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哲

(民國官員)

鎖定
劉哲(1880-1954),字敬輿。1880年生於吉林永吉。早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師範科、北京政法大學堂。歷任吉林省議會議員、議長、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參議院議員、奉天法政專門學校校長、大總統府顧問、中東鐵路理事、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1927年6月,張作霖組織軍政府時,劉哲任潘復內閣教育總長兼京師大學堂校長、京大美專部學長。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中,因陪張作霖同行被炸成重傷。1928年12月29日,東北易幟後任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參議。1935年,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教育委員會委員長。西安事變後,1937年1月,去奉化溪口探望被幽禁的張學良。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參議員及駐會辦事處委員、監察院副院長等職。1945年抗戰勝利後,任長春鐵路理事會理事。新中國成立前夕去台灣。1954年逝世,享年74歲。 [2] 
中文名
劉哲
別    名
字敬輿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吉林永吉
出生日期
1880年
逝世日期
1954年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主要成就
國民政府監察院副院長
逝世地
台灣

劉哲人物生平

劉哲,字敬輿,九台胡家回族鄉寶山村人。
其家世代農耕。至其父輩,有土地近百垧,與當時的鄉村自耕農家庭生活相比較,屬於不上不下的中等農户。但是,他家父兄注重培育子弟,勉勵讀書。他家雖夠不上書香門第,倒也稱得上耕讀之家。
劉哲讀書極勤懇,很努力,成績循序漸進,在諸生中總是名列前茅。他對自己要求也極嚴格,行為舉止都效法前人。他常説:“人不可不遵古,古之風範乃數千年演化而成,已成定格,豈能隨意更動乎。”他頗有學識,能寫得一手好字,更懂詩詞歌賦和駢文,他 20 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文科學習,26 歲時畢業。北京大學畢業後,他曾去日本作過短時期的留學生,不久便歸國了。
劉哲由日本歸國後,首先在吉林從事教書工作。1907 年前後,曾任吉林政法專門學校校長。由於他的名望較高,為人厚重,先後當選為吉林省第二屆、第三屆參議院議員,並賄選為吉林省議長。1924 年,他應張作霖之邀請,赴瀋陽出任東三省財政巡閲使兼帥府一等秘書言。在此期間、他與張作霖交往甚密,故此官運亨通。
偽滿洲國時期,劉哲曾出任偽中央警察學校校長。此時,他憑藉昔日教育總長的威望,多受同仁和學生的吹捧。據《警友》雜誌康德五年(1938 年)1月1日出版的新號上,刊有劉哲的文章,題目為《明治維新與西洋文化》。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劉哲尾隨蔣介石去了台灣。1955 年前後,他因病死於台北。 [3] 

劉哲軼事典故

劉哲兄弟 3人,他推行為二。劉哲個頭不高,長得白白的,胖胖的,一臉慈藹樣。他自幼聰穎,品格端莊,行為穩健,頗知禮儀。他在鄉村學校從啓蒙教育時起,從來不與同學和村裏孩子吵架,見到尊長也是彬彬有禮。説話無半句粗俗之言。他在家時,有時見父兄對於扛年作月的工夫匠有些苛刻,使告訴自己的父兄説道:“為人不易,不要那樣對待比自己貧苦之人,人都是三貧三富過到老,説不定人在啥時遇到啥樣情況,當有擔待才是。”
參考資料
  • 1.    歷任領導  .哈工大[引用日期2021-10-12]
  • 2.    瀋陽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編.張氏帥府志[M].瀋陽:瀋陽出版社,2013:272.
  • 3.    九台政協文史資料辦公室.九台文史資料 第五輯[M]. 九台:第一印刷廠.1999:14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