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哲

(證券日報智庫專家成員)

鎖定
劉哲 [1]  [59]  ,營商環境中心主任 [2]  ,央視網特約評論員 [3]  ,證券日報智庫專家成員 [4]  ,經濟觀察報特約研究員 [5]  [6]  CCTV2財經頻道“交易時間” [7] 第一財經“市場零距離” [8] 中國經濟網“金融深一度” [9]  等欄目特邀嘉賓,著有《新紅利:贏在下一個四十年》 [10] 
中文名
劉哲
國    籍
中國
性    別
主要作品
《新紅利:贏在下一個四十年》

劉哲學術活動

2019年7月,接受《人民日報》採訪,劉哲 [11]  表示今後要向更深層次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邁進,政府減少干預、重點做好服務工作。 [11]  今後要向更深層次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邁進,政府減少干預、重點做好服務工作。要通過鼓勵和引導營商環境立規立法,將法治化建設落到實處,給企業穩定的政策預期;要通過放鬆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的行政管制,建立市場化的營商環境,激活民營企業活力;要通過進一步開放製造業和服務業市場,打造國際營商環境,提升外商投資的認可度和參與度。 [11] 
會議皂片 會議皂片
2019年,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應邀出席由省委組織部、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主辦的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專題培訓班,劉哲院長進行了營商環境的專題輔導授課。 [12]  培訓內容讓全體學員對當前我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有了深刻了解,讓他們對於“為何抓、從哪抓、抓什麼、怎麼抓”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於做好我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12] 
2019年4月,重慶市銀行業協會舉辦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培訓,北京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劉哲副院長應邀進行專題授課,會員單位的行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及業務經理、銀保監局部分領導共計158人蔘加了培訓。 [13]  結合近年來對中國宏觀經濟、資本市場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相關問題的持續跟蹤和深入研究,用樸素的語言、豐富的案例、發展的眼光、引導的方式,系統而深刻地講解了當前中國經濟的新特點、新形勢與未來展望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以及監管部門改革創新支持金融行業發展的熱點問題。課程準備充分,內容新穎,觀點鮮明,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對重慶銀行業今後一段時期內的業務發展產品創新將會起到積極推動和指導作用。 [13] 
2019年12月,劉哲應邀做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主辦的“金融深一度”欄目,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共同討論“深改12條”對資本市場發展有着怎樣的意義,如何看待資本開放、科創板等熱點話題。 [14]  劉哲認為,科創板的推出,無論是對於中國整個經濟轉型,還是對於與國外製度的對接,都具有戰略意義。不能把定位僅僅侷限在增量領域的一個試驗田,更多是需要走向存量領域的引 領作用。初期不能一刀切,可能還要有一個過渡期,讓核准制和註冊制有一段時間的並行,儘量減少對於市場,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制度性、階段性的衝擊和成本。 [15] 
2019年11月,劉哲在《中華工商時報》發表文章《構建民營企業評價營商環境的長效機制》,指出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全程參與了本次全國工商聯牽頭的“萬家民營企業評價營商環境”工作,包括前期研討、指標體系構建與完善、問卷設計與修改、數據分析、報告討論等各個環節。
採訪照片 採訪照片
2019年,科博會“2019中國金融論壇”於2019年10月23-24日在北京召開,在資本市場展望峯會上,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就“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背景下的未來經濟展望”主題和參會嘉賓們分享觀點並展開探討。劉哲表示,認識資本市場發展、金融改革、金融創新和金融風險的關係,有兩個誤區是需要走出來的。
2019年1月,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做客《第一財經》市場零距離欄目,解讀2018年中國經濟數據 [16] 
2019年11月,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應邀參加由中國經濟網主辦的“2019中國金融服務與創新論壇”,併發言。論壇組織金融行業相關部門、企業和專家學者,圍繞金融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探討,總結經驗、建言獻策,助力我國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 [17] 
2018年12月,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受聘為證券日報智庫專家成員。 [4]  進入智庫的成員為學術領軍人物、行業領軍專家以及有專業和理論創新能力的青年專家。一同受聘的還包括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理事長王忠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前所長張承惠、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等。 [4] 
2018年11月,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出席2018年營商環境指數報告發布暨研討會,表示各省硬環境差距總體呈現收斂趨勢,但軟環境分差比較大。 [18]  與硬環境相比,軟環境與經濟發展相關性更大,其中金融環境、技術創新環境、人才環境與經濟相關性最大。 [18] 
演講照片 演講照片
2018年8月,劉哲做客CCTV2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交易時間》欄目,表示前期漲幅過大的板塊有回調壓力 [7] 
2018年,在證券日報社、中國經濟網聯合舉辦的“結構性去槓桿與化解企業債務風險座談會”上與會專家深入探討,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發言並認為,面對流動性問題,需要及時見效快的措施來解決。 [19]  化解債務風險有兩個原則:一是面對階段性問題,需要採取短期措施來解決;二是面對流動性問題,需要及時見效快的措施來解決,避免債務風險從流動性風險向基本面風險演變。投資者風險偏好變化是跳躍的,非連續的,注重心理引導和政策的精準度。 [19] 
2018年5月,劉哲做客CCTV2《首席看市》欄目,表示中長期來看,市場機會大於風險。 [20] 
2018年10月,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在接受三沙衞視採訪表示,多項政策紅利將為海南未來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21] 
2018年10月,劉哲應邀做客中國經濟網“金融深一度”欄目,認為納入國際指數除了能帶來增量資金,對資本市場發展也會產生深刻影響。 [9]  第一,納入國際指數是國內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的一個重要方面,包括交易制度的接軌、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接軌等,從短期來看是資金的增量,從中期來看是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結構的規範化,從長期來看是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內在要求。第二,全球資金配置A股的比例依處於偏低水平,與中國的經濟體量和發展潛力相比非常不匹配,拓展國內市場和海外的交互機制,有利於海外投資者提高對中國資本市場的認知度、認可度和參與度。同時,也對國內市場在取消技術性障礙、提高市場流動性和創新開放性產品等方面提出要求。 [9] 
訪談照片 訪談照片
2018年11月,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做客《第一財經》欄目,表示各地應該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扶持民企抓手。 [22] 
2018年8月,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參加由中央網信辦指導、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的“智行中國”調研。 [23]  一同參加的還有來自中國稀土協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商務部等相關研究院和智庫機構的專家學者。 [23] 
2017年,劉哲出席證券日報與中國經濟網聯合舉辦的“七問中國股市”論壇並發表演講,表示併購是中國產業結構轉型的重要方式。 [24] 
2018年11月,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做客第一財經《市場零距離》欄目,表示紓困基金需迴歸救急不救窮的初心 [8] 
2017年7月,劉哲接受《經濟日報》採訪,表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動力在於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深化金融體系內部改革,進而提升資金的供給效率。 [25]  通過切實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讓輕資產、中小企業、新興產業等也能獲得必要的金融服務,來提高金融的資產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的發展。 [25] 
2016年9月,劉哲做客和訊網《和訊座談會》欄目,對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作了深入分析。 [26]  中國樓市偏離內在價值,但泡沫不像美國金融危機時的泡沫,因為中國樓市上漲除了金融因素之外,還有一部分剛性需求。在房地產存量市場中,要素、資源和產業集聚成為吸引人口的重要因素,具有這些因素的城市樓市還會產生新的需求,而沒有或缺少這些因素房地產去庫存壓力就比較大,也比較危險。中國樓市是供給側問題,需要通過需求側解決,需要温和審慎調控。 [26] 

劉哲學術成果

《疫情之下中小企業救助的底線思維和定向原則》,中國網,2020年4月 [27] 
《四方面着力縱深優化營商環境》,光明網,2019年8月 [28] 
《瑞幸等造假背後:被資本綁架的企業誠信》,中國青年報,2020年4月 [29] 
《以科創板為契機 壯大資本市場新動能》,新經濟導刊,2019年第4期 [30] 
《構建民營企業評價營商環境的長效機制》,中華工商時報,2019年11月 [31] 
營商環境評估:國際借鑑與中國特色》,經濟日報,2019年8月 [32] 
《重視營商環境建設的深層次原因》,中國經濟觀察網,2019年7月 [33] 
《人民幣匯率對中國經濟而言意味着什麼》,中國網,2019年6月 [34] 
《關於科創板定位的探討》,和訊網,2019年 [35] 
《2019年,中國經濟穩住靠什麼》,經濟觀察網,2019年2月 [5] 
《四大着力點,推動貿易質量變革》,中國經濟網,2019年12月 [36] 
《中國經濟滯漲了麼》,經濟觀察網,2018年 [37] 
《領先指標顯示民間投資企穩並不牢固》,經濟觀察網,2018年9月 [38] 
《中國會不會上演“失去的20年”》,證券市場紅週刊,2018年6月 [39] 
《為什麼減税力度不斷增加,但企業感受仍不明顯》,中國網,2018年12月 [40] 
《現代化經濟體系系列評論:新春伊始“破立降”》,瞭望智庫,2018年1月 [41] 
《減税:為未來持續釋放供給潛力打開空間》,人民網,2018年3月 [42] 
《2019年:民間投資再次大幅下滑的隱憂》,FT中文網,2018年8月
《軟就業-人工智能時代應對就業衝擊之道》,中證網,2017年12月 [43] 
《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關鍵》,中國金融,2017(10) [44] 
《房地產“去庫存”與“穩房價”不能一刀切》,央廣網,2017年3月 [45] 
《中國經濟不會二次探底》,經濟參考報,2017年 [46] 
《從新供給形成到供給擴張》,中國經濟報告,2017(08) [47] 
減税不是西方國家專利》,FT中文網,2017年3月
《新舊動能轉換需找準發力點》,經濟參考報,2017年8月 [48] 
《防控金融風險的兩難:金融過度還是金融抑制》,FT中文網,2017年6月
《推進結構性改革,政府要有“五為”》,環球網,2017年3月 [49] 
《以改革推動供給進入擴張新週期》,中國證券網,2017年8月 [50] 
《部分企業拿併購穿在身上當做皇帝的新衣》,中國經濟網,2017年9月 [24] 
《深化金融改革 服務實體經濟》,人民網,2017年10月 [51] 
《2018新供給驅動新週期》,經濟觀察網,2017年11月 [52] 
《深化供給側改革 滿足美好生活需要》,中證網,2017年11月 [53] 
《降低融資成本的效果遠遠大於減税》,人民網,2017年05月 [54] 
《防風險促改革,金融應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環球網,2017年7月 [55] 
《深化金融改革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中國財富網,2017年7月 [56] 
《供給側改革重點在於培育新動能》,FT中文網,2016年3月
《扭轉民間投資下滑的五點建議》,經濟觀察網,2016年5月 [57] 
《結構性改革的全球借鑑》,中國金融,2016(18) [5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