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巫

(中國古代傳説神祇)

鎖定
十巫,中國古代傳説中的十名巫師,善醫藥及占卜。出自《山海經》,分別為,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現廣泛出現於各類古風文學作品及古風遊戲中。
中文名
十巫
類    別
巫師
作    用
善醫藥及占卜
出    處
《山海經》

目錄

十巫來源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有靈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郭璞注:“羣巫上下此山採之也。”按靈山為山之*天梯。“十巫從此升降”,謂“上下於天”、宣神旨、達民情;採藥當為其餘事。
【譯文】有座靈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等十個巫師,從這座山升到天上和下到世間,各種各樣的藥物就生長在這裏。
注:其中巫咸、巫彭是殷代有名的巫師(見於《卜辭》)。

十巫含義

巴渝文化中最古老的文化首推巫文化,巫文化中最古老上的神話傳説則是靈山十巫
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有靈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豐沮”,任乃強先生注:“顯然指的鹽泉”。
著名神話學家袁珂先生在《山海經校注》中釋“靈山”説:靈山,疑即巫山。
説文》一雲:“靈,巫也,以玉事神。”
《楚辭·九歌·東皇太一》:“靈偃蹇兮皎服。”王逸注:“巫也。”
《雲中君》:“靈連蜷兮既留。”王逸復注:“楚人名巫為靈子。”是靈、巫古本一字,……。 按:“靈”繁體字為“靈”,下半部就是“巫”字。
袁先生引《楚辭·九歌》諸篇中“靈”字,漢代王逸《楚辭章句》皆注“靈”即巫也。
許慎説文解字》亦解“靈”字為巫。所以“靈”和“巫”二字在古代原本是一個字,因此“靈山”即巫山。
關於巫的職務,《經籍纂詁》引《商書·伊訓》:“時謂巫風。”傳:“巫者,事鬼神,禱解以治病請福者也。男曰覡,女曰巫。”又引《呂覽·侈樂》:“作為巫。”音注:“醫師在女曰巫。”又引《周禮·春官·序》“男巫”。注:“巫掌招彌以除疾病。”這説明古代巫的主要職責:一是事鬼神,包括占卜、祈禱、祭祀、歌舞以迎降神等;二是治病消災。袁珂先生解釋十巫“從此升降”説:即從此上下於天,宣神旨,達民情之意。靈山蓋山中天梯也。

十巫傳説

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突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
郭璞注此六巫説:“皆神醫也。《世本》曰:‘巫彭作醫。’《楚辭·招魂》曰:‘帝告巫陽。”’
袁珂先生對照前引“十巫”姓名解釋説:“十巫中有巫彭即此巫彭也,餘巫禮,郝懿行以為即巫履(禮之義履也),巫朌即巫凡(月分與凡音近),巫謝即巫相(謝與相聲轉),十巫與此六巫名皆相近。”
窫窳”(yà yǔ):傳説中的天神,原來的樣子是人的臉面蛇的身子,後被貳負及其臣子殺死而化成上文所説的樣子——龍頭,野貓身,並且吃人。 [1] 
山海經·海外西經》還記載了“巫咸國”: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羣巫所從上下也。
袁珂先生認為:“巫咸國者,乃一羣巫師組織之國家也”,“靈山,疑即登葆山之異名也。”明楊慎《藝林伐山》卷四《巫山》引晉郭璞《巫山賦》雲:“巫山,以帝堯醫師巫咸封於斯山得名。”
巫溪中上游有寶源山。《輿地紀勝》記載:相傳白鹿引獵者至此而得鹽泉,“意白鹿者,山靈發祥以示人也。”故寶源山民間又稱寶靈山。《大明一統志-大寧山川》曰:“寶源山,在(巫溪)縣北三十里,舊名寶山,氣象盤蔚。大寧諸山,此獨雄峻。上有牡丹芍藥、蘭蕙,山半有石穴,出泉如瀑,即鹹泉也。”按“葆”字有珍貴意,通“寶”字。《史記集解》引徐廣曰:“《史記》珍寶字皆作葆。”故巫溪之寶源山舊稱寶山,亦即葆山。“寶”即指鹽泉、丹砂。除丹砂被先民視為“神仙不死之藥”外,寶源山本身就處在大關山、萬頃山、鞋底山、蘭英寨山、林檀埡山等自古聞名的“五大藥山”之中,所以十巫在此“操不死之藥以距之”,就是情理之中了。
巫咸:《世本·作篇》:“巫咸作筮。”筮(shi),用蓍草占卜吉凶。宋羅泌《路史·後記三》謂神農使巫咸主筮,則巫咸乃炎帝神農時主持占卜的巫師;《太平御覽》卷七九引《歸藏》雲:“昔黃神與炎神爭鬥涿鹿之野,將戰,筮於巫咸,曰:‘果哉而有咎。”謂占卜的結論是:果真交戰,就有災禍,則巫咸又是黃帝的巫師;《太平御覽》卷七二一引《世本》宋衷注云:“巫咸,堯臣也,以鴻術為帝堯醫。”則巫咸又是帝堯的醫師;《御覽》卷七九。引《外國圖》雲:“昔殷帝大戊使巫咸禱于山河,巫咸居於此,是為巫咸民,去南海萬千裏。”則巫咸又是殷中宗時名臣。屈原離騷》中有“巫咸將夕降兮”等句,王逸注云:“巫咸,古神巫也,當殷中宗之世。”殷中宗即殷帝大戊。又有人認為巫咸還是“巧於製鹽的工匠”,因為古代呼鹽為“鹹”。
巫彭:《山海經·海內西經》所列六巫之首。《書·序》“伊陟贊於巫咸。”鄭注:“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皆神醫也。”《説文解字》釋“醫”雲:“古者巫彭初作醫。”段注:“此出《世本》:‘巫彭始作治病工。”’《呂氏春秋·勿躬》亦云:“巫彭始作治病工。”按古“醫”字亦作“醫”,從巫;知巫、醫本為一職。
巫朌(ban):清郝懿行山海經箋疏》認為:““十巫”中巫朌分即“六巫”中“巫凡”,“肋”與“凡”音近。即後來巫臷國的姓氏。《山海經·大荒南經》:“巫臷(zhi),肋姓,食谷。”郭璞注:“音秩,亦音替。”注家多稱“替、旦雙聲,旦、誕同音”,故“巫臷”亦稱“巫誕”。而巴氏族“廩君之先,故出巫誕。”因此知“巫朌”又是巴人廩君的遠祖,這一點在下文“巫臷國”還將論及。
巫禮:據郝懿行《山海經箋疏》認為“十巫”中的巫禮即“六巫”中的“巫履”。《説文解字》:“禮,履也,所以祀神致福也。”其司職主要在巫教中的祭祀禮儀
巫謝:據郝懿行山海經箋疏》:“謝、相一聲之轉。”故“十巫”中的“巫謝”,即“六巫”中的“巫相”,也是巴人廩君部落中五姓之一的“相氏”(詳見本書第二章)。相:有相視、選擇、禮讚等意,故巫謝(巫相)亦是主卜筮禮讚的巫師。
巫姑巫溪當地有鹽水女神的傳説,説靈山“十巫”中的巫姑就是巫溪鹽水女神
但傳説又把鹽水女神説成是巫山神女見諸文獻記載的巫山神女,並無一處提到就是鹽水女神。
而且《山海經》所載“十巫”中的“巫姑”,諸家注引的文獻資料也未見言及她就是“鹽水女神”的。故把巫姑當成鹽水女神或者説成巫山神女只能是當地民間的一種口頭附會。 [2] 
巫真:有論者認為:巴子“五姓”中的鄭氏出自巫真,“真”與“鄭”同音。
巫即、巫抵:皆神巫或神醫,但無具體事蹟記載。
綜上可見:靈山“十巫”包含了“開明東”的“六巫”中除巫陽之外的“五巫”。他們皆是能上天下地通鬼神的巫師,又多兼神醫;其中巫月分、巫真、巫謝即後起的巫臷(巫誕)部族和巴子五姓的先祖。《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載了巫臷國的情形: 有臷民之國,帝生無淫,降載處,是謂巫臷民。巫載月分姓,食谷。不績不經,服也;不稼不穡,食也。爰有歌舞之烏。鸞烏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羣爰處,百穀所聚。 帝舜派他的兒子無淫來治理巫臷國,表明中原文化向巫巴地區的最早滲透。《世本》説:“廩君之先,故出巫誕。”前面已經參見.蕾其祥的《巴史新考》和管維良的《巴族史》。 説過,注家認為“巫臷”就是“巫誕”,但是帝舜的兒子來統治巫臷,並不意味着巴人祖先廩君是舜的後代。因為帝舜姓姚,有虞氏;而巫臷姓朌(ban)故廩君的祖先出自朌姓氏族而非出自舜子無淫,無淫是從中原派來統治這個部落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