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元氏縣

鎖定
元氏縣,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位於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井陘縣接壤,西南鄰贊皇縣,南與高邑縣相接,東部與趙縣欒城區相鄰,北與鹿泉區相鄰。東西向39千米,南北向28千米。元氏縣下轄8鎮、7鄉、208個行政村,總面積676平方千米, [15]  耕地面積54萬畝,屬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2年末,元氏縣常住人口為392491人。 [14]  [34] 
戰國初趙國封公子元於此,故名元氏。西漢初置縣,迄今已有兩千餘年,是常山郡遺址所在地,東漢明帝劉莊誕生地,戰國名將李牧、楚漢名士李左車的故鄉,2010年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命名為“千年古縣”。 [25]  境內交通便捷,京廣鐵路107國道縱貫南北,與周圍縣市相連的公路四通八達。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  2019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 
2022年,元氏縣生產總值1958281萬元,比上年增長7.1%。 [34] 
中文名
元氏縣
外文名
Yuanshi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13013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石家莊市
地理位置
河北省中南部
面    積
676 km²
下轄地區
8鎮、7鄉
政府駐地
石家莊市元氏縣常山路89號 [23] 
電話區號
0311
郵政編碼
05113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392491 人(2022年) [34] 
火車站
元氏站
車牌代碼
冀A
地區生產總值
1958281 萬元(2022年) [34] 

元氏縣建制沿革

戰國初,元氏縣屬中山國趙國滅中山國後屬趙國,趙王始封公子元於此,元氏縣由此而得名。西漢初設置為縣,迄今已有兩千餘年。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把邊境的地方設置作“縣”。元氏縣這一帶就是當時趙國的邊疆,北邊滹沱河對岸就是中山國的地方。公子元就將他的封地叫作元氏縣。這就是元氏縣的由來。 [3] 
  • 古代
元氏縣常山廣場 元氏縣常山廣場
周初分封諸侯,槐水流域建有軧國,在封龍山南麓建飛龍邑。 [4] 
戰國時屬中山國都城靈壽(平山三汲);趙國時,趙國公子元封於此,元氏縣由此而得名。
秦朝屬鉅鹿郡。
西漢初設置為縣。漢代設恆山郡,郡治元氏故城,漢文帝時避文帝諱(劉恆)稱常山郡。漢景帝時稱常山國。
西晉時常山郡治由元氏遷往真定(今石家莊北東古城一帶)。
隋復置恆山郡,治真定。
  • 近現代
元氏縣城
元氏縣城(5張)
1943年1月獲鹿縣路南區域併入元氏縣改稱元獲縣,1949年8月劃歸石家莊專區。
1958年5月元氏高邑兩縣合併為高元縣,同年12月改稱元氏縣。
1960年5月撤銷石家莊專區,元氏縣改屬石家莊市,1961年復設石家莊專區,元氏復屬之。
1962年3月三縣(元氏、高邑、贊皇)分置,元氏縣恢復原建置。 [3] 

元氏縣行政區劃

截止至2018年11月,元氏縣轄8鎮(槐陽鎮宋曹鎮、南因、殷村、南佐、姬村、馬村、北褚)7鄉(趙同、東張、蘇陽、蘇村、北正、前仙、黑水河),208個行政村。 [5] 

元氏縣地理環境

元氏縣區域位置

元氏縣位於太行山東麓,河北省中南部。距首都北京315千米,距省會石家莊市28千米。縣政府駐常山路89號。 [5] 

元氏縣氣候

元氏縣屬北温帶,亞温潤氣候區,四季分明,2013年平均氣温12.9℃。2013年元氏縣縣平均生長期240天,平均無霜期209天。元氏縣平均年降水量500.6毫米。

元氏縣自然資源

元氏縣植物資源

元氏縣西部山區盛產核桃、無核黑棗、大紅袍柿子、滿天紅石榴。東部平原盛產小麥玉米棉花花生油菜芝麻大豆、紅薯以及蔬菜、瓜果等。 [6] 

元氏縣礦產資源

元氏縣西部山區、中部丘陵藴藏蛇紋石儲量1500萬噸,石英石儲量150萬噸,鉻礦石儲量300萬噸,硅礦石儲量4億噸,大理石儲量1000多萬噸,高嶺土儲量28000萬噸,石灰石儲量5520萬立方米,縣城北部有儲量6000萬噸的優質煤層。 [5] 

元氏縣人口

截止至2022年,元氏縣户籍總人口445387人。全年出生人口2430人。人口出生率為6‰,比上年下降0.67個千分點;死亡人口3272人,死亡率為8‰,比上年上升4.9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比上年上升2.4個千分點。常住人口為392491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8.9%,比上年提高0.24個百分點。 [34] 
截至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全縣常住人口392710人。 [14] 

元氏縣政治

系統
職務
姓名
縣委
書記
副書記
米鋒
常委
戎增謙
縣政府
縣長
副縣長
段長海、張志彬、劉建東、劉向東
縣人大常委會
主任
常振峯
副主任
黃新元、張麗虹、魏會敏、李振英
資料 [18]  [26-33] 

元氏縣經濟

元氏縣綜述

2022年,元氏縣生產總值1958281萬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9436萬元,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630567萬元,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1058278萬元,增長4.7%。第一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為13.8%;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2.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4.0%。民營經濟增加值1471105萬元,比上年增長8.1%,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5.1%。 [34] 
2022年,元氏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9.5%。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71.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3.6%,第三產業投資下降3.1%。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70.2%。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8.2%,佔工業投資的比重為86.8%。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中,總投資額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增長7.7%,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79.0%。 [34] 
2022年,元氏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500萬元,增長17.6%。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20946萬元,比上年增長6.96%。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5647萬元,增長-8.5%;公共安全支出14569萬元,增長-3.43%;教育支出82456萬元,增長27.29%;科學技術支出3329萬元,增長69.76%;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2059萬元,下降5.9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4395萬元,增長10.52%;衞生健康支出24650萬元,增長8.17%;節能環保支出17920萬元,增長-1.47%;城鄉社區支出49063萬元,增長42.51%;農林水支出48173萬元,增長37.5%。 [34] 
2022年,元氏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28元,增長4.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40元,增長6%。 [34] 

元氏縣第一產業

2022年,元氏縣糧食播種面積60576.9公頃,增長0.003%,糧食總產量374820.9噸,增長1.77%。其中,夏糧產量171145.2噸,增長0.02%;秋糧產量203675.6噸,增長3.28%。全年蔬菜播種面積1865.56公頃,同比增長14.16%;總產量112141.03噸,同比下降0.42%。其中,食用菌(乾鮮混合)產量143.42噸,同比增長45.62%。全年肉類總產量31439.82噸(豬牛羊禽),比上年下降0.57%。其中,豬肉產量11049.24噸,下降10.4%;牛肉產量9667.76噸,增長1.25%;羊肉產量1880.5噸,下降2.75%;禽肉產量8842.32噸,下降13.26%。年末生豬存欄427.25百頭,增長29%;生豬出欄1946.58百頭,增長7.03%。禽蛋產量21697.96噸,下降46.84%。生牛奶產量23416.12噸,增長3.94%。 [34] 

元氏縣第二產業

2022年,元氏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分行業看,裝備製造業增加值38.21%,紡織工業增加值-12.40%,食品工業增加值-17.09%,建材工業增加值16.72 %,醫藥工增加值業1.06%,石化工業增加值24.09%。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24.75%。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4.4%。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利潤47億元,比上年增長40.9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20.5%。 [34] 

元氏縣第三產業

2022年,元氏縣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28.2%。其中,住宅投資下降38%;辦公樓投資下降39.8%;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增長355.8%。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30.0%,其中住宅新開工下降34.8%。商品房銷售面積138271萬平方米,增長44.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44.5%,商品房銷售額增長67.5%,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67.3%。 [34] 
2022年,元氏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1060.9萬元,比上年增長3.3%。限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74615.8萬元,比上年增長34.7%。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87.3%;飲料類增長10.5%;煙酒類增長3.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2%;化妝品類增長14.3%;金銀珠寶類增長50.1%;日用品類增長33.5%;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增長12.4%;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54.3%;傢俱類增長30.8%;通訊器材類增長8.5%。 [34] 
2022年,元氏縣實際利用外資49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93萬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493萬美元,去年同期為0。全年新增外資企業2家,新增合同外資168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5.03%。 [34] 
2022年,元氏縣郵政行業業務總量4864.03萬元,同比增長11%。郵政函件業務 0.27萬件,同比下降17%;包裹業務1.01萬件,同比增長49%。快遞業務量307.4萬件,同比增長42%;快遞業務收入623.05萬元,同比增長19%。全年電信業務總量22023萬元,比上年增長9.6%。年末互聯網寬帶用户15.01萬户,增長4.7%。移動電話用户50.87萬户,增長0.65%;固定電話用户1.45萬户,下降-5.2%。 [34] 
2022年,元氏縣旅遊總人次87.27萬,較上年增長190%,旅遊總收入23243萬元較上年增長210%。 [34] 
截至2022年,元氏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 441.09億元,同比增長24%。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38.56億元,同比增長17.28。 [34] 

元氏縣社會

元氏縣科技事業

2022年,元氏縣專利授權426件,有效發明專利127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23件。 [34] 

元氏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元氏縣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5862人,專任教師565人;普通初中13所,在校生18106人,專任教師1414人;中等職業學校4所,在校生3645人,專任教師260人;小學67所,110個小學教學點,在校生35173人,專任教師2431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2.1%;初中階段毛入學率為100%;小學階段毛入學率為100%;學齡前兒童入學率為97.2%。 [34] 
高等教育
辦學層次
/
本科
石家莊鐵道大學龍山校區 [21] 
專科
/
/

元氏縣文化事業

截止至2021年,元氏縣共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85000冊。年末有線電視用户5466户,固定寬帶家庭用户1414户。 [24] 

元氏縣衞生事業

截止至2022年,元氏縣共有醫療機構310家;其中醫院13所,政府辦4所,民營9所。鄉鎮衞生院15個,208個村衞生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院1所,疾控中心1所,衞生監督所1所,個體門診71所。年末衞生機構實有牀位2196張。擁有衞生技術人員2716人。其中,執業醫師835人,註冊護士992人,藥劑人員92人,檢驗人員84人,其他衞生人員334人。 [34] 

元氏縣社會保障

截止至2022年,元氏縣城鄉居民參加養老保險人數231897人,比上年末增加1906人。城鎮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人數24808人,比上年末增加3166人。其中在崗職工參保人數為18838人,離退休人員參保人數為5790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18087人,增加2885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31954人,增加10109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農民工6673人,增加654人。 [34] 

元氏縣資源環境

截止至2022年,元氏縣完成營造林面積2933公頃。其中,人工造林26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3.06%。年末城區二級以上優良天氣255天。 [34] 

元氏縣交通

元氏縣2013年境內擁有京贊公路、石邢公路、107國道等道路。京珠高速縱貫南北,青銀高速、井元公路、元贊線連接東西,交通路網四通八達。 [7] 
元氏縣2013年建有各種等級公路達57條,其中高速公路2條、國道1條、省道3條、縣道6條、鄉道45條,總里程816.88千米,二級以上客運站1個、貨運站1個,火車站1個,鐵路專線6條。通車裏程總長640.6千米。
截止至2022年,元氏縣公路貨物運輸總量為12268.6萬噸,比上年增長15%。公路貨物運輸週轉量為8575774萬噸公里,增長15%。公路旅客運輸總量為188萬人次,增長2%。公路旅客運輸週轉量為5628萬人公里,增長2%。年末實有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51輛。年末實有出租車數60輛。 [34] 

元氏縣風景名勝

  • 封龍山
封龍山 封龍山
封龍山又名飛龍山、西接太行、東鄰平原。山上有漢碑、石窟、卧佛、封龍書院、義軍山寨、禪房院、修真觀、老龍潭、八仙堂等文物古蹟和自然景觀。已完成了封龍書院圖紙設計,新修了環山公路,修復了修真觀及西石堂前殿等景點。 [8] 
  • 蟠龍湖
蟠龍湖 蟠龍湖
蟠龍湖位於瀦龍河上游。湖南岸有蟠龍寺遺址。蟠龍湖旅遊區已建成了工商行度假村、吉達度假村、經貿會議中心、民政培訓中心等十幾家賓館和療養基地,一次可接待遊客3000多人。區內遊樂設施完善,垂釣、划船、游泳、登山、大型沖水梯、高速摩托艇、水空飛人、湖心泳池、碰碰船等水上游樂項目頗有名氣。 [8] 

元氏縣歷史名人

  • 古代名人
智浹
元氏縣北巖人,字巨源,出身官宦之家,知書有識,性不喜阿隨,好直言,為岳飛幕客。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飛入獄後,智浹上書,為岳飛鳴冤叫屈。秦檜等遂誣以受岳雲賄賂,帶書信給張憲,“決臀杖二十”,流放袁州“編管”。智浹在袁州因不堪凌虐而死。
智審
元氏縣北巖人,元朝曾舉進士,知天運當革,不仕,避亂四相公寨。讀書二十載。明朝太祖開科,仍中進士,是兩朝進士,也是元氏縣有史以來第一位進士。領蒙陰縣丞以他丞犯事株連。上行至境,察其清廉之狀天下第一,時授翰林院編修。
李琦
明初人祖籍紙屯。洪武初任監察御史,後調任大理寺副御。
智鋌
元氏北巖人,受業趙南星,任知縣,後升任監察御史,加太僕少卿。清軍入關後,出任山西布政司參議、分巡冀寧道。
智鳳翥
元氏北巖人,崇禎八年超貢。順治二年吏禮二部連提撫、按、學三院,同考俱再試,授推知。以目病未就試,歸,催提,不能復應,潛身山谷之隈,眠雲卧草,肆志詩書之譜,論古論今,教子訓孫,課晴較雨,懶共錦禽耀彩,甘同蒼鹿偕遊。晚年編纂《元氏縣誌》。
  • 近代名人
智化民(1902-1938)元氏縣北巖人。1938任元氏獨立營指導員。
姜紀五(1903-1975)元氏縣南街人。1949年任中共平原省委委員,1964年7月任中國科學院副主任。
李楚離(1903-2000)元氏東張人。1927年入黨,解放戰爭時任中共冀東區黨委書記兼冀東區軍區政委,參加遼瀋平津戰役。新中國成立後任組織部副部長兼幹部處處長、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副部長、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
魏哲武(1907-1931)元氏中街人。1929年任石家莊中心市委組織部長。
吳秋(1909-1985)元氏褚莊人。建國後,任邢台專屬民政科長,專區合作總社副主任、專署手工業局局長,而、二輕局局長、經委副主任。
智世昌(1910-2003)元氏北巖人,1938年任元氏縣縣委組織部長,元氏縣縣委書記。1943任高元贊縣委書記,1949年後任福建晉江地委組織部長、地委書記、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長。
劉保堂(1922-1946)元氏吳村人。1938年參加元氏縣青年抗日救國會。
  • 當代名人
張瑞芳 元氏縣東街人,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顧問、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中國電影表演學會會長。
賈慧生 元氏殷村人,歷任山西省煤管局書記、山西省汾西礦務局局長,煤炭部副部長,現離休。
何少存 元氏東街人。河北省副省長等。
張增順 元氏西原莊人。少將軍銜。歷任石家莊陸軍參謀學院政治部主任、黨委書記、南京陸軍指揮學院政治委員。2003年退休。
高建國 元氏北蘇陽村人,歷任山西軍區副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參謀長等。
高羣書 元氏里仁莊人,國內一線導演,作品:《命案十三宗》《征服》《風聲》等。
牛莉 元氏牛家樓人,國家一級演員2003年-2010年5次參加中央春晚,曾當選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和北京青少年安全健康項目公益形象大使。

元氏縣民俗文化

元氏樂腔
樂樂腔是傳承於元氏縣龍正村李氏家族並流行於當地的一種民間戲曲,它在表演形式上與京、評、梆子等劇種相仿。樂樂腔沒有文字記載,只是口傳,能向上追溯9代。
樂樂腔演唱的主要樂器有主弦四股弦,下配二胡、板胡、笛子等,打擊樂有板鼓、手板、大鑼、手釵、小鑼、梆子、堂鼓。其唱腔雖然獨特,樂律卻沒有更多的文字記錄,一直靠口傳傳承下來。該劇種板式單調,僅有頭板(慢板)、二板,三板卻是同調,還有變調、梅花調、衝台、哭頭、花腔、讀信等幾種原始唱腔。傳統劇目有《羅裙記》、《翠屏山》、《金玉墜》、《劈山救母》等,共有三十多部,後來又新排練了《楊八姐遊春》、《白蛇傳》、《文書記》等。 [8] 

元氏縣榮譽

2017年12月13日,元氏縣獲評第一屆河北省文明縣城。 [9]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10] 
2019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11] 
2020年12月,入選複查確認保留稱號的河北省文明縣城名單。 [12]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13]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16] 
2021年12月,被河北省綠化委員會、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授予“河北省森林城市”稱號。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