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

鎖定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 (Paul Niculescu-Mizil,1923年11月25日,布加勒斯特—2008年12月5日,布加勒斯特),前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教育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常設局委員、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
中文名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
外文名
Paul Niculescu-Mizil
國    籍
羅馬尼亞
民    族
羅馬尼亞人
出生日期
1923年11月25日
逝世日期
2008年12月5日
畢業院校
布加勒斯特高等商業和工業學院
代表作品
《羅共四月宣言》
《活生生的歷史》
《羅馬尼亞和美越戰爭》
職    業
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教育家
出生地
布加勒斯特
黨    職
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
公    職
羅馬尼亞政府副總理
政    黨
羅馬尼亞共產黨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人物生平

紅色家庭
1923年11月25日,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生於布加勒斯特的一個左翼政治人士的家庭,父母都是羅馬尼亞社會民主黨和羅馬尼亞社會黨的活動家。其父格奧爾基·尼古列斯庫-米齊爾是一名店員、工會會員和自學成才的詩人,是羅馬尼亞社會民主黨和羅馬尼亞社會黨的報紙《勞動羅馬尼亞》和《社會主義》的著名撰稿人,參加過羅馬尼亞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羅馬尼亞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此後長期受到羅馬尼亞秘密警察的監控。1922年大選期間,是親共政黨的候選人。根據官方記載,格奧爾基和他的妻子歐弗拉西娜·科托爾·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在二戰期間積極從事反對揚·安東內斯庫法西斯獨裁政權的鬥爭。 [1]  [2]  [3]  [4]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在左翼氛圍濃烈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受父輩影響和薰陶,很早就接觸共產主義思想,閲讀了大量馬克思列寧斯大林的理論著作,最終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二戰期間,他是普洛耶什蒂軍官學校的一名學生,在“八·二三武裝起義”後,他所在部隊被派去幫助奪回北特蘭西瓦尼亞。1945年就讀於布加勒斯特高等商業和工業學院,同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1948—1965年稱羅馬尼亞工人黨),任布加勒斯特高等商業和工業學院學生協會主席和《青年報》社編輯。1946年在伊爾福夫州黨委學習兩週。1951年任《階級鬥爭》編輯委員會委員,以後長期在列昂廷·拉烏圖領導下的黨的理論、文宣部門工作,是以拉烏圖為首的羅共核心思想家團隊的成員。 [1]  [2]  [3]  [5]  [6]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
共運理論家
1946—1950年,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在羅馬尼亞工人黨(共產黨)中央“斯特凡·喬治烏”高級黨校任教,1950—1954年先後任“斯特凡·喬治烏”中央高級黨校副校長、校長。1954年6月21日—1956年1月25日任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鼓動部第一副部長。1955年任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社會歷史研究所副所長。他還在康斯坦丁·伊·巴洪大學(布加勒斯特大學)任教,講授馬克思列寧主義學説。1955年12月在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羅共“七大”)上當選為工人黨中央委員。1956年1月25日—1965年3月22日任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鼓動部部長。1960年6月在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三次代表大會(羅共“八大”)上仍當選為工人黨中央委員。 [7]  [1]  [2]  [3]  [5]  [4]  [6] 
作為拉烏圖的副手,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對於在羅馬尼亞樹立國家斯大林主義並確保知識分子服從於它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在1956年至1968年領導羅共中宣部期間,他是宣傳和樹立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個人崇拜”的主要策劃者和組織者。而他和他的同事帕維爾·圖古伊與米哈伊·羅勒爾等前輩相比,在推動黨的文化政策上剛性不足,顯得柔性温和,但這是他們宣揚共產主義的一種形式。按照政治學者弗拉基米爾·蒂斯默納魯的觀點,“傲慢、不妥協、懷疑任何修正主義異端”。直到喬治烏·德治1965年去世,尼古列斯庫-米齊爾一直是其核心智囊,並從1964年開始積極協助喬治烏-德治拉開羅馬尼亞和蘇聯之間的距離。 [8]  [9]  [10]  [11]  [12] 
執筆《四月宣言》
1963年初,隨着羅蘇矛盾的發展並趨於表面化,羅黨3月中央全會決定奉行獨立自主的方針,抵制蘇聯的壓力。會議一致批准了政治局決議和羅代表在經互會上所採取的立場,並發表公報。1963—1964年,尼古列斯庫-米齊爾主持編寫了《羅馬尼亞工人黨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工人運動所持立場的聲明》(羅共《四月宣言》)。1964年4月15—22日的羅共中央全會擴大會議通過了該文件,26日公開發表並印發各兄弟黨。《聲明》宣佈了布加勒斯特關於蘇聯共產黨領導地位的重新定位,闡明瞭國際共運的指導原則,應該鞏固各國共產黨之間的關係,即:平等的權利、不干涉、干擾各國黨的內部事務,強調各國黨都是平等的,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沒有“老子黨”、“兒子黨”和“上下級黨”之別,任何黨都不能把它的路線和意見強加於其它黨,表示不願參加蘇聯策劃和操縱的旨在攻擊中國共產黨的任何國際會議。聲明在全面闡述該黨觀點同時着重強調黨和國家關係中的獨立自主原則,認為“經濟一體化”、“勞動分工”等不符合社會主義國家關係準則,認為“由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條件的多樣性,不可能存在統一的模式或處方,誰也不能為別的國家或別的黨決定是非”。 [13]  [14] 
《羅馬尼亞工人黨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工人運動所持立場的聲明》,第一次明確地闡述了羅獨立自主對外政策的基本原則,聲明針對蘇聯的大黨大國主義,強調兄弟黨和兄弟國家之間獨立自主和平等的原則,指出“任何黨不能把它的路線和意見強加於其他黨”;針對蘇聯正準備召開一個旨在攻擊中國共產黨的世界各國共產黨會議的籌備會議,羅馬尼亞表示堅決反對,並主張這樣的會議應包括所有的共產黨和工人黨。在經互會組織問題上,它反對建立經濟聯合和一體化的超國家機構;在華約組織問題上,主張取消所有軍事集團,同時贊成締結一項華約和北約之間的互不侵犯條約,以此作為達到取消一切軍事集團的過渡措施。這一聲明在國際上得到高度評價,被認為是戰後東歐國家為擺脱蘇聯控制的鬥爭的又一次大膽行動。60年代,圍繞着該宣言闡述的基本原則問題,羅蘇之間在多方面進行了較量。 [13]  [14] 
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參加德國統一社會黨八大 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參加德國統一社會黨八大 [15]
齊奧塞斯庫時代
1965年3月,喬治烏-德治逝世後,尼古拉·齊奧賽斯庫上台,尼古列斯庫-米齊爾進入羅共中央最高領導層,成為羅馬尼亞黨和國傢俱有非常影響力的領導人之一,深得尼古拉·齊奧賽斯庫的倚重。1965年3月22日—1972年4月18日任羅馬尼亞工人黨(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1965年7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九大”決定恢復共產黨的名稱)上當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66年6月28日在羅共中央全會上增選為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常設主席團委員。1969年4月7日—1974年4月29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1969年8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次代表大會上仍當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執委會執行委員、常設主席團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主管國際共運、意識形態和宣傳工作。1957—1961年和1965—1989年先後當選為加拉茨縣蒂米什縣阿拉德縣巴克烏縣薩圖馬雷縣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議員)。1965—1969年任羅馬尼亞和蘇聯友好協會主席和保衞和平全國委員會主席。 [1]  [2]  [3]  [5]  [4]  [6] 
他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知識分子的形象,被視作黨的主要理論家之一。最突出的表現是拉烏圖在1965年被邊緣化以後,1968年2月,他率領羅馬尼亞共產黨代表團參加布達佩斯會議,為1969年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做準備工作。在那裏,他做了一個驚人之舉,面對蘇聯的攻擊和壓力,退場以示抗議,旗幟鮮明地彰顯羅馬尼亞捍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平等和獨立原則的立場,特別是在對待捷克斯洛伐克進行改革的布拉格之春問題。 [6]  [8]  [9]  [10]  [11]  [12] 
1972年2月28日調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1975年3月以後改稱政府副總理),同年4月18日被解除中央委員會書記職務。1972年10月13日—1976年6月16日兼任教育和教學部長。1974年4月1日任部長會議執行委員會副主席。1974年11月在羅共“十一大”上當選為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1975年3月18日任最高衞生委員會主席。1976年6月16日—1980年3月29日兼任國民經濟日用消費品生產協調委員會中央理事會主席(正部級政府成員)。1978年3月7日—1981年3月26日兼任財政部長。1978年3月根據羅共中央執委會的決定進入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常設局。1979年6月任羅馬尼亞常駐經濟互助委員會代表、經互會執行委員會委員,為捍衞羅馬尼亞的獨立和主權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979年11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仍當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執委會委員、常設局委員。1981年3月26日,羅馬尼亞大國民議會舉行會議,根據羅共中央建議,決定調整和加強政府經濟財政部門的領導,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被解除政府副總理和財政部長職務,調任消費合作社中央理事會主席。1982年1月任生產、收購和銷售合作社中央理事會主席。1984年11月羅共“十三大”和1989年11月羅共“十四大”均當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 [1]  [2]  [3]  [5]  [6]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是羅馬尼亞大國民議會代表。1957—1961年當選為加拉茨州伊韋什蒂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1—1965年當選為加拉茨州列什蒂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5—1969年當選為加拉茨縣圖多爾·弗拉迪米雷斯庫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9—1975年當選為蒂米什縣蒂米什瓦拉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75—1980年當選為阿拉德縣東阿拉德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80—1985年當選為巴克烏縣巴克烏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85—1989年當選為薩圖馬雷縣內格雷什蒂-奧阿什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1年和1966—1969年兩次擔任羅馬尼亞大國民議會文化和教育委員會主席。 [6]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訪華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自1959年起多次訪問中國。 [1]  [2] 
周恩來總理會見尼古列斯庫-米齊爾 周恩來總理會見尼古列斯庫-米齊爾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榮譽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曾榮獲多項功勳獎章和榮譽稱號,1957年被授予二級勞動勳章,1959年被授予三級“八·二三”勳章,1961年5月被授予“羅馬尼亞工人黨(共產黨)成立四十週年”獎章,1962年被授予一級“八·二三”勳章,1964年被授予“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之星”二級勳章,1966年被授予一級“圖多爾·弗拉迪米雷斯庫”勳章,1971年被授予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和“鐮刀和鐵錘”金星勳章,1984年被授予“社會和民族解放、反法西斯和反帝國主義革命四十週年”紀念勳章。 [7]  [6]  [15] 
齊奧塞斯庫為尼古列斯庫-米齊爾授勳 齊奧塞斯庫為尼古列斯庫-米齊爾授勳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邊緣化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和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都是黨內能力較強的領導人,曾幫助齊奧塞斯庫鞏固權力,但同時他們也敢於質疑齊奧塞斯庫在經濟政策中的冒進和錯誤,從1979年開始,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在多個場合公開批評和諫言齊奧塞斯庫統治下在經濟、政治和文化領域的過激、冒進行為,變得更加個人化和政策難以預料。70年代和80年代,他曾不止一次對齊奧塞斯庫及其家人和親信所施加的行為(經濟、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表示過異見或有強烈保留。所謂忠言逆耳,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因此漸漸失去影響力,到了20世紀80年代,他成為一個“邊緣化”的人物,只剩下黨中央政治執委的職務,在1981年至1989年期間,他僅僅領導全國合作社的工作,這標誌着他的權力大幅縮小。 [16]  [18]  [9]  [10]  [11]  [12] 
1989年12月22日羅馬尼亞政局發生劇變後,曾協助新政權負責食品供應工作,與揚·伊利埃斯庫領導的的羅馬尼亞救國陣線建立合作關係,一度成為救國陣線委員會的領導成員。但由於社會輿論和反對派的壓力,救國陣線被迫加速清除前共產黨人,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很快被清洗出去。1990年初,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被逮捕,1991年12月被宣佈無罪。1992年4月再次入獄,他與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庫馬尼亞·曼內斯庫揚·丁卡埃米爾·博布圖多爾·波斯泰爾尼庫被指控直接參與鎮壓布加勒斯特蒂米什瓦拉的示威者,法庭以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在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投票贊成鎮壓為由被判處他有期徒刑3年。1994年3月,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杜米特魯·波佩斯庫斯特凡·安德烈利娜·喬巴努盧德維克·法澤卡什等在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後被捕並判刑的前黨和國家領導人獲揚·伊利埃斯庫總統特赦出獄。 [2]  [3]  [5]  [6]  [19]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爭議

相關調查報告存在爭議,其一是他沒有真正的權力,不能影響事件的發展走向,其二他反對向蒂米什瓦拉的示威者開火;另一種説法是他支持齊奧塞斯庫動用武力鎮壓。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和揚·伊利埃斯庫一樣,都在20世紀70年代被邊緣化,他是齊奧塞斯庫周圍少有的非教條式的人物之一。獲釋後的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一直活躍在媒體上,接受了許多采訪並撰寫回憶錄,聲言自己無罪,極力捍衞共產主義制度,同時也指責齊奧塞斯庫濫用職權,併為社會主義羅馬尼亞四十多年的歷史辯護,聲稱自己維護了共產主義專政的民族價值觀。2001年出版的回憶錄揭示了羅馬尼亞許多事件未公開的信息檔案的真相。相對於其他黨內高級活動家,如馬尼亞·曼內斯庫、斯特凡·安德烈、杜米特魯·波佩斯庫等人,他在20世紀50年代積極推動“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解散和後來的民族共產主義(東歐戴高樂主義),被認為是愛國和開明的。 [9]  [10]  [11]  [12]  [20]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錄製訪談節目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錄製訪談節目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最後歲月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經常參加左翼政黨的政治活動,不顧年邁為重建羅馬尼亞共產主義政黨而積極奔走。2003年7月,原社會主義勞動黨與社會民主黨合併後,一部分社勞黨黨員另建社會主義聯盟黨(馬克思主義政黨),他是該黨的創始人之一。2010年,該黨改名為羅馬尼亞共產黨。2008年12月5日,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因心臟病在布加勒斯特的家中逝世,他是在睡夢中安詳離世的,享年86歲。 [18]  [1]  [17] 
晚年的尼古列斯庫-米齊爾 晚年的尼古列斯庫-米齊爾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家庭狀況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的夫人莉迪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他們有六個子女(3個親生子女和3個養子女)、11個孫子女,他們的子女與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的兒子、揚·格奧爾基·毛雷爾的兒子、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的孫子都有深交。尼古列斯庫家族後輩中最有名氣的是兩個孫子勒茲萬·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和奧娜·尼古列斯庫-米齊爾,繼承了家族的政治衣缽。他們都是羅馬尼亞的政治家、社會民主黨議員。勒茲萬的教父是尼庫·齊奧塞斯庫(齊奧塞斯庫夫婦的次子),勒茲萬是羅馬尼亞三大移動運營商之一“扎普”公司(Zapp)董事,奧娜是《時尚》雜誌的總裁,嫁給了黎巴嫩富豪賈米爾·託姆。 [18] 
2005年5月2日,勒茲萬死於一起交通事故。出席勒茲萬葬禮的有前社會主義共和國時期黨政高級領導人的子孫,包括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的孫子、馬達林·斯特凡·沃伊庫(社會民主黨眾議員、音樂家)、薩莎和維奧萊塔·馬裏內斯庫,參加葬禮的還有法內·斯普託魯(吉普賽商人)、特拉楊·伯塞斯庫總統的女兒埃列娜·伯塞斯庫、前總理拉杜·瓦西里的兒子圖多爾·瓦西里、前對外情報局局長克特林·哈爾納賈的兒子亞歷山德魯·哈爾納賈,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商人。 [18]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和孫子孫女 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和孫子孫女
參考資料
  • 1.    《當代國際人物詞典》編寫組.《當代國際人物詞典》第二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第180頁
  • 2.    《世界政治家大辭典》編委會.《世界政治家大辭典》(上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2年:第1116~1117頁
  • 3.    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東歐中亞問題譯叢》編輯部譯.《世界政壇人物辭典》.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
  • 4.    格奧爾基·伊·約尼查.《革命傳記記錄》.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歷史雜誌》月刊,1972年
  • 5.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世界人物大辭典編委會編輯.《世界人物大辭典》(兩冊).北京:中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
  • 6.    弗洛麗卡·多佈雷.《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傳記:1945——1989年》.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科學與百科全書出版社,2004年:第432~433頁
  • 7.    《羅馬尼亞歷史人物傳記辭典》編委會.《羅馬尼亞歷史人物傳記辭典》.布加勒斯特:梅羅尼亞出版公司,2008年
  • 8.    弗拉基米爾·蒂斯默納魯.《斯大林主義時期:羅馬尼亞共產主義政治史》.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2003年
  • 9.    弗拉基米爾·蒂斯默納魯.《共產主義社會學》.布加勒斯特:《Revista 22》週刊,2002年
  • 10.    弗拉基米爾·蒂斯默納魯主編.《總統委員會關於羅馬尼亞共產黨專政時期調查研究的最後報告》.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總統特別調查委員會,2006年
  • 11.    阿德里安·喬羅亞努.《站在馬克思主義的肩膀上,論述羅馬尼亞共產主義運動史》.布加勒斯特:庫爾泰亞堡出版社,2005年
  • 12.    維克托·弗倫扎.《斯大林主義在羅馬尼亞》(斯大林主義在羅馬尼亞的歷史).布加勒斯特:馬尼塔斯出版社,1990年
  • 13.    劉祖熙主編.《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年
  • 14.    彭樹智【著】.《世界史·現代史編》(下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 15.    in Consiliul Național pentru Studiera Arhivelor Securității. Membrii C.C. al P.C.R. 1945–1989. Dicționar, S. 433 f.   .Biografie[引用日期2016-08-01]
  • 16.    制度累積與制度耗散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引用日期2013-01-09]
  • 17.    伊拉里翁·蒂烏.《保羅·尼古列斯庫-米齊爾去世》.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國家雜誌》,2008年12月7日
  • 18.    弗拉基米爾·蒂斯默納魯.《1989年“烏托邦的毀滅”》.布加勒斯特:馬尼塔斯出版社,2009年
  • 19.    弗拉基米爾·蒂斯默納魯.《斯大林主義四季》.雅西:Editura Polirom,2005年
  • 20.    (Romanian) Ionela Săvescu, "A murit un comunist de omenie: Niculescu-Mizil", Evenimentul Zilei, 7 December 20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