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鳳凰縣

鎖定
鳳凰縣,隸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湖南省西部邊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東與瀘溪縣接界,北與吉首市花垣縣毗鄰,南靠懷化市的麻陽苗族自治縣,西接貴州省銅仁市的松桃苗族自治縣。介於東經109°18′—109°48′,北緯27°44′—28°19′之間,南北長66千米,東西寬50千米,總面積1745平方千米 [35]  。截至2022年10月,鳳凰縣下轄13個鎮、4個鄉 [40] 截至2023年末,鳳凰縣常住人口 34.1萬人。 [48] 
鳳凰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旅遊強縣,國家AAAA級景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轄八縣市之一,史稱“西託雲貴,東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邊”。鳳凰古城內明清建築保留完好,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85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8處;全縣共有古遺址116處,特色民居120多棟,珍貴館藏文物和各類珍稀化石1萬多件,是西南地區現存文物古蹟最多的縣市之一。 [2] 
2023年,鳳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9489億元,同比增長5.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28元,同比增長6.7%。 [48] 
中文名
鳳凰縣
外文名
Fenghuang County
別    名
鎮筸
行政區劃代碼
433123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湖南省西部邊緣,湘西州西南角
面    積
1745 km²
下轄地區
13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
沱江鎮
電話區號
0743
郵政編碼
416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34.1 萬(2023年常住人口) [48] 
著名景點
鳳凰古城旅遊區
奇梁洞景區
鳳凰中華大熊貓苑
南方長城景區
鳳凰之窗景區 展開
機    場
銅仁鳳凰機場
火車站
鳳凰古城站
車牌代碼
湘U
地區生產總值
103.95 億元(2023年) [48] 

鳳凰縣歷史沿革

上古
《鳳凰廳志》記載,夏、商、殷、周以前,這裏即為“武山苗蠻”之地。
戰國
屬楚疆域。
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建黔中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原,全國劃分為36郡,鳳凰所在的黔中郡即為其一。
高祖五年(前202年),更黔中郡為武陵郡,後幾經變革,西漢期間鳳凰歸辰陽縣轄。
西晉
歸鐔成縣,東晉改歸舞陽縣,但一直屬武陵郡管轄。
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21張)
《元和郡縣誌》記載,垂拱二年(686年),“在坡山西址設渭陽縣”,並載“山甚高,百姓食坡山溪水”。坡山即指鳳凰山,坡山西設縣城,據考,古縣城址就是今黃絲橋古城。古渭陽縣址屬錦州盧陽郡
統治者為了穩固政權,在渭陽境內設五寨司,五寨長官司駐鎮竿。
隆慶三年(1569年),在鳳凰山設鳳凰營。
正德八年(1513年),設鎮竿守備。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移麻陽參將駐鎮竿城。
順治三年(1646年),設鎮竿協副將。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升協為鎮,鎮竿成為清朝全國六十二鎮之一。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廢土司,置鳳凰營於今縣城,移辰沅靖道駐鎮竿。鎮竿成為全國八十九道之一。
雍正七年(1729年),於湘西北設永順府,辰沅靖道改為辰沅永靖兵備道,鎮、道員均住鳳凰、治轄範圍覆蓋整個大湘西二十餘州縣廳,據載,為全國八大兵備道之一。
乾隆五十三年(1791年),改鳳凰營為廳(散廳),升通判為同知。
嘉慶二年(1797年),升散廳為直隸廳。
中華民國
民國二年(1913年)改廳為縣,稱鳳凰縣,相沿至今。 [5] 

鳳凰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鳳凰縣下轄13個鎮、4個鄉 [40]  。鳳凰縣人民政府駐沱江鎮 [3] 
鳳凰縣行政區劃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433123101000
433123104000
433123105000
433123107000
433123108000
433123109000
433123110000
433123111000
433123112000
433123113000
433123114000
433123115000
筸子坪鎮
433123116000
433123204000
433123205000
433123216000
433123220000

鳳凰縣地理環境

鳳凰縣位置境域

鳳凰縣地處湖南省西部邊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東與瀘溪縣接界,北與吉首市、花垣縣毗鄰,南靠懷化市的麻陽苗族自治縣,西接貴州省銅仁市的松桃苗族自治縣。介於東經109°18′—109°48′,北緯27°44′—28°19′之間,南北長66千米,東西寬50千米,土地總面積1745平方千米 [35]  ,約為湖南省面積的0.84%,佔湘西州面積的8.12%。 [1] 

鳳凰縣地形地貌

鳳凰縣地形複雜,東部及東南角的河谷丘陵地帶為第一級台階,以低山、高丘為主、兼有崗地及部分河谷平地、地表切割破碎,谷狹坡陡。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包括竿子坪、吉信、木江坪、官莊、南華山,新場、廖家橋、水打田、林峯、沱江鎮等地,最低的水打田鄉竹子坳海拔170米。地表物質以紅巖為主,夾有部分石灰岩、面巖。氣候較温暖。
從東北到西南的中間地帶為第二級台階,海拔500—800米,包括茨巖、茶田、阿拉營、落潮井、麻衝、都裏、千工坪、山江、木裏、及三拱撟的一部分,以中低山和中低山原為主,地勢較平緩開闊,谷少坡緩、壠田較多,石灰岩廣佈,天坑溶洞甚多,氣候適中。
西北部中山地帶為第三級台階。海拔在800米以上,包括米良、柳薄、禾庫、兩林、臘爾山及三拱撟的一部分。這些地方,地表組成物質石灰岩佔95%,地表起伏和緩,坡度在5—20度之間。邊緣地帶,峯巒連綿,谷深坡陡,為中山類型。氣候較寒冷。 [1] 

鳳凰縣氣候特徵

鳳凰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但西北中山山原卻有北亞熱帶的性質。由於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差異,氣候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型是西北高寒山區(臘爾山區和山江區的北半部),海拔700米以上;第二類型是較暖區(吉信區和城郊區的南部地區);其餘地區是第三類型,界於兩類之間。高寒山區和較暖區氣温一般相差5—6℃,節氣相差15天左右。
雲量
全縣處於全國多雲中心區的邊緣,年平均雲量在8成以上,年平均霧日達35天,因此日照偏少,處於全國低照度中心區及湘西北低值中心區,但仍足以滿足作物正常生長的需要。
氣温
全縣處於湘西低熱區,年平均氣温為15.9度,大於等於35度日數全年僅10.5天,日照差年平均8.3度。
降水
鳳凰縣位於雲貴高原東側少雨地區,歷年平均降雨量僅1308.1毫米,年降水量為州內最少,也是全省少雨區之一。但由於山區陰地形對暖温氣流的阻滯和抬升作用。臘爾山區的旱情往往比城郊區為輕。
鳳凰縣冬季盛吹偏北風,夏季盛吹偏南風。所以受大氣環流的影響,表現為最明顯的季風環流。 [1] 

鳳凰縣水系水文

鳳凰縣水系屬於長江水系,經洞庭湖上溯為沅水系,再上溯分屬武水或辰水水系。縣境內大小河流溪溝156條,總長709千米。河流由西南向東北呈樹枝狀分佈,流域面積在10平方千米以上或幹流長5千米以上的有40條。主要河流有四條。
沱江
鳳凰縣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武水一級支流,上有二源:北源為烏巢河,發源於禾庫都沙南山峽谷中,灘險流急,天雨水漲,行旅多阻。沱江從西至東橫貫縣境中部地區,流經臘爾山、麻衝、落潮井、都裏、沱江鎮、官莊、木江坪等鄉鎮。在縣境長96.9千米,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萬溶江
在鳳凰縣北,為武水二級支流。在縣內流經山江、木裏、吉信、三拱橋、竿子坪等鄉鎮,長38.7千米,流域面積290.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5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51米。
白泥江
又名白巖江,為辰水一級支流,發源於鳳凰縣楊家寨。在縣境內長約36.1千米,流域面積340.26公嚅。多年平均流量7.53立方米/秒,自然高差302米。 [1] 
沱江 沱江

鳳凰縣自然資源

鳳凰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鳳凰縣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500844.6畝(33389.64公頃)。
其中,水田371316.75畝(24754.45公頃),佔比74.14%;旱地129527.85畝(8635.19公頃),佔比25.86%。另外還有3735.6畝(249.04公頃)位於城鎮村莊範圍內尚未建設的土地中,現狀為耕地,其中水田1919.85畝(127.99公頃),旱地1815.75畝(121.05公頃)。
總體來看,耕地主要分佈在禾庫、千工坪、木江平、兩林、臘爾山、吉信、廖家橋等鄉鎮,佔全縣耕地的53.81%。耕地整體位於國家劃定的一年兩熟區域,均位於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地區。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8826.8畝(1255.12公頃),佔比3.76%;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67386.15畝(4492.41公頃),佔比18.25%;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88242.25畝(19216.15公頃),佔比57.56%;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05400.65畝(7026.71公頃),佔比21.04%;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20988.75畝(1399.25公頃),佔比4.19%。
二、園地75763.05畝(5050.87公頃)。
其中果園62005.05畝(4133.67公頃),佔比81.84%;茶園6941.1畝(462.74公頃),佔比9.16%;其他園地6816.9畝(454.46公頃),佔比9.00%。總體來看,園地主要分佈在廖家橋、阿拉營、臘爾山、水打田等鄉鎮,佔全縣園地的57.09%。
三、林地1752961.2畝(116864.08公頃)。
其中喬木林地1280890.2畝(85392.68公頃),佔比73.07%;竹林地19239.15畝(1282.61公頃),佔比1.10%;灌木林地154467.75畝(10297.85公頃),佔比8.81%;其他林地298364.1畝(19890.94公頃),佔比17.02%。總體來看,林地主要分佈在禾庫、筸子坪、吉信、沱江、山江、新場、茶田等鄉鎮,佔全縣林地的53.94%。
四、草地5484.45畝(345.63公頃)。
其中其他草地5184.45畝(345.63公頃),佔比100%。總體來看,草地主要分佈在禾庫、麻衝、千工坪、臘爾山、廖家橋等鄉鎮,佔全縣草地的53.68%。
五、濕地1542畝(102.8公頃)。
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8個二級地類,涉及1個二級地類。其中內陸灘塗1542畝(102.8公頃),佔比100%。總體來看,濕地主要分佈在廖家橋、千工坪等鄉鎮,佔全縣濕地的73.44%。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93517.8畝(6234.52公頃)。
其中建制鎮用地19625.55畝(1308.37公頃),佔比20.98%;村莊用地69049.35畝(4603.29公頃),佔比73.84%;採礦用地3754.95畝(250.33公頃),佔比4.02%;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1087.95畝(72.53公頃),佔比1.16%。總體來看,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主要分佈在沱江、廖家橋、阿拉營、新場、吉信等鄉鎮,佔全縣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的50.77%。
七、交通運輸用地51850.2畝(3456.68公頃)。
其中,鐵路用地820.65畝(54.71公頃),佔比1.58%;公路用地16179.45畝(1078.63公頃),佔比31.20%;農村道路34135.5畝(2275.7公頃),佔比65.84%;機場用地714.3畝(47.62公頃),佔比1.38%。總體來看,交通運輸用地主要分佈在沱江、千工坪、廖家橋、兩林、臘爾山、阿拉營、禾庫等鄉鎮,佔全縣交通運輸用地的54.59%。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1878.05畝(2791.87公頃)。
其中河流水面17521.5畝(1168.1公頃),佔比41.84%;水庫水面13966.8畝(931.12公頃),佔比33.36%;坑塘水面5848.05畝(389.87公頃),佔比13.96%;溝渠3945.45畝(263.03公頃),佔比9.42%;水工建築用地596.25畝(39.75公頃),佔比1.42%。總體來看,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主要分佈在木江坪、沱江、廖家橋、落潮井、阿拉營等鄉鎮,佔全縣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50.19%。 [41] 

鳳凰縣礦產資源

金屬礦產
鳳凰縣已發現的黑色金屬礦產主要為錳礦釩礦
1、錳礦:鳳凰縣錳礦主要分佈於齊良橋鄉境內,賦礦地層為震旦系,共發現礦牀(點)3處,遠景儲量超過2000萬噸,潛在價值1.82億元。
2、釩礦:鳳凰縣釩礦資源茶田鎮和齊良橋鄉,釩礦主要產於下寒武統牛蹄塘組底部的黑色薄層碳質頁岩中。已發現礦牀(點)3處,探有儲量的有1處,即齊良鄉東方紅釩礦,其儲量為0.72萬噸,潛在價值30多億元。 [6] 
非金屬礦產
鳳凰縣境內發現的非金屬礦產多達12種,探明儲量的非金屬礦產主要有磷礦、飾面石材、水泥灰岩、硫鐵礦等,有巨大找礦潛力的有大理石、白雲岩、水泥灰岩、含鉀頁岩、石英砂岩、建築砂石等。此外,金剛石、石英砂岩和建築砂石等礦產也具有一定的找礦潛力。
1、磷礦:縣域內磷礦資源主要分佈在水打田鄉。礦牀主要賦存於上震旦統陡山沱組。已知礦牀點1處,探明儲量的礦產地1處,探明儲量7.032萬噸,保有資源儲量7.032萬噸,潛在價值0.034億元。
2、飾面石材:鳳凰縣飾面石材資源豐富,以大理岩為主,主要分佈在禾庫、吉信、木江坪、千工坪、齊良橋、林峯等鄉鎮,產出地層主要有寒武系、奧陶系。探明儲量的礦牀1處,保有資源儲量1750萬立方米,潛在價值70.00億元。
3、水泥灰岩:縣域內水泥灰岩資源豐富,主要分佈在兩林、禾庫、木江坪、齊良橋等鄉鎮,已知礦牀(點)4處,主要產於下寒武統清虛洞組、下奧陶統南津關組中。累計探明儲量1263萬噸,保有資源儲量1662萬噸,潛在價值3.7838億元。
4、硫鐵礦:主要分佈在臘爾山鎮和林峯鄉,已知礦產地2處,探有儲量的有2處,保有資源儲量10.584萬噸,潛在價值0.081億元。
5、含鉀頁岩:縣域內含鉀頁岩資源豐富,主要分佈在板畔、齊良橋、臘爾山、三拱橋、杆子坪等鄉鎮,產出地層主要為寒武系,已知礦牀(點)14處,累計探明儲量1.0265億噸,保有資源儲量1.0265億噸,潛在價值51.3230億元。
6、電石灰岩:縣域內電石灰岩資源豐富,主要分在兩林鄉,產出地層有中上寒武統及奧陶系,已知礦牀(點)1處,探明儲量2.5822億噸,保有資源儲量2.5822億噸,潛在價值6.4605億元。 [7] 
能源礦產
鳳凰縣已發現的能源礦產有煤、石煤二種。
1、煤:縣內煤系地層不發育,主要分佈在木裏鄉、水打田鄉境內。縣內已知煤礦點3處,其潛在價值不大。
2、石煤:縣內石煤分佈在水打田鄉、林峯鄉、南華山林場、齊良橋鄉境內,賦礦地層為下寒武統牛蹄塘組,礦牀(點)有7處,其中有2處小型礦牀,石煤是國家限制礦種,還因縣域內石煤伴生有釩、鈾、釷等有毒或放射性元素,且燃燒值偏低(850—2017大卡/千克),有待綜合開發利用。 [8] 

鳳凰縣人口

截至2023年末,鳳凰縣總人口 41.9039萬人,常住人口 34.1萬人(城鎮人口 15.57萬人、鄉村人口18.53萬人,全縣城鎮化率為45.66%);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33.63萬人,佔總人口的80.26%;在少數民族人口中苗族25.06萬人,佔總人口的59.8%。全縣出生人口3303人、人口出生率為7.88‰,死亡人口2865人、死亡率為6.84‰,人口自然增長率1.04‰。在常住人口中,0-15歲人口占23.61%,16-59歲人口占57.12%,60歲以上人口占19.27%。 [48] 

鳳凰縣經濟

鳳凰縣綜述

2023年,鳳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9489萬元,增長5.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192萬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220265萬元,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683032萬元,增長6.6%。在全縣地區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6:20.5:65.9調整為13.1:21.2:65.7。其中,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45%,較上年提升1.28個百分點。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1%、16.3%、75.6%(不變價計算)。 [48]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鳳凰縣在建項目81個,其中:投資項目67個,房地產項目14個(註冊地統計口徑)。2023年固定資產投資達532828萬元,增長2.3%,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313584萬元,下降2.3%;房地產投資205965萬元,增長13.3%。在投資總額中:工業投資增長40.1%;產業投資下降8.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下降25.2%。 [48] 
財税收支
2023年,鳳凰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3088萬元,同比增長8.9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7651萬元,同比增長1.29%;上劃中央收入完成13760萬元,同比上年增加3064萬元,增長28.65%;上劃省級收入完成1671萬元,同比上年增加4308萬元。税收收入累計完成45729萬元,同比上年增加10147萬元,增長28.52%;非税收入累計完成57359萬元,同比上年下降2.81%。非税收入佔地方收入比重為65.44%,收入佔比較上年同期增長1.91個百分點。 [48] 
人民生活
2023年,鳳凰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28元,增長6.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36元,增長5.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8元,增長7.4%。城鄉居民家庭消費總支出15612元,其中文教娛樂服務支出2071元,佔消費總支出的13.27%。 [48] 

鳳凰縣第一產業

2023年,鳳凰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0632.57萬元,增長3.4%,其中農、林、牧、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分別為162058.42萬元、6272.7萬元、66530.41萬元、1842.74 萬元、3928.3萬元,分別增長3.5%、11%、2.2%、3.4%、9.6%。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1.23萬畝,糧食總產量13.25萬噸,同比增長1.04%。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3.39萬畝,同比增長17.3%。特色支柱產業穩步發展,蔬菜及食用菌、茶葉、柑桔、獼猴桃產量分別達到124867.7噸、179.8噸、78818噸和30159噸。養殖業平穩發展,全年豬、牛、羊、家禽出欄分別達18.04萬頭、0.60萬頭、2.87萬隻和70.64萬羽。 [48] 
2023年,鳳凰縣完成13個鄉鎮30個村2.5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其中新增建設1.81萬畝,改造提升0.75萬畝;全年共抽檢農產品樣品1258批次,合格率達99.6%;完成農產品品牌有機認證1個,綠色食品認證5個。 [48] 
農業
2022年,鳳凰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1.28萬畝,糧食總產量13.11萬噸,同比下降1.86%。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1.42萬畝,同比增長2.8%。特色支柱產業穩步發展,蔬菜及食用菌、茶葉、柑桔、獼猴桃產量分別達到120849.91噸、169.6噸、76689噸和29208噸。 [39] 
林業
2022年,鳳凰縣完成人工造林21000畝,封山育林26000畝,森林精準提升6300畝,完成駱駝山、團結等16個村森林綠化建設。全縣林業用地116864.08公頃,有林地86675.29公頃,活立木蓄積536070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4%。全縣有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保護區面積17338公頃。 [39] 
畜牧業
2022年,鳳凰縣豬、牛、羊、家禽出欄分別達17.46萬頭、0.60萬頭、2.94萬隻和66.53萬羽。 [39] 

鳳凰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3年,鳳凰縣工業總產值104271萬元,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76億元,增長15.7%。在規模工業增加值總計中股份制企業2.67億元,增長16.7%;在規模工業增加值總計中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含集中區)增加值0.75億元,增長17.8%;在規模工業增加值總計中非公有制企業增加值1.92億元,增長11.7%。 [48] 
建築業
2023年,鳳凰縣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4.98億元,下降5.6%。全縣資質建築企業總產值2.52億元,增長0.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0.16萬平方米,下降98.9%。 [48] 

鳳凰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3年,鳳凰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6746.5萬元,同比增長2.1%,其中批發業零售額61719萬元,增長0.1%;零售業零售額258243萬元,增長0.3%;住宿業零售額18459萬元,增長10.5%;餐飲業零售額138325.5元,增長5.3%。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城鎮零售額360902.5萬元,增長2.5%;鄉村零售額115844萬元,增長0.7%。 [48] 
房地產業
2023年,鳳凰縣房地產開發企業共有13家(全口徑),已發放商品房預售證52本(棟),預售面積為14.01萬平方米,總套數1258套(包含商業,倉庫等非住宅),其中住宅712套;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積為16.31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為13.4萬平方米;新建商品房成交金額為6.61億元,其中住宅為4.92億元;新建商品房成交均價為4051.77元/平方米,其中住宅為3669.07元/平方米;新建商品房成交套數1740套。 [48] 
2023年,鳳凰縣為200餘户公租房户按季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52.14萬元。白蟻防治涉及總建築面積12萬㎡,白蟻施工面積約6萬㎡。2023年,鳳凰縣共有商住物業服務小區52個(其中商住小區42個,機關事業單位小區10個),商住小區共成立業主委員會22個。 [48] 
郵電通信
2023年,鳳凰縣郵政業務總量6016.01萬元(2020年不變價),電信業務總量28653萬元(2020年不變價)。 [48] 
旅遊業
2023年,鳳凰縣共接待遊客1831.01萬人次,同比增長73.41%,實現旅遊收入172.61億元,同比增長70.54%。  [48] 
金融業
截至2023年末,鳳凰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9.87億元,增長10.2%。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10.21億元,增長10.9%。 [48] 
保險業
2023年,鳳凰縣保險保費收入27526.47萬元,增長10.03%。在保費收入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13790.8萬元,增長9.96%;人壽保險保費收入13735.67萬元,增長10.1%。 [48] 
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

鳳凰縣交通運輸

鳳凰縣交通

鳳凰縣境內吉鳳高速,鳳大高速建成通車,距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52千米,懷化市92千米;距銅仁鳳凰機場27千米,張家界荷花機場280千米;G209國道,S308省道貫穿全境,枝柳鐵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快捷。 [42] 
截至2023年末,鳳凰縣境內公路通車裏程1622.253公里。 [48] 

鳳凰縣運輸

2023年,鳳凰縣旅客客運量254.28萬人,旅客週轉量15751.6萬人公里;貨物運輸量177.18萬噸,貨運週轉量12295.27萬噸公里。 [48] 

鳳凰縣社會事業

鳳凰縣科技事業

2023年,鳳凰縣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1699萬元,增長28.6%,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13%。成功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63家;完成技術合同登記22項,成交額26623.66萬元;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累計完成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企業名單核查推薦101家/次;新增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引進外國專家1人;選派新一輪“三區”科技人才18人;完成省級科技成果登記7項。 [48] 

鳳凰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鳳凰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75所,其中幼兒園76所(民辦48所),小學73所(中心完小19所,片完小11所,教學點43所),初級中學1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民辦2所),普通高中3所(民辦2所),中等職業學校3所(民辦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共有在校學生68621人,其中學前11387人,小學30678人,初中16998人,高中7182人,中等職業學校2188人,特殊教育188。實有中小學教師3557人,其中編制內3168人、編外教師389人。在園幼兒數11387人,其中公辦園28所,在園幼兒數6539人,公辦園佔比57.43%,普惠性民辦園32所,普惠率佔比90.04%,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高考本科上線973人,上線率45%,特控線(原一本線)上線454人。 [48] 

鳳凰縣文化事業

2023年,鳳凰縣完成臘爾山鎮夯卡村、新場鎮大坡村、阿拉營鎮安井村、禾庫鎮補丁村4個村史館建設;編創《菖蒲塘的春天》《二十大精神放光芒》《蕎麥花開》《借你一副肩膀》《苗嶺歡歌》等文化藝術精品;舉辦“六月六”“四月八”等傳統文化活動5次,開展各類文化藝術培訓10餘次,培訓人次1700餘人次;全年開展送戲下鄉144場。全年檢查文化旅遊經營單位2213家次,檢查旅遊團隊1.77萬個,檢查團隊人數16.34萬人,責令整改旅行社11家,立案調查旅行社2家,給予警告20家(次);累計受理遊客投訴738起,挽回遊客損失26.59萬元,投訴受理率100%,投訴辦結率100%,遊客滿意率100%。 [48] 
成功舉辦第二屆湘西州旅遊發展大會、中國.鳳凰第六屆民俗攝影雙年展暨第九屆苗族銀飾服飾文化節和“端午節賽龍舟·搶鴨子”等節慶活動。鳳凰古城景區成功創成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湘見·沱江》入選首批湖南文旅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名單,竹山鄉居民宿、鳳凰樣子文化村入選首批湖南文旅消費“新生代·新場景”,鳳凰縣入選首批全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 [48] 

鳳凰縣體育事業

2023年,鳳凰縣組織舉辦羣眾體育活動15項;全年完成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三級裁判員培訓200人。完成17個鄉鎮全民健身站的掛牌工作;全年體彩總銷量為3082.14萬元,比上年增長41.1%。 [48] 

鳳凰縣衞生事業

2023年,鳳凰縣累計執業醫師註冊644人,累計執業助理醫師註冊236人,累計護士註冊1041人,年末全縣有醫療衞生機構405個(含診所、村衞生室),其中:綜合醫院1 所、中醫院1 所、婦幼保健院1所、民營醫院4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鄉鎮衞生院26個。全年縣域內門診診療1019147人次,同比增長3.5%,其中鄉鎮門診診療 51030人次,同比年增長4.6%;縣域內住院60363人次,同比增長7.8%,鄉鎮住院25884人次,同比增長7.1%;縣域內就診率95.8%。縣域內住院次均費用2865元,較2022年下降4.4%;其中縣級公立醫院住院次均費用為4115.6元,較2022年下降5.7%。全縣醫療服務性收入為9672.46萬元,同比增長9.4%;醫療服務性收入佔比為34.96%,同比增長7.2%。 [48] 
2023年,鳳凰縣農村適齡婦女免費“兩癌”檢查完成率100.18%,產婦免費產前篩查率120.94% ,產婦免費先天性心臟病篩查完成率138.12%,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率104.1%,新生兒疾病篩查率99.5%。 [48] 

鳳凰縣社會保障

2023年,鳳凰縣脱貧人口轉移就業36672人,其中省外就業20145人,省內縣外就業4933人,縣內就業11594人。全縣城鎮新增就業2524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1045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人數530人,實現零就業家庭援助動態100%清零。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88%。 [48] 
2023年,鳳凰縣辦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14起,其中協調處理案件8起,立案辦理6起;處理勞動爭議案件128件,涉案金額523.15萬元,涉及勞動者128人,仲裁結案率達100%,調解成功率達73%。 [48] 
2023年,鳳凰縣社會保險參保32.03萬人次,其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2.77萬人,完成徵繳13802.87萬元,發放待遇27895.79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1.42萬人,完成徵繳20765.07萬元,發放待遇25464.12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3.33萬人,完成徵繳4873.13萬元,發放待遇9244.77萬元;工傷保險2.61萬人,完成徵繳878.84萬元,發放待遇768.41萬元;失業保險1.89萬人,完成徵繳558.90萬元,發放待遇89.98萬元。 [48] 
2023年,鳳凰縣參加居民醫保328797人,職工醫保20409人,常住人口醫保參保99.3%;困難羣眾100%參保資助到位,共資助27960人次27410人,資助金額585.6725萬元,特困户、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度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全額資助350元;防返貧監測對象、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成員,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資助175元。 [48] 
2023年,鳳凰縣共住院72764人次(46253人),醫療總費用38126.62萬元,統籌基金支出19116.52萬元,大病保險支付1456.94萬元,醫院一站式結算醫療救助1121.42萬元。基金總支付21694.88萬元,基金支付佔總費用56.9%,政策內費用報銷比例為69.4%。困難人口總費用報銷比例為77.64% ,政策內費用報銷比例為90.7%。審查羣眾申請醫療救助或再救助763人,審定308人,救助金額427.45萬元。 [48] 
2023年,鳳凰縣規劃區內共死亡339例,集中治喪339例,集中治喪率100%,火化430例,火化率126%,節地生態安葬430例,節地生態安葬率126%。 [48] 
2023年,鳳凰縣城鄉低保分別調整為650元/月、5040元/年,城市低保873户1732人,發放救助金989.4571萬元;農村低保7902户20323人,發放救助金6116.832萬元。 [48] 
2023年,鳳凰縣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383人,救助資金2.78萬元。全縣共有9548名殘疾人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達到120元/人/月。 [48] 
2023年,鳳凰縣辦理婚姻登記3067對,其中結婚登記1882對,離婚登記645對,補結登記387對,補離登記153對。 [48] 
2023年,鳳凰縣共有孤兒89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45人,其中州慈愛園集中供養53人,縣慈愛園集中供養39人。 [48] 
2023年,鳳凰縣共有特困供養老人1122人,其中敬老院集中供養236人,散居供養886人,集中供養基本生活補助標準均為800元/月,城鄉散居人員分別提高至845、546元/月。累計為23名百歲老人發放津貼11.35萬元,為1012名高齡老人發放津貼113.43萬元,為334名困難老人發放養老服務補貼3.856萬元。 [48] 

鳳凰縣環境保護

2023年,鳳凰縣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98.4%,PM2.5和PM10平均濃度分別達21微克/立方米、43微克/立方米。全縣3個國控考核斷面、2個省控考核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Ⅱ類標準,水質達標率均為100%。當年鳳凰縣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 [48] 

鳳凰縣安全生產

2023年,鳳凰縣共發生各類安全事故76起,死亡23人,同比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64%、15%,未發生較大以上亡人事故;未發生較大以上亡人森林火災及重大森林火災事故和因自然災害亡人事故。 [48] 

鳳凰縣歷史文化

鳳凰縣文物古蹟

鳳凰縣古城內明清建築保留完好,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85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8處;全縣共有古遺址116處,特色民居120多棟,珍貴館藏文物和各類珍稀化石1萬多件,是西南地區現存文物古蹟最多的縣市之一。 [42] 

鳳凰縣非遺項目

鳳凰縣共有76個非遺項目被列入四級名錄,其中國家級項目5個、省級項目6個、州級項目17個、縣級項目48個;共有105人被列為四級項目傳承人,其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2名,省級傳承人4名,州級傳承人25名,縣級傳承人73名。
鳳凰縣累計統計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近千項,民間文學方面主要有故事、歌謠、諺語、童謠、謎語、歇後語等;傳統技藝方面主要有苗族銀飾、藍印花布、蠟染、扎染、打花帶、苗服制作等;傳統音樂及戲曲方面主要有苗歌、土家山歌、苗族嗩吶和陽戲、儺戲等;傳統美術方面主要有紙紮、苗繡、木雕、石雕等。 [43] 

鳳凰縣民族源流

苗族,是鳳凰縣最古老的民族。遠古苗族生活在黃河流域,其先祖蚩尤曾與炎黃部落作戰,失敗後苗裔退居江漢、洞庭湖一帶,建立三苗國。商周時,三苗被破,苗祖遷徙到湘西“五溪”一帶,即今湘西、黔東等地,又由湘西分遷到西南各地。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湘西苗族以遠古驤蔸部落的仡熊仡夷為主體,融合三苗、盤瓠兩個部落中的一部分先民組成。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手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土家族具有長遠的歷史淵源,鳳凰土家族據考證,可能是:廩君蠻巴人後裔。土家族古代分佈在湘、鄂、川、黔四省邊界,一直居住在長江、沅水之間,是一個較穩定的民族。作為族稱的“巴人”,曾經是一個多部落的統一體,其祖先一般認為是今鄂西的巴東、建始地區的“南猿人”以及長陽地區的“長陽人”。據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到了漢代,稱巴郡南郡蠻、武陵蠻、婁中蠻、澧水蠻與中沔蠻(屠山蠻)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稱武溪蠻、西溪蠻、天門蠻、黔陽蠻、建平蠻等。隋代稱“嶽左”。宋代稱北江諸蠻。《宋史?蠻夷傳》稱蠻區人為土民、土蠻、土官等。明清兩代稱土夷、土蠻、土家。到了明末清初時期,才出現“土家”與“客家”之漢語稱謂。所謂“土家”,是相對於“客家”而言的,而所謂“客家”,又主要是指漢人而言的。“土家”意為“本地人”,“客家”則意為“外來人”,只有較多的漢人移居到土家地區以後才出現。本來,土家族自稱“畢茲族”,古代巴人也是這樣自稱的,但“畢茲”不等於就是“本地人”。“畢茲”是土家族的自稱,是古代就有的,而“本地人”是後來較多的漢人移居到土家族地區以後才出現的漢語稱謂。 [37] 

鳳凰縣趕秋節

又稱秋社節、交秋節,這是湖南鳳凰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在立秋時,當地羣眾停止幹農活,穿上盛裝,結伴成羣,歡聚在傳統的秋坡上,進行打鞦韆、吹笙、歌舞等娛樂活動。活動完畢時,由眾人選出兩位有聲望的人裝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預祝豐收和幸福。每年立秋日苗族同胞都要舉行熱鬧的趕秋節。趕秋節,是苗族民間在秋收前或立秋前舉行的娛樂、互市、男女青年交往與慶祝豐收即將到來等為內容的大型民間節日活動。在立秋日那天,當地羣眾停下手中的農活,穿上節日的盛裝,結伴成羣,從四面八方的村寨來到趕秋的集上,歡聚在秋坡上,觀看吹笙、演戲、武術、舞獅子、耍龍燈、上刀梯等娛樂節目,並且親自參與打鞦韆、打球等等娛樂活動,同時還進行物質交流,青年們則多利用這次一年一遇的機會物色對象、談情説愛。趕秋節是苗族民間在秋收前或立秋前舉行的娛樂、互市、男女青年交往與慶祝豐收即將到來等為內容的大型民間節日活動。 [9] 

鳳凰縣邊邊場

苗族青年婚前戀愛比較自由,青年們趕場、聚會,往往是男的兩三個一夥,女的五六個一羣,或坐在樹蔭下,或坐在草坪中,有説有笑。散場回家的路上則挑中意的對象,以歌表情,以歌結友,謂之“邊邊場”,整個過程充滿浪漫情調,充滿詩情畫意。
唱苗歌是苗族表述心跡、傳遞情感的一種方式。苗歌博大精深、構式嚴謹、種類繁多。在或激越高亢或委婉纏綿中表情達意。青年男女苗歌唱答時陶醉在一種藝術氛圍中,求含蓄多比興,絕無淫詞爛調;趕“邊邊場”必須避開同宗父老兄弟,偶而相遇也必須馬上規避,否則將被視為大不敬;同姓男女皆為兄弟姐妹,不能談情説愛,更不能通婚,同姓通婚將被視為大逆不道。 [9] 

鳳凰縣四月八

“四月八”是古代苗族祭祀先烈的盛典。每逢農曆四月初八,苗族人民都要聚集到預定的地點跳鼓舞、對山歌、上刀梯、表演刀槍箭術,以表對先烈的懷念和繼承先烈遺志的決心。傳説遠古時,鳳凰縣龍塘河跳花溝每逢四月八日,都要舉辦盛大歌舞會,苗族男女你唱我和,相伴而舞,自由戀愛。後來有一年,官家派人前來搶親選美,拆散了對對戀人,糟踏了許多美貌少女。第二年的“四月八”,苗家青年早作準備,在官家派人搶親時,奮起反抗,殺死了官家兵丁,但遭官府血腥鎮壓,苗家勇士全部戰死。從此後,每年的“四月八”,苗家人民都要舉行盛大活動以祭祀四月八殉難的先烈。 [9] 

鳳凰縣六月六

“六月六”是苗族祭祀祖先的節日。鳳凰苗區有苗族青年天靈射殺皇帝的傳説,這個傳説與《苗族文學史》中的《田螺相公》內容完全相符。傳説苗族英雄天靈,經三年苦練,一箭可射到京城皇帝的寶座上,功夫到家那天,為養精蓄鋭,天靈早早就睡了,囑咐母親雞叫頭遍時叫醒他。誰知老母半夜後簸米,不經意拍響簸具,“拍拍”之聲引起雞叫,天靈聽見雞叫後急忙爬上將軍山(山在貴州松桃、銅仁、湖南鳳凰的交界處),彎弓對準京城方向就射。箭射中了皇帝的寶座,但皇帝尚未登殿。天靈因此被害,據説被害這天是六月六日。於是,每逢此日,苗胞便雲集鳳凰山下,吹嗩吶、唱苗歌、跳鼓舞,祭奠先烈,祈禱吉祥,祈禱幸福,祈禱未來和希望。 [9] 

鳳凰縣爬刀梯

爬刀梯和椎牛一樣,是苗族還儺願祭祀儀式中莊嚴神聖的程序之一,充分表現苗族人民祭祀祖先時心靈的虔誠和苗族人民向祖先祈禱時感情的真摯,具有十分神秘的苗族巫文化色彩。隨着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部分苗巫師為了滿足人們觀感刺激的需要,逐漸將爬刀梯這一活動從祭祀程序中剝離出來,使之成為一項扣人心絃、引人入勝的觀賞性藝術。
爬刀梯往往在空敞開闊的坪壩舉行。先將一根高大堅實的木杆立在壩中,杆上呈梯級狀插着數十上百把鋒利無比的大刀,使整根木柱形成一架望去寒光閃閃、令人目眩心驚的刀梯。爬刀梯之前,都要由苗巫師先做法事。其時,牛角爭鳴,苗巫師手端“法水”碗,先祭祀祖先及四方神靈,後用“法水”圍着刀梯點灑,祈禱爬刀梯者平安無事。法事完畢,苗巫師赤腳踏着鋒利的刀刃,一步一步爬上十數米高的木杆頂端。看上去驚險異常,但絕少見有掛紅(見血)的。爬到刀梯頂端時,身手敏捷的苗巫師,常常用肚子頂住梯頂,手腳展開,宛若大鵬展翅,令人驚歎。更為神奇的是,爬刀梯不僅苗巫師及其徒弟可“爬”,如得允可,有膽量的觀看者也可一試身手,絕對不會發生意外。試爬成功後,將刀抽下來試試刀鋒,仍然鋒利如初。 [9] 

鳳凰縣踩火犁

同爬刀梯一樣,原來都是苗族還儺願過程中向祖先表明心跡,祈求保佑的祭祀活動,因其驚險刺激且自成體系,久而久之便逐漸從祭祀活動中剝離出來,形成苗族獨特的高難度的傳統表演藝術。
踩火犁用的鐵犁都是平常農村耕田耕地使用的鐵犁。表演前,先將十數片鐵犁放到旺炭火上燒紅,而後取出,排成一排,遠遠看去,宛然一個長方形的燃得正旺的炭火坑。踩火犁開始,苗巫師光着腳板從灼紅的鐵犁上走過去走過來,悠閒自得,如履平地。
踩火犁表演近乎神話般神奇。前來觀光的遊客多有躍躍一試者,偷偷走攏苗巫師走過的鐵犁用手觸摸,還沒摸着,手已燙不可耐,少數摸到的,往往被灼傷。其中神妙,圍觀之人歎為觀止。 [10] 

鳳凰縣苗族鼓舞

苗族花鼓舞藝術是一種原生態的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起源於前2600—2500年的黃帝與蚩尤大戰中發明的一種戰鼓。此戰鼓到底是黃帝發明還是蚩尤發明,文獻上沒有記載。後來的民族學家們曾作過多次探索,各抒己見,眾壇紛耘,一直沒有定論。不管怎樣,苗族花鼓的現實存在,其鼻祖應該是一種戰鼓,它的用途即在廝殺的戰場上擂響起到鼓舞士氣,奮勇向前的激進號召作用。古戰場上有擊鼓進軍,鳴金收兵之説,鼓即是生死戰場的作戰之用。戰鼓後來轉化為民間娛樂器具。相傳苗族尊蚩尤為祖先,黃帝戰敗蚩尤並將之處死身首異處埋葬,苗族後裔便由中原地域向西南荒撫之地長途遷徙,戰鼓於是帶進了大山之中。之所以後來稱之為花鼓,據探訪許多花鼓老藝人們説,幼年時跟上輩人包羅(即苗語:打花鼓),鼓裝扮得很漂亮,鼓面上沾貼有許多鮮豔的花瓣,技高之人擊鼓,套路有序,不會擊落花瓣,這便要上乘的擊技功夫,這是花鼓來源之一説。同時,稱花鼓另有一種説法。花鼓擊技手法繁多,好看,翻躍騰挪,綵綢飛舞,使人眼花瞭亂,腦殼呆滯或不發達的人很難看得懂,只能意會好看,所以也説是花鼓。苗族花鼓舞藝術,擊技舞蹈多緣於自然,系苗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的一種原始表露,與宮廷流傳的“陽春白雪”有着很大的差別。 [9] 

鳳凰縣風景名勝

鳳凰縣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有國家級地質公園,以岩溶峽谷、峯林、溶洞、瀑布構造形成的綜合地質遺蹟景觀。有“湘西邊牆”—中國南方長城。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四處(唐代垂拱年間的黃絲橋古城、華夏第二洞奇梁洞、飛檐斗拱的古建築朝陽宮、沈從文故居)。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級的南華山森林公園、省級的兩頭羊自然保護區)。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關於公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鳳凰縣名列其中。 [11] 
東門城樓
位於城東,緊靠沱江,原名“升恆門”,為鳳凰古城四大城門之一。東門城樓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門下部由紫紅砂岩砌成,上部城樓則用古磚砌築。城門寬3.5米,高4米,呈半圓拱,兩扇城門都用鐵皮包裹,用圓頭鐵釘密釘,牢實堅固。城牆修築全部用紅砂條石,精工細鑽,規格一致,城牆厚0.8米,下部內外兩側用條石加石灰漿砌成,中間填以碎石粘土,層層夯實;頂部的中間填充物改為石灰、鵝卵石、黃土拌成的三合土,厚約0.33米,上面鋪以紅砂塊石。城樓高11米,大門上方有槍眼8孔。歇山屋頂,覆以腰檐,飛檐翹角,精美壯觀。 [12] 
老家寨景區
位於湖南省鳳凰縣山江鎮老家寨村,距鳳凰古城22千米,坐落在植被茂盛、生態環境良好的棲鳳坡下,傳説此地為神鳥鳳凰棲身之地,鳳凰女誕生之處,是苗家青年男女為尋找真正愛情的勝地。村裏的路全部用青石板鋪成,佈滿牛糞,屋子也全部是用石頭堆砌而成,一塊一塊的十分整齊,整個村子都見不到鋼筋水泥,最主要的材料就是石塊,山間、田邊、水邊,人跡所至之處,到處是用石塊堆砌起來的矮牆,一塊一塊整齊劃一、方方正正。 [13] 
苗人谷景區
位於鳳凰縣山江鎮,距鳳凰古城約20千米,離山江鎮僅有2千米。距鳳凰古城18千米,面積4平方千米,鳳凰純苗文化的標誌性景點。苗人谷,因為擁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和保存完好的古老苗寨而被國內外專家學者公認為中國“苗族活化石”。苗人谷由平湖泛舟、苗王洞、早崗苗寨等多個景點組成。湘西最後一代苗王曾在此居住過,因此該洞得名“苗王洞”。洞中三簾瀑布從天而降,氣勢磅礴。爬上苗王洞,穿過一條200米的隧道,經過第二次坐船,遊客們才能到達早崗苗寨。 [14] 
南華山神鳳文化景區
中國首個鳳凰文化全體驗景區。整體以中華7800年鳳凰文化為主題,匠心獨創亭、台、殿、閣、廊、柱、橋、樓等藴藉鳳凰文化元素之古建築及主題場景,精煉鳳凰神鳥的十八神性,密集、形象、展現中華民族鳳凰神鳳文化景區。景區涵蓋鳳竹林海、有鳳來儀、鳳緣亭、引鳳橋、百鳥朝鳳、九九神階、神鳳殿、鳳凰座、十八神性圖騰柱、鳳凰紀、醴泉台、五德門、鳳凰物語、放生台、乘風棧道、鳥語林等十多處主題景點。 [15] 
中國南方長城景區
中國南方長城被稱為“苗疆邊牆”,其大部分位於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境內,(指向碑文)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全長為192千米,呈南北走向,南起鳳凰與貴州省交界處的亭子關,北至吉首市境內的喜鵲營,是一個兵家的必爭之地。由汛堡、碉樓、屯卡、哨台、炮台、關門、關廂組成的關卡。 [16] 
沈從文故居
位於古城南中營街,為一南方典型的四合院。古院皆採用一斗一眠合子牆封砌,馬頭牆裝飾鰲頭,正中有方石板鋪成的小天井,中間立一大水缸。天井四周為木瓦結構的古屋,正屋三間,廂房四間,前屋三間,共十餘間。故居所有木質建築,無雕龍刻鳳,但顯得小巧精緻,古色古香。特別是那些帶有湘西風味的雕花木窗,琢工精良,格外引人注目。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誕生在這裏。故居里陳列着沈從文先生的遺墨、遺稿、遺物和遺像,那些傢俱桌椅,古老、陳舊而簡樸,有一部分是直接從北京運回的。 [17] 
陳氏宅院
位於古城北東吳家弄,是一幢工藝精巧的封閉式典型四合院建築。平面佈局較為對稱,四周有8米高的院牆。大門內凹呈八字形,用整塊磨平的紅砂條石砌築,有岩石雕琢的雀替。左右配以偏房連接,構成四合院,形成中天井。後棟距後院牆尚有兩米多,形成後天井,有通道從後棟左側通前院迴廊,整個宅院結構嚴謹,設計匠心獨具。雨天,出入前後棟各室均可走回廊。無雨濕之憂,俗稱“一腳幹”。院內裝飾考究。 [18] 
奇梁洞景區
位於縣城北四千米處,屬典型的碳酸鹽巖洞,該洞以奇、秀、闊、幽四大特色著稱。洞長6000餘米,共分五大景區:即古戰場、畫廊、天堂、龍宮和陰陽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連。集奇巖巧石,流泉飛瀑於一洞,有“天下奇景一洞收”之稱。 [19] 

鳳凰縣地方特產

苗家米酒
鳳凰娃娃魚
紅心獼猴桃
鳳凰扎染
鳳凰紙紮
湘西草鞋
鳳凰硃砂
苗族銀飾
湘西織花帶 [20] 

鳳凰縣特色美食

血粑鴨
油炸美味
鳳凰涼粉
苗家菜豆腐
鳳凰薑糖
燒餈粑 [20] 

鳳凰縣著名人物

據不完全統計,從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緒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間,鳳凰縣就湧現出提督20人,總兵21人,副將43人,參將31人,遊擊73人等三品以上軍官。民國時,鳳凰出中將7人、少將27人。當代以來,鳳凰湧現出一批將軍、高級領導幹部、作家、書畫家、工藝美術家。特別是隨着民國第一任民選內閣總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齡,著名作家、歷史學家沈從文,著名畫家黃永玉。
吳天半
吳天半(1772—1796年),苗族,生於臘爾山蘇麻河,是乾嘉苗民起的傑出領導者之一。
鄭國鴻
鄭國鴻,抗英名將,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授予鄭國鴻等三總兵“忠節”稱號,按提督例恤併入昭忠祠。
田興恕
田興恕(1836—1877年),湖南鎮筸人,清朝將領
熊希齡
熊希齡(1870—1937年),被譽為“鳳凰神童”。熊希齡15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19歲中進士,22歲點翰林,35歲為清朝五大臣之一,出洋考察歐美憲政,任參贊。40歲出任民國財政部長、熱河都統,43歲被國民大會選為國務總理。
陳渠珍
陳渠珍(1882—1952年),1906年畢業於湖南武備學堂,任職於湖南新軍,曾加入同盟會。是與民國總理的熊希齡,著名文人沈從文並稱鳳凰三傑的湘西王。
沈從文
沈從文(1902—1988年),苗族,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沈從文曾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是蜚聲文壇的巨星。金介甫(JeffereyC.Kinkley)在其著作《沈從文論》中稱:“沈從文是中國第一流的現代文學作家,僅次於魯迅。”
李振軍
李振軍(1920.06—2008.03),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原政委、公安部黨組成員,離休幹部。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0年晉升為大校軍銜。曾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肖繼美
肖繼美,肖繼美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博士後基金會副理事長。
黃永玉
黃永玉,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和作家、詩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黃永玉先後出版了《罐齋雜記》、《芥茉居雜記》、《太陽下的風景》以及長篇小説《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等多部作品。
劉祖春
劉祖春,解放戰爭時期,劉祖春歷任第一野戰軍新華分社社長,黨中央前委新聞編輯,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秘書長。解放後,歷任黨中央第三辦公室工業負責人,中央工業交通部秘書長,中共華北局副秘書長兼工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兼科教部部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等職。主要有《中國共產黨簡史》、《新文學史料》、《生根開花》、《淡血》、《憂傷的遐想》等學術專著及小説、散文。
劉士奇
劉士奇(1835—1894年),筸軍代表人物,官至貴州提督、四川提督。同治七年(1868年),以提督銜赴貴州古州鎮任總兵,與原部伍將領商議後,決定將朝廷積年欠發軍餉四十二萬餘兩全部報捐給朝廷,其中以銀三萬兩加擴鳳凰廳文武學定額各三名。同治十年(1871年),賜劉士奇頭品頂戴,再賜勇號“額騰伊巴圖魯”。同年,詔賜“金星起秀”匾額,稱讚其“武官辦文官事”。劉士奇由此成為當時鳳凰廳品銜最高、影響最大的官員。 [21] 

鳳凰縣所獲榮譽

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 [4] 
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22] 
2020中國春季休閒百佳縣市。 [23] 
2020中國禮儀百佳縣市。 [24] 
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25] 
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26] 
2020中國秋季休閒百佳縣市。 [27] 
2020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28] 
2020年12月,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29-30] 
2020年11月25日,湖南省第十屆雙擁模範城(縣)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表彰為“湖南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模範縣(市)”。 [31] 
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 [32]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湖南省文明城市”稱號。 [33]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34]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36] 
2022年3月,鳳凰縣獲評“湖南省園林縣城”榮譽稱號。 [38] 
2023年7月,入選全國縣域旅遊研究課題組、華夏佰強旅遊諮詢中心“2023年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第58。 [44] 
2023年8月,鳳凰縣入選2023“深呼吸生態旅遊魅力名縣”名單。 [47] 
2023年10月,被命名為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 [4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