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揚·丁卡

鎖定
揚·丁卡(Ion Dincă,1928年11月3日,登博維察縣,—2007年1月9日,布加勒斯特)前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黨、國家和軍隊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常設局委員,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第一副總理、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高委員會副主席。羅馬尼亞人民軍中將。他是尼古拉·齊奧塞斯庫最親密的助手之一和首席軍事和安全顧問。 [1-5] 
中文名
揚·丁卡
外文名
Ion Dincă
別    名
Teleagă
國    籍
羅馬尼亞
民    族
羅馬尼亞人
出生日期
1928年11月3日
逝世日期
2007年1月9日
畢業院校
布加勒斯特指揮與參謀學院
畢業院校
羅馬尼亞國防大學-諸兵種聯合學院
職    業
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工人官僚將軍
出生地
登博維察縣郭比亞鄉
黨    職
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
公    職
羅馬尼亞政府第一副總理
軍    職
羅馬尼亞人民軍總政治部主任
軍    銜
中將
政    黨
羅馬尼亞共產黨

揚·丁卡人物傳記

揚·丁卡工人出身

1928年11月3日,揚·丁卡出生於登博維察縣郭比亞鄉的一個貧窮的工人家庭。由於家境貧寒,他只讀到小學五年級。1940年在格耶什蒂的一個貿易商手底下幹體力活,並從事基本的會計工作。1942年,揚·丁卡移居布拉索夫縣弗格拉什,在弗格拉什化工廠當了六年的車牀學徒工,同時在工業技術學校學習四年,1947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1948年—1965年稱羅馬尼亞工人黨),仍留在工廠工作並從事工人運動 [1-2]  [3]  [4]  [5]  [6]  [7]  [8]  [9]  [10]  [11] 

揚·丁卡政工幹部

1948年,揚·丁卡參軍入伍,作為志願兵被分配到駐布拉索夫第4高射炮兵團。1949年2月被送到伊內烏第一軍事政治學校學習,畢業後被授予陸軍中尉軍銜,被分配到武裝部隊部政治教育部,與此同時,他還被分派到一個軍隊黨員審核小組委員會工作,儘管他只有短短三年的黨齡。1950年5月—1951年3月任羅馬尼亞人民軍陸軍第1山地師第3通信營政治委員。1950年晉升上尉,1951年晉升大尉 [1-2]  [3]  [4]  [5]  [6]  [7]  [8]  [9]  [12]  [10]  [11] 
1950年11月—1951年5月在政治幹部培訓團進修。這個培訓團隸屬羅馬尼亞人民軍總政治部(DSPA),由當時的武裝部隊部副部長兼總政治部主任尼古拉·齊奧塞斯庫領導。1951年3月—5月任克拉約瓦軍區政治部組織和訓練部主任。1951年5月—1954年10月先後任總政治部黨和共青團檔案記錄管理辦公室主任、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這一時期,他表現出很強的組織能力,工作積極認真和關心、幫助下屬,受到齊奧塞斯庫的賞識和栽培。1952年晉升為少校。1954年晉升為中校。1954年4月21日任羅馬尼亞最高法院陪審員。1954年10月—1955年10月在布加勒斯特指揮和參謀學院(今布加勒斯特綜合軍事學院)學習。1955年12月1日任羅馬尼亞人民軍第81防空部隊政治部主任。1957年7月,揚·丁卡被調到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會行政機關部任指導員,他的工作受到武裝部隊部部長列昂廷·薩拉揚大將的好評,1958年12月4日任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組織局駐武裝部隊部和內務部的黨務工作組組長,在此期間,丁卡握有直接監控內務部二司(反諜報機構)的活動的權力。1959年晉升為上校。 [1-2]  [3]  [4]  [5]  [6]  [7]  [8]  [9]  [12]  [10]  [11] 
揚·丁卡中校 揚·丁卡中校

揚·丁卡軍方首腦

1960年6月17日,揚·丁卡任羅馬尼亞武裝部隊總政治部主任,成為羅馬尼亞軍隊的黨務政工機關首長。1961年3月10日晉升為人民軍少將。1964年7月任新設立的羅馬尼亞武裝部隊最高政治委員會書記。武裝部隊最高政治委員會(CPSA)由總政治部改組而來,它除了繼續保留原總政治部大部分工作和權限外,還負責各級部隊黨委、各基層組織辦公室,接管中央有關部委首腦在軍中的政治代表的職能,武器指揮官和軍事院校負責人被置於它的管轄之下。在團級部隊,包括獨立營設置黨委辦事機關,它與指揮機關和營共同構成基層組織。1965年6月,丁卡被解除武裝部隊最高政治委員會書記的職務,進入羅馬尼亞國防大學—諸兵種聯合學院進修深造三年。1968年任國務委員會主席軍事顧問。 [1-2]  [3]  [4]  [5]  [6]  [7]  [8]  [9]  [12]  [13]  [10]  [11] 
1968年7月發生了蘇聯主導華沙條約組織國家聯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所有軍事單位都處於戒備狀態,齊奧塞斯庫擔心他持不同意見而沒有采取軍事動作(實際上就是反對出兵干涉):至少在形式上,羅馬尼亞不排除外部干預的可能,對蘇聯保持高度警惕。因此齊奧塞斯庫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可靠人物來幫他控制要害部門。 [1]  [14]  [13]  [15] 
1968年8月29日,揚·丁卡任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軍事部副部長,負責監控國防部、內務部、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司法部。1969年8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候補中央委員。1969年8月26日晉升為人民軍中將。1970年11月9日升任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軍事部第一副部長,負責監控內務部、國家安全委員會、司法部和總檢察院。1971年10月—1972年4月18日任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軍事部長。 [14]  [2]  [16]  [3]  [4]  [5]  [6]  [7]  [8]  [9]  [12]  [10]  [11] 
丁卡(右)和齊奧塞斯庫夫婦參加65週年黨慶 丁卡(右)和齊奧塞斯庫夫婦參加65週年黨慶

揚·丁卡黨政領導人

1972年4月18日在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揚·丁卡升任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主管軍事、公、檢、法工作。1972年10月13日—1973年11月9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1973年6月19日被解除中央書委員會書記職務,隨後調任羅馬尼亞共產黨阿爾傑什縣委員會第一書記兼阿爾傑什縣人民委員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儘管這一人事調動看起來像是降級,實際上丁卡被外放只是到下面去歷練,這是擔任中央主要領導職務的基本標準,也是齊奧塞斯庫對他想要用的人們的測試。 [2]  [3]  [4]  [5]  [1]  [14] 
1974年11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丁卡仍當選為羅共中央委員。1976年6月15日—1979年1月31日任羅馬尼亞共產黨布加勒斯特市委員會第一書記兼布加勒斯特市人民委員會執行委員會主席。1976年7月1日在羅馬尼亞黨和國家領導機構聯席會議上被增選為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同年11月3日在羅共中央全會上晉升為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1976年7月9日—1979年4月2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委員。1976年11月3日—1978年5月任羅共中央黨政幹部委員會委員。1977年8月25日轉入預備役 [14]  [2]  [16]  [3]  [4]  [5]  [6]  [7]  [8]  [9]  [12]  [10]  [11] 
揚·丁卡在擔任布加勒斯特市長期間,經歷了1977年羅馬尼亞“三·四”地震,地震後,齊奧塞斯庫責成丁卡和國防部長揚·科曼領導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此後,齊奧塞斯庫提出了“要把布加勒斯特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首都”的宏偉計劃,揚·丁卡主持了這一富有爭議的浩大工程的前期建設。 [1]  [14]  [13]  [15]  [17] 
1978年3月3日任羅共中央和國家城鎮和農村地區土地規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兼布加勒斯特城市建設和規範化執行委員會主席。1979年1月30日—1980年3月29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副總理兼工業建築部部長。1980年3月29日—1989年12月22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第一副總理,分管工業、農業和建築。1980年兼任投資活動協調委員會主席和電力和供熱、地質、石油等部門工作協調委員會主席。1981年6月任全國勞動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同時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經濟混合委員會羅方主席。1982年12月8日任全國農業、林業、食品工業和水利管理委員會主席,同時又當選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高委員會副主席。1988年3月兼任羅共中央國際關係和國際經濟合作事務委員會主席。1988年5月任中央物資和原材料生產和開發流程現代化和組織委員會主席。1988年任中央優化運輸委員會委員。1979年11月羅共“十二大”和1984年11月羅共“十三大”時仍當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1989年11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並升任政治執行委員會常設局委員。 [14]  [2]  [16]  [3]  [4]  [5]  [6]  [7]  [8]  [9]  [12]  [10]  [11] 
1961年當選為阿爾傑什州波特誇瓦第21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5年當選為阿爾傑什州莫扎切尼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9年當選為登博維察縣格耶什蒂第9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75年當選為阿爾傑什縣肯普隆格第3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80年當選為奧爾特縣巴爾什第9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85年當選為康斯坦察縣梅吉迪亞第9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75年3月22日—1980年4月1日任羅馬尼亞大國民議會國防委員會主席,1985年4月1日—1989年12月22日任羅馬尼亞大國民議會各國議會聯盟羅馬尼亞議員團成員。 [14]  [2]  [16]  [12] 
揚·丁卡一直被視為齊奧塞斯庫的“心腹寵臣”,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的一些行為就像是政治變色龍,他很好地扮演了齊奧塞斯庫的親密戰友的角色,據斯特凡·安德烈在2012年1月接受採訪時所言,“他甚至有可能在1989年12月成為羅馬尼亞總理。但同時,揚·丁卡參與了黨內要人關於齊奧塞斯庫的繼任者的討論,參加討論的有斯特凡·安德烈、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揚·伊利埃斯庫等,他還主張儘快由尼庫·齊奧塞斯庫接班,但康斯坦丁·奧爾泰亞努圖多爾·波斯泰爾尼庫表示反對”。 [1]  [14] 
但揚·丁卡不會放棄自己的信仰,他追隨齊奧塞斯庫直到1989年革命那天,他繼續留在獨裁者身邊是出於恐懼,還是政治算計,或許這是比較容易的解釋。 [1] 

揚·丁卡訪華

揚·丁卡曾八次訪問中國。 [3]  [4] 

揚·丁卡榮譽

揚·丁卡曾榮獲多項功勳獎章和榮譽稱號,1948年被授予二級勞動勳章,1953年被授予“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之星”五級勳章、“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成立五週年”紀念獎章,1958年被授予“羅馬尼亞人民軍成立十週年”紀念獎章,1961年被授予三級“愛國者”勳章,1964年被授予三級“八·二三”勳章,1969被授予二級“八·二三”勳章,1971年被授予二級“圖多爾·弗拉迪米雷斯庫”勳章,1974年被授予二級農業功勳勳章、“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之星”三級勳章,1981年被授予“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和“鐮刀和鐵錘”金星勳章,1984年8月21日被授予“社會和民族解放、反法西斯和反帝革命四十週年”紀念勳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八·二三”勳章。此外,還先後被授予三級軍事功勳勳章、二級軍事功勳勳章、一級軍事功勳勳章。 [14]  [2]  [16]  [5]  [6]  [7]  [8]  [10]  [12] 

揚·丁卡晚年

劇變、入獄、獲釋
1989年12月22日,羅馬尼亞政局發生劇變後,揚·丁卡被指控參與鎮壓“革命”(他曾向齊奧塞斯庫進言對示威者採取武力鎮壓)遭到逮捕,他被認為是造成流血事件的“罪魁禍首”。1990年2月2日,揚·丁卡和馬尼亞·曼內斯庫埃米爾·博布圖多爾·波斯泰爾尼庫以“種族滅絕罪”被布加勒斯特特別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沒收全部財產並繳納訴訟費用,1993年4月26日被最高法院減刑為有期徒刑15年零7個月。1994年,在吉拉瓦監獄被關押了5年零3個月後,揚·丁卡因健康原因被釋放。獲釋後,丁卡保持着共產主義苦行者的姿態並遠離公眾視線,晚年在女婿尼古拉·巴代亞的公司當顧問。 [2]  [4]  [5]  [12]  [1]  [14] 
無悔往昔
揚·丁卡由始至終都對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持強硬和否定態度。丁卡在去世前兩個月的2006年11月22日接受《真理報》採訪時曾談到:“揚·伊利埃斯庫是一個大流氓和叛徒”。丁卡認為他背叛了自己的黨和同志們,“歷史不應該忘記這個人,伊利埃斯庫是個大流氓,他是我們的人,我們一起建立了共產主義體制,只有我,和我的其他同事們,為建立現代化國家而工作,而伊利埃斯庫整天忙着宣傳和政治。這就是1989年後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的罪魁禍首,我被扣上種族滅絕而在吉拉瓦蹲了五年又83天的監獄。他們試圖編造六萬人死亡,把伊利埃斯庫和革命廣場的1045人變成英雄”。“我不想再重複一些我們所犯的錯誤。我不是一個懷舊的共產主義者,但我想説的是,我已經在這個國家實現了成百上千經濟目標,卻被他們定罪要破壞國家經濟“。揚·丁卡希望能夠公正、客觀地評價齊奧塞斯庫的歷史地位,而不是像他現在看起來的這樣,他説:“齊奧塞斯庫的名字不會被遺忘,他現在被唾罵,但他將來一定會回到正確的定位上。他有他的缺點,也有他好的一面。歷史會告訴我們真相“。 [1]  [18] 
2007年1月9日,揚·丁卡因中風逝世於布加勒斯特,享年79歲,按照將軍的軍階舉行軍人葬,他被安葬於布加勒斯特的根恰軍事公墓。 [14]  [18] 

揚·丁卡家庭

揚·丁卡有兩個女兒,多依娜(加布裏埃爾·波波維丘的妻子)和莉莉安娜(尼古拉·巴代亞的妻子),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後移居美國。女婿加布裏埃爾·波波維丘是羅馬尼亞最有影響力的房地產巨頭之一,他的生意包括或涉及巴尼亞投資銀行、霍華德·約翰遜大廣場酒店、卡薩·多依娜、Altrom集團、宜家家居、Comaliment、必勝客肯德基。波波維丘擁有的Altrom旗下有公園酒店、布加勒斯特霍華德·約翰遜酒店、美國食品網絡(該網絡在羅馬尼亞擁有肯德基特許經營連鎖餐廳)。 [19] 
女婿尼古拉·巴代亞是羅馬尼亞商業巨頭,經營銀行、電訊、IT產業、餐飲、連鎖酒店、布加勒斯特迪納摩足球俱樂部,持有必勝客和肯德基在羅馬尼亞的特許經營權,還是世界著名服裝公司貝納通日本勝利公司在羅馬尼亞的經銷商。 [20] 
據羅馬尼亞媒體稱,羅馬尼亞總統特拉揚·伯塞斯庫的父親杜米特魯·伯塞斯庫曾是揚·丁卡在軍中的老部下,兩人關係甚篤,丁卡可以説是伯塞斯庫家的恩人。因此,伯塞斯庫在從政後對丁卡及其家人給予了“特別關照”。 [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