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圭峯山

(江西省弋陽縣圭峯鎮山名)

鎖定
圭峯是世界地質公園龍虎山—圭峯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的組成部分,位於弋陽縣城南信江南岸圭峯鎮,東距上饒60km,西距鷹潭35km,地處三清山、龍虎山和武夷山之間。 [1]  因其“無山不龜,無石不龜”,且整座山體就像一隻碩大無朋的昂首巨龜而得其名。
圭峯山發育於距今1.35億年的白堊紀晚期,是雨水侵蝕型老年期丹霞峯林地貌的典型代表。地貌形態以峯林、陡崖、方山、石牆、石柱、石峯為特徵,崖壁兩側雨水侵蝕型縱向線性溝槽發育,岩溶弱;微地貌景觀及其景觀組合以珍稀的丹霞造型石峯、石柱等為特色,保存有壯年期丹霞地貌的遺蹟
圭峯共有36峯,集“奇、險、靈、巧”於一身,素有“江上龜峯天下稀”和“天然盆景”譽稱。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遊覽龜峯後發出“蓋龜峯巒嶂之奇,雁蕩所無”的感嘆 。以發育丹霞洞穴羣為特色,奇洞成羣,共有大小28個巖洞。如始建於晉代“中華第一佛洞”南巖石窟、“禪宗古寺”雙巖、“飛來禹跡”龍門巖
中文名稱
圭峯山
地理位置
江西省弋陽圭峯鎮
級    別
國家級
地理區域
中國華東
氣候帶
亞熱帶
植被類型
被子植物
管理單位
弋陽森林公園管理處
批准文號
弋辦發〔2016〕2號
門    票
90元
開放時間
6點-18點

圭峯山地理位置

圭峯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西省弋陽縣城區西南部圭峯鎮,320國道、311高速和浙贛鐵路旁,距弋陽縣城10公里,總面積136平方公里。是世界地質公園龍虎山—龜峯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的組成部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 

圭峯山演化歷史

龜峯位於揚子古板塊和華夏古板塊古逢合帶北側。印支運動後,該區進入濱太平洋大陸邊緣活動階段,經歷了伸展拉張→碰撞擠壓→拉張斷陷等構造發展過程,並伴有大量的火山岩噴發和大規模的岩漿侵入,沉積了數千米厚的中生代紅色陸源碎屑岩第四紀以來,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該區不斷抬升,在外動力地質作用下,不斷遭受侵蝕,形成了今天的丹霞地貌類型

圭峯山地質構造

龜峯出露的地層主要有上侏羅統武夷山羣鵝湖嶺組、下白堊統火把山羣石溪組、上白堊統贛州羣周田組和圭峯羣。
圭峯羣從下到上劃分為河口組、塘邊組、蓮荷組,其中主
龜峯丹霞地貌夷平面圖
要出露河口組和塘邊組。圭峯羣河口組以紫紅、磚紅色礫岩砂礫岩為主,夾含礫砂岩、中細粒砂岩,局部夾粉砂岩團塊,下與石溪組呈不整合接觸,上與塘邊組呈整合接觸,厚度2074m;塘邊組以磚紅色細砂岩為主,夾少許粉砂岩、細砂岩、中粗粒砂岩及含鈣細砂岩,上與蓮荷組呈整合接觸,厚度240.2m。圭峯羣是園區內丹霞地貌發育的主要層位
龜峯地區紅層總體上呈向南傾的單斜地層,傾角20°~28°,地層中發育兩組近垂直的直立斷裂構造,其中一組與地層走向一致,另一組與傾向一致,組成網格狀斷裂系統,將龜峯河口組地層切割成大小不一的方形巖塊,在地表水長期的差異風化作用下,發生溶蝕、崩塌,殘餘下來的巖體即組合成不同形狀、不同規模的造型奇特的龜型山石。此外,還有一種在岩石層面或側面發育的一種方寸大小的龜形裂紋,其成因可能是地層在沉積過程中出露水面發生的龜裂,或成巖脱水產生的收縮以及在後期地殼上升剝蝕過程中温差產生的裂痕,這些作用產生一些幾釐米至幾十釐米大小的六邊形龜裂,佈滿岩石表面[5]。

圭峯山地形地貌

龜峯地處信江中段弋江南岸,發育峯林峯叢、石柱、孤峯、殘石、殘丘,石樑、石牆、穿洞、天生橋、寬闊谷地、準平化的湖泊等丹霞地貌景觀。按空間分佈和景觀組合可分南部和北部兩部分,兩者發育的丹霞地貌各有特色。
南部位於弋陽縣城南10km處,主要以發育峯林、峯叢、石柱、孤峯、殘石、殘丘,石樑、石牆、蜂窩狀洞穴、天生橋等地貌景觀為特徵。
北部位於弋陽縣城信江河南岸,發育丹霞洞穴見長。主要丹霞地貌景觀類型有峯林、石峯、石寨、石柱、石樑、穿洞、天生橋等,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老年早期發育階段。
龜峯最獨特的地貌景觀是“無山不龜,無石不龜”。有三疊龜、情侶龜、迎賓龜、昂首龜、伸頭龜、縮頭龜、母子龜、探海龜、金甲龜、綠毛龜、老龜、幼龜、醉龜、卧龜、人立龜、智者龜等。龜峯的丹霞地貌景觀類型豐富齊全,如老君峯、仙女巖、仙水巖、象鼻山和金槍峯等[5]。

圭峯山地貌類型

圭峯山石峯

龜峯石峯數量眾多,其特徵為四周陡峻,頂部較尖而渾圓,基座較大。多是在幾組節理控制下,流水沿節理面或裂隙長期沖刷侵蝕,輔以重力崩塌形成的。
雙龜迎賓 雙龜迎賓

圭峯山石崖

石崖為傾角近90°的山崖。龜峯石崖分佈廣泛,幾乎山山有崖,類型多樣。

圭峯山石柱

石柱呈柱狀、棒狀或寶塔狀的丹霞山峯,其高度遠大於斷面直徑,四周為丹崖圍成孤立狀。龜峯內的石柱數量雖少,但卻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圭峯奇異山石 圭峯奇異山石

圭峯山石牆、石樑

石牆、石樑為長條狀、線狀地貌形態,山體頂部窄而小,四周皆為陡直的丹崖所限,當巖壁陡立平整呈牆狀時稱為石牆,當山體呈屋樑狀時稱為石樑。

圭峯山洞穴

龜峯園區內發育的丹霞洞穴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蜂窩狀洞穴,
圭峯奇異山石 圭峯奇異山石
另一種為扁平洞。蜂窩狀洞穴多發育在崖壁上,以展旗峯和朝帽峯崖壁上的洞穴最為突出。扁平洞數量多,這些洞穴大都外寬內窄,洞壁較為光滑,且多出現在山壁的凹面。

圭峯山單面山

沿岩層走向延伸,兩坡不對稱,沿岩層傾向坡長而緩,與岩層傾向相反或與層面近於垂直的坡面陡而短。龜峯發育的單面山數量眾多,如展旗峯、好漢坡。

圭峯山嶂谷

為壁坡陡直,深度遠大於寬度的谷地。一般谷深遠大於谷寬,兩側谷壁(崖壁)垂直或同斜,谷底平坦或起伏。據其形狀可分為“V”型和“U”型。當障谷將山體切穿時稱為一線天,尚未切穿時稱為巷谷。
圭峯奇異山石 圭峯奇異山石

圭峯山龜裂紋

沿層面發育的由近正多邊形(正六邊形為主,偶見正四邊形、正五邊形)拼接而成形似龜背的構造,反映了較為炎熱乾燥的古氣候條件。此類岩石主要發育在河口組,巖性以相對均勻的砂岩為主。根據黃進先生考察,此類丹霞地貌在國內並不多見。而在龜峯,該類型岩石數量多,發育完好,特徵明顯。

圭峯山造型石

以其獨特造型博得世人青睞的一種特殊丹霞地貌類型。它可以是石峯、石柱,
單龜仰望 單龜仰望
也可以是其它任何一種或多種地貌類型的組合。如老人峯、偉人峯、三疊龜

圭峯山卧佛

佛陀山(龜峯天然卧佛)依山傍水,鳳凰山碧頂丹崖,龍門湖綠水盪漾,雙巖古寺香火綿延。世紀之交,弋陽縣大力 發展旅遊產業,全國各地著名專家學者紛紛受邀到龜峯考察,其中,2000年8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學會會員十世班禪欽定畫師、中國藏傳佛教傳統繪畫研究員尼瑪澤仁先生髮現了這塊靜土中的淨土,被當地鄉民稱為龍門巖處的一座山體,竟然就是一幅活生生佛祖涅槃 圖。這座巨大的山體,輪廊清楚,比例適宜,柔和自然。卧態靜謐,更奇更絕的是:龍門巖的一天然的石拱橋洞,正處於佛祖頭部和肩部的分開處,讓人倍覺非佛力所至而不達。卧佛景區自始而名聲鵲起,揚名天下。
卧佛 卧佛
龜峯天然卧佛身長416米,肩寬68米,
卧佛 卧佛
一個足趾就有1.58米高,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世界最大的天然山體卧佛。應全國各地香客信眾傾心所願,卧佛山體經稍加修繕,重塑了頭部護頭神、腰部護法神等神像,整個卧佛形態更栩栩如生。同時隨着蓮花碼頭、出家台、降魔谷、悟道台等頗具佛教文化氛圍的觀景、朝聖設施的相繼完成,每個進入景區的信眾或遊客,都會體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愉悦之中感受到天人合一,自然和諧盡在此中。

圭峯山主要山峯

三疊龜峯,海拔77米。峯頂有三石,一石疊於一石之上,形如龜,有頭有腳,三隻腳蹲伏。三隻龜昂首望天。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江西布政使陳大燭題“龜峯”二字刻於蟾蜍峯石壁上,每字長2.5市尺,寬1.5市尺,篆體,筆峯蒼勁,渾圓有力。陳康伯曾賦詩稱譽龜峯。
雙劍峯緊靠三疊龜峯西側,海拔74米。石峯拔地而起,峨然矗立,形似利劍,銀光閃爍,寒氣逼人。相傳是東海龍王與楊二郎大戰時失落在此的一對神劍。
獅子峯狀如獅,形態變幻。從正面看,獅坐地上,形體高大,毛絨

圭峯山龜峯奇景——夕陽西下

絨豎起,張開血盆大口,巨牙歷歷可數;從背面看,又似兇猛的回頭獅子,耳、葬、嘴稜線分明,臀肥、背寬,神態威武,昂首長吼。遊人不管從那個方向看,獅首總是隨着遊人目光轉動。
雙峯迎賓 雙峯迎賓
相傳此獅是東海龍宮鎮守宮門的獅大將,名吼振,在與楊二郎激戰時,殉職疆場,雖死威不倒,仍然扼守宮門。獅身化為巨峯,一片丹心留人間。
展旗峯峯高110米,屹立在圭峯入口處,峯如旗幟舒展。崖壁上有無數條水痕小溝,似旗的褶皺。
老人峯海拔51米。峯形如拱揖靜坐的老翁,身首勻稱,輪廓分明,神態悠閒,垂目養神。
金鐘峯海拔315米,山色黝黑,峯如高懸的金鐘,風雲變幻,天晴下雨,山能預告。民諺説:“雲蓋金鐘峯,無雨便是風。”春、冬季尤為靈驗。站在峯頂,可鳥瞰圭峯全景。

圭峯山龜峯主峯——駱駝峯

望郎峯位於圭峯東側。相傳有一對年輕夫婦,結婚不久,丈夫被徵入伍去打仗,妻子身懷六甲,倚山壁遠望,盼郎早歸,可丈夫一直未歸,她也身化石像。
駱駝峯 駱駝峯
觀音峯位於龜峯東南200米處。峯形如盤坐蓮台的南海觀音,神貌端莊,目光慈祥。麗日護頂,現出一片佛光;白雲繞身,似輕紗、飄忽;濛濛細雨,是她手持柳枝灑下的甘露。腳下有一座小山峯,形同雙膝跪下的童子,兩峯組成童子朝觀音的妙景。
羅漢峯石峯林立,狀如羅漢,其姿態各異,或抬手,或點頭,或坐,或立,或蹲,神態逼真。
靈芝峯位於畫壁峯西面,峯常隱沒於雲霧之中,狀如一支珍貴的靈芝。傳説,方誌敏壯烈犧牲那年(1935),此峯突然倒塌。
畫壁峯在雨花崖的上方,有一面積約15000平方米的垂直石壁,光滑平整。壁上有奇觀的瓊樓玉宇,揚帆大海的木船,辛勤耕作的農夫,挑薪迴歸的樵夫。

圭峯山氣候條件

龜峯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大區江南氣候區,冬季常受西世界自然遺產龜峯美景北冷空氣侵襲,具有大陸性氣候特徵。由於受較大面積水體及茂盛的森林植被共同調節作用,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温暖濕潤,四季分明的特點。年平均氣温為17.9℃,極端最高氣温40.7℃,最低氣温–8.6-7%,1月和7月平均氣温分別為5.3℃和29.6℃。年均無霜期262天,年日照1800-1900小時,年平均日照1820小時,平均太陽輻射量404.2-467.7kJ/cm2。區內雨量充沛,大氣濕度高,年平均降雨量為1878mm,年平均相對濕度在75%-80%;年平均降水日數160天,40月為梅雨季節,7-8月多雷陣雨,9月至翌年2月為少雨季節;年平均蒸發量1648.4mm。主要災害性氣候有低温、高温、乾熱風、霜凍、冰凍、暴雨、連陰雨、乾旱、大風、冰雹等。2008年初遭遇了歷史罕見的持續雨雪低温冰凍災害性天氣

圭峯山生物資源

圭峯山植物

龜峯的植物區系組成非常豐富,有高等植物種類140多個科800多個種,以亞熱帶植物區系成分為主,還保有一些古老孑遺特有成分,如裸子植物中的銀杏、竹柏水松等,被子植物中的檫木青錢柳福建柏等。尤其是竹柏和南方紅豆杉的高大是全國罕見的。龜峯的木本植物列為國家保護的有18種,省級保護的有30多種,因此有“植物小王國”之稱。
在龜峯境內有一株四季桂,高約10米,冠幅15米,有8根枝幹,枝繁葉茂,四季開花,據測算有上千年的高齡,是龜峯的一大特色植物景觀。位於公園鎖雲橋的一株古樟樹,胸徑2.1米,高30米,冠幅36米,傳説是唐代禪師茂蟾建“瑞相寺”時親手所栽,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
龜峯氣候適宜,地形複雜,在天然林中分佈有許多具有觀賞價值的景觀植物。春天有杜鵑花、玫瑰花、桃花、李花、洋槐花、紫藤花等。夏秋有散生的百合花,成叢的梔子花、桂花、紫薇等。冬季的松、竹、梅,是有中國特色的植物景觀。

圭峯山動物

據縣誌所載,龜峯內有各類動物多達千種以上,除一般的獸類、鳥類、昆蟲外,還有金錢豹蘇門羚梅花鹿、長尾雉、相思鳥等多種名貴珍稀動物[9]。

圭峯山人文歷史

圭峯山戲曲宗教

  • 戲曲
龜峯是弋陽腔的發源地。弋陽腔是南宋末年流傳於江西弋陽龜峯地區的南戲與當地方言土語以及地域民俗相融合、“輾轉改益”滋生出的一種全新的地方腔調,因發源地而得名“弋陽腔”。其顯著特色是“一唱眾和”,以打擊樂和絲、竹、弦、管等樂器配樂伴奏,唱腔可塑性大、聲調高亢,既具南方温柔敦厚之雅韻,又兼北方慷慨激昂之氣質。
據《南詞敍錄》所載,由於弋陽腔在聲腔方面不斷與各地民歌、山歌、小調及道教音樂相結合,因而使它極具生命力,來自民間,流傳於民間。當時流行弋陽腔的地區,除江西本區域外,還有北京、湖南、福建、廣東等10多個省市,弋陽腔劇目發展到100多種,曲牌400多個。弋陽腔產生後的500多年裏,在全國衍生出一個龐大奇麗的高腔體系,對京劇、川劇湘劇秦腔等44個劇種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所以弋陽腔也被稱為是中國高腔戲曲的鼻祖,被譽為中國四大聲腔之首[10]。
  • 宗教
在歷史上龜峯是佛、道、儒三教會集之地,佛、道、儒三教在這裏
龜峯景區內湖——藍色的水
交融。龜峯有以南巖寺為代表的佛教文化遊覽區,有名剎瑞相寺,唐宋時期佛雕40餘座,是佛教禪宗的發祥地之一,龜峯同時又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龜峯還遺存著名的道教遺址葛仙觀。儒教在龜峯同樣受到遵從,著名的儒教建築遺址有儒學疊山書院。

圭峯山軼聞趣事

  • 蔣介石與龜峯
民國三十年(1941),8月的一天上午,龜峯寺僧人正在佛前做早課,微微鐘鳴聲在龜峯山谷隱隱迴響,突然兩個商人模樣的中年陌生人來到龜峯,探頭探腦搜索着什麼,舉動十分神秘。這兩人在龜峯內轉了一圈後來到龜峯寺,他們告訴方丈,下午有客人來龜峯,要方丈做好迎客準備。並警告説:不可走漏消息。果然不錯,這位特殊的遊客正是國民黨第一號政治人物蔣介石。方丈作導遊,陪蔣介石登山觀景。他們從桂花園出發,沿石階山路首先登上振衣台。振有台石桌上已擺下豐盛的茶點和古雅的茶具,火紅的木炭爐上放着一把泥壺煮茶。方丈獻名茶“龜峯茶”,蔣介石品嚐後稱讚味道純正,不亞於杭州龍井。“龜峯茶”已有數百年曆史,相傳是龜峯寺僧人自己培育起來的一種優良品種,只有客人才能品到這種茶,至今老人峯下還有十幾株“龜峯茶”。茶後,蔣介石與陪同他一道來的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等人繼續往上攀登。他們穿過“一線天”又入“四聲谷”,蔣説:“北平有個迴音壁,龜峯有四聲谷,很有意思。”在三十六峯樓上,蔣環視四周奇妙的羣峯,似有身臨其境之感覺,心情十分高興。直到日落黃昏,蔣介石等人才下山離開龜峯。臨別時,蔣説下次有機會,他還要來龜峯看看。蔣介石怎麼會突然有此遊興呢?原來他是來江西視察抗戰防務工作的,是顧祝同等幾位高級官員説龜峯奇秀,天下絕有,機會難得,促成蔣介石來龜峯一遊的。但亦有另外一説,説蔣介石召集了南方几位高級將領,為了避人眼目,借遊覽之名,而悄悄地在龜峯三十六峯樓上開了一個秘密的軍事會議 [3] 

圭峯山遺址遺蹟

圭峯寺位於圭峯景觀中心。唐乾寧間(894-895),僧人茂蟾肇基礎始建靈勝寺。南唐吏部尚書徐鉉舍宅擴建,宋鹹平、景德間(998-1004),真宗賜名“瑞相寺”;南宋宰相陳康伯奏請朝廷,改名“顯親崇福寺”;高宗時又改名圭峯寺。明洪武間裏人舒貴卿籌資增建香院。今圮。招隱庵又名尼姑洞。位於靈芝峯北的半山腰上。以巖洞為庵,有狹小的石階可登。洞內有石牀、石臼等石具。洞壁上刻的“招隱庵”三個字,是清乾隆年間彭卿所書。洞外有連雲蹬的題詞石刻。相傳南宋末年,附近有一民女,父母強迫她出嫁,她矢志不從,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毅然離家逃婚,潛入此洞落髮為尼。
振衣台位於龜峯西北面,錦屏峯腳下。台為一不規則的長方形石墩,長10米,寬3米,面積約30平方米。枱面置有石桌石凳,外圍有欄杆。台內側緊貼萬丈青巖。台上視野開闊,台內側,壁刻甚多。
將軍樓位於四聲谷附近。民國組年(1935),國民黨某部師長趙觀濤,在四聲谷附近建一座兩層樓房的別墅。房為石木結構。內有寢室、更衣室、浴室、警衞室、客廳,室外有陽台。登上陽台,可一覽諸峯。抗日戰爭爆發,將軍離去,房無人住,門破窗塌。解放後,人民政府撥款整修。
圭峯寨位於一線天附近。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羅大江、忠王李秀成先後率領部隊入駐弋陽,在圭峯“一線天”附近壘石築城,與清軍激戰數次。現存城牆遺址。後人稱之為“圭峯寨”。
摩崖石刻共計200餘條,自中唐至今,歷代名人在龜峯留下題詠、書法石刻甚多,大部分在“振衣台”至“一線天”一帶,形成石刻長廊。振衣台石刻,在振衣台內側石壁上。自中唐以來,歷代均有題刻。書法有篆、隸、楷、行、草諸體,刻藝精湛,風格殊異。除振衣台、招隱庵題刻較多外,各景點還有龜峯、四聲谷、一線天、淵默雷聲、摩尼洞天、別有洞天、天然三疊、阮嘯等字體較大的石刻

圭峯山名人評價

蓋龜峯巒嶂之奇,雁蕩所無
---徐霞客(明朝旅行家) [4] 
江上龜峯天下稀
挈朋貪賞夜忘歸
---李夢陽(明朝) [5] 
若教移向幽燕地,殊勝長城壯漢關。
---高明(明朝官員)
大地文章集龜峯
---江西第一任省長邵式平
龜峯是一個自然的珍寶,請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好好地保護她。
---保羅(美國國家公園基金會主席) [6] 

圭峯山交通信息

圭峯山上海方向

公路:經滬杭高速,杭金衢高速,至浙贛收費站沿滬昆高速至弋陽(龜峯)下高速,沿320國道鷹潭方向至龜峯行程6-7小時,行程600公里。
鐵路:(09:06)分上海南乘k1185次列車,(17:39到)弋陽東站,然後直接乘坐2路旅遊大巴到龜峯。
返程:弋陽東站乘K1186次列車(20:56開)抵上海南(次日05:10到)

圭峯山寧波方向

公路:上甬金高速,至金華,上杭金衢高速至浙贛收費站,沿滬昆高速至弋陽(龜峯)下高速,沿320國道鷹潭方向至龜峯行程6—7小時,行程570公里。
鐵路:10:10分,寧波乘1835次列車17:23到達上饒乘鷹潭方向大巴至龜峯
返程:乘大巴至上饒乘1836/1837次列車(20:20開)抵寧波(05:02)。

圭峯山温州方向

公路:温州上金麗温高速至金華上杭金衢高速至浙贛收費站
龜峯交通區位圖
沿滬昆高速至弋陽(龜峯)下高速,經320國道鷹潭方向至龜峯。行程5-6小時,里程540公里
鐵路:温州站乘1091/1094次列車(23:55開)至上饒(次日09:29到)轉乘鷹潭方向大巴至龜峯。
返程:弋陽東乘2205/2208次列車(22:00開)抵温州(次日07:20到)

圭峯山金華方向

公路:金華上杭金衢高速至浙贛收費站沿滬混高速至弋陽(龜峯)下高速沿320國道鷹潭方向至龜峯。
行程2小時,里程220公里
鐵路:金華西乘13:17分,K149次列車,15:50分抵上饒後乘鷹潭方向大巴至龜峯。
返程乘大巴至上饒乘D92次列車(10:18分)抵金華西(11:26分)。

圭峯山南昌方向

公路:上滬昆高速至弋陽(龜峯)下高速,沿320國道鷹潭方向至龜峯,行程2小時,里程190公里。
鐵路:南昌站乘K8722次列車(07:15開)至弋陽(10:00到)轉乘2路公交車至龜峯。
返程:乘2路公交車弋陽車站乘K1086次列車(17:39開)抵南昌(20:19到)。

圭峯山南京方向

公路:南京上蘇嘉杭高速至杭州上杭金衢至浙贛收費站,沿滬昆高速至弋陽(龜峯)下高速,沿320國道鷹潭方向至龜峯。行程6-7小時,里程:630公里
鐵路:1、南京站乘K527次列車(00:31分開)沿浙贛線次日11:31分抵上饒,乘鷹潭方向大巴至龜峯。
2、也可乘K782/K783(16:48分開)沿皖贛線至鷹潭(07:54到)。轉乘上饒方向大巴至龜峯。
返程:乘大巴至鷹潭火車站乘K784/K781詳情▼次列車(15:16分開)沿皖贛線至南京(05:34到)

圭峯山武漢方向

公路:沿黃黃高速至九江上昌九高速至南昌上滬昆高速至弋陽(龜峯)下
高速,沿320國道鷹潭方向至龜峯。行程:6-7小時,里程590公里。
鐵路:漢口站乘K390/391次列車

圭峯山蕪湖馬鞍山方向

公路:沿205國道至黃山市上景婺高黃速至婺源經上德公路弋漆公路龜峯大道至龜峯。
鐵路:蕪湖站乘2182/2183次列車(20:10開)抵鷹潭(09:00到)駛乘上饒方向大巴至龜峯。
返:乘大巴至鷹潭站乘K222/K223次列車(22:32開)抵蕪湖(07:50到)。
馬鞍山站乘2182/2183次列車(18-249開)抵鷹潭(09:00開),駛乘上饒方向大巴至龜峯。
返:乘大巴至鷹潭站乘K222/K223次列車(22:32開)抵馬鞍山(08:32到)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