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傅玄

鎖定
傅玄(217年-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陽(今陝西銅川)人。中國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 [13]  思想家。
傅玄少年時因父母早亡,身處孤貧之中,折節發奮讀書。 [15]  於魏齊王曹芳正始年間(240年-249年),傅玄與王沈等共撰《魏書》。後參安東、衞軍軍事,轉温令,再遷弘農太守,領典農校尉。傅玄黨附司馬氏。鹹熙元年(264年),傅玄受封鶉觚男,後進爵為子,加駙馬都尉。時武帝廣開言路,傅玄上疏批評魏武帝、魏文帝好法術和慕通達所帶來的虛無放誕的風氣,議尊儒學。泰始四年(268年),傅玄遷為御史中丞,上疏陳便宜,言農事得失、安邊等五事。次年,轉遷太僕,後轉司隸校尉。於咸寧四年(278年)卒於家,年六十二歲。 [13] 
傅玄雖然未專門從事於教育活動,但在魏晉崇尚老莊的學説時,他獨樹一幟,大力提倡儒家的倫理哲學,主張尊儒尚學,反對清談習氣;在社會經濟方面,其提出貴農賤商的辦法,對當時的政治和教育都有很大的影響。 [14]  傅玄工詩,尤以樂府盛名。其樂府詩典雅工麗,具有説教性,作有《豔歌行》。其詩繁富精工,文辭富豔,描寫鋪縟,這種寫法和風格對太康文學產生了一定影響。亦著有《苦相篇》《秋胡行》《秦女休行》等。 [13] 
別    名
傅休奕
字休奕
所處時代
三國→西晉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北地郡泥陽
出生日期
217年
逝世日期
278年
主要成就
屢進諫言;哲學貢獻
主要作品
《傅子》
本    名
傅玄
官    職
司隸校尉
爵    位
鶉觚子→清泉侯(追封)
諡    號
典    故
台閣生風
家    世
北地傅氏

傅玄人物生平

傅玄剛勁亮直

傅玄的祖父傅燮,曾任東漢漢陽太守。父親傅幹,是曹魏的扶風太守。傅玄少時孤苦貧寒,但博學多識,文采出眾,通曉樂律。他的性格剛強正直,不能容忍別人的短處。
傅玄最初在郡裏任計吏,兩次被推舉為孝廉及太尉府的徵召,他都不就任。後被州里舉為秀才,任郎中,與東海人繆施都因當時美名被選拔為著作郎,奉命撰集《魏書》。 [2] 

傅玄受封鶉觚

傅玄後來參安東、衞將軍軍事。轉任温縣令,又升任弘農太守,領典農校尉。任內頗為稱職,多次上書陳説治國之策,都時事多有匡正。
鹹熙元年(公元264年),五等制建立後,傅玄受封為鶉觚男。同年,司馬炎繼位晉王,以其為散騎常侍。
鹹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受禪,建立西晉。進封傅玄為鶉觚子,又加官駙馬都尉。 [3] 

傅玄共掌諫職

司馬炎剛即位時,廣納直言,傅玄與散騎常侍皇甫陶共同掌管諫官之職。傅玄於是上疏請求推薦賢才,司馬炎同意,並讓傅玄草擬詔書獻上。傅玄上疏認為:應該撤除閒散無用的職位,並建議統一規劃天下若干人分別為士人、農民、工人、商人。尊崇儒道崇尚學術,以農業為貴,以商業為賤。又提起先前皇甫陶建議任命散官都要經考核事的上奏,認為應該制定相應的制度,考核天下官員,縮短居官時間,以鼓勵他們建立良好的教化,爭着做一些政績。還認為應該將恢復儒學看做當務之急。書上奏後,武帝下詔褒賞。不久,傅玄升任侍中
最初,是傅玄推薦皇甫陶的,但等到入朝後兩人就有牴觸,傅玄因政事與皇甫陶爭執,被有關部門彈劾,兩人都因而獲罪免官。 [4] 

傅玄上言五事

泰始四年(公元268年),傅玄被任命為御史中丞。當時州郡多有水澇旱災,傅玄又上疏陳述應做的五事:
  1. 在用牛問題上,應該以僱傭士兵用官府的牛給予利潤十分之四,用私人的牛則與官府平分。
  2. 應該重申漢代對於開墾農田不務實,驗證後便誅殺二千石俸祿官員的舊典,以警戒天下郡縣,都用死刑督促他們。
  3. 應該重新選用河堤謁者,並將其分為五部,使他們各自精通分掌的職事。
  4. 應該詢問河堤謁者石恢關於水利和農田方面的得失,會對現今的田税制度有所補益。
  5. 應該在高平川再設一郡,讓安定西州都尉徵募樂意遷徙的百姓,以大量免除徭役之數來補充,這樣來打通北行的道路,漸漸充實邊境,以防羌胡屢次反叛。又建議將安定和武威二郡歸秦州刺史胡烈統管。 [5] 
武帝下詔回報説:“得到你所陳奏的應辦之事,談到農事的得失和水利官員的興廢,以及安定邊境抗禦胡夷政事寬嚴的事,你的陳述周詳完備,一應俱全,這的確是治國的根本大事,當今的迫切任務。你的論述都很正確,朕深知你忠心王室,你要更廣泛地思考應做的事,並把情況告訴朕。” [6] 

傅玄因事免職

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傅玄任太僕。當時連年五穀不登,西羌胡人騷擾邊境,武帝下詔讓公卿討論這些事。傅玄應答武帝所問,陳述事理懇切率直,他的建議雖然沒有全部施行,但時常得到寬容。後轉任司隸校尉
咸寧四年(公元278年),景獻皇后羊徽瑜駕崩,在弘訓宮設立祭喪的位置。按舊制,司隸校尉上朝時應該在端門外面獨坐一席。而進入殿內,便按司隸校尉的官秩在眾卿之下,按次序就坐,與人同坐一席。而謁者認為弘訓宮是在殿內,於是把傅玄的位置設在卿位之下。傅玄大怒,大聲呵叱謁者。謁者假稱是尚書安排的,傅玄又面對百官大罵尚書並離席。御史中丞庾純劾奏傅玄大不敬,傅玄自己的上表又不合事實,因而坐罪免官。
傅玄天性嚴峻急躁,碰上事情不能有所寬容;每次有奏疏檢舉,有時候時間已經很晚,他便手捧奏章,整飭自己的冠帶,焦躁不安地不睡,坐着等天亮。於是那些王公貴族都對他感到畏懼屈服,使得台閣之間風氣清廉。不久,傅玄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二歲,朝廷賜諡號為剛。 [7] 
後來被追封為清泉侯,其子傅鹹世襲爵位。 [8] 

傅玄主要成就

傅玄思想

哲學
傅玄的思想成就主要有唯物論的哲學思想,認識論上的樸素唯物主義。在自然宇宙觀上,認為“元氣”是構成自然界事物的基本元素,自然界的生成不是靠“造物主”、“神”、“天”等神秘力量。豐富和發展了古代元氣一元論的自然觀,充分肯定人的主觀能動性,指出了人性的可塑性。
關於傅玄的哲學思想的獨到貢獻,鍾泰先生在其所著《中國哲學史》中,認為傅玄能夠發前人所未發,能夠認識到道家對法家的影響,以及二者之間的聯繫。鍾先生評價傅玄雲:“老莊之用,在於申韓。晉人言老莊者多,而知申韓者少。故吾嘗言晉人未能得老莊之全,以是蒙其害而不獲其用。既得《傅子》讀之,覺其尚公道,重爵祿,猶有法家之意。” [9] 
政治
傅玄的政治思想成就,主要是“民本”思想。認為“國以民為本”,民安則國安,民危則國危。傅玄總結秦亡的教訓,指出要實現長治久安,統治者須息欲富民,“民富則安鄉重家,敬上而從教;貧則危鄉輕家,相聚而犯上,飢寒切身,而不行非者寡矣。”具體提出分民定業、興修水利、公平役賦、“官民同耕”、裁汰冗員等主張;反對腐化,提介簡樸,嚴肅吏治,注重德治,充分體現了民本思想。

傅玄文學

傅玄的文學著述頗豐,詩賦、散文、史傳、政論無不擅長。傅玄文學的突出成就在詩歌方面,現存一百多首,絕大多數是樂府詩,獨樹一幟,成就最高。
傅玄的文辭之美,深為世人所贊,足可以與《楊子》《墨子》《孫子》《孟子》齊名。
在賦役租税問題上,主張應根據客觀需要來決定輕重,調動生產者積極性,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在文學上,傅玄以樂府詩體見長,今存詩60多首,其中以反映婦女問題的作品最為突出。
傅玄博學能文,雖顯貴,而著述不廢,曾參加撰寫《魏書》;又著《傅子》數十萬言,書撰評論諸家學説及歷史故事。傅玄作詩以樂府詩體見長。今存詩60餘首,多為樂府詩。其中雖有一些宗廟樂章和模擬之作,但是也有不少作品繼承了漢代樂府民歌的傳統,反映了社會問題。其中尤以反映婦女問題的作品最為突出。如《豫章行·苦相篇》深刻揭示了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現象和婦女的痛苦。《秦女休行》描寫龐烈婦的正義復仇舉動,《秋胡行》表現秋胡妻的貞烈、鞭撻了秋胡的輕薄行徑,都從正面歌頌了婦女的高貴品質。他還有一首《牆上難為趨》,將貴族和貧士對比,有針砭社會的意義。傅玄的詩不求華豔,風格比較雄健,如《秦女休行》,後人就譽為“音節激揚,古質健勁”(《采菽堂古詩選》),頗有漢魏風韻,但語言有時流於艱澀。傅玄還有一些描寫愛情的小詩,如《西長安行》《車遙遙》篇、《雲歌》等,善用比興,宛轉清巧,語簡情深。象《雲歌》這類長短句的形式,對鮑照的詩歌創作有一定影響。
傅玄年少時在河內避難,專心讀書,其後雖然顯達富貴,但著述沒有荒廢。撰述著作評論治國的三教九流以及三史舊事,評斷得失,各為條例,書名叫《傅子》,分為內、外、中三篇,共有四部、六錄,合共一百四十首,幾十萬字,連同文集一百餘卷流行於世。傅玄當初寫成內篇,兒子傅鹹交給司空王沈看。王沈給傅玄的信中説:“看到您所著的書,言辭宏富道理齊備,籌劃治理國家大事,重視儒家教化道義,足以堵塞楊朱、墨翟學説的放浪形跡,可以跟往古的荀況、孟軻相比並。每次開卷,沒有不感慨嘆息的。‘不見賈誼,自己認為超過他,現在才知道比不上’。真是這樣啊!” [1] 
隋書·經籍志》載“晉司隸校尉《傅玄集》15卷”,今佚。明人張溥輯有《傅鶉觚集》1卷,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又《傅子》已佚,今存輯本。清代嚴可均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輯錄傅玄的散文和辭賦,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輯錄其全部著作,清《四庫全書》輯錄其大量詩文,近現代出版的《漢魏六朝詩選》《漢魏六朝散文選》《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等書,選收傅玄不少詩文。

傅玄書法

傅玄工書法,善篆隸,其作品今無存。 [10] 

傅玄人物評價

《文心雕龍》:傅玄篇章,義多規鏡;長虞筆奏,世執剛中;並楨幹之實才,非羣華之韡萼也。 [11] 
晉書》:①傅玄體強直之姿,懷匪躬之操,抗辭正色,補闕弼違,諤諤當朝,不忝其職者矣。及乎位居三獨,彈擊是司,遂能使台閣生風,貴戚斂手。雖前代鮑、葛,何以加之!然而惟此褊心,乏弘雅之度,驟聞競爽,為物議所譏,惜哉!古人取戒於韋弦,良有以也。②鶉觚貞諒,實惟朝望。志厲強直,性乖夷曠。 [12] 

傅玄親屬成員

  • 祖父:傅燮,東漢末年漢陽太守,以忠節聞名,諡號“壯節”。
  • 父親:傅幹,三國曹魏時官至扶風太守。
  • 妻子:杜氏
  • 兒子:傅鹹,西晉名臣,曾任司隸校尉

傅玄史料記載

《晉書·卷四十七·列傳第十七》 [12]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四十七·列傳第十七》:玄少時避難於河內,專心誦學,後雖顯貴,而著述不廢。撰論經國九流及三史故事,評斷得失,各為區例,名為《傅子》,為內、外、中篇,凡有四部、六錄,合百四十首,數十萬言,並文集百餘卷行於世。玄初作內篇成,子鹹以示司空王沈。沈與玄書曰:「省足下所著書,言富理濟,經綸政體,存重儒教,足以塞楊、墨之流遁,齊孫、孟於往代。每開卷,未嘗不嘆息也。'不見賈生,自以過之,乃今不及',信矣!」
  • 2.    《晉書·卷四十七·列傳第十七》: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陽人也。祖燮,漢漢陽太守。父幹,魏扶風太守。玄少孤貧,博學善屬文,解鐘律。性剛勁亮直,不能容人之短。郡上計吏再舉孝廉,太尉闢,皆不就。州舉秀才,除郎中,與東海繆施俱以時譽選入著作,撰集魏書。
  • 3.    《晉書·卷四十七·列傳第十七》:後參安東、衞軍軍事,轉温令,再遷弘農太守,領典農校尉。所居稱職,數上書陳便宜,多所匡正。五等建,封鶉觚男。武帝為晉王,以玄為散騎常侍。及受禪,進爵為子,加附馬都尉。
  • 4.    《晉書·卷四十七·列傳第十七》:帝初即位,廣納直言,開不諱之路,玄及散騎常侍皇甫陶共掌諫職。玄上疏曰......書奏,帝下詔曰:「二常侍懇懇於所論,可謂乃心欲佐益時事者也。而主者率以常制裁之,豈得不使發憤耶!二常侍所論,或舉其大較而未備其條目,亦可便令作之,然後主者八坐廣共研精。凡關言於人主,人臣之所至難。而人主若不能虛心聽納,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結舌。每念於此,未嘗不嘆息也。故前詔敢有直言,勿有所距,庶幾得以發懞補過,獲保高位。苟言有偏善,情在忠益,雖文辭有謬誤,言語有失得,皆當曠然恕之。古人猶不拒誹謗,況皆善意在可採錄乎!近者孔晁、綦毋龢皆案以輕慢之罪,所以皆原,欲使四海知區區之朝無諱言之忌也。」俄遷侍中。
  • 5.    《晉書·卷四十七·列傳第十七》:初,玄進皇甫陶,及入而抵,玄以事與陶爭,言喧譁,為有司所奏,二人竟坐免官。泰始四年,以為御史中丞。時頗有水旱之災,玄覆上疏曰:臣聞聖帝明王受命,天時未必無災,是以堯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惟能濟之以人事耳。故洪水滔天而免沈溺,野無生草而不困匱。伏惟陛下聖德欽明,時小水旱,人未大飢,下祗畏之詔,求極意之言,同禹、湯之罪己,侔周文之夕惕。臣伏歡喜,上便宜五事:其一曰,耕夫務多種而耕?不熟,徒喪功力而無收。又舊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自持私牛者,與官中分,施行來久,眾心安之。今一朝減持官牛者,官得八分,士得二分;持私牛及無牛者,官得七分,士得三分,人失其所,必不歡樂。臣愚以為宜佃兵持官牛者與四分,持私牛與官中分,則天下兵作歡然悦樂,愛惜成谷,無有損棄之憂。其二曰,以二千石雖奉務農之詔,猶不勤心以盡地利。昔漢氏以墾田不實,徵殺二千石以十數。臣愚以為宜申漢氏舊典,以警戒天下郡縣,皆以死刑督之。其三曰,以魏初未留意於水事,先帝統百揆,分河堤為四部,並本凡五謁者,以水功至大,與農事並興,非一人所周故也。今謁者一人之力,行天下諸水,無時得遍。伏見河堤謁者車誼不知水勢,轉為他職,更選知水者代之。可分為五部,使各精其方宜。其四曰,古以步百為畝,今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所覺過倍。近魏初課田,不務多其頃畝,但務修其功力,故白田收至十餘斛,水田收數十斛。自頃以來,日增田頃畝之課,而田兵益甚,功不能修理,至畝數斛已還,或不足以償種。非與曩時異天地,橫遇災害也,其病正在於務多頃畝而功不修耳。竊見河堤謁者石恢甚精練水事及田事,知其利害,乞中書召恢,委曲問其得失,必有所補益。其五曰,臣以為胡夷獸心,不與華同,鮮卑最甚。本鄧艾苟欲取一時之利,不慮後患,使鮮卑數萬散居人間,此必為害之勢也。秦州刺史胡烈素有恩信於西方,今烈往,諸胡雖已無惡,必且消弭,然獸心難保,不必其可久安也。若後有動釁,烈計能制之。惟恐胡虜適困於討擊,便能東入安定,西赴武威,外名為降,可動復動。此二郡非烈所制,則惡胡東西有窟穴浮游之地,故復為患,無以禁之也。宜更置一郡於高平川,因安定西州都尉募樂徙民,重其復除以充之,以通北道,漸以實邊。詳議此二郡及新置郡,皆使並屬秦州,令烈得專御邊之宜。
  • 6.    《晉書·卷四十七·列傳第十七》:詔曰:「得所陳便宜,言農事得失及水官興廢,又安邊御胡政事寬猛之宜,申省周備,一二具之,此誠為國大本,當今急務也。如所論皆善,深知乃心,廣思諸宜,動靜以聞也。」
  • 7.    《晉書·卷四十七·列傳第十七》:五年,遷太僕。時比年不登,羌胡擾邊,詔公卿會議。玄應對所問,陳事切直,雖不盡施行,而常見優容。轉司隸校尉。獻皇后崩於弘訓宮,設喪位。舊制,司隸於端門外坐,在諸卿上,絕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諸卿下,以次坐,不絕席。而謁者以弘訓宮為殿內,制玄位在卿下。玄恚怒,厲聲色而責謁者。謁者妄稱尚書所處,玄對百僚而罵尚書以下。御史中丞庾純奏玄不敬,玄又自表不以實,坐免官。然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整簪帶,竦踴不寐,坐而待旦。於是貴遊懾伏,台閣生風。尋卒於家,時年六十二,諡曰剛。
  • 8.    《晉書·卷四十七·列傳第十七》:其後追封清泉侯。子鹹嗣。
  • 9.    鍾泰.中國哲學史.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150-150
  • 10.    《書史會要·卷三》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4-12-28]
  • 11.    《文心雕龍·才略第四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30]
  • 12.    《晉書·卷四十七·列傳第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07-19]
  • 13.    傅玄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14.    徐仲林,熊明安,李定開,張藩.中國教育家傳略[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3.11.第60頁
  • 15.    傅玄  .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引用日期2023-06-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