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敬宣

鎖定
劉敬宣(371~415年),字萬壽,徐州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東晉末年將領,西漢楚元王劉交之後,鎮北將軍劉牢之之子。
隆安年間,跟隨父親劉牢之,參與平定王恭之亂、孫恩起義,頗有功勳。得到權臣司馬元顯的賞識,出任後將軍諮議參軍、淮南太守、後軍從事中郎。父親遇害後,投靠廣陵相高雅之,暫時投歸南燕 [2]  圖謀推翻南燕皇帝慕容德,擁戴東晉宗室司馬休之,復興晉室。事情敗露後,重回東晉,出任晉陵太守,襲封武岡縣男。參與滅亡桓玄家族,歷任江州刺史、宣城內史、襄城太守。義熙三年(407年),帶兵攻打西蜀,兵敗免官。義熙五年(409年),參與滅亡南燕,擊退盧循叛軍,出任淮南安豐二郡太守、梁國內史。支持劉裕平定劉毅,出任青冀二州刺史,不肯跟隨諸葛長民作亂。
義熙十一年(415年),進號右軍將軍。支持太尉劉裕討伐司馬休之,遭到部下殺害,時年四十五歲。
萬壽
所處時代
東晉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彭城
出生日期
371年
逝世日期
415年
本    名
劉敬宣

劉敬宣人物生平

劉敬宣早年身世

劉敬宣,東晉將領。漢楚元王劉交的後裔。祖父劉建,徵虜將軍。父親劉牢之鎮北將軍。劉敬宣八歲喪母,晝夜號泣,兄弟姐妹都覺得他很奇異。輔國將軍桓序鎮蕪湖,劉牢之參序軍事。四月八日,劉敬宣見眾人灌佛,於是摘下頭上的金鏡以為母親行灌佛禮,痛哭不能自已,桓序嘆息着對劉牢之説:"卿此兒既為家之孝子,必為國之忠臣。"劉敬宣起家為王恭前軍參軍,又參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徵虜軍事。

劉敬宣勸父歸順

隆安二年(398年),青、兗二州刺史王恭以討伐司馬尚之兄弟之名在京口起兵,當時劉敬宣的父親劉牢之是王恭的前軍司馬,但王恭素來欺凌輕慢劉牢之。此時王恭起兵,就以劉牢之為先鋒。太傅、會稽王司馬道子給劉牢去書,勸劉牢之反叛王恭。劉牢之詢問劉敬宣意見,劉敬宣就説:“朝廷雖然沒有周成王、周康王時的興隆,但亦不像漢桓帝、漢靈帝時那樣混亂,王恭現在恃著其軍隊,欺罔蔑視王室,大人你與他並非骨肉之親,也沒君臣之義,一起做事時交流亦少,喜好志向亦都不相同,現在討伐他,又何須顧慮情義上的問題呀!”劉牢之於是決意叛離王恭歸順朝廷。及后王恭命劉牢之率帳下督顏廷擔任前鋒,而劉牢之走到竹裏就斬殺顏延,歸降朝廷,並命劉敬宣及高雅之率軍襲擊王恭。當時王恭正在閲兵,劉敬宣突然襲擊令王恭部眾潰敗,而高雅之亦已關上城門,王恭並兵敗出逃,最終被捕處死。司馬元顯進號後將軍,以劉敬宣為諮議參軍,加寧朔將軍

劉敬宣結交劉裕

隆安三年(399年),孫恩起義,劉敬宣隨劉牢之率軍討伐,劉牢之與叛軍在虎矰交戰,劉敬宣領兵靠着南山從叛軍後方夾擊,大敗叛軍,進而平定會稽郡,朝廷加劉敬宣臨淮太守,遷後軍從事中郎。隆安五年(401年),孫恩進攻劉裕駐守的句章,劉敬宣自請支援劉裕,孫恩遠退入海。
劉敬宣在平定孫恩起義時,每每擔憂國家紛亂,與屢立戰功的劉裕結交,情誼甚深。另一方面,作為司馬元顯的屬官,劉敬宣眼見司馬元顯驕縱放肆,每次參與宴會既不飲酒,亦不投入,反令司馬元顯甚為不滿。

劉敬宣勸父無果

元興元年(402年),司馬元顯進位驃騎大將軍,劉敬宣後跟隨遷府,並在後久遷輔國將軍。同年,司馬元顯討伐荊州刺史桓玄,桓玄率兵東下,然而司馬元顯雖然名為征討大都督,其實一直在酒醉之中,留在建康。受命為前鋒都督的劉牢之正是司馬元顯對付桓玄的的唯一把握,然而劉牢之每次去見他都不成。桓玄逼近建康時派了何穆做使者遊説劉牢之倒戈,劉牢之十分同意何穆所言,打算答應。劉敬宣大力反對,指出桓玄事成則等同於東漢末年董卓入京亂政那樣,劉牢之卻一直想着若果消滅桓玄,自己會遭司馬元顯加害,最終還是叛離司馬元顯投靠桓玄,並派了劉敬宣去當人質。桓玄當時其實已有剷除劉牢之的心意,於是特地設宴宴請劉敬宣,並與他一同觀賞書畫,以令其安心,又以劉敬宣為自己的諮議參軍。劉敬宣不知桓玄的陰謀,然而知情的桓玄部屬們卻都在笑。
劉牢之投降桓玄,令桓玄順利消滅了司馬道子及司馬元顯的勢力,執掌朝政,接着就調劉牢之任會稽太守,調離京口,劉牢之知這是削奪其軍權的行為。劉敬宣以勸父受命為由回到父親身邊,並勸父親襲擊桓玄,然而劉牢之卻遲疑。劉牢之打算北據廣陵(今江蘇揚州市)對抗桓玄,但劉裕以及其他僚屬都不同意,其參軍劉襲更指斥他“一人三反,何以自立”。劉牢之由是恐懼,於是派劉敬宣到京口帶家屬與自己離開。劉敬宣過了約定時間還未到,劉牢之以為家人都已被殺,於新洲自縊而死。劉敬宣隨後趕到,哭也來不及就投奔時任廣陵相的高雅之

劉敬宣輾轉投奔

劉敬宣及後與高雅之及司馬休之出走洛陽,向後秦求援,後秦君主姚興於是命他們到關東募兵。劉敬宣得人收得數千人,並返回彭城郡就收集義舊。當時劉襲等人已遭桓玄殺害,時任冀州刺史的劉襲弟劉軌於是請劉敬宣等與其共據山陽,起兵反抗桓玄。然而眾人未能攻下山陽,又進據昌平澗,又戰不利,於是部眾解散,劉敬宣與高雅之及司馬休之都投歸南燕慕容德
劉敬宣在南燕並未安於當地,反而聯結青州大姓崔氏、封氏以及鮮卑豪族,圖謀推翻慕容德,改立為司馬休之,復興晉室。元興三年(404年),高雅之打算邀請時任慕容德司空一職的劉軌參加密謀,然而劉敬宣認定劉軌年老,只想安於當地,不同意將計劃告訴劉軌。高雅之還是將計劃告知了劉軌,劉軌果然不允,於是圖謀敗露,劉軌及高雅之相繼被殺,劉敬宣與司馬休之又出逃。二人走到淮河、泗水一帶時知劉裕已舉兵擊敗桓玄,於是重回東晉。劉裕亦以劉敬宣為輔國將軍、晉陵太守,襲封父爵武岡縣男。

劉敬宣復歸東晉

劉敬宣回國不久,桓歆就與氐帥楊秋侵襲歷陽(今安徽和縣),劉敬宣與諸葛長民討伐,斬殺楊秋,桓歆渡過淮水逃跑。劉敬宣遷任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在江州徵集軍糧、船艦以及其他軍用物資,務求令儲備豐盈,同年西征荊州的劉毅何無忌等敗給桓振,被逼撤守尋陽(今江西九江市),正是因為劉敬宣才得以迅速恢復元氣。桓玄兄子桓亮自號江州刺史,寇豫章,桓亮又遣苻宏寇廬陵,敬宣都擊敗了他們。
劉敬宣在荊州未定時已獲授江州刺史,起初他就以無功勞,不應在劉毅和何無忌受封賞之前受職而推辭,但劉裕堅持。劉毅收復江陵,驅逐桓楚殘餘勢力後,就説劉敬宣沒有參與劉裕的起義行動,説這麼早就讓他任晉陵太守已是過於優待,任江州刺史更是駭然。劉敬宣十分不安,於是自表解職。然而劉裕不許,仍然賜他房屋和每月三十萬的金錢資助,一同出遊時亦賜給甚豐。
後劉敬宣又任冠軍將軍、宣城內史、襄城太守。義熙三年(407年),劉裕為讓劉敬宣立功,於是假劉敬宣節,監徵蜀諸軍事,率軍五千征討西蜀。劉敬宣於次年(408年)入三峽,命温祚自外水進軍,自率主力經內水由墊江(今重慶墊江縣)進攻成都(今四川成都)。劉敬宣到了離成都五百里的黃虎(今四川綿陽東南)卻為譙道福所阻,兩軍相持六十多日,大小十餘戰,敵軍固守不出,劉敬宣始終無法前進,其時晉軍糧盡兼有疫病,死了大半人,被逼撤軍。劉敬宣因此戰失敗而免官,封户亦被削去三分之一。
義熙五年(409年),劉裕北伐南燕,劉敬宣以中軍諮議參軍,加冠軍將軍隨行。燕晉兩軍於臨朐(今山東臨朐縣)城以南決戰,時胡藩乘虛襲擊臨朐城,並令城內的南燕皇帝慕容超出奔城外大軍。劉敬宣於是與劉藩等人奮力進擊,終大敗南燕軍,慕容超逃歸廣固(今山東青州市),劉敬宣亦隨軍進圍廣固並且屢獻攻城計策。義熙六年(410年),廣固城陷,南燕滅亡,慕容超被俘,但神色自若,沒有説話,只將母親託付給劉敬宣。
在攻滅南燕的同年,盧循乘劉裕北伐而作亂,並進逼建康,劉敬宣遂隨劉裕率軍回防建康。劉敬宣受命領鮮卑虎班突騎防禦盧循,後遷使持節、督馬頭淮西諸郡軍事、鎮蠻護軍、淮南安豐二郡太守、梁國內史。同年盧循撤回江州,劉敬宣跟隨劉裕南討盧循,大敗盧循,令其逃廣州。後轉左衞將軍,加散騎常侍。

劉敬宣忠心無二

義熙八年(412年),劉毅出任荊州刺史,因劉毅一直不服在劉裕之下,既任荊州就想借長江上游的優勢恃機進攻劉裕,故特向劉敬宣説想以他為長史、南蠻校尉,以圖拉攏劉敬宣並離間他與劉裕。劉敬宣因恐懼而報告劉裕,劉裕就笑説:“但令老兄你平安,不必過慮了。”後劉敬宣外調為使持節、督北青州軍事、徵虜將軍、北青州刺史,領清河太守,後又再領冀州刺史。而劉裕於同年西伐劉毅,以諸葛長民監太尉留府事務,而諸葛長民則打算作亂,於是寫信要聯結劉敬宣一起起事,不過劉敬宣卻斷然拒絕,並派使者向劉裕報告諸葛長民的書信。劉裕於是更確定劉敬宣忠於自己。

劉敬宣遇刺身亡

義熙十一年(415年),劉敬宣進號右軍將軍。同年,劉裕出兵討伐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劉敬宣參軍司馬道賜是晉室疏宗,聯同同府的闢閭道秀和將領王猛子謀殺劉敬宣,然後據守廣固以響應司馬休之。四月乙卯日(5月26日),劉敬宣召見闢閭道秀議論公事,屏退隨從侍衞,王猛子徘徊到劉敬宣身後用劉敬宣的護身刀殺死了劉敬宣。不過劉敬宣死後,其部屬就隨即討伐司馬道賜等人,很快就消滅了他們。劉敬宣死時四十五歲,劉裕聞喪甚為哀傷。 [1] 

劉敬宣史籍記載

《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 [1] 
《南史 卷十七 列傳第七》 [2] 

劉敬宣家庭成員

劉牢之家族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先
祖宗
楚元王
父輩
父親
會稽太守
平輩
姐妹
劉氏
子輩
長子
劉光祖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