公園 地壇公園
嘉靖九年 庚寅
1530年5月,作方丘於北郊。11月,定北郊之壇名地壇。
嘉靖十年 辛卯
1531年4月,方澤壇工成。5月,明世宗親祀皇地祇於方澤。此為地壇首次祭祀大典。
乾隆七年 壬戌
1742年,修理地壇齋宮。
乾隆十四年 己巳
1749年5月,遵旨修整地壇。將皇祇室以及方澤壇圍牆綠琉璃瓦頂改為黃瓦、方澤壇面黃琉璃磚改為白色墁石。至乾隆十七年(1752年)工竣,形成的形制保存至今。
嘉慶五年 庚申
1800年,清高宗升配方澤,重修皇祇室、祭台、庫座、齋宮、牌樓。
咸豐十年 庚申
1860年8月,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聚集地壇,拆地壇磚石砌炮台。此為地壇首次被帝國主義劫掠。
同治十二年 癸酉
1873年,清穆宗親政,為皇帝親詣行禮,重修皇祇室。此為帝制時代最後一次修繕。
光緒三十三年 丁未
1907年5月,清德宗親詣方澤行禮。此為最後一次皇帝親祀。自1531至1911年,明清兩朝連續381年在此祭地,是歷史上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祭地之壇。
1918年(戊午)5月,京兆尹呈請內務部撥用地壇籌辦京兆養濟院
北京地壇公園
北京地壇公園(2張)
1919年(己未)4月,京兆尹在地壇內設立京兆農林總局,始開闢種植。
1925年(乙丑)春,京兆尹薛篤弼將地壇闢作京兆公園。
1925年8月2日,京兆公園開幕。
1928年(戊辰)夏,京兆地方改名北平特別市。京兆公園劃歸北平市政府,改名市民公園。養濟院和農林實驗場劃歸河北省。
1929年(己巳)北平市工務局創辦地壇苗圃。
1935年(乙亥)市民公園停辦,仍以地壇名義售票開放。
1938年(戊寅)6月,侵華日軍修建西郊飛機場,將地壇內房屋土地分發遷移貧户居住耕種,遂停止開放。
1949年7月1日,北平市人民政府令:建設局所屬農林試驗場決定由本府領導。其所屬之中華門、西郊、德外地壇、日壇五苗圃仍歸建設局領導。
1956年11月18日,北京市市規劃局批覆同意地壇為綠化用地,用地面積457畝。
1957年,市園林局接管地壇重建公園,恢復公園稱“地壇公園”。植樹工作於4月21日開始,共植樹1.1萬餘株。
1958年年初,地壇苗圃(面積75畝)改為綠地,合併到地壇公園。
1964年5月21日,市文化局覆信市園林局,地壇鐘樓嚴重危險,可做拆除處理。9月1日,園林綠化業務下放,東城區接管地壇公園。
1973年6月,地壇齋宮南殿挑頂修繕開工。工程歷時四年,至1977年5月完工。修繕三座大殿挑頂修繕,西殿石欄杆配齊歸安。拆除內宮門,基址上堆起假山。
1975年3月29日,方澤壇至內壇北門道路兩側綠化更新工程完工,栽植大規格銀杏122株。
1980年2月7日,佔用方澤壇和皇祇室的某軍用倉庫遷出,兩組主體建築交還地壇公園。
1981年3月15日,方澤壇大修工程開工。至12月16日完工。
1982年2月1日,東城區機構編制委員會批覆同意成立地壇公園管理處。24日,地壇公園管理處成立。
1983年10月5日,皇祇室落架大修工程開工。
1984年5月2日,地壇公園售票開放。5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公佈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6月,皇祇室落架大修工程完工。
1985年2月14日,首屆地壇春節文化廟會開幕,會期13天,至26日結束,接待遊人65萬人次。此為當代廟會起點。
2006年5月,國務院公佈地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8年4月1日至4月30日,地壇公園首次面向社會開展樹木認養活動。
2008年8月7日,地壇公園作為當天火炬傳遞活動的最後一站,在方澤壇上舉辦隆重慶典活動,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點燃了聖火盆。
2009年5月23日至24日,舉辦了“首屆地壇中醫藥健康文化節”。
2009年10月1日至8月,舉辦慶祝建國60週年遊園活動。
2010年6月21日,舉辦“國泰民安、天地和諧”為主題的建壇480週年紀念活動。
2013年11月,開展首屆地壇銀杏節攝影徵集活動。
2019年10月1日,舉辦地壇公園國慶70週年遊園活動。

地壇公園主要景點

地壇公園綜述

地壇公園
地壇公園(66張)
地壇公園現有古樹176株,其中一級古樹89株,二級古樹87株,樹種為側柏檜柏國槐棗樹榆樹銀杏楸樹。地點多集中分佈於方澤壇周邊區域。大部分古樹的樹齡已經超過300年。歷年來地壇公園一直重視古樹的維護管理工作,每棵古樹都有相應的檔案記錄,並設專人維護,2005年地壇公園完成了古樹復壯工程,對全園古樹進行了一次徹底的維護保養,以此保證古樹的茁壯生長。公園內最著名的就是獨臂將軍柏和大將軍柏、老將軍柏三棵古樹。 [4] 

地壇公園景點

神庫
地壇公園 地壇公園
神庫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這組小建築羣是由四座五開間的懸山式大殿和兩座井亭組成。正殿叫“神庫”,是存放迎送神位用的鳳亭(抬“皇地祇”神位的轎子)、龍亭(抬配位、從位諸神位的轎子)和遇皇祇室修繕時,臨時供奉各神位的地方。東配殿叫“祭器庫”,是存放祭祀所用的器皿用具的庫房。西配殿叫“神廚”,是製作祭祀供品食物的地方。南殿叫“樂器庫”,是存放祭祀所用樂器和樂舞生服的地方。東、西井亭專為方澤壇內澤渠注水和為神廚供水。南殿及兩井亭於清乾隆十四年建成。 [5] 
宰牲亭
宰牲亭,是古代皇家祭地前宰殺祭祀用的牲畜(犢、豕、羊、鹿)的場所。每逢祭祀前一天子時初刻,在此舉行宰牲儀式。門內兩側原有井亭各一座。 [6] 
齋宮
齋宮為皇帝祭地時齋宿之所。清代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各帝都曾在此齋宿。主體建築坐西面東,由西、南、北三殿組成,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 [7] 
皇祇室
皇祇室始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是地壇的主要建築之一。明、清兩代是供奉皇地祇神,五嶽五鎮、四海、四瀆五陵山神位之所。1925年地壇闢為“京兆公園”,曾在此設“通俗圖書館”,1986年秋定為“地壇文物陳列室”。 [8] 
神馬殿
神馬殿,始建於1530年,建築為五開間懸山式綠琉璃頂。通面闊19.55米,每間面闊相同,進深7.5米。外有壝牆。1999年進行挑頂大修。 [9] 
牌樓
牌樓 牌樓
牌樓也稱牌坊,是地壇主門——西門的第一座建築物。明清兩代皇帝到地壇祭地首先經過牌樓,再進壇門,地壇牌樓與頤和園東門外牌樓一樣高大雄偉。明代始建時稱“泰折街”牌坊,清代雍正年間重建時改為“廣厚街”牌坊,由於自然條件和歷史的原因,兩個牌樓都沒有保存下來。牌樓於1990年重新建設,高達13.5米,綠色的琉璃瓦面,彩畫以本“天龍地鳳”之説,繪以單鳳圖和牡丹圖案,正面中心有“地壇”二字,背面核心有“廣厚街”字樣。 [10] 
方澤壇
地壇公園方澤壇
地壇公園方澤壇(16張)
方澤壇,為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地祇神”之場所,因壇台周有方形澤渠,故稱方澤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遵乾隆皇帝之旨諭進行改建,將黃琉璃磚壇面改換為艾青石壇面。現建築為1981年按清乾隆時形制恢復。壇平面呈方形,以象徵“天圓地方”之傳説。中心壇台分上下兩層,周有澤渠、外有壇壝兩重,四面各有欞星門。下層壇台南半部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山形紋石雕座,其上共設山形紋石神座十五尊,供祭祀時奉安五嶽、五鎮、五陵山之神位;北半部東西兩側各有一座水形紋石雕座,其上共設山形紋石神座八座,供祭祀奉安四海、四瀆之神位,外壝東北部為望燈杆,與其對稱的西北部原有瘞坎一處。 [11] 
鐘樓
鐘樓始建於1530年,為三開間歇山式綠琉璃頂的重檐正方形建築,通面闊12米多。因年久失修,於1965年拆除。2000年按原樣重建。鍾高2.58米,直徑1.56米,重2324千克,銘文鑄“大明嘉靖年月日製”八個字。 [12] 
養生園
地壇公園 地壇公園
地壇中醫藥養生文化園是中國第一家以中醫藥養生文化為主題的特色園區,位於地壇公園內,佔地面積約2.5公頃,2010年建成。園區以肝、心、脾、肺、腎、五臟為主要分區,配以五行、五色、五方的內涵,以水棲和陸路為經脈經絡,將全園連接成一個完整的生命形體。園內有各類樹木3千多株,近百種中草藥和可入藥的植物。主要景觀依次為園林主門,精、氣、神和合主題雕塑,心火區,腎水區,肝木區,悦和苑,養生長廊,針灸銅人,養生坊,杏林問茶,藥王孫思邈雕像,脾土區,運動養生廣場,24節氣地雕,肺金區,調息廣場,足底反射步道等。 [13] 

地壇公園開發建設

地壇公園基礎建設

1987年,國家投資對古建築進行了復原修。
1990年5月22日,復建地壇牌樓工程開工。至8月30日完工,以牌樓為中心建成安定生輝景點。
1993年11月初,方澤壇欞星門恢復門扇。
1999年9月25日,神馬圈修繕工程開工。至11月25日完工。神馬圈住户於1998年遷出。
2000年8月31日,鐘樓復建工程開工。至11月竣工。復建的鐘樓為二層重樓,重檐歇山頂,綠琉璃瓦。樓內懸掛的原銅鐘按保存於大鐘寺的原鐘複製。12月31日晚舉行迎接新世紀鳴鐘典禮。
2002年5月30日,地壇壇牆修繕工程開工。修繕部分為周邊整治中亮出的內壇東牆和南牆東段。更換了木樑,恢復了瓦頂,對破損的牆面進行剔補和勾逢。至9月10日完工。4月20日,地壇內壇住户拆遷工作啓動。至9月20日完成,61户住户全部遷出。
2004年10月29日,地壇古建築修繕工程開工。主要項目:剷除方澤壇內水泥磚地面,恢復城磚海墁;琉璃瓦頂配釘帽。皇祇室挑頂大修,更換室內破損金磚。查補各大殿屋頂。全部工程於2005年9月1日完工。
2008年3月至5月,完成西門外牌樓修繕工程。進行瓦面修繕,彩繪上色及地面修繕。
2009年6月25日至8月6日日,完成神庫及宰牲亭地面修繕工程。
2009年11月10日,完成方澤軒房屋修繕工程。
2013年9月,進行鐘樓、西側外壇牆、廣厚街圍牆修繕工程。 [14] 
2014年3月18日,地壇公園鐘樓修繕工程、地壇西側外壇牆及圍牆修繕工程二次啓動。
2014年,完成齋宮西側院庫房翻改建工程。
2014年5月15日,進行地壇鐘樓修繕工程。
2014年5月15日,進行地壇公園外壇牆及廣厚街圍牆修繕工程。
2016年7月,啓動壇牆壇門的修繕工程,涉及地壇西南外壇牆、內壇牆及壇門、方澤壇壇牆及欞星門、皇祇室院院牆及院門、宰牲亭院院牆及院門共五組建築。 [14] 
2018年3月23日,進行地壇公園地壇神庫院修繕工程。

地壇公園所獲榮譽

1997年,被評為北京市紅旗衞生單位和全市十八個文明旅遊景區之一。 [15] 
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佈地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6年12月,地壇公園榮獲精品公園稱號。
2006年,地壇公園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文明旅遊景區”。
2014年12月,地壇公園被授予AAAA級旅遊景區稱號。
2015年3月,入選北京歷史名園首批名錄。 [2] 

地壇公園文化活動

地壇公園來由

《春明夢餘錄·地壇》:至嘉靖九年,議改諸祀。禮臣夏言因奏:“分祭天地,本是古制。況壇於南郊,坎於北郊,就陰陽,因高下,原無崇樹棟宇之文。至祖宗並配,舉行不於長至之日,而於孟春,俱不應古典。宜令羣臣博考會議,陛下稱制而裁定之,此中興大業也。”疏入,未報。給事中王汝梅等以言説非是,而霍韜詆之尤力,上怒,皆加切則;而又自為説,以示禮部。於是建方澤壇於安定門外,坐南向北,以高皇帝配,如洪武十年以前之制。 [16] 

地壇公園文化

祭祀文化
祭祀共分九個儀程,即迎神、奠玉帛、進組、初獻亞獻、終獻、撤撰、送神、望瘞等。清乾隆七年額定地壇設文、武、樂舞生480人,執事生90人。每進行一項儀程,皇帝都要分別向正位、各配位、各從位行三跪九叩禮,從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頭200多下,歷時兩小時之久。如此大的活動量對帝王來説是個很大的負擔,所以皇帝到年邁體衰時,一般不親詣致祭,而派遣親王或皇子代為行禮。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1年,前40年中親詣地壇致祭26次,而後21年則全部由親王、皇子代祭。 [17] 

地壇公園活動

祭地活動
地壇公園 地壇公園
祭地活動源於遠古。據文字記載在中國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史料載: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招地於澤中方丘)。起初,是由於文化知識水平所限,人們尚不能認識與駕馭自然及社會力量,對自然界的眾多事物現象(諸如生老病死、窮富苦樂、風雲雨電、水火災害等)解釋不了,漸次產生虛幻、夢幻,集眾人之幻,就臆想出超自然的什麼“神鬼”,出現神宗迷信,把萬物歸宿於天地神鬼的造化安排,若遇不解之事就求救天地神鬼給以保佑和恩賜,臆造出“皇天”、“地祇”掌管天、地之一切,是至高無上的。
後來,封建君王就利用這些進一步迷惑百姓,當作統治工具。君王為抬高其自身,維護其統治,又編出“天地君親師”,為“五尊”,把自己置於天地之下,親師庶民之上,封自己為“天子”,宣揚自己當皇帝是天地造化、祖宗功德。為表謝恩與求助,就出現了拜謝與祈禱天地神之禮儀。到周代就形成了一整套禮儀制度,曰《周禮》。
明清帝王承襲《周禮》之制,每逢陰曆夏至凌晨,皇帝親詣此台條招“皇地祇”、“五嶽”、“五鎮”、“四海”、“四瀆”、“五陵山”及本朝“先帝”之神位,曰“大祀方澤”(古時祀典分大祀、中祀、羣祀三等級)。每逢國有大事(如皇上登極、大婚、冊封帝后、大戰獲勝、宮廷壇廟殿字修繕的開工竣工等),皇帝派親王到此代行“祭告”禮。禮儀比“大祀”稍簡。 [17] 
地壇廟會
北京地壇廟會 北京地壇廟會
地壇廟會始辦於1985年,至2019年已成功舉辦了34屆,其勝景被稱為現代的《清明上河圖》和中國的狂歡節。廟會以古壇風貌作為依託,注重民族、民間、民俗特色,發掘傳統廟會的文化內涵,突出“民俗韻、世界風、奧運情”三大元素。 [18] 

地壇公園旅遊信息

地壇公園交通路線

地鐵
2號線到雍和宮或安定門站,地鐵5號線雍和宮或和平里北街站。
公交
地壇南門:地鐵2號線、5號線雍和宮站,公交車13、18、44、75、116、117、125(從芍藥居始發)、130、684、特2路、特12。
地壇西門:地鐵2號線安定門站,公交車18、27、75、104、108、113、119、124、125(從安定門始發)、301、430、特11路、專7路。
地壇北門:地鐵5號線和平里北街站,125(從安定門始發)。
地壇東門:125(從芍藥居始發)、公交車117路。 [19] 

地壇公園景區門票

地壇公園
2元/人(不含園中園)
地壇公園皇祇室
5元/人 [20] 

地壇公園開放時間

地壇公園
6:00—21:00(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6:00—20:30(每年11月1日至下一年4月30日)。
地壇公園皇祇室
8:30—17:00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