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哲

(甘肅農業大學教授)

鎖定
劉哲,男,漢族,1970年11月出生,甘肅鎮原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水產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負責人,甘肅省絲路寒旱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水產養殖產業體系組長,甘肅省水產學會副理事長,甘肅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甘肅省生態環境標準化委員會委員、甘肅省農業自然災害應急專家組(畜牧獸醫水產組)成員,“金城”首席科普學專家(水生生物領域)。 [1] 
中文名
劉哲
外文名
Zhe LIU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70年
畢業院校
甘肅農業大學
出生地
甘肅鎮原
職    稱
教授

劉哲人物經歷

1995年畢業於廈門水產學院淡水漁業專業,獲農學學士學位。
2004年獲甘肅農業大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學科點碩士學位。
2009年獲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點博士學位。

劉哲主講課程

魚類學》、《生物技術前沿進展》、《水產養殖生物學》等課程。

劉哲研究方向

水產動物抗逆性狀遺傳基礎,水產基礎生物學。

劉哲主要貢獻

長期從事水產學、水域生態等方面的教學、科研、產業服務和成果轉化工作。重點在甘肅省特色水產養殖對象虹鱒的養殖適應性、遺傳多樣性、抗病、抗逆性狀遺傳基礎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在國際期刊發表相關文章40餘篇。

劉哲主持完成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虹鱒熱應激相關miRNAs及其靶基因鑑定和轉錄後調控機理研究(2017-202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熱應激下虹鱒mRNA差異表達及分子調控機理研究(2015-2018);
甘肅省重點研發計劃“蘭白區鹽鹼地南美白對蝦養殖共性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20YF3NA013)(2021-2022)
甘肅漁業資源創新利用及健康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2020至2022)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基於Cyt bD-loop序列探討祁連山裸鯉遺傳多樣性分類地位(2015-2017)。
虹鱒MHC 基因多態性及其與抗病力相關性系研究(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2012)。
虹鱒抗IHN性狀基因標記篩選與應用(甘肅省農業生物技術研究與應用開發專項,2014)。
虹鱒響應高温脅迫的差異表達蛋白鑑定及組織損傷研究(甘肅省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2016)。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甘肅金鱒種質特性研究(0803RJZA030),(成果登記號:2010Y0303),主持。

劉哲主持在研項目

1.基於轉錄組學分析納米硒參與虹鱒肝細胞抗熱應激調控的機制及功能驗證(2020-202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960727),主持。(34萬)
2. 境內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調查與禁漁效果評價(2022-2023)。

劉哲發表文章

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Ecotoxicology andEnvironmental Safety(SCI),InternationalImmunopharmacology(SCI),Fis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SCI),Aquaculture Research (SCI),Marine Biotechnology (SCI),水生生物學報,農業生物技術學報,中國細胞生物學報,營養學報,中國農業教育,高等農業教育等刊物上發表科研和教學論文100餘篇。

劉哲獲獎記錄

甘肅省科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2010年);
蘭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2010年,2012年);
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將、三等獎各1項;
甘肅省教育廳2016年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立足西北,改革創新,強化特色——水產養殖學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