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創新精神

(一種對創新行為的態度)

鎖定
創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
中文名
創新精神
內    容
創新意識、創新興趣

創新精神精神內涵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包括產品、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有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
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屬於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範疇,是進行創新活動必須具備的一些心理特徵,包括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創新決心,以及相關的思維活動。
創新精神是一種勇於拋棄舊思想舊事物、創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例如:不滿足已有認識(掌握的事實、建立的理論、總結的方法),不斷追求新知;不滿足現有的生活生產方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根據實際需要或新的情況.不斷進行改革和革新;不墨守成規(規則,方法、理論、説法、習慣),敢於打破原有框框,探索新的規律,新的方法;不迷信書本、權威,敢於根據事實和自己的思考,同書事和權威質疑;不盲目效仿別人想法、説法、做法,
人云亦云,唯書唯上,堅持獨立思考,説自己的話,走自己的路;不喜歡一般化,追求新穎、獨特、異想天開、與眾不同;不僵化、呆板,靈活地應用已有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都是創新精神的具體表現。
創新精神是科學精神的一個方面,與其他方面的科學精神不是矛盾的,而是統一的。例如:創新精神以敢於摒棄舊事物舊思想、創立新事物新思想為特徵,同時創新精神又要以遵循客觀規律為前提,只有當創新精神符合客觀需要和客觀規律時,才能順利地轉化為創新成果.成為促進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動力;創新精神提倡新穎、獨特,同時又要受到一定的道德觀、價值觀、審美觀的制約;
創新精神提倡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並不是不傾聽別人的意見、孤芳自賞、固執己見、狂妄自大,而是要團結合作、相互交流,這是當代創新活動不可少的方式:創新精神提膽大、不怕犯錯誤,並不是鼓勵犯錯誤,只是出現錯誤認知是科學探究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創新精神提倡不迷信書本、權威,並不反對學習前人經驗,任何創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精神提倡大膽質疑,而質疑要有事實和思考的根據,並不是虛無主義地懷疑一切…“總之,要用全面、辯證的觀點看待創新精神。
只有具有創新精神,我們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開闢新的天地。

創新精神企業聯繫

變革與創新是核心價值觀之一。要實現其世界級現代電信企業集團的戰略目標,創新成為關鍵環節。而創新與風險相伴而行,這就需要營造一種鼓勵創新、積極向上的開拓性企業文化,以形成不畏風險、勇猛精進的良好氛圍。
企業文化能增強企業的凝聚力、產品競爭力
以創新精神創造海爾品牌的張瑞敏 以創新精神創造海爾品牌的張瑞敏
正像其它生命體有其自身的基因一樣,企業作為一個生命體也有自身的基因,這個基因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觀念,它決定着企業成員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能夠激發員工的士氣,充分發掘企業的潛能。一個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建立後,它所帶來的是羣體的智慧、協作的精神、新鮮的活力,這就相當於在企業核心裝上了一台大功率的發動機,可為企業的創新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為此,企業文化建設要與企業的創新有機結合起來,為企業創新提供適宜的環境和充足的營養。
創新——企業文化的精髓,是企業長盛不衰的法寶。企業文化只有把創新的基因置入到員工當中去,才是真正能夠讓企業長盛不衰的企業文化。像松下電器、 IBM、英特爾、柯達等百年企業之所以生存之今,原因就在於其創新精神長盛不衰,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企業文化像基因一樣置入到企業的細胞當中去。
正確引導員工創新
正確引導員工創新是新時期下企業化文建設的一個新課題。特別是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應該讓每個員工感受到市場壓力,由市場來評判員工的勞動是否有效。企業最大的困惑是企業的領導感到市場的壓力非常大,而有些員工並沒有感受到壓力或感到壓力不大。如果把市場壓力穿透到每個員工身上去,員工一定會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壓力,這就需要創新,而這個創新正是企業文化最需要的。如果每個人都來動腦子、都來創新,這對企業來説是一筆非常大的財富。企業要從組織結構上使每個人與市場都聯繫起來,每次創新都要清楚用户的需求是什麼。如果能夠滿足用需求,那麼你的創新就是有價值的,這個創新就不是空洞的,是非常具體的。讓員工動腦子想一想,今天的創新是什麼?是不是用户的需求?而不是被動的你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
其實每位員工都想體現或實現自身價值,我們做的是在為市場提供價值的同時讓員工實現自身價值。比如在海爾,原來的開發人員叫型號經理,就是原來是上級要求你開發這種產品,定下來之後設計生產,有沒有銷量與你無關,而當前是你自己來尋找市場,可以提出你的方案,確定後生產,生產了並不表明你完成了任務,而是根據市場的銷量來確定利潤,根據利潤來提成。也就是説你不但與一個新產品掛在一起,而且也與市場掛在一起。從本質來講,用户需要的絕不僅僅是產品本身,他們需要的是問題的解決方案。如果解決方案可以提供他非常滿意的效用,他會給你帶來客源,你就獲得了市場、獲得了利潤。相反,有的產品,叫好不叫座,就沒有市場,也就沒有利潤、沒有收入,其勞動得不到市場的認可,只得去研究別的市場,或者再找一個別的適合的工作。
創新是適應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
面對今天這個信息化、經濟全球一體化時代,如果每個人與市場不結合在一起,不去創新,這個企業就沒法生存。在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你所知道的信息,別人也都能知道,所有的信息都是對稱的,只有速度致勝才能佔領市場。誰能最快滿足用户需求誰就贏得了市場。所以把創新的基因滲入到每個員工當中去,不能停留在口頭的表面文章上,而是通過市場的途徑來實踐。每人每時每刻都與市場結合在一起,離開市場就沒有生存的餘地。國外的企業文化概念,前提是企業中每個人是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主體,可能在中國許多人很難接受,其實就是把自身利益與市場利益結合在一起。
讓我們牢牢記住美國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的一名言:組織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平凡的人能夠做出不平凡的事。如果讓每個人直接面對市場,也就是每一個人都像老闆一樣,都像經營者,自己來經營他自己,來發揮他最大的創造力。

創新精神創新培養

第一,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
培育學生創新精神 培育學生創新精神
牛頓少年時期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常常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星星和月亮為什麼掛在天上?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運轉着,它們為什麼不相撞呢?這些疑問激發着他的探索慾望。後來,經過專心研究,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能提出問題,説明在思考問題。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如果提不出問題,那才是最大的問題。好奇心是包含着強烈的求知慾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誰想在茫茫學海獲取成功,就必須有強烈的好奇心。正像愛因斯坦説的那樣:“我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
第二,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懷疑態度
不要認為被人驗證過的都是真理 [1]  。許多科學家對舊知識的揚棄,對謬誤的否定,無不自懷疑開始的。例如伽利略則始於對亞里士多德“物體依本身的輕重而下落有快有慢”的結論的懷疑,發現了自由落體規律。懷疑是發自內在的創造潛能,它激發人們去鑽研,去探索。對課本我們不要總認為是專家教授們寫的,不可能有誤?專家教授們專業知識淵博精深,我們是應該認真地學習。但是,事物在不斷地變化,有些知識這時候適用,將來不一定適用。再説,現有的知識不一定沒有缺陷和疏漏。老師不是萬能的,任何老師所傳授的專業知識不能説全部都是絕對準確的。對待我們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我們應做到:不要迷信任何權威,應大膽地懷疑。這是我們創新的出發點。
第三,對學習研究的事物要追求創新的慾望
如果沒有強烈的追求創新慾望,那麼無論怎樣謙虛和好學,最終都是模仿或抄襲,只能在前人劃定的圈子裏周旋。要創新,我們就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勇敢面對困難,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不要怕失敗,相信一點,失敗乃成功之母。例如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探究梅森素數分佈時就遇到不少困難,有過多次失敗,但他並不氣餒。由於追求創新的慾望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他終於找到了這一難題的突破口。1992年他給出了梅森素數分佈的的精確表達式。這項重要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周氏猜測”。 [1] 
第四,對學習研究的事物要有求異的觀念
不要“人云亦云”。創新不是簡單的模仿。要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成果,必須要有求異的觀念。求異實質上就是換個角度思考,從多個角度思考。並把將結果進行比較。求異者往往要比常人看問題更深刻,更全面。
第五,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冒險精神
創造實質上是一種冒險,因為否定人們習慣了的舊思想可能會遭致公眾的反對。冒險不是那些危及生命和肢體安全的冒險。而是一種合理性冒險。大多數人都不會成為偉人,但我們至少要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
第六,對學習研究的事物要做到永不自滿
一個有很多創造性思想的人如果就此停止,害怕去想另一種可能比這種思想更好的思想,或已習慣了一種成功的思想而不能產生新思想,結果這個人變得自滿,停止了創造。 [1] 

創新精神學生培養

第八屆十大創新人物陸江 第八屆十大創新人物陸江
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顯著標志。江澤民同志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着特殊的使命。”江澤民同志的講話,對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想讓創新型人才輩出,就要用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如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依據學科特點,找出創新教育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成為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個迫切任務。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我認為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首先教師應具有創新精神。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啓發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教師瞭解當今高新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勵學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師自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能力,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只有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和優良道德品質的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培養。
第一、教師應首先更新教學觀念
從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圈子跳出來,具備明晰而深刻的創新教學理念。傳統的教育觀的基本特點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過分強調了老師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線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及創造精神,把教學的重心和立足點轉移到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學”上來,引導學生想學、會學、善學。
第二,教師應該改進教學方法
變灌輸方式為主動探索式,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努力創設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教學氛圍,運用有利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造條件。傳統教育中“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只有通過發現式、啓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有改革創新精神,又要着眼於實際效果。
第三、教師要營造和諧氛圍
使學生參與創新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創設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而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有利於解放學生思想,活躍學生思維,使其創新精神得以發揮。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保護每一個學生的獨創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例如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教師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叫學生折出一個二分之一,可有兩個學生折出了四分之一,這時吳老師就問學生,對這件事你們怎麼看?大多同學都持反對意見,可吳老師卻評價説:“你們真有創造力。”簡單的一句話,體現了吳老師對學生的寬容,也體現了吳老師尊重學生,允許學生的“不聽話”。到了課的最後,吳老師又説: “老師教出了一個二分之一,你們卻創造出這麼多的分數,首先該感謝誰呀?”自然而然,兩個“不聽話”的孩子就成了這節課上的英雄,這個教學環節就成了吳老師的亮點。
第四、教師要大膽鼓勵學生質疑
科技創新大賽獎勵 科技創新大賽獎勵
“傑拉德·卡斯帕爾教授,你錯了!”美國斯坦福大學榮譽校長傑拉德·卡斯帕爾,在給本科一年級學生上課時,學生們經常這樣提醒他,但這正是他最高興的地方。“學生們的天真讓我意識到我的理解並不全面,然後再把講義重寫一遍。創新就要靠這種質疑的勇氣。”他説。在當今的信息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要在海量的信息中獲取有用的知識,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判斷能力批判精神。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繼承人類已經創造出的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勇於突破成規,勇於對現有知識質疑,挑戰舊的學術體系,在發現和創新知識方面敢於獨闢蹊徑。要打破“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觀念,倡導勤思、善問的良好學風。教師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對待學生的質疑,不要怕被學生問倒,而扼殺學生質疑的優秀品質。著名特級教師寧鴻彬老師他對學生提出“三個歡迎”和“三個允許”的開放政策:歡迎質疑、爭辯和發表意見,允許出錯,改正和保留意見。這些民主的教學思想,都為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創造了積極的條件。
第五,應為學生提供利於創造的學習環境
教學環境應當為每個學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間,讓學生大膽的想象甚至可以異想天開。學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對學習內容自主選擇的自由,也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創新教育的關鍵。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愉悦、和諧、民主、寬鬆的人際環境,教師應該努力以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去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創設師生情感交融的氛圍。使學生在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產生探究新知興趣、積極主動地去追求人類的最高財富--知識和技能,從而使學生敢創造,同時迸發出創造思想的火花。老師應多為學生創造表現機會,使學生在自我表現的過程中增強自信,提高創新能力
第六,要改善教學評價標準
傳統教學評價偏向以課本知識為唯一標準,往往要求十分細碎,偏重速度和熟練,很少鼓勵創造。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評價要鼓勵拔尖,鼓勵專長,鼓勵創見。教師在講評作業或試卷時,對有創新的學生要提出表揚,使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形成班風乃至校風,促進全體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顯成效的,它是一個系統過程,由於受傳統影響和教師並不能完全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等原因,當前在學生創新精神培養上存在簡單化、庸俗化和神秘化的現象,形式主義依然比較濃厚。有的學校迫於形勢讓學生在校內搞什麼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以為有了這樣一些活動,學生拿出一兩樣小玩藝就是培養了創新意識;還有的老師認為創新就是奧林匹克學科競賽拿金牌,是個別智力超羣的學生的專利,對於大多數學生則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更有相當多的學校領導雖然也清楚創新教育的重要性,但迫於現實的升學壓力不敢冒然嘗試,只好走走看看,簡單搞一些課外活動應付了事等等。另外,雖然從各級教育部門都在大張旗鼓宣傳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但是我們的教育評價體系乃至整個社會對人才的評價方式尚未發生根本改變,造成素質教育難以推行、學生的創新精神難以培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