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

鎖定
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創辦於1956年,前身為華東地質職工學校,歷經江蘇省地質局技工學校、江蘇物探隊“七·二一”工大、江蘇省地質技工學校、南京工程技術學校、南京工程學校和南京工程高級技術學校等發展。
2002年劃歸江蘇省教育廳管理,同時也是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工程分院,學校位於麒麟科技創新園,西依鐘山風景區,東鄰仙林大學城,佔地面積53.80萬平方米(807畝),建築面積23.71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5.47億元,教學設備值1.17億元,圖書54.55萬冊,教職工550餘名,專任教師五百多名,在校生一萬餘名,截止到2023年是江蘇省開展五年高職教育較早、規模最大的隸屬於江蘇省教育廳的公辦職業高校之一。
中文名
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工程分院)
外文名
Nanji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簡    稱
南工程
創辦時間
1956年
辦學性質
江蘇省教育廳直屬高校
主管部門
江蘇省教育廳
現任領導
湯濤
潘汝良
高職專業
17個
校    訓
厚德、強能、求是、創新
校    歌
《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校歌》
地    址
南京江寧區麒西路68號
主要獎項
高技能人才搖籃獎
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
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
江蘇省現代化示範性職業學校 展開
主要獎項
高技能人才搖籃獎
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
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
江蘇省現代化示範性職業學校
江蘇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
江蘇省職業學校智慧化校園
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 收起
屬    性
初中起點五年制高職
類    別
公立
所屬地區
江蘇省南京市
現任校長
潘汝良
主要院系
資源環境工程系、建築工程系、電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商務管理系、應急管理工程系、綜合教學部、馬克思主義學院

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辦學歷史

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創辦於1956年,前身為華東地質職工學校,歷經江蘇省地質局技工學校、江蘇物探隊“七·二一”工大、江蘇省地質技工學校、南京工程技術學校、南京工程學校和南京工程高級技術學校等發展,2002年劃歸江蘇省教育廳管理,是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直屬分院。

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所獲榮譽

截止2022年所獲榮譽(節選)
2022
國家級
2022年ICDL 亞洲數字技能挑戰賽中國賽區決賽,中職組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高職組,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2022.7)
2
國家級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珠寶玉石鑑定賽項一等獎
3
國家級
第七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傑出教師1名
4
國家級
學校與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校會合作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分會獲的優秀分支機構1項
5
省級
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
6
省級
我校被立項為“江蘇省優秀中等職業學校”,立項江蘇省中等職業教育優質專業2個:電氣自動化技術、工程地質勘查(2022.12)
7
省級
我校榮獲2022年“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狀”
8
省級
許曙青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獲得2022年度江蘇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9
省級
全省職業院校技能比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2項
10
省級
江蘇省教學能力比賽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
11
省級
省級在線精品課程2門、聯院精品課程4門
12
省級
2022年江蘇省職業院校“互聯網+”創新創業比賽,1金2銀2銅(2022.8)
13
省級
第十三屆“北斗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省級一等獎(2022.5)
14
省級
第十三屆江蘇省大學生文化藝術節新媒體設計大賽,我校榮獲江蘇省大學生新媒體設計大賽,特等獎1個,一等獎2個,優秀獎5個;優秀指導教師4名(夏豔、金君、楊平、湯喻惠);榮獲“微小説·新時代”原創微小説大賽,三等獎2個(2022.5)
15
省級
江蘇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三等獎1個(2022.1)
16
省級
2021年度江蘇省職業院校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2個(2022.1)
17
省級
2022年江蘇省高職高專院校信息素養大賽,個人賽一等獎2個,個人賽二等獎3個,教師微課賽二等獎1個,學校獲最佳組織獎(2022.12)
18
省級
2022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和專題項目立項3個,第五期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立項7個(2022.9)
19
省級
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青年骨幹教師1人
20
省級
江蘇省十四五規劃教材6本
21
省級
江蘇省教育廳最佳黨日活動優勝獎1項
22
省級
全省安全知識學習第一名
23
省級
江蘇省男子足球一等獎;省花樣跳繩比賽一等獎;省啦啦操比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女子足球二等獎;
24
省級
江蘇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江蘇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
25
省級
全省安全知識測試與競賽第一名
26
市級
南京市在線精品課程2門
27
市級
南京市2022年“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我校一等獎3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8項(2022.6)
28
市級
南京市職業學校技能大賽班主任能力比賽,三等獎1個
29
市級
南京市職教好新聞二等獎1個
30
市級
南京市珠寶設計加工職業體驗中心1個(寶玉石鑑定與加工專業)
31
市級
南京市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1項
32
市級
聯合學院第三屆五年制高職職業生涯規劃比賽,特等獎1個,一等獎1個,優秀指導老師2名(丁強、李鵬飛),學校獲優秀組織獎(2022.11)
33
市級
南京市籃球比賽一等獎;南京市武術比賽二等獎
34
市級
2022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指委“3對3”籃球賽“藍冠杯”南京賽區比賽,一等獎2個(2022.11)
35
市級
聯院優秀教師3人
36
市級
聯院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
37
市級
聯院教學設計評比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
38
市級
聯院五年制高職現代學徒制示範專業2個(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工程測量技術專業)
39
市級
學校被評為聯院課程思政示範研究中心
40
市級
2022年聯院優秀畢業設計評比中,3個作品獲得一等獎,5個作品獲得二等獎,3個獲得三等獎,其中4個作品代表聯院參加全省高校優秀畢業設計評比
2021年
1
國家級
榮獲全國ICDL國際認證項目“表現突出項目單位”稱號
2
國家級
牽頭的江蘇地質職業教育集團獲全國第二批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培育單位
3
國家級
獲評2020年中國教育和科研網優秀會員單位
4
國家級
第三屆全國大學青年教師地質課程教學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5
國家級
資源環境工程系學生參加“南方測繪杯”首屆全國測繪地理信息職業院校大學生虛擬仿真測圖大賽獲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
6
國家級
商務管理系獲全國高等院校財務數智化大賽(財務數據化分析)江蘇省賽三等獎
7
國家級
電氣運行與控制教學團隊獲得教育部“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
8
國家級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獲批“十三五”國家規劃教材
9
國家級
地質系在2021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珠寶玉石鑑定賽項獲二等獎
10
國家級
由電子工程系陳章餘書記主持的“智能時代五年制高職電氣專業智慧學習模式研究”課題入選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課題研究項目
11
國家級
2021年第六屆全國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競賽優秀承辦單位
12
國家級
電子工程系獲得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建設單位
13
國家級
許曙青團隊負責的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獲2020年度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優秀分支機構
14
國家級
許曙青入選國家應急管理部和中國科普研究所應急科普智庫專家
15
國家級
許曙青入選教育部全國安全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會
16
省級
獲得2021年度“力行杯”江蘇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旅活動競賽省級三等獎
`17
省級
江蘇省第五屆職業學校學生乒乓球比賽,冠軍
18
省級
江蘇省第十一屆籃球賽,我校男籃獲一等獎(亞軍),女籃獲二等獎。
19
省級
“2021江蘇省第十二屆職業學校啦啦操比賽暨江蘇省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首屆啦啦操比賽”,獲團體一等獎”、“單項第二名”
20
省級
獲2021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珠寶玉石鑑定賽項江蘇省選拔賽第一名
21
省級
資源環境工程系喜獲江蘇省高職組工程測量賽項二等獎
22
省級
信息工程系學生在江蘇省軟件測試高職組比賽中獲二等獎
23
省級
2020 年省中等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育對象1項——應急減災技術
24
省級
江蘇省職校技能大賽中職班主任能力比賽,二等獎1個
25
省級
江蘇省職業院校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2項
26
省級
江蘇省第十六屆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三等獎1項
27
省級
江蘇省教學大賽,二等獎2個,三等獎2個
28
省級
全省高校優秀黨委工作者1人:張瑜
29
省級
第十二屆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活動,最佳作品3項
30
省級
電子工程系參加2021江蘇省電子信息行業信息通信網絡建設與維護職業技能競賽獲獎: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7個
31
省級
建築工程系、資源環境工程系共同申報的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羣、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羣、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羣獲聯院五年制高職高水平專業羣立項,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羣獲省級五年制高職高水平專業羣立項
32
省級
獲“江蘇省安全培訓示範學校”稱號
33
省級
獲2021年江蘇省教科系統工會示範性教職工“健康驛站”稱號
34
省級
2021年“省長杯”江蘇省職業學校第八屆足球比賽男、女足分獲(季軍),一等獎
35
省級
2021年江蘇省職業學校第五屆乒乓球比賽獲(冠軍)一等獎
36
省級
2021 年江蘇省職業學校第三屆羽毛球比賽獲二等獎
37
省級
“健康與安全應急職業體驗中心”獲批第二批省級中小學生職業體驗中心
38
省級
許曙青團隊申報的基地獲江蘇省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39
省級
許曙青團隊獲江蘇省職業教育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40
省級
許曙青團隊承擔的“職業學校學生安全與職業健康工作教師能力提升培訓(省培)項目”獲江蘇省中等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優秀項目”
41
省級
許曙青擔任主持人的《江蘇應急管理人才培養研究》項目獲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42
省級
許曙青撰寫的典型案例入選江蘇省省級中小學職業體驗中心展示項目
43
省級
獲得“江蘇省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示範職業院校”稱號
44
省級
許曙青團隊獲江蘇省中等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育對象1項——應急管理與減災技術專業
45
省級
2021年全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先進單位1個、優秀團隊1個、先進個人3個
46
省級
江蘇省第十六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三等獎(資環系卜雨誠)
47
省級
江蘇省“我心向黨”誦讀比賽二等獎兩項;指導教師獎兩項
48
市級
2021年 南京市青少年陽光體育節校園籃球3V3聯賽,高中職校男子組一等獎
49
市級
南京市第五批南京市職業學校學生自主創業專項引導資金扶持項目和培育項目中,自主創業專項引導資金扶持項目一等獎1項,自主創業專項引導資金培育項目3項,學校獲先進集體稱號
50
市級
第五屆南京市職業學校優秀學生社團1項
51
市級
南京市職校技能大賽中職班主任能力比賽,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
52
市級
聯院第二屆五年制高職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暨省賽選拔賽,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優秀教師1名,最佳選手1名,學校獲優秀組織獎
53
市級
南京市職業學校“學黨史、強信念、勇擔當”電子小報,中職組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高職組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
54
市級
南京市教學比賽,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8個
55
市級
南京市“互聯網+”職業學校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14個,先進個人1名,優秀組織獎
56
市級
聯院2020年度就業工作先進個人:田萍萍、丁強
57
市級
南京市職業學校創業示範基地
58
市級
南京市文明風采大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優秀指導老師4名
59
市級
南京市在寧高校釣魚比賽,二等獎
60
市級
信息工程系學子喜獲第六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南京市選拔賽3D數字遊戲藝術項目團體總分第一名
61
市級
南京市職業學校語文學科“微格課”教學大賽,二等獎2個,三等獎1個
62
市級
南京市職教好新聞評比三等獎兩個
63
市級
江蘇聯院2021年思政課教學比賽二等獎1個(2021.7),南京協作組“四史”示範課比賽二等獎2個、三等獎2個,聯院“四史”示範課比賽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
64
市級
“少年工匠心向黨 青春奮進新時代”主題教育活動三等獎1項
65
市級
資源環境係獲第六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南京市選拔賽珠寶加工項目市級三等獎二項
66
市級
江蘇聯合職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成果二等獎(資環系高瑞金)
67
市級
南京市互聯網+職業學校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1個
68
市級
南京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先進個人(陶慧)
69
市級
南京市虛擬仿真比賽是:特等獎2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2個,團隊一等獎,優秀指導老師獎
70
市級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我心向黨”誦讀比賽一等獎兩項;指導教師獎兩項
2020年
1. 學校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優先進獎1個。
2. 獲得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
3. 新增長三角地區訪問學者1人。
4. 新增校級技能大師工作室4個。
5. 獲得聯合學院專業帶頭人1個、聯合學院學科帶頭人1個、聯合學院優秀教學團隊1個。
6. 學校新增南京市名師工作室1個、南京市十佳職教教師1人、南京職教聯合會有功個人1人。
7.學校五個項目獲得南京市職業教育優秀教學成果培育項目。
8. 在全省職業院校教學大賽中,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3項。
9. 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大賽中,獲得二等獎2項。
10.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2項,三等獎6項。
11.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1項。
12.學校獲得南京市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優秀組織單位,獲評2020年中國教育和科研網優秀會員單位,首次當選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理事單位。
13.學校在“2020年全國青少禁毒知識競賽”活動中,首次獲評江寧區先進學校,1人獲評江寧區禁毒教育工作先進個人。
14.南京市“互聯網+”創新創業比賽中,獲得二等獎1個,三等獎8個。
15. 聯院首屆五年制高職職業生涯規劃比賽中,獲得一等獎1個,二等件3個,三等獎1個。
16.學校獲得南京市職業學校學生創業自主扶持和培育項目優秀組織獎,被授予南京市職業學校學生創業示範基地。
/
/
/
/
/
/

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學校領導

湯濤:黨委書記
湯濤書記 湯濤書記
主持學校黨委全面工作。分管黨委辦公室、組織部(統戰部、黨校合署)、宣傳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繫建築工程系。
潘汝良:黨委副書記、校長 [2] 
潘汝良校長 潘汝良校長
主持學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校長辦公室(外事辦、招標辦合署)、人事處、財務處;聯繫應急管理系。

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學校環境

學校位於麒麟科技創新園,西依鐘山風景區,東鄰仙林大學城,佔地面積53.80萬平方米(807畝),建築面積23.71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5.47億元,教學設備值1.17億元,圖書54.55萬冊,教職工550餘名,專任教師五百多名,在校生一萬餘名。
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4張)
學校高度重視實訓基地建設和校園基礎建設。現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實驗實訓場達89980平方米,另有校外專業實訓基地104個。學校設有國土資源職業技能鑑定所,是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東南大學職教師資教育實習基地, 國家級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學校設有中國地質大學江蘇教育站、東南大學遠程教育中心等。

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教學建設

截止到2023年學校有資源環境工程系、建築工程系、電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商務管理系、應急管理工程系、綜合教學部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教學系部,涵蓋六大專業羣,其中五年制高職專業17個,中職專業14個。3+4、3+3現代職教體系建設試點項目13個。建成國家示範校重點建設專業4個,國家級建築類緊缺型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岩土工程專業實訓基地1個,省級現代化專業羣5個,省級品牌專業7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示範專業5個,江蘇省課程改革專業試驗點2個。省級高水平示範性實訓基地4個,省職業教育現代化實訓基地3個。建成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南京市現代職教示範專業、南京市專業學院、南京市產教融合實訓平台等5個。學校現有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享受政府津貼、江蘇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職教領軍人才、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牌教練、全國職教先進個人等稱號的教師30餘名。
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始建於1956年,2002年由江蘇省地質礦產廳劃歸江蘇省教育廳管轄,次年,由普通中等職業學校升格為高等職業學校,同時增掛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工程分院,是南京地區的一所隸屬於江蘇省教育廳的公辦五年制高等職業學校,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江蘇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學校。學校設有國土資源職業技能鑑定所、中國地質大學遠程教育南京學習中心,是國家級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東南大學職教師資教育實習基地。
學校在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及領導的關心下,學校緊緊圍繞“堅持一箇中心,抓好兩支隊伍,強化三個規範,落實四個地位,做到五個滿意”的辦學指導思想,專注於謀大局、抓宏觀、做決策、求發展。始終以教育責任為自覺擔當,以內涵發展為戰略遵循,以人才質量為核心引領,打造硬實力、提升軟實力、擴大影響力,憑着肯吃苦、甘奉獻、勇爭先的精神,取得一項又一項令人振奮的成績,創造了數十項“全省第一”和“全國首批”,成為業內的“領頭雁”“排頭兵”。近年來,學生在全國、省市技能大賽、創新大賽、創業大賽等比賽中獲得獎牌300餘枚,四項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學校獲“高技能人才搖籃獎”。並榮獲“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學校現是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聯席會議成員校、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江蘇省現代化示範性職業學校、江蘇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江蘇省職業學校智慧化校園、江蘇省青少年科學教育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 [1] 

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辦學特色

1、“一體兩翼一延伸”的辦學格局。
經過五十多年的成長和積澱,學校逐步形成了以資源勘查類專業為主體,信息電子類和經濟管理類為兩翼,向建築工程類專業做適度延伸(由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專業)向地上工程(建築工程專業)延伸,形成尾翼),即“一體兩翼一延伸”的辦學格局。
地質、勘查類專業是該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專業之一,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裏,該專業在江蘇省內獨樹一幟,是眾所共知的江蘇地質勘探人才的搖籃。這構成了該校的主體專業(一體為主)。現代地質勘查專業需要掌握先進的探測、測量、鑽探等儀器,需要把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推進地勘專業的信息化、自動化,就需要培養電子工程方面和計算機軟硬件方面的人才來輔助;地質勘查工程往往投入巨大、頭緒繁多,需要培養懂商務、能管理的經營管理方面的人才來輔助(兩翼為輔)。兩翼與主體之間相互滲透,主體部分適度延伸,使該校的專業格局充滿着活力和生機。
2、主動服務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該校地質系在原有“鑽探工程”專業的基礎上,派生出“岩土工程技術”和“工程地質勘查”兩個專業,並新增設“區域地質調查及礦產普查”專業,指向更鮮明,時代特點更突出。在辦好傳統優勢專業的同時,學校緊跟江蘇新興產業發展的步伐,做強做優建築、電子、信息專業,迅速發展商務英語、旅遊管理專業。一批富有活力和廣闊創業前景的“朝陽專業”應運而生,為該校畢業生服務長三角,紮根長三角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3、突出技能,工學交替。
實訓基地建設。學校不斷加大各專業的實訓基地建設。現已建成校內實驗實訓室103個,可以滿足各個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與此同時,學校充分發揮地處南京的地域優勢,建設了一批設施條件好、管理水平高、培訓能力強的校外頂崗實習基地
工學交替模式。該校在工學交替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多種形式,取得了顯著成效:
(1)參與企業施工項目的子課題,體現產學研結合。如該校的地質工程系,承擔了南京地鐵2號線仙林段地面、地下工程的地質勘查項目,還參與了滬寧城際鐵路的地質勘查工作。
(2)學生頂崗實習,增強專業學習的現場感。如該校工程測量專業以校辦南京大地測繪院為平台,近兩年先後承接測繪項目30多項,完成合同額100多萬元,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同學至少參與3個項目的實習,不但實現了實習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還完成了從消耗型實訓到增值型實訓的嬗變,讓學生得到鍛鍊的同時也產生了經濟效益
(3)以工促學,學以致用,突出“交替”的實用價值。該校根據各專業的不同特點,制定了較為穩定的“工學交替時間表”,統籌規劃,科學安排時間。如該校信息工程系,每年派出相當一部分學生到企業參加實習實訓;同時,也定期邀請企業的專家到學校進行實習成果剖析、專業技術講座等,形成了固定教學模式,提高了實訓水平。

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辦學理念

學校黨政領導班子堅持以改革促發展,樹立了“堅持一箇中心,抓好兩支隊伍,強化三個規範,落實四個地位,做到五個滿意”的辦學理念。並將其貫穿到當前的專業水平評估之中。
1、發揮黨委領導的核心作用。
學校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堅持以黨委為中心開展工作,黨委堅持把方向、管大局、用幹部、造環境,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監督保障作用。
2、抓好乾部隊伍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在提高領導幹部執政能力的同時,大膽選拔德才兼備的中青教師走上中層幹部崗位。同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鼓勵老師讀碩、讀博、到重點高校進修、參加企業實踐,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着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引導教師開展應用技術研究,提高研究能力。
3、不斷強化教學規範
嚴格執行三個管理規範。學校加強制度建設,嚴格內部管理,加快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實現常規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只有規範管理,才能提高辦學效益,才能保證事業沿着正常的軌道發展。學校建立了民主的決策機制和科學的考評機制,進一步規範各項管理工作,切實規範辦學行為。
4、強化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
教學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強化教學中心地位是學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加快改善辦學條件,共投資2000多萬元用於教學基礎建設。學校緊緊圍繞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這一目標,繼續深化教學改革,不斷優化教學資源,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領導,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強化職業技能實踐教學,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黨政領導齊抓教學、政策制度規範教學、資源配置突出教學、科研產業促進教學、教師傾心投入教學、管理服務保障教學和輿論宣傳聚焦教學的良好局面。
5、做到讓社會滿意
學校大力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戰略,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按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要求,辦好每一個專業,教好每一個學生,努力形成五年制職教辦學特色,進一步提升職教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做到讓家長滿意、學生滿意、企業滿意、教職工滿意、主管部門滿意。
全校師生秉承和弘揚“厚德 強能 求是 創新”的校訓精神,努力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懂技術、精技能、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畢業生具有較高就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為南京地區、江蘇省和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學校將堅定不移地走“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之路,着力打造“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特色鮮明、國內水平一流的高職名校”,為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職業教育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