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文西

(中國當代畫家、美術家、美術教育家,黃土畫派創始人,第五版人民幣“毛澤東頭像”創作者)

鎖定
劉文西(1933年10月17日—2019年7月7日),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長樂鎮水竹安村,原名聞 [19]  ,中共黨員,黃土畫派創始人,中國當代畫家 [49]  、美術 [13]  、美術教育 [4]  ,第五版人民幣“毛澤東頭像”創作者,其主要繪畫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祖孫四代》《解放區的天》《毛主席到陝北》《在毛主席身邊》《同歡共樂》《關懷》《解放區的天》《毛主席和青年人在一起》《知心話》《棗鄉金秋》《喜收苞谷》 [3]  ,發表論文有“個性與生活”“要大力發展人物畫”“為人民而創作 [13]  “深入生活,堅持創作”等。 [15] 
劉文西於1957年畢業於杭州美術學院 [7]  ;1958年,任教於西安美術專科學校 [9]  ;1962年,創作作品《同歡共樂》《祖孫四代》 [10]  ;1975年,創作作品《關懷》 [1]  [18]  ;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作品《解放區的天》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 [5-6]  ;1987年10月,獲得“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3]  ;1991年—1997年,任西安美術學院院長;1991年7月,獲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35]  ;1993年,當選為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 [22]  ;1996年12月,當選為中國文學與藝術界聯合會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38-39]  ;1997年,為第五套人民幣創作毛澤東肖像;1998年,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2004年,創設黃土畫派,任黃土畫派藝術研究院院長 [13]  ;2005年—2018年,創作百米巨幅長卷《黃土地的主人》。2010年,獲聘為陝西省美術家協會第四屆委員會名譽主席 [16]  ;2018年,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九屆委員會顧問 [2]  ;2019年7月7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6歲。 [8] 
中文名
劉文西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省嵊州市長樂鎮水竹安村
出生日期
1933年10月17日
逝世日期
2019年7月7日
畢業院校
杭州美術學院
職    業
畫家、教師
代表作品
《毛主席和牧羊人》
《祖孫四代》
《黃土地的主人》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原    名

劉文西人物生平

1933年10月17日,劉文西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長樂鎮水竹安村。
1946年,入讀於陽山中學;1949年,轉入嵊縣中學讀書 [50] 
1950年,入讀於上海育才學校學習美術。
195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師從潘天壽。
1956年4月,獲評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浙江省委員會“優秀‘三好’積極分子”。
1957年,畢業於杭州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另創作畢業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 [7] 
1958年,任教於西安美術專科學校(現西安美術學院)。 [9] 
1959年,創作作品《在毛主席身邊》《拉家常》。
1960年,創作作品《毛主席著作》,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在《人民日報》發表,年畫作品《在毛主席身邊》刊登於《北京日報》。
1962年,創作作品《同歡共樂》《祖孫四代》;1963年,創作作品《支書和老貧農》。
1964年,創作作品《炕頭夜話》,素描作品《毛主席在延安》發表於《北京日報》。
1964年—1965年,創作作品《毛主席到陝北》。
1965年,創作作品《毛主席和青年人在一起》。
1973年,創作作品《薛海玉同志—1948年為毛主席東渡划船者》。 [10] 
1974年,創作年畫作品《幸福渠》《老貧農》。
1975年,創作作品《關懷》;1976年,創作作品《知心話》。 [1] 
1977年,創作作品《銀花朵朵》《奠基禮——歡慶直羅大捷》《毛主席在抗大》。 [18] 
1978年,創作作品《老農》《阿坎州》。
1981年,先後訪問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國,並陳光健一起舉辦二人作品展。
1982年,創作作品《陝北老農寫生》《溝里人》;6月,任西安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
1984年,創作作品《解放區的天》《山姑娘》;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作品《解放區的天》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 [5-6] 
1987年10月,獲得“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988年,在新加坡舉辦畫展。 [3] 
1988年4月—1993年3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1年—1997年,任西安美術學院院長。
1991年7月,獲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35] 
1992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12月,回家鄉參加長樂中學五十週年校慶。
1993年,當選為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另在北京舉辦個展,展出300餘幅作品,以毛主席為題材的作品有50餘幅。 [22] 
1993年3月—1998年3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4] 
1994年4月,任西安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31] 
1996年12月,當選為中國文學與藝術界聯合會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38-39] 
1997年,為第五套人民幣創作毛澤東肖像;1998年,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2001年,創作作品《相聚》《更喜岷山千里雪》;2003年,獲評為首批百位“國家級教學名師”。
2004年,創設黃土畫派,任黃土畫派藝術研究院院長,西安美術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導師。 [13] 
2005年—2018年,創作百米巨幅長卷《黃土地的主人》。
2005年11月,當選為中國當代畫派聯誼會主席。 [26] 
2010年,獲聘為陝西省美術家協會第四屆委員會名譽主席 [16]  ;10月,率黃土畫派畫家王有政崔振寬張立柱張立憲楊光利、蔡嘉勵、成文正、馬忠義、劉丹、陳聯喜、王田夫等赴陝北甘泉縣、清澗縣、橫山縣等地採風寫 [28]  ;12月,在西安參加“第二屆近現代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展”。 [40] 
2011年5月,在北京參加“長安精神——陝西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 [41]  ;7月,任中國畫學會顧問 [42]  ;11月,當選為中國文學與藝術界聯合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43] 
2013年,與靳尚誼劉大為周河河韓美林何家英共同出版《驕傲中國藝術特刊一一畫壇巨璧》書畫作品集;5月,作品《黃河子孫》《石頭娃》《溝里人》《黃土情》參加在揚州市舉辦的“中國畫名家‘煙花三月’揚州邀請展” [33]  ;7月,率領黃土畫派赴寧夏寫生,併為延安老區揮毫販災。 [21] 
2014年,創作作品《沸騰》;2015年,創作作品《蘋果之鄉》。
2016年2月,率黃土畫派畫家馬繼忠範華巨石劉奇偉石村朱盡暉劉西潔韓國棟戴信軍陳聯喜劉軍利等畫家,到陝北各地深入生活、體驗生活,蒐集創作素材。 [29] 
2018年,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九屆委員會顧問。 [2] 
2019年7月7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6歲。 [8] 

劉文西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劉文西的父親早逝,其母親一人養育多個兒女,生活艱辛。身為長子的劉文西,主動幫助其母親分擔家庭重擔。他在堅持自己藝術追求的同時還承擔了照顧和養育兄弟姐妹的責任。他用畫連環畫掙的錢補貼家用,在報刊投稿的稿費還解決了自己部分讀書費用。為了節省一塊錢的車費,他曾經翻越兩座大山步行兩天時間從老家走到杭州上學。劉文西學生時代就具備大山人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他來自於中國底層鄉村,對農民有着天生的喜愛和親切感,這也是他一直堅守的為人民創作的現實主義繪畫理念的理論基礎。 [44] 
  • 藝術天分
劉文西小時候看到母親描摹刺繡花樣,便也跟着畫,逐漸培養出繪畫的興趣。中學時,劉文西已經展現繪畫天賦。1949年的嵊縣剛一解放,嵊縣中學就掛出了大幅毛主席像,而這幅畫正出自劉文西之手。 [23] 
  • 婚姻家庭
劉文西的妻子是畫家陳光健,曾任黃土畫派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8]  ,劉文西的兒子是山水畫家劉丹,其女兒的是時任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劉山花 [45]  [47-48] 
  • 回饋家鄉
縱使離家數十載,劉文西卻無時無刻不掛念着家鄉。每年只要有機會,他都會回家看看。劉文西每回故鄉水竹村都會宣傳中央的農村政策,多次自費為水竹村畫巨幅壁畫,引導村民走集體化、機械化、現代化發展道路,希望家鄉儘快擺脱貧困、走向富裕。在與村幹部的座談中,劉文西得知村裏建造文化禮堂缺少資金,便當場承諾解決。此後不久,他就率領一批黃土畫派的畫家再訪水竹村。一到嵊州,便不顧旅途勞頓分赴各地寫生作畫,並委託拍賣,共籌得資金40萬元,全部捐給水竹村用於文化禮堂建設。此外,劉文西在84歲高齡已經公開封筆後,還不顧身體狀況破例為家鄉幼兒園題寫“啓蒙養正、向美而行”的園訓和“嵊縣的小朋友長大了要給國家作更大貢獻”的寄語,並同意嵊州市經濟開發區幼兒園更名為“劉文西藝術幼兒園”,足見一名人民藝術家對家鄉的關心關愛之情。 [24] 
  • 助學基金
2005年10月9日,劉文西在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劉家山鄉馬家溝拿出2萬元作為教育獎勵基金,並頒發“黃土畫派和劉文西獎學金”。 [25] 
  • 深入生活
在60餘年的藝術生涯裏,劉文西走遍了陝北26個縣的山川河流,踏遍了上千個村莊,結交了無數個農民朋友,繪製了數萬張速寫。劉文西的寫生考察絕非走馬觀花、淺嘗輒止,而是真正融入生活,與農民打成一片。為拉近與老百姓的距離,劉文西常年穿着灰色的中山裝,戴着泛黃的解放帽,這幾乎成為其個人的標誌性裝束。長期深入生活,不僅密切了他和陝北人民的感情,也使其從中獲得了藝術滋養。 [24] 

劉文西主要作品

  • 繪畫作品
創作時間
作品名稱
作品類型
作品規格
作品圖鑑
1957年
《毛主席和牧羊人》 [10] 
紙本炭筆
140cm×91cm
1959年
《在毛主席身邊》 [1] 
-
108.5cm×155cm
1959年
拉家常》 [3] 
中國畫
74.6cm×56.5cm
1960年
《毛主席著作》 [1] 
-
110cmx93cm
1962年
《同歡共樂》 [8] 
中國畫
128cmx91.5cm
1962年
《祖孫四代》 [8] 
中國畫
119cmx96.6cm
1962年
《棗園桃李》 [3] 
中國畫
120cm×100cm
1963年
《支書和老貧農》 [8] 
中國畫
136cmx175cm
1964年
《炕頭夜話》 [1] 
-
97cmx126cm
1964年—1965年
《毛主席到陝北 [10] 
紙本設色
138cm×184cm
1965年
《毛主席和青年人在一起》 [1] 
-
80cmx98cm
1973年
《薛海玉同志—1948年為毛主席東渡划船者》 [10] 
紙本設色
46cm×34cm
1974年
《老貧農》 [3] 
素描
36cm×26cm
1974年
《幸福渠》 [8] 
中國畫
227.5cmx208cm
1974年—1976年
《毛主席和小八路》 [1] 
-
181cmx151cm
1975年
《關懷》 [1] 
-
202cmx136cm
1976年
《知心話》 [1] 
-
161cm×263.5cm
1977年
《銀花朵朵》 [1] 
-
174cmx226cm
1977年
《奠基禮——歡慶直羅大捷》 [1] 
-
200cm×300cm
1977年
《毛主席在抗大》 [18] 
紙本素描
118.5cm×104.5cm
1978年
《老農》 [3] 
中國畫
46cm×35cm
1978年
《阿坎州》 [3] 
素描
33cm×24.5cm
1979年
歷程》 [10] 
紙本設色
186cm×280cm
1981年
《北斗》 [1] 
-
200cmx144cm
1982年
《陝北老農寫生》 [3] 
素描
33.5cm×25cm
1982年
《溝裏人》 [8] 
中國畫
170×140cm
1984年
《解放區的天》 [10] 
紙本設色
200cmx180cm
1984年
《山姑娘》 [1] 
-
220cm×200cm
1989年
《黃土情》 [8] 
中國畫
235cmx190cm
1991年
《唱支山歌》 [1] 
-
2149cmx189cm
1992年
《道情》 [18] 
中國畫
180cm×60cm
1993年
《東方》 [10] 
紙本設色
270cm×780cm
1996年
《老百姓》 [1] 
-
199cmx186cm
2001年
《相聚》 [1] 
-
103cmx103cm
2001年
《更喜岷山千里雪》 [18] 
中國畫
150cm×130cm
2003年
《黃土旋風》 [1] 
-
150cmx180cm
2004年
《黃河子孫》 [3] 
中國畫
200cm×180cm
2004年
《黃河漢子》 [1] 
-
192cmx177cm
2009年
《綏德的漢》 [3] 
中國畫
210cm×600cm
2010年
《橫山老腰鼓》 [8] 
中國畫
210cm×600cm
2012年
《棗鄉金秋》 [3] 
中國畫
210cm×600cm
2013年
《喜收苞谷》 [8] 
中國畫
210cm×600cm
2014年
沸騰》 [1] 
-
201cmx191cm
2015年
《蘋果之鄉》 [3] 
中國畫
210cm×600cm
  • 藝術創作
1997年,劉文西接到一項創作任務,中國人民銀行計劃設計發行第五套人民幣,邀請劉文西為人民幣畫領袖像。劉文西既緊張又興奮:緊張在於這是一項難度頗大的絕密任務,興奮的則是今後自己的畫作可能出現在億萬人民的手中。劉文西挑選了1949年毛主席在政協會議上講話的一張照片為“藍本”。但由於拍照時使用了閃光燈,照片上臉部沒有輪廓和陰影,缺少立體感,增加了創作難度。劉文西輾轉找到照片原件,然而原件尺寸很小,與一張撲克牌相差無幾,而且還是全身照,頭部就顯得更小。為畫好主席頭像,他用放大鏡反覆觀看、揣摩,後經20多天的繪製、修改和完善方才定稿,並一舉通過審定。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之際正式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幣。 [24] 

劉文西創作特點

  • 藝術綜述
劉文西以嚴謹的造型和粗獷陽剛、淳樸濃烈、氣勢雄健的筆墨語言塑造了眾多極具思想性、時代性、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形成具有辨識度的個人風格,創造性的將中西融合的寫實主義中國畫推進到一個新階段,開創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與時代特色的“黃土畫派”。 [1] 
劉文西是“藝術為人民”宗旨的堅守者,“心中有人民”是劉文西多年的精神訴求。他傾其一生,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其作品以表現陝北人物而享譽畫壇,他始終秉承“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理念。陝北當地辛苦勞作的勞動人民的身影經常出現在其作品中,筆下人物或憨厚質樸、或豪放熱情,加之他獨特的用筆方法,使得畫面氣勢宏大、節奏分明,真實地刻畫出陝北勞動人民的善良淳樸與勤勞艱辛。透過作品能感受到劉文西對人民的熱愛、對黃土地的深情、對生命的讚頌,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謳歌。劉文西以堅定的藝術理念和火熱的藝術追求,使“人民”成為中國當代人物畫壇永恆不朽的形象。 [3] 
從領袖偉人到人民羣眾,劉文西塑造了成千上萬個人物形象。其藝術追求涵養中華兒女共同的心理願景。他堅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在其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劉文西踏遍黃土地的溝溝峁峁,在走訪歷史遺址、學習領袖著作中領悟偉人精神,在與農民朋友的共同生活中觀察勞動人民的形象特徵、精神氣質與時代印記,將對領袖、人民、生活的熱愛之情與為人民塑像、為時代抒情的使命感訴諸筆端,以嚴謹的造型和粗獷陽剛、淳樸濃烈、氣勢雄健的筆墨語言塑造了眾多極具思想性、時代性、典型性的人物形象。 [3] 
在劉文西的畫中,可以看到秦腔、陝北秧歌、安塞腰鼓、剪紙、皮影戲等民間藝術,這些傳統的民族文化資源被保留下來,成為劉文西和“黃土畫派”的素材寶庫。 [3] 
  • 藝術思想
劉文西的繪畫語言中的筆法用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斷創新探索的繪畫語言使得其作品不斷攀升新的藝術“高峯”。劉文西提出“熟悉人、嚴造型、講筆墨、求創新”,強調藝術真實,注重思想統攝,在飽滿的情感投入中把握造型,樹立起經典的“劉家樣”,將中西融合的寫實主義中國畫推進到一個新高度,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偉人形象和人民形象,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上提煉並重塑人物形象,達到“無法之法”之境界,形成極具風格的審美範式。 [3] 
劉文西的作品,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特色、中國精神。其將中國人民的生活日常、風俗習慣和精神面貌通過畫面傳達給世界各國,讓世界各國人民領略中國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欣欣向榮的精神生活。在劉文西的繪畫創作中,可以看到他孜孜以求地將西方色彩理論和中國水墨精神結合,將歷史真實與藝術精神融匯。他真正做到了紮根生活沃土,深入精神世界,觸及人類靈魂,引起思想共鳴。 [3] 
  • 創作技法
在創作技法上,劉文西注重中西結合,廣泛吸取中外各家筆墨和造型技法,強調準確的人物造型,並結合長期深入生活的體悟與思考,將黃土高原質樸厚重的風格注入浙派人物畫中,從而形成粗獷陽剛、淳樸濃烈、氣勢雄健的筆墨語言。 [24] 
  • 筆法運用
劉文西繼承了“六法”中的“骨法用筆”,在傳統繪畫線描基礎上加入西方現實主義人物造型手法,將西方繪畫融入中國畫當中,形成獨特的用筆方法,以雄健剛勁的極簡筆法勾勒陝北勞動人民的形象,依靠線條的準確性、力量感和變化感,表現人物的身體結構、體態、面部表情。 [3] 
  • 畫面構圖
劉文西的畫面構圖方式並非將西方現實主義“焦點透視”照搬,而是以“平面化”方式排布,將中國傳統繪畫“散點透視”之構圖法融入其中。這種中西結合的繪畫方式,使得劉文西的作品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 [3] 

劉文西教育成果

  • 教育思想
劉文西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倡導“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指導培養了一批紮根人民、融入生活的藝術家。劉文西在西安美術學院時曾強調“堅持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藝術主張,並指出:“文藝工作者為誰創作,為誰服務是一個根本性問題”“應該從時代的高度去把握生活的本質與主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24] 
  • 教學方法
劉文西的創作被視為教科書,作為教育者,他強調中國畫的傳承、實踐和創新,推動了中國畫教育教學的發展。劉文西以創作帶動教學,要求學生深入研究中國傳統繪畫,親自帶學生去敦煌寫生;以寫生訓練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每年帶學生採風寫生;強調提升中國畫創作水平使其符合時代審美,不斷激勵學生追求精品。他始終心繫美術教育,年過八旬坐着輪椅也要參加學校的學科建設大會,鞭策青年人“好好畫畫,一直畫到最後”。 [23] 
  • 團隊建設
2009年,由劉文西帶頭的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學團隊”獲得“國家級教學團隊”稱號。 [37] 
  • 設立基金
劉文西在西安美術學院設立“劉文西獎學金”,以獎勵優秀畢業生畢業創作,“劉文西獎學金”每屆獲獎人數十餘人。劉文西評獎堅持寫實風格,反映當代生活,歌頌勞動人民,設立獎項對畢業生創作形成了良好的教學風氣,提高了畢業生的整體創作水平,使同學們始終在創作過程中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34] 

劉文西獲獎記錄

  • 作品獲獎
時間
作品名稱
獎勵名稱
1984年
山姑娘》 [30] 
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
  •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7年10月
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35] 
-
1991年7月
1992年
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 [13] 
-
2003年
首批百位“國家級教學名師” [13] 
-
2004年
陝西省“教學名師獎” [15] 
-
2007年
陝西省首屆“藝術成就獎” [15] 
-
2017年
陝西省“教書育人楷模” [27] 
2019年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終身成就美術家 [12] 
  • 教學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2004年
《水墨寫意人物畫寫生課》 [15] 
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9年
具有中國西部特色美術教學體系的構建 [32] 
第六屆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9年
構建中國美術教育體系 [36] 
陝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2009年
具有中國西部特色美術教學體系的構建 [32] 
陝西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劉文西人物影響

  • 創立畫派
劉文西的藝術精神還包括他在推動、發展美術事業中親力親為的使命與擔當。劉文西在其晚年,創建了“黃土畫派”,在其帶領下,“黃土畫派”發展成為一個有理想、有追求,心中有人民,謳歌新時代的學術團體。自2004年畫派成立、走出學院象牙塔開始, 紮根高原厚土,歌頌勞動人民,竭力展現黃土高原的風土人情、時代風貌已成為一種具有黃土精神的藝術現象。深入生活,表現時代,紮根黃土,表現黃土,努力探索,不斷進取,出精品,出力作已成為整個畫派百餘位藝術家共同的奮鬥目標。多年來,在劉文西的帶領下,黃土畫派立足黃土,放眼世界,廣泛交流,扶貧幫困,成為陝西,乃至全中國最為活躍的藝術團體之一。這是劉文西對中國美術的又一大貢獻,更是其從藝術的“小我”走向“大我”精神的重要體現。 [4] 

劉文西人物評價

“作為美術界踐行中國共產黨的文藝路線最為傑出的代表之一,‘人民藝術家’劉文西一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終身紮根西北黃土地,深入人民生活,將對領袖、人民、生活的熱愛之情與為人民塑像、為時代抒情的使命感訴諸筆端,以精湛的技藝和情感豐沛的筆墨創造出一系列‘具有時代意義’典型藝術形象與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對中國當代水墨人物畫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以嚴謹的造型和粗獷陽剛、淳樸濃烈、氣勢雄健的筆墨語言塑造了眾多極具思想性、時代性、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形成極具辨識度的個人風格,創造性的將中西融合的寫實主義中國畫推進到一個新階段,他立志開創具有鮮明地域特色與時代特色的‘黃土畫派’,成為中國當代中國畫壇的藝術勁旅。”西安美術學院評) [1] 
“劉文西作為西安美術學院的老院長,是豐碑、是旗幟。是中國共產黨的文藝方針的一面旗幟;是中國美術高峯的一面旗幟;是藝術為人民的一面旗幟;是中華民族經典藝術的一面旗幟;是訴説中國故事、傳播中國風格、彰顯中國氣派的一面旗幟;是展現領袖偉人與人民魚水相融的一面旗幟;是中國人民勤勞、勇敢、善良視覺表達的一面旗幟;劉文西是“名家”,也是“名師”。劉文西的藝術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他始終秉中國共產黨的文藝方針,展現代表中國精神的陝北文明和黃土文化,將全部心血奉獻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用輝煌的藝術成就描繪時代新貌,歌頌偉大祖國。”(《美術》雜誌社評 [3] 
“劉文西一生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文藝方向,忠誠中國共產黨的教育事業,熱愛並紮根黃土地,創作了大量的反映時代精神和人民情懷的優秀作品,為中國的美術事業及美術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一位值得我們永遠懷念和學習的榜樣;劉文西幾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孜孜以求,宵衣旰食,憑藉對本土文脈和西方文化的繼承融合,確立了一套全新的藝術理念及具有時代風貌的創作方法,構築起獨具美學魅力與中西融合的藝術範式;是因為他熱愛黃土、紮根黃土、傾情黃土,創建黃土畫派,弘揚黃土精神,用丹青謳歌黃土文脈的淵厚博大,以筆墨譜寫炎黃子孫的激越昂揚,以藝術作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贏得了人民的尊敬與愛戴。他的藝術不僅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更具有時代性和人民性,是一位當之無愧的人民藝術家。”(西安美術學院教授賀榮敏評) [4] 
“他(劉文西)是將根深深扎進黃土地的人民藝術家,黃土地的厚重博大在他的筆墨之間揮灑;他一生勤儉,筆耕不輟,教書育人,以一生的踐行成為藝術工作者學習的楷模。”(《中國文化報》評) [5] 
“他(劉文西)用畫筆畫活了陝甘人羣,他畫了圓臉、丹鳳臉的那種明暗和神情,畫了方臉、國字臉的那種剛毅和風采,他畫出了黃土高原特有的蒼茫,畫出了黃河黃土孕育的那種淳樸,畫出了窯洞的燈光和秧歌的激情,他也畫出了領袖和人民之間的那種親切,進而他畫活了解放的勞動者的風采,畫出了一代中國人的精氣神。”(時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油畫家、教育家許江評) [5] 
“他(劉文西)的勤奮,他對深入生活的重視和長期的堅持,在當代藝術家中是少見的。劉文西的藝術很土,又很現代,散發着泥土的芳香,傳達出現代精神和自己的內心感受。”(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美術理論家邵大箴評) [5] 
“劉文西的主題繪畫,不再只是對生活的一般描摹,而是理解,是對於生活的理解,是對於人物形象、性情、氣概的理解,其實主題性創作也是理解的藝術,而不是對於圖像簡單的複述和拷貝。”(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時任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於洋評) [5] 
“半生青山,半生黃土,藝為人民,傳神阿堵——劉文西。”(中國當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吳作人評) [8] 
“劉文西腳踏祖國大地,立足陝北黃土高原,飽含對祖國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他走進革命歷史的深處,塑造了革命領袖的風采,以表現毛澤東主席的大批作品展現了他的革命情懷,特別以表現領袖和人民在一起的視角體現了黨和人民的血肉關係,作品為人民羣眾喜聞樂見。他長期深入生活,踐行藝術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是紮根人民的楷模,以大量的素描、速寫和水墨藝術作品描繪陝北人民,創作了充滿生活氣息、富有鮮明地域特徵的人物肖像和羣像,尤其刻畫了陝北人民勤勞、樸素、剛強的精神面貌,是畢生為人民造像的典範。他堅持在弘揚中國畫藝術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在大量的藝術實踐中精研筆墨,以獨特而鮮明的筆墨語言建立了當代中國畫人物畫的‘劉家樣’,為中國畫的發展作出了可貴的貢獻。”(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評) [11] 
“劉文西一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終身紮根西北黃土地,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將對領袖、人民、生活的熱愛之情和為人民塑像、為時代抒情的使命訴諸筆端,為時代留下了精神圖譜。他抒寫時代、謳歌時代,表現領袖與人民,用生命詮釋了他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拳拳赤子之情,用畢生精力描繪新中國發展的光輝歷程,新時代的新景象,為民族喝彩、為人民高歌。”(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裏評) [11] 
“以《祖孫四代》而聲名遠播的劉文西,是新中國將寫實造型與寫意筆墨相結合而探索中國現代人物畫的傑出代表,這一作品表達的新的社會制度意涵,通過畫面上塑造的嶄新的勞動人民形象而獲得了豐滿的表現。劉文西是毛澤東形象的藝術塑造者,他創作的《毛主席和牧羊人》《知心話》和《毛主席身邊拉家常》等,深刻揭示了領袖與人民水乳交融的親切關係,是人們心目中記憶最深刻的領袖形象。作為一個南方人,他深受領袖精神的感召而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西北的藝術教育事業;他熱愛陝北,熱愛農民,是新中國美術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典範,他開創的黃土畫派激勵了眾多美術家將自己的藝術根脈深植於蒼天厚土。”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終身成就美術家”評選委員會頒獎詞) [12] 
“劉文西是全國美術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代表人物,終生始終如一地踐行毛主席文藝座談會講話的精神,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踐行者。他堅持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積極謳歌時代、謳歌人民,始終筆耕不輟,孜孜以求,創作出大量的精品力作。他的作品陽剛豪放、雄渾大氣、樸實厚重,為中國人物畫教學和創作做出卓越的貢獻。”中國美術家協會評) [13] 
“劉文西是當代中國畫壇開宗立派的人物,他的繪畫代表着中國畫寫實風格的發展方向,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文匯報》評) [17] 
“劉文西是中國人物畫泰斗、“浙派人物畫”代表畫家之一。”(《人民藝術家》評) [18] 
“從黃土地中創造新的時代精神,文西兄(劉文西)是黃土畫派的帶頭人。”(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油畫家靳尚誼評) [20] 
“劉文西的藝術高峯,是勤奮壘起的;是速寫壘起的;是採風壘起的;是不斷深入生活,紮實苦練基本功壘起的。”(國畫家方增先評) [20] 
“劉文西突破了中國畫已有的審美格式,創造性地吸收了西方現代藝術的成就,特別在擁有了眾多的勞動人民形象素材後,開拓了中國水墨畫的新領域,成為中國人物畫的傑出代表。”(國畫家陳佩秋評) [20] 
“劉文西以嚴謹的造型和中西融合的筆墨語言塑造了眾多具有思想性、時代性、典型性的人物形象,開創了中國人物畫的新高度,他創立的黃土畫派,將人們的視野引向對黃土高原人物與精神世界的關注,對中國人物畫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時任西安美術學院院長朱盡暉評) [23] 
“劉文西是陝西的一張文化名片,更是陝北文化的開拓者和集大成者。享譽全球的黃土畫派無論從新中國畫的發展來説,還是從個人價值的實現來講,都可稱得上一段神話,一種傳奇。”(時任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影視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姚明今評) [46] 
““劉文西為中國美術的傳承創新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豐富開拓了中國美術史,是新中國文藝的高峯。”(時任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曉陽評) [47] 
“劉文西的藝術創作具有純樸、嚴謹的造型,粗獷、濃烈的筆墨,風格獨特的語言,為傳統中國化的現代轉型做出卓越貢獻。他的作品帶有深刻的情感,將自己感受時代脈搏,深入生活體驗與藝術創作聯繫在一起,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作品為人民新時代獻歌。劉文西取得的藝術成就,最好的印證了藝術與生活的辯證統一關係。”(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馬鋒輝評) [48] 
“‘紮根人民、紮根生活’是劉文西攀登藝術高峯的不竭動力和精神追求,他始終遵循着‘為人民而創作’的思想,秉持着‘人民和生活是藝術的源泉’的理念,他的故鄉情、黃土情、人民情是迴盪在嵊州大地最動聽的故事。”(時任浙江省嵊州市委副書記、市長裘建勇評) [48] 
“劉文西在中國畫的創新方面獨樹一幟、開宗立派,形成了博大雄強、氣勢恢弘的具有北方現實主義風格的寫實人物畫派——‘黃土畫派’。他的作品中西融合,既遵循嚴格的西方造型體系,又注入了中國畫獨特的寫意精神;對人物刻畫整體深入,風格突出、主題鮮明。劉文西對中國美術教育事業與藝術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中國美術史增添了厚重的一頁,對當代中國現實主義人物畫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時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院長張捷評) [48] 
“劉文西的作品總是以一種樸素的語言和典型的形象承載着生活的厚重、澎湃着生活的朝氣,給人帶來心靈的震撼和感動;紮根人民、紮根生活,是他攀登藝術高峯的不竭動力和精神追求。他以繪畫主題思想的深刻性、人物塑造的生動性和筆墨技巧的開拓性奠定了在美術史上的地位。”(時任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屈健評) [48] 

劉文西後世紀念

  • 紀念會議
2022年5月23日,由浙江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家協會指導,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美術學院、中共紹興市委宣傳部、中共嵊州市委、嵊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週年暨劉文西“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研討會在紹興嵊州舉行。 [48] 
  • 展館命名
2023年6月16日,由中共延安市委宣傳部、延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劉文西繪畫藝術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劉文西延安藝術館行開館儀式。 [4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