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裕滅南燕之戰

鎖定
劉裕滅南燕之戰,是指東晉義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東晉中軍將軍劉裕率軍攻克南燕都城廣固(今山東青州西北),滅亡南燕的戰爭。 此戰,劉裕善於料敵,利用燕軍恃強棄險的失誤,乘機攻擊,以車制騎,在廣固內城攻堅戰中,又採取久圍待其疲而後攻之的方略,將軍事進攻與政治攻心相結合,穩紮穩打,掌握主動,一舉獲勝。
中文名
劉裕滅南燕之戰
外文名
Liu Yu de Nanyan battle
指揮官
劉裕慕容超
結    果
南燕滅亡,劉裕的地位得到鞏固
發生時間
公元409年—公元410年

劉裕滅南燕之戰戰爭簡介

劉裕滅南燕之戰 劉裕滅南燕之戰
東晉元興二年(404),劉裕起兵擊敗篡晉稱帝的桓玄。次年,擁戴晉安帝復位,控制東晉朝政。南燕慕容超東晉內亂,從義熙二年(406)起,多次派兵襲擾東晉邊境,南下攻掠淮北彭城(今江蘇徐州)以南晉民,紛紛築堡自衞,抗擊南燕軍。時南燕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益加劇,慕容超信用奸佞,誅戮賢良,賦役苛重,激起民眾強烈反抗。
劉裕為抗擊南燕,外揚聲威,遂欲掛帥北伐。時朝臣多勸阻,劉裕不從。五年四月,自建康(今南京)出發,率舟師溯淮水泗水。五月,東晉軍至下邳(今江蘇邳州市南古邳鎮),留下船艦、輜重,步行至琅邪(今山東臨沂北)。所過皆築城,留兵守衞,以防南燕騎兵襲後。劉裕擬擇捷徑,自琅邪經莒縣(今屬山東),越大峴(今沂山)直趨臨朐(今屬山東)、廣固。大峴山高70丈,周圍20裏,上有穆陵關,峻狹僅容一車通過,號稱“齊南天險”。劉裕部下擔心南燕軍控扼大峴,或堅壁清野,則此行不僅無功,且將不能自歸。劉裕認為,慕容超等貪婪,無深謀遠慮,必不能守險清野。遂督兵急進。六年二月初五,劉裕下令四面攻城,燕軍難以抵禦,開城投降慕容超僅率數十騎突圍,結果遭擒,被殺於建康南燕亡。

劉裕滅南燕之戰戰爭經過

晉義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年)四月至次年二月,東晉中軍將軍劉裕率軍攻克燕都廣固(今山東青州西北)滅亡南燕的著名戰爭。
義熙五年正月,南燕帝慕容超嫌宮廷樂師不夠,欲對東晉用兵掠取。二月,慕容超輕啓邊釁,進擊東晉宿豫(今江蘇宿遷東南),掠走百姓2500人。劉裕為抗擊南燕,外揚聲威,於四月自建康(今南京)率舟師溯淮水入泗水。
五月,進抵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留船艦、輜重,改由陸路進至琅邪(今山東臨沂北)。為防南燕以奇兵斷其後,所過皆築城壘,留兵防守。南燕鮮卑人恃勇輕敵,對晉軍進入其境不以為慮。慕容超沒有采納徵虜將軍公孫五樓“憑據大峴山(今山東沂山)之險,使晉軍不能深入”或“堅壁清野”、“斷晉糧道”之良策。
六月,劉裕未遇抵抗,過莒縣(今屬山東),越大峴山。南燕主慕容超先遣公孫五樓、賀賴盧及左將軍段暉等,率步、騎兵5萬進據臨朐(今屬山東)。慕容超得知晉兵已過大峴山,自率步騎4萬繼後。燕軍至臨朐,慕容超公孫五樓率騎前出,控制臨朐城南的巨蔑水(今山東彌河)。與晉軍前鋒孟龍符遭遇,公孫五樓戰敗退走。劉裕以戰車4000輛分左右翼,兵、車相間,騎兵在後,向前推進。晉軍進抵臨朐南,慕容超派精騎前後夾擊。兩軍力戰,勝負未決,劉裕採納參軍胡藩之策,遣胡藩及諮議參軍檀韶建威將軍向彌率軍繞至燕軍之後,乘虛攻克臨朐。慕容超單騎逃往城南左將軍段暉營中。劉裕縱兵追擊,大敗燕軍,段暉等十餘將被斬。慕容超逃還廣固。劉裕乘勝追擊北上,攻克廣固外城。慕容超退守內城。劉裕築圍困之,招降納叛,爭取民
劉裕滅南燕之戰 劉裕滅南燕之戰
心,並就地取糧養戰。慕容超被困於廣固內城,先後遣尚書郎張鋼、尚書令韓範,馳往後秦求援。七月,後秦主姚興派衞將軍姚強率步、騎兵l萬,與洛陽河南洛陽東北)守將姚紹匯合,統兵共救南燕。並遣使向劉裕宣稱,後秦以10萬兵屯洛陽,若晉軍不還,當長驅而進。劉裕識破姚興虛張聲勢,不為所動。不久,姚興被夏主劉勃勃擊敗於貳城(今陝西黃陵西北),遂令姚強撤周長安(今西安西北)。慕容超久困於廣固,不見後秦援兵,欲割大峴山以南與東晉為條件,稱藩於東晉,劉裕不允。南燕大臣張華、封愷、封融尚書張俊相繼降晉。
九月,劉裕截獲為借兵去後秦的韓範,使其繞城而行,以示後秦救兵無望,城內南燕守軍驚恐。十月,燕臣張綱被俘,晉軍制成飛樓、衝車等各種攻城器具,加強攻防能力。
六年二月,南燕賀賴盧公孫五樓率軍挖地道出擊晉軍,被擊敗,退回內城。劉裕乘機四面攻城,南燕尚書悦壽打開城門迎降,晉軍攻入廣固內城。慕容超率數十騎突圍而走,被晉軍追獲,送至建康斬首,南燕亡。

劉裕滅南燕之戰雙方作戰策劃

劉裕 劉裕
東晉劉裕鑑於南燕於二月兩次入襲東晉北部邊境,為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權威,便於義熙五年(公元409年)三月,上表晉安帝請求興師擊滅南燕。朝中大臣廷議均認為不可,唯有左僕射孟昶、車騎司馬謝裕、參軍藏熹極力贊成北伐。劉裕決心堅定,並謀劃以水軍、車兵、步兵、騎兵聯合作戰,一舉擊敗燕軍。南燕在得知東晉大軍來攻之前,桂林王太尉慕容鎮等極力主張先擊北魏,以雪國恥;但南燕主慕容超和徵虜將軍公孫五樓則主張南下襲晉。當得知東晉大軍北攻的消息後,南燕慕容超召集羣臣商討對策,公孫五樓建議説:“吳兵輕敏果敢,利在速戰,不應與其正面交鋒,應據守大峴,阻敵深入境內,以拖延時日,沮喪敵之鋭氣,然後選拔精鋭騎兵2000,沿海岸南下,切斷敵軍糧道,另以段暉兗州軍沿着山路東走,腹背夾擊,此為上策;命各地郡守依險固守,堅壁清野,毀掉莊稼,使敵人無糧可取,其大軍在外,求戰不能,食盡兵疲,旬月之間即可獲勝,此為中策。放縱敵人越過大峴,出城迎戰,此為下策。”慕容超拒絕採納公孫五樓上策和中策的建議。他主張放縱敵人越過大峴山,再行殲滅。太尉桂林王慕容鎮也勸諫,不宜縱敵入峴,自貽窘逼。阻守大峴,才是上策。慕容超仍不聽從。慕容鎮退朝後對將軍韓諄嘆息説,陛下既不同意出大峴迎敵,又不準堅壁清野,放敵深入腹心地區,坐以待圍,我們必將國滅身亡。慕容超聽到後,大怒,競將慕容鎮下獄。慕容超決心採取收莒城、梁父之軍,固守京都廣固(今山東淄博東)、縱敵入峴來攻的戰略。東晉義熙五年四月十一日,劉裕率軍10多萬,自建康出發,從水路過長江,自淮水入泗水北進。五月進至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留下船艦、輜重,由陸路進至琅邪(今山東臨沂北)。所過之地構築城堡,分兵留守,以防備南燕騎兵的突襲和被切斷後路。
琅邪已為燕境,在晉軍到達之前,南燕主已將莒城和梁父的守軍調走。由琅邪至燕都廣固有三條通道:一是沿沂水北上,經東莞(今山東沂水),越過大峴山(今山東沂水北),直搗臨朐(今山東臨朐)、廣固,此為捷徑,但大峴山險峻,山高70餘丈,周圍20多里,山上有穆陵關,通道僅能容納一軌(一輛車的寬度),稱“齊南天險”;二是由東北經過莒城、東武(今山東諸城)入濰水北進,再折向西走,進擊廣固,此路迂遠,耗費時日;三是由西北越泗水經梁父,轉向東北逼近廣固,此路山路太長,行軍運輸均很困難。但劉裕卻欲從此路進軍。此時,部將向劉裕建議説“燕人若塞大峴山之險,或堅壁清野,大軍深入,不唯無功,將不能自歸。”劉裕則胸有成竹地説:“吾慮之熟矣。鮮卑貪婪,沒有深謀遠慮。謂我孤軍遠入,不能持久;不過進據臨朐,退守廣固,必不能守險清野,敢為諸君保之。”
劉裕率軍經過大山見,不見燕軍出戰,異常高興。部將詢問原因,劉裕説:“我大軍已過大峴險關,士有必死的信念,田裏到處是莊稼,我已無斷糧之憂,敵人已在我掌握之中。”
六月十二日,劉裕軍至東莞。此時,慕容超公孫五樓、輔國將軍賀賴盧、左將軍段暉率步騎5萬,屯於臨朐,當聽到晉軍已越過大峴山,又親率步騎兵5萬增援臨朐。臨朐在大峴山的西北,為廣固南面的屏障,距城西40裏有巨蔑水。慕容超遂令公孫五樓進據巨蔑水,但晉軍前鋒龍驤將軍孟龍符也已到達巨蔑水邊。於是,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南燕軍被晉軍擊敗退走。晉軍佔據了巨蔑水後,劉裕以兵車4000乘分為左右兩翼,雙車並行,繼續前進。當晉軍進至臨朐城南,距城只剩數里,慕容超突然以萬餘騎兵前後夾擊晉軍。劉裕急令兗州剌史劉藩、幷州刺史劉道憐、諮議參軍劉敬宣、陶延壽,參軍劉懷玉、慎仲道、索邈等部,奮力迎擊,雙方戰至半日,仍未分勝負。此時,劉裕參軍胡藩向劉裕建議説:“燕軍全部出動,臨朐城中留守兵力必然薄弱,願以奇兵從間道攻取該城,此韓信所以破趙也。”劉裕欣然應允,立即派胡藩、諮議參軍檀韶建威將軍向彌率部暗中出燕軍之後,直攻臨朐;同時揚言晉後續大軍已由海上而來。向彌部首先登城,攻克臨朐。慕容超大驚,自城中單騎逃出,奔於城南段暉軍。劉裕乘勝猛擊燕軍,燕軍大敗,劉裕軍斬南燕大將軍段暉等10多人。慕容超敗回廣固,晉軍奮力追擊,進抵廣固城下。六月十九日,晉軍攻佔了廣固外城,收集部眾退守保內城。劉裕軍築長圍,高3丈,並挖塹3重,以做久困之計。同時,廣泛招撫投降的燕軍吏,選賢任能,華夷均甚喜悦,並利用齊地的糧食補給軍隊,停止了從南方的運送,使晉軍更加主動。
慕容超被困,形勢危急,便赦免了其桂林王慕容鎮,並決定派尚書郎張綱向後秦求救。此時,慕容鎮慕容超建議説:“今陛下親率六師,戰敗而還,羣臣離心,士民喪氣。現秦正與大夏交戰,恐不暇分兵救人。散卒還者尚有數萬,朝廷拿出全部金銀財寶賞賜全軍,更決一戰。若天命助我,必能破敵;如其不然,死亦為美。”司徒樂浪王慕容惠則認為,晉軍乘勝,氣勢百倍,我以敗軍之卒出擊,將難以取勝。秦雖與大夏交戰,但不足為慮。且秦“與我分據中原,勢如唇齒,安得不來相救!但不遣大臣,則不能得重兵,尚書令韓範為燕、秦所重,宜遣乞師。”慕容超便派韓範前往。
七月,南燕尚書垣尊、京兆太守垣苗越城而出,投降於晉軍。隨即向劉裕建議説,張綱善制攻城器械,如若擒獲張綱,廣固必能攻拔。不久,張綱被晉太山太守申宣俘獲,送至劉裕軍營。劉裕讓張綱登上樓車,命張綱向城中喊話,聲言“後秦軍隊已被夏軍擊敗,沒有援軍到來。”廣固城內軍民得此消息,深為驚恐,加之,每當江南派使者和援軍的到達,劉裕便於夜間秘密派兵迎接,第2天,則大張旗鼓而進,以虛張聲勢,恫嚇燕軍,對南燕軍起了不小的威懾作用。北方地區的民眾每天揹負糧食前來歸附劉裕軍的不下1000多人,燕右僕射張華、中丞封愷均為劉裕所俘。慕容超見大勢危急,便向晉請求以割讓大峴以南為條件,稱臣於晉,遭劉裕拒絕。
後秦姚興所派使者至劉裕軍營,對劉裕威嚇説:“慕容氏相與鄰好,今晉攻之急,秦已遣鐵騎10萬屯洛陽;晉軍不還,當長驅而進。”劉裕聽後,正告後秦使者説,你回去告訴姚興,我滅燕之後,休兵3年,即奪取洛陽關中地區。如若你們願意現在前來送死,便請速來!劉裕參軍劉穆之聽到劉裕如此答覆後秦使者,深為不解。認為,這非但不能威嚇敵人,相反會將其激怒,一旦廣固不能攻拔,後秦大軍又至,將造成嚴重後果。劉裕劉穆之解釋説:“兵貴神速,若秦能救燕,必然封鎖消息,決不會先派人向我警告。後秦此舉,在於虛聲恫嚇。我軍多年未大舉北征,秦見我攻燕,必深為震驚,忙於自保,哪有力量援救他人。”情況正如劉裕的判斷,此時,正是後秦姚興與夏主赫連勃勃大戰於貳城之時,無力出大軍援救南燕。九月,南燕尚書張俊、韓範不但未從後秦搬來救兵,反而先後降於劉裕軍。南燕人素來敬重韓範,劉裕便讓他繞城宣示燕人,他已降晉,燕軍更加沮喪。

劉裕滅南燕之戰戰爭結果

十月,張綱為劉裕軍所造攻城器具完畢,“設備奇巧,飛樓木幔之屬,莫不畢備。城上火石弓矢,無所用之”。晉軍由於擁有了良好的攻城器械,殺傷燕軍日眾,加之燕軍被困已久,城中糧食將盡,燕軍吏紛紛越城降晉。尚書悦壽認為燕“獨守窮城,絕望外援。”雖然將軍公孫五樓、賀賴盧曾挖掘地道,率眾出城襲擊晉兵,但無法破敵,故勸告慕容超降服。但慕容超説:“吾寧奮劍而死,不能銜璧而生!”義熙六年(公元410年)二月初五,劉裕命率軍攻城,悦壽開啓城門放入晉軍,慕容超率數十騎突圍而逃,被晉軍生俘,送至建康斬首。至此,劉裕圍攻廣固8個月之久,才將南燕滅亡。劉裕進入廣固城中,欲將城中的男子全部坑殺,將他們的妻女賞給將士,後經韓範勸止,只將燕王公以下3000人處死。

劉裕滅南燕之戰作戰雙方評價

劉裕的戰略勝於燕軍一籌
劉裕在擊滅南燕的作戰中,最高明的戰略指導是善於從敵我雙方政治經濟自然地理等諸多方面權衡優劣,做出相應的作戰決策。比如劉裕從分析燕人“不知遠計,近利掠獲”的心理狀態中,定下了越大峴險山、直衝燕軍京師的戰略;針對燕軍騎兵眾多、機動和突擊力強,長於平原作戰的特點,採取以車戰為主,配合以步、騎兵制勝的方針。既以車陣阻擋了騎兵的衝擊鋒鋭,又發揮了車兵、步兵以弓箭矢石與長矛殺傷敵人的威力。使車戰這種已從戰國之後很少再成為戰場的主要作戰形式,又於特定的環境中,重新顯示了它的異彩,體現了古代兵法“兵無常形、水無常勢”的用兵法則。在深入燕境之後,劉裕便採取了以軍事打擊為主與政治上分化瓦解相結合的方針。他一方面安撫百姓;一方面招降燕軍官吏,使南燕的一些重要大臣、將吏不斷投向晉軍,每日歸附的百姓也多達千人以上。這使燕軍的士氣受到嚴重的打擊,軍無鬥志,人心思降,終於使自稱擁有“鐵騎萬乘”的南燕君主慕容超,成了坐困孤城束手待斃的孤家寡人。
慕容超愚笨無能
慕容超愚笨無能,缺乏應有的戰略遠見,也是促成晉軍獲勝難得的客觀因素。南燕並非沒有謀臣戰將,像徵虜將軍公孫五樓、桂林王慕容鎮、將軍賀賴盧等都曾極力向燕主慕容超提出過頗為高明的戰略決策,但均被慕容超棄之不用。若南燕能夠按照公孫五樓提出的扼守大峴,阻敵深入,精騎沿海南下,切斷晉軍糧道,再以騎兵兩面夾擊的作戰方針行動,那麼東晉能否如此順利地擊滅南燕,無疑又當別論。由此看來,從相對意義上講,慕容超棄險不守,縱敵入峴,固守京城廣固,將腹心要害地區拱於讓於晉軍錯誤的作戰指導,幾乎成了南燕戰敗偶發的決定性因素。

劉裕滅南燕之戰戰爭影響

東晉王朝進擊南燕的作戰,歷經10個月之久,終於將南燕滅亡,為推進北方地區的統一,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東晉滅燕順應了歷史要求統一的發展趨勢
南燕王朝,本為後燕分裂出來的一個小的割據勢力,其統治的地區僅為今山東濟南以東,棗莊以北至渤海之濱,在東晉十六國後期為一區區小國。它既無開明的政治措施,又不發展社會經濟,只有封閉式的割據統治與壓榨。北中國的百姓早已對這種割據分裂,兵連禍結的混亂局面,恨之慾絕。特別是原來從北方隨東晉東遷的吏民,更懷有熱切統一北方、迴歸故里的願望。故而,東晉興師北伐,適應了當時人民的要求,使晉師所到之處,呈現出一片“華夷大悦”的局面。這便成為東晉制勝政治上獨有的優勢。
雄厚的戰爭實力是東晉獲勝的另一重要因素
東晉王朝,自定都江南以來,雖內亂不已,多次發生過大小規模不等的戰爭,但基本上維持着一統江山,遠遠不像北方多國紛爭,兵禍蜂起,社會經濟受到嚴重摧殘的凋敝殘破局面。劉裕當政後,採取了減輕賦税、發展生產的措施,加上江南的自然經濟地理條件,使東晉的經濟實力逐步增強,訓練和徵調了強大的車、步、水、騎等大量軍隊。這支軍隊無論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明顯地優於南燕軍,為戰勝南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