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程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宰相)

鎖定
吳程(893年-965年9月14日 [1]  ),字正臣,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宰相。
吳程出身士族,歷經武肅王錢鏐、文穆王錢元瓘、忠獻王錢弘佐、忠遜王錢弘倧、忠懿王錢弘俶五代吳越王,由校書郎、檢校户部員外郎,累升至吳越國丞相,又出任知福州威武軍事。他鎮守福州三年,乾祐三年(950年)時在福州城下大敗南唐軍,後入朝再任丞相。顯德三年(956年)領兵配合後周攻南唐,結果在常州大敗而歸,被免去一切官職。
乾德三年(965年),吳程病逝,終年七十三歲,被追復原官,諡號忠烈。
本    名
吳程
正臣
所處時代
五代十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山陰(浙江紹興)
出生日期
895年
逝世日期
965年9月14日 [1] 
主要成就
鎮守福州,大敗南唐
官    職
丞相
諡    號
忠烈

吳程人物生平

吳程早年經歷

吳程出身官宦之家。 [3]  其家鄉越州山陰縣是鎮東軍治所所在,唐末時為吳越王錢鏐所據,在兩浙錢氏割據政權(即吳越國)中號為東府。 [31]  吳程成長於錢鏐控制下的越州,其父又在錢鏐的幕府任職,故此他應是自入仕起便效力於錢鏐。 [2] 
吳程起家為校書郎,後被授為檢校户部員外郎 [5]  後來,錢鏐欲嫁女於士族,在孟粲、於葆、吳程三位候選者中親自選中了吳程。吳程成為錢鏐的女婿,並因此升任金部郎中。他因熟知吏務,又被委任為提舉諸司公事。 [6] 

吳程出將入相

長興三年(932年),錢鏐病逝,其子錢元瓘即位。吳程被授為職方郎中觀察支使節度判官。後來,錢元瓘以兒子錢弘儇遙領睦州刺史,又命吳程以知州的身份實際管理睦州(治今杭州建德)。 [7] 
控制福州後的吳越國疆域 控制福州後的吳越國疆域 [39]
天福十二年(947年),吳程被任命為判西府院事,治理西府(即杭州,時為吳越國國都)。他不久又進拜丞相,成為了吳越國的宰相 [10]  當時,控制福州威武軍節度使李仁達歸附吳越,在當年十二月因謀叛被殺。吳越國遂以吳程出鎮福州,任為知福州威武軍事,正式將福州納入版圖。 [11] 
乾祐三年(950年),吳越諜者潛入南唐的建州永安軍治,在今福建建甌)境內,散佈吳越已自福州撤軍的謠言。永安軍留後查文徽信以為真,命劍州刺史陳誨領水師沿閩江南下,攻打福州。恰逢大雨,江水暴漲,唐軍戰艦一夜行進七百里,直抵福州城下,大敗吳越守軍。 [18]  福州城內諸將譁然,結果遭到吳程的厲聲叱責,頓時“一軍皆股慄”。吳程隨後向諸將密示方略,安排應敵。 [19]  不久,查文徽亦親率步騎,進抵福州。吳程遣數百人出城詐降,假意迎接唐軍入城,同時在西門設下伏兵。查文徽不顧陳誨勸阻,當即引兵入城,結果遭到吳程的伏擊。 [20]  唐軍大敗,死者以萬計,查文徽及行軍司馬楊文憲等三十餘人被俘,陳誨亦敗走。吳程隨後將查文徽等送往杭州,獻俘於宗廟。是年六月,吳越國又以錢弘儇出鎮福州。 [21]  吳程則被召回了杭州,再次拜為宰相,與元德昭一同擔任丞相,不久又兼掌屯田榷酤等事。 [22] 

吳程攻打常州

顯德三年(956年),後周攻伐南唐,並要求吳越國出兵配合作戰。當時,吳程贊同出兵,並建議攻常州;元德昭則反對出兵,擔心若得不到周軍的及時策應,會使吳越陷入孤軍深入的境地。二人爭論不休。 [25]  吳越王錢弘俶最終決定出兵,命吳程率鮑修讓、羅晟等攻常州,又遣都指揮使路彥銖攻宣州(治今安徽宣城)。 [27]  吳程在出徵前,故意宣稱“元丞相不欲出師”,挑唆將士去攻擊元德昭。元德昭被匿於王府,才免於此難。錢弘俶為此嘆道:“出兵之際有士卒攻擊宰相,這是不祥之兆啊!” [26] 
吳程很快便率軍攻破了常州外城,擒獲守將趙仁澤。 [14]  南唐忙命柴克宏陸孟俊領兵救常州。 [15]  當時,南唐曾以中書舍人喬匡舜出使吳越。柴克宏進抵常州時,在船上蒙上幕布,將士兵匿於其中,聲稱此來是迎接喬匡舜回國。巡邏士卒將情況報告給吳程。吳程卻不以為然,還道:“兩國交戰,使者可以自由來往於其間。”柴克宏得以順利登岸,領兵直攻吳越大營。 [28] 
吳程在福州時便與鮑修讓、羅晟不睦 [29]  ,此次圍攻常州,又藉機打壓他們。羅晟早有不滿,因此當柴克宏衝擊大營時,非但不盡力抵抗,甚至故意放任唐軍直襲吳程所在的大帳。 [16]  吳越軍大敗,數十位將領被唐軍俘殺 [30]  ,士卒死者以萬計。吳程在禆將邵可遷的拼死保護下,“僅以身免”。路彥銖聞吳程兵敗,亦自宣州撤軍。時為顯德三年(956年)三月。 [17] 

吳程晚年及病逝

吳程在常州之敗後,逃回了杭州,被錢弘俶免去了一切官職。 [23]  他此後便一直閒居家中,未再得到起復。
乾德三年八月十七日(965年9月14日),吳程病逝,終年七十三歲。 [1]  錢弘俶追復其原有官職,並賜諡號忠烈。 [13] 

吳程主要影響

吳程歷仕錢鏐、錢元瓘、錢弘佐、錢弘倧、錢弘俶五代吳越王,官至丞相。他雖出身文職,但數次領兵作戰,亦有戰功,堪稱文武雙全。其對歷史進程產生影響的事蹟主要有:
  • 守福州:吳程在天福十二年(947年)末由丞相出知威武軍,鎮守福州,並在乾祐三年(950年)時在福州大敗南唐軍隊,生擒唐軍主帥查文徽等三十餘人。 [21]  這標誌着歷時五年多的南唐對閩戰爭的全部結束,南唐未能全據閩地,福州從此被納入了吳越國的版圖。 [37] 
  • 攻常州:吳程在顯德三年(956年)時為配合後周攻打南唐,領兵攻打常州,奪取了常州外城,俘獲唐將趙仁澤、諸承、向重霸等一百餘人 [32]  ,但很快便為柴克宏所敗,折損萬餘人,逃回了杭州。 [14]  [17]  而此次出兵常州是吳越國第一次配合中原王朝作戰,標誌着吳越國由一個相對獨立的國家從此成為中原王朝真正的藩屬。 [38] 

吳程歷史評價

騰攜:吳氏子非我所測也。 [34] 
吳任臣:程奏捷閩徼,有武功焉;毗陵之役,義昧和衷,輿尸辱國,何前後之較殊邪! [33] 
鄭祖庚:有吳程之韜略,雖查文徽挾陳誨偕至,可以奏功,無吳程之守禦,一陳誨足以敗福州兵。賢者之有益於人國也,蓋若是哉。 [36] 

吳程軼事典故

吳程少年勤學

吳程少年時自恃能以父蔭入仕,而不肯苦學。有人道:“看你的面相,將來必能登將相之位,但只怕你到時會因不善談論而後悔。”他受此激勵,從此發奮勤學,後來果然位至將相。 [8] 

吳程化龍投南

錢元瓘在位時,西府院官騰攜曾夢到吳程化為一條赤龍,投南方而去。他醒後跟人提起此事,嘆道:“吳氏子非我所測也。”後來,吳程果然前往南方,鎮守福州。騰攜的夢兆終得應驗。 [9] 

吳程晚年夢兆

吳程晚年時,曾夢到一個道士在自己面前用算籌進行演算,還説了一句:“計子之算,所遺者三。”(算又指命算,夢兆預示着吳程還有三年的壽命。)而吳程果然在三年後病逝。 [12] 

吳程人際關係

祖父:吳可信,仕唐為定州虞唐縣令 [3] 
父親:吳蜕,進士出身,入仕即為錢鏐軍府的鎮東軍節度掌書記 [2]  ,加右拾遺,官至禮部尚書 [3] 
妻子:錢氏,錢鏐之女。 [4] 
兒子:吳光謙(吳謙),在錢弘俶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府任推官,後隨錢弘俶入宋,授為著作郎 [24] 
兒子:吳光遠(吳遠),在錢弘俶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府任推官,後隨錢弘俶入宋,授為著作郎,官至水部郎中 [24] 

吳程史料索引

吳越備史·卷四》 [35] 
十國春秋·卷八十七·吳越十一》 [34] 
參考資料
  • 1.    《十國春秋》卷81《吳越忠懿王世家》載:“乾德三年八月甲寅,丞相吳程卒。”根據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網站的換算,公曆為965年9月14日。另,同書卷87《吳程傳》稱其卒“年七十有三”,則可上推其生年為893年。
  • 2.    注:《吳越備史》、《資治通鑑》等現有史料沒有吳程入仕前的經歷記載。但錢鏐據有越州是在乾寧三年(896年),此時吳程僅有四歲,故其成長年代正是在錢鏐的統治時期。越州本來的軍號是威勝軍,在被錢鏐所據後才改稱鎮東軍,錢鏐生前也一直擔任鎮東軍節度使一職。吳程之父吳蜕入仕即為鎮東軍節度掌書記,則必是錢鏐軍府的幕職官。故此吳程也當是在入仕便效力於錢鏐,至於此時錢鏐是否已建立吳越國,現已無法確定。
  • 3.    《十國春秋》卷87《吳程傳》:祖可信,唐定州虞唐縣令;父蜕,大順中登進士,解褐鎮東軍節度掌書記、右拾遺,累官禮部尚書。
  • 4.    《十國春秋》卷87《吳程傳》:寶正末,王女將選婚於士族,時孟粲、於葆暨程三人旅見王庭,武肅王熟視程久之,乃選焉。遷金部郎中,借金紫。以程有吏術,令提舉諸司公事。
  • 5.    《十國春秋》卷87《吳程傳》:程筮仕校書郎,武肅王承製,歷授檢校户部員外郎,借緋。
  • 6.    《十國春秋》卷87《吳程傳》:寶正末,王女將選婚於士族,時孟粲、於葆暨程三人旅見王庭,武肅王熟視程久之,乃選焉。遷金部郎中,借金紫。以程有吏術,令提舉諸司公事。
  • 7.    《十國春秋》卷87《吳程傳》:文穆王襲國,奏授職方郎中、觀察支使、節度判官。天福中,王子弘儇遙典睦州,命程知州事。
  • 8.    《十國春秋》卷87《吳程傳》:先是程在東越以父蔭不事苦學,有謂程曰:“觀子骨法,與羣儒類,但恨他日登將相不長談論耳。”程自是頗勤學。
  • 9.    《十國春秋》卷87《吳程傳》:文穆王時,西府院官騰攜者常夢程化為赤龍,望南方而去。攜因語夢於人曰:“吳氏子非我所測也。”及為福州,始驗其兆。
  • 10.    《十國春秋》卷87《吳程傳》:忠遜王時,以程判西府院事,尋拜丞相。
  • 11.    《十國春秋》卷80《吳越忠遜王世家》:天福十二年六月丙寅,即王位於天冊堂。秋七月,……閩帥李達來覲,以其弟通為福州留後,……更其名曰孺贇。閏月,……王命孺贇復任福州。十二月,威武軍節度使李孺贇復貳於我,東南面安撫使鮑修讓攻孺贇,戮之,族其家。己酉,傳首國城。王命丞相吳程知福州威武軍事。
  • 12.    《十國春秋》卷87《吳程傳》:乾德初,程夢一羽人布策於前,曰:“計子之算,而所遺者三。”後三年,程卒。
  • 13.    《十國春秋》卷87《吳程傳》:王命復原官,諡曰忠烈。
  • 14.    《十國春秋》卷16《南唐元宗本紀》:保大十四年三月,吳越陷常州之郛,執團練使趙仁澤。
  • 15.    《十國春秋》卷22《柴克宏傳》:會淮南交兵,吳越伺間侵常州,克宏乃請效死行陣。元宗嘉其志,授右衞將軍,遣與右衞將軍、袁州刺史陸孟俊同救常州。
  • 16.    《十國春秋》卷87《吳程傳》:程乃督鮑修讓、羅晟而去,二人者素與程不相能,至是程抑之甚,愈忿怒,當唐兵薄晟營,晟不力戰,敵遂直趣程帳。
  • 17.    《十國春秋》卷81《吳越忠懿王世家》:顯德三年三月壬子,唐右武將軍柴克宏襲吳程於常州,我兵大敗。……程禆將邵可遷力戰,子死馬前,猶戰不顧,程僅以身免,死者萬計。程遁歸,王怒,悉奪其官。乙卯,路彥銖攻宣州不克,聞程敗,亦引還。
  • 18.    《十國春秋》卷24《陳誨傳》:文徽鎮建州,誨為劍州刺史。諜者告吳越戍兵棄福州遁歸,文徽暗而貪功,即率誨俱進。誨以戰艦入閩江,適秋雨,水暴漲,一夕七百里抵城下,……吳越兵驚潰,乃大呼擊之,擒其將馬先進、葉仁安,降鄭彥華。
  • 19.    《十國春秋》卷87《吳程傳》:乾祐三年,南唐侵福州,程密示諸軍方略,獲其將查文徽。初,唐人薄閩城,時浙兵方授甲,將卒充溢庭廡,紛然不可遏。程登檻瞠目叱之,由是一軍皆股慄。
  • 20.    《十國春秋》卷26《查文徽傳》:保大八年,吳越偽遣諜來告福州亂,文徽喜,遣劍州刺史陳誨赴之。誨將舟師至福州城下,擊敗其兵,執吳越將馬先進等三人。久之文徽以步騎至,吳越知威武軍吳程陽令數百人出迎,而設伏西門以待。誨以為未可速進,文徽曰:“疑則生變。”傳令徑入其城。陷伏中,大敗墜馬。
  • 21.    《十國春秋》卷81《吳越忠懿王世家》:乾祐三年春二月庚寅,唐永安軍留後查文徽至福州,知威武軍吳程、指揮使潘審燔令閩人詐降,遂生擒文徽及唐行軍判官楊文憲等三十餘人於城下,斬馘萬計,陳誨等敗走。夏四月,王以查文徽等獻於五廟。六月,漢授王兄東府安撫使弘儇知福州威武軍事。
  • 22.    《十國春秋》卷87《吳程傳》:歸與元德昭同為丞相。忠懿王以國用繁廣,尋命兼掌屯田榷酤事。
  • 23.    《十國春秋》卷81《吳越忠懿王世家》:程遁歸,王怒,悉奪其官。
  • 24.    《南部新書》卷庚:吳融字子華,越州人。弟蜕,亦為拾遺。蜕子程,為吳越丞相,尚武肅女。程子光謙、光遠二人,皆為元帥府推官,入京併除著作郎,皆去光字。謙尋卒。遠終於水部郎中,累牧藩郡。
  • 25.    《十國春秋》卷87《吳程傳》:周世宗之伐江南也,徵我兵西擊唐,蘇州營田副使陳滿告程曰:“周師南征,唐舉國驚擾,常州無備,易取也。”會唐主下詔撫安江陰吏民,滿復言周詔書已至,趣出兵,程為言於忠懿王,期勒兵以出。元德昭曰:“唐大國,未可輕。若我入唐境,而周兵未至,誰與併力,能無危乎?”程固爭,以為時不可失,王卒從程議。
  • 26.    《十國春秋》卷87《吳程傳》:而程以異議故復不能無望於德昭,於是陽激將士怒,以為元丞相不欲出師,且從臾將士,以擊德昭為辭。王匿德昭府中,而捕言者頗急,嘆曰:“方出兵,而士卒欲擊丞相,何不祥也!”
  • 27.    《十國春秋》卷81《吳越忠懿王世家》:顯德三年春正月,周主東征,詔王以國兵分路進討。二月癸未,王命丞相吳程、前衢州刺史鮑修讓、中直都指揮使羅晟攻常州。癸巳,遣都指揮使路彥銖侵宣州,羅晟督水師次江陰,以竢周師。
  • 28.    《十國春秋》卷81《吳越忠懿王世家》:先是,唐遣中書舍人喬匡舜來使;至是,克宏幕船以匿甲士,聲言迎匡舜,程曰:“兵交,使在其間。”殊不為備。唐兵登岸,徑薄我兵營。
  • 29.    《十國春秋》卷81《吳越忠懿王世家》:會羅晟、鮑修讓與程福州有隙,晟以此不力救,且縱之趣程帳。
  • 30.    《十國春秋》卷16《南唐元宗本紀》:保大十四年三月壬子,大敗吳越兵於常州,斬獲萬計,俘其將數十,至潤州,弘冀悉斬之。
  • 31.    《十國春秋》卷77《吳越武肅王世家上》:乾寧三年冬十月,唐帝敕改越州威勝軍為鎮東軍,授王領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四年六月己酉,王如越州,授鎮東節鉞。秋七月庚寅,王至自越州,還治錢塘,號越州為東府。……天祐四年夏四月,梁王晃稱皇帝,國號梁。五月,梁遣金吾衞大將軍安崇隱進封王為吳越王。
  • 32.    《十國春秋》卷81《吳越忠懿王世家》:顯德三年三月,我師克常州,生擒刺史趙仁澤、偏將諸承、向重霸等一百餘人。
  • 33.    [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M].北京:中華書局,1983:1258
  • 34.    [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M].北京:中華書局,,1983:1256-1257
  • 35.    吳越備史:卷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5-01]
  • 36.    [清]鄭祖庚纂,福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整理.閩縣鄉土志 侯官縣鄉土志[M]:海風出版社,2001:42-43
  • 37.    中國軍事通史編委會.中國軍事通史·第十一卷 五代十國軍事史: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230-231
  • 38.    何勇強.錢氏吳越國史論稿.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287
  • 39.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南唐 吳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5-0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