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投降

(漢語詞彙)

鎖定
投降,漢語詞彙。拼音:tóu xiáng。釋義:投,投奔、投靠、投誠,多指戰爭形勢明朗之前主動變節到對立陣營的行為,如甘寧投孫權、許攸投曹操等;降,受降、降服,多指戰爭形勢明朗之後或者失敗之後向對手屈服,如張遼降曹操、關羽降曹操等。現代漢語詞彙,表示向別人屈服,解放戰爭中,投降與投誠和起義具有不同的政治意義。
中文名
投降
外文名
surrender;capitulate
拼    音
tóu xiáng
近義詞
屈服 順從 遵從 折服 降服 屈從 順服 投誠 受降 納降 [5] 
反義詞
抵抗 反抗 抗拒 抗戰 [5] 
注    音
ㄊㄡˊ ㄒㄧㄤˊ
出    處
陸贄放淮西生口歸本貫敕
詳細解釋
停止抵抗,向對方屈服

投降釋義

停止抵抗,向對方屈服。

投降出處

唐 陸贄《放淮西生口歸本貫敕》:“其投降人等,權於諸州縣安置者,亦任各從所適。”

投降例句

《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才經數合,只見樊愛能、何徽兩個引取馬軍先走,右軍潰散,只留步軍千餘人,盡解甲走詣北漢主軍前投降。” [5] 
遼 懿德皇后 《伏虎林應制》詩:“靈怪大千俱破膽,那教猛虎不投降。”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二回:“朱儁分兵四面圍定,城中斷糧,韓忠使人出城投降。” [4] 
明 唐順之 《為擒獲潰兵及奸細事疏》:“餘黨憐其被脅,既已投降,悉從輕典,理合題知。”
《孤本元明雜劇.智降秦叔寶.第二折》:“若見了唐營人馬,再商議拱手投降。” [3] 
梁斌 《播火記》四八:“為了革命,流血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投降與屈辱。” [2] 

投降詳細解釋

交戰國(方)或武裝集團的投降,一般通過簽訂特別軍事協定或某種協議的形式而達成。投降通常按照受降方的條件或雙方談判商定的條件實施。投降後,投降方所有的武器裝備、軍事設施和軍用物資按協議規定移交受降方,人員則作為戰俘由受降方處理。投降分為有條件投降和無條件投降。當一方戰敗或沒有取勝可能時往往會接受有條件投降,具體條件由交戰雙方協定,受降方承諾投降方提出的某些條件和要求;無條件投降是受降方不準投降方提出任何投降的條件和要求,完全接受受降方的意志。投降通常要簽署投降協定。武裝部隊的投降是軍隊建制單位按照對方提出的條件或雙方代表談判商定的條件,在戰區、軍事行動地域、居民地等停止抵抗。任何一級的投降,不論是在什麼情況下形成的,只要是來自指揮官的決定,就是有效的。軍隊建制單位的投降屬於局部投降,不代表國家。戰鬥員的投降是戰鬥員個人向敵方乞降,戰鬥員投降後即成為戰俘,享有戰俘待遇。武裝衝突法禁止交戰方宣告決不納降。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投降示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