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傅幹

(漢末三國時期人物)

鎖定
傅幹(175年~?),字彥材(一作彥林 [14]  ),小字別成,北地泥陽(今陝西耀縣東南)人,漢末漢陽太守傅燮之子,西晉名臣傅玄之父。 [11-12] 
建安年間為丞相參軍、倉曹屬。 [7]  官至扶風太守。 [8] 
全    名
傅幹
別    名
別成 [4] 
彥材(一作彥林)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涼州北地郡泥陽縣(今甘肅環縣一帶)
出生日期
175年
最高官職
扶風太守

傅幹人物生平

傅幹漢陽之難

傅幹,是東漢漢陽太守傅燮之子。
中平四年(187年),涼州刺史耿鄙率領六郡兵進攻叛軍王國韓遂等。耿鄙不聽傅燮的建議,急功近利,當大軍開到狄道(今甘肅臨洮縣)時,軍中發生叛亂,耿鄙與治中程球被亂軍殺死。韓遂等率領十萬人馬來圍攻漢陽,城中兵少徹盡,傅燮猶然固守。當時北地郡的胡騎數千隨叛軍攻打漢陽,他們都懷念傅燮的恩惠,一同在城外叩頭,請求送他迴歸鄉里。 [3] 
傅幹當時十三歲,跟隨父親傅燮住在官舍。傅幹知道傅燮性情剛正,有高義,恐怕不會為了免死而屈志,就對傅燮説:“國家昏亂,致使大人不容於朝廷。如今天下已經反叛,您的士卒不足以自守。我們鄉里的羌胡從前受了您的恩德,他們希望您棄郡回鄉,希望您答應他們,等回到鄉里,再統率訓練那些義徒,等到有賢德的人出現,再輔助他以匡救天下。”話還未説完,傅燮慨然而嘆,叫傅乾的小字説:“別成,你知道我一定會死嗎?有句話叫‘聖達節,次守節。’況且商紂暴虐,伯夷尚且不食周粟而死,孔子都説他是古時的賢人。現在朝廷惡劣比不上商紂,我的德行難道能超過伯夷?世亂不能養出浩然正氣的人,平時拿了國家的俸祿,遇到戰亂豈能想着逃避呢?我能走到哪裏去?必定死在此地。你有才幹,勉之!勉之!主簿楊會,是我的程嬰,你可以信賴他。”傅幹哽咽不能再説,左右的人都淚流不止。最終傅燮率領左右進兵,臨陣戰死。 [4] 

傅幹勸説馬騰

建安七年(202年),袁尚曹操相爭,派所設的河東太守郭援、幷州刺史高幹率領數萬人,與匈奴南單于一同攻打河東,又遣使與馬騰韓遂等人連和,馬騰等人暗中答應。鍾繇張既對馬騰曉以利害。傅幹也勸馬騰幫助曹操,他對馬騰説:“古人説‘順道者昌,逆德者亡’。曹公奉迎天子,誅除暴亂,法紀嚴謹,政治清明,上下聽從命令,有義必賞,無義必罰,可以説是順道。袁氏背棄王命,驅率胡人侵略中國,寬而多忌,仁而無斷,兵士雖強,實際已讓天下人失望,可以説是逆德。如今將軍已經聽命有道的人,卻不盡全力,在兩邊搖擺不定,打算坐觀成敗,我擔心事情結束後,曹公奉辭責罪,將軍就要首當其誅了。”馬騰聽了害怕。傅幹又説:“智者轉禍為福。如今曹公與袁氏相持,而高幹、郭援獨制河東,曹公雖然有萬全之計,也不能制止河東的危機。將軍如果能引兵討伐郭援,內外夾擊,必能成功。將軍這一舉,能斷袁氏之臂,解一方之急,到時曹公必定重重感激將軍,將軍的大功和名聲,竹帛也不夠記述。希望將軍能謹慎決定!”馬騰説:“我願意聽從您的教導。”於是派兒子馬超帶領精兵萬餘人出征,與韓遂軍一同幫助鍾繇,大破郭援軍。 [1]  [5] 
傅幹 傅幹

傅幹談論劉備

劉備攻打蜀地時,丞相掾趙戩説:“劉備是不會成功的吧?他不善於用兵,每戰必敗,逃跑奔波不暇,如何去圖謀別人?蜀地雖然是一個小地方,但是四方邊塞險要,是個能夠獨自守衞的地方,難以被迅速兼併。”當時的徵士傅幹説:“劉備寬仁有度,能夠令人為其效勞,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這三位都是人傑,憑藉劉備的雄才大略和這三位豪傑的輔佐,怎麼説不能成功呢?” [6] 

傅幹勸阻南征

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曹操南征孫權。傅幹當時為參軍,勸道:“治理天下有兩個主要方面,分別是文治和武治。用武則先立威,文則先立德。如果威德能夠相輔相成,則就具備了王道的條件。過去天下大亂,秩序盡失,明公用武力征服,天下敵人十分平定了九分。如今還不從天命的,只有吳、蜀兩地。吳地有長江之險,蜀地有高山之阻。難以用武力征服,而應該用德行感化他們。我認為可以按甲寢兵,讓軍隊休養生息,同時開始分封、論功行賞,如此則內外人心牢固,有功之士勤勉,天下也瞭解我們的制度了。然後興建學校,勸導所有人善良和忠義的品性。明公神武震於四海,若再加強文治,兩者相輔,則普天之下無人不思歸順。如今率領十萬大軍,準備跨過長江而戰,如果敵人利用地形優勢暫避鋒芒,則軍隊的優勢無用武之地,奇謀也無處施展,即使軍威浩蕩讓人恐懼卻不能讓他們臣服。希望明公想想‘虞舜舞干鏚’的事,全威養德,以道致勝。”曹操不從,最終無功而回。 [7] 

傅幹位至郡守

傅幹官至扶風太守。(《後漢書》稱傅幹“位至扶風太守” [9]  ,《晉書》稱傅幹為“魏扶風太守” [8]  ,《九州春秋》則稱傅幹“終於丞相倉曹屬” [7]  。)

傅幹個人作品

全後漢文》載傅幹有《肉刑議》、《與張叔威書》、《諫曹公南征》、《王命敍》、《皇后箴》。 [2] 
《北堂書鈔》載傅幹有《與蘇文師書》。 [16] 

傅幹親屬成員

傅幹父親

傅燮,字南容,東漢漢陽太守。 [11] 

傅幹兒子

傅玄,字休奕,西晉名臣。 [12] 

傅幹軼事典故

傅幹與張猛

傅乾和張叔威(張猛 [10]  )是朋友,傅幹曾給他寫信説:“吾與足下,義結執素,恩比同生。”(《全後漢文》認為“執”是“紈”字之訛。) [2] 

傅幹與蘇則

傅幹還曾給蘇文師(蘇則)寫信説:“六經為庖廚,百家為異饌。” [15-16] 

傅幹史料記載

傅幹無本傳,其事蹟略見於《後漢書·傅燮傳》、《晉書·傅玄傳》。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 [11] 
《晉書·卷四十七·列傳第十七》 [12] 

傅幹文學形象

傅幹在小説《三國演義》第66回有登場,事蹟與正史大致相同。曹操即將南征時,傅幹勸曹操按甲寢兵,息軍養士,待時而動。但小説中曹操最終採納了傅乾的建議。 [13] 
參考資料
  • 1.    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2-09]
  • 2.    全後漢文卷八十一-國學導航-全後漢文(清)嚴可均輯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0-04]
  • 3.    《後漢書 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時刺史耿鄙委任治中程球,球為通姦利,士人怨之。中平四年,鄙率六郡兵討金城賊王國、韓遂等。燮知鄙失眾,必敗,諫曰:“使君統政日淺,人未知教。孔子曰:‘不教人戰,是謂棄之。’今率不習之人,越大隴之阻,將十舉十危,而賊聞大軍將至,必萬人一心。邊兵多勇,其鋒難當,而新合之觿,上下未和,萬一內變,雖悔無及。不若息軍養德,明賞必罰。賊得寬挺,必謂我怯,羣惡爭埶,其離可必。然後率已教之人,討已離之賊,其功可坐而待也。今不為萬全之福,而就必危之禍,竊為使君不取。”鄙不從。行至狄道,果有反者,先殺程球,次害鄙,賊遂進圍漢陽。城中兵少糧盡,燮猶固守。時北地胡騎數千隨賊攻郡,皆夙懷燮恩,共於城外叩頭,求送燮歸鄉里。
  • 4.    《後漢書 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子幹年十三,從在官舍。知燮性剛,有高義,恐不能屈志以免,進諫曰:“國家昏亂,遂令大人不容於朝。今天下已叛,而兵不足自守,鄉里羌胡先被恩德,欲令棄郡而歸,願必許之。徐至鄉里,率厲義徒,見有道而輔之,以濟天下。”言未終,燮慨然而嘆,呼幹小字曰:“別成,汝知吾必死邪?蓋‘聖達節,次守節’。且殷紂之暴,伯夷不食周粟而死,仲尼稱其賢。今朝廷不甚殷紂,吾德亦豈絕伯夷?世亂不能養浩然之志,食祿又欲避其難乎?吾行何之,必死於此。汝有才智,勉之勉之。主簿楊會,吾之程嬰也。”幹哽咽不能復言,左右皆泣下。王國使故酒泉太守黃衍説燮曰:“成敗之事,已可知矣。先起,上有霸王之業,下成伊呂之勳。天下非復漢有,府君寧有意為吾屬師乎?”燮案劍叱衍曰:“若剖符之臣,反為賊説邪!”遂麾左右進兵,臨陣戰歿。諡曰壯節侯。
  • 5.    裴松之《三國志 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而袁尚所置河東太守郭援到河東,眾甚盛。諸將議欲釋之去,繇曰:"袁氏方強,援之來,關中陰與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顧吾威名故耳。若棄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誰非寇讎?縱吾欲歸,其得至乎!此為未戰先自敗也。且援剛愎好勝,必易吾軍,若渡汾為營,及其未濟擊之,可大克也。"張既説馬騰會擊援,騰遣子超將精兵逆之。援至,果輕渡汾,眾止之,不從。濟水未半,擊,大破之,【司馬彪戰略曰:袁尚遣高幹、郭援將兵數萬人,與匈奴單于寇河東,遣使與馬騰、韓遂等連和,騰等陰許之。傅幹説騰曰:"古人有言'順道者昌,逆德者亡'。曹公奉天子誅暴亂,法明國治,上下用命,有義必賞,無義必罰,可謂順道矣。袁氏背王命,驅胡虜以陵中國,寬而多忌,仁而無斷,兵雖強,實失天下心,可謂逆德矣。今將軍既事有道,不盡其力,陰懷兩端,欲以坐觀成敗,吾恐成敗既定,奉辭責罪,將軍先為誅首矣。"於是騰懼。幹曰:"智者轉禍為福。今曹公與袁氏相持,而高幹、郭援獨制河東,曹公雖有萬全之計,不能禁河東之不危也。將軍誠能引兵討援,內外擊之,其勢必舉。是將軍一舉,斷袁氏之臂,解一方之急,曹公必重德將軍。將軍功名,竹帛不能盡載也。唯將軍審所擇!"騰曰:"敬從教。"於是遣子超將精兵萬餘人,並將遂等兵,與繇會擊援等,大破之。】
  • 6.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進圍成都數十日,璋出降。【傅子曰:初,劉備襲蜀,丞相掾趙戩曰:"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蜀雖小區,險固四塞,獨守之國,難卒並也。"徵士傅幹曰:"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以備之略,三傑佐之,何為不濟也?"】
  • 7.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十九年……秋七月,公徵孫權。【九州春秋曰:參軍傅幹諫曰:"治天下之大具有二,文與武也;用武則先威,用文則先德,威德足以相濟,而後王道備矣。往者天下大亂,上下失序,明公用武攘之,十平其九。今未承王命者,吳與蜀也,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難以威服,易以德懷。愚以為可且按甲寢兵,息軍養士,分土定封,論功行賞,若此則內外之心固,有功者勸,而天下知制矣。然後漸興學校,以導其善性而長其義節。公神武震於四海,若脩文以濟之,則普天之下,無思不服矣。今舉十萬之眾,頓之長江之濱,若賊負固深藏,則士馬不能逞其能,奇變無所用其權,則大威有屈而敵心未能服矣。唯明公思虞舜舞干鏚之義,全威養德,以道制勝。"公不從,軍遂無功。幹字彥材,北地人,終於丞相倉曹屬。有子曰玄。】
  • 8.    《晉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七》: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陽人也。祖燮,漢漢陽太守。父幹,魏扶風太守。玄少孤貧,博學善屬文,解鐘律。
  • 9.    《後漢書 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幹知名,位至扶風太守。
  • 10.    《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裴松之注引《典略》:張猛字叔威,本敦煌人也。
  • 11.    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0-04]
  • 12.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七-晉書(唐)房玄齡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0-04]
  • 13.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66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0-04]
  • 14.    李賢注《後漢書 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子(傅)幹年十三,從在官舍。知燮性剛,有高義,恐不能屈志以免,進諫曰:“國家昏亂,遂令大人不容於朝。今天下已叛,而兵不足自守,鄉里羌胡燮,北地人,故云鄉里也。先被恩德,欲令棄郡而歸,願必許之。徐至鄉里,率厲義徒,見有道而輔之,以濟天下。”言未終,燮慨然而嘆,呼幹小字曰:“別成,【《幹集》曰:幹字彥林。】
  • 15.    《北堂書鈔 卷第九十五 藝文部一》:六經為庖廚「傅幹與蘇文師書雲六經為庖廚百家為異饌 今案陳俞本及傅節子輯本同」
  • 16.    北堂書鈔(唐)虞世南輯錄-●北堂書鈔卷第九十五    藝文部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