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馛

鎖定
伊馛(?―459年),本姓伊婁氏,字珝,代郡(今山西代縣)人。北魏時期官員,獻皇帝拓跋鄰六弟後代。
勇猛剛健,擅長騎射。忠誠謹慎,頗有力量。起家員外郎,遷內三郎振威將軍,封爵汾陽縣子。支持太武帝拓跋燾討伐北涼,拜中護軍、秘書監,進封魏安侯,遷冠軍將軍、東雍州刺史,大力推行恩德教化。入為殿中尚書,長期負責宮廷守衞工作。跟隨太武帝行軍瓜步,屢立戰功,進號鎮軍將軍興安二年(453年),拜徵北大將軍、都曹尚書、侍中,進封河南郡公。興光元年(454年),任司空,位列三公之一,遷太子太保、錄尚書事。
太安五年(459年),去世,其子伊蘭襲爵。
本    名
伊馛
別    名
伊珝
所處時代
南北朝
逝世日期
459年
籍    貫
代郡
職    業
官員
官    職
司空、太子少保
爵    位
河南公

伊馛人物生平

伊馛早年經歷

伊馛年少時勇猛剛健,善於騎馬射箭,而且力大無比,能拖着牛倒着走,跑起來能趕上奔騰的馬。 [1]  神麚初年(428年),伊馛被提拔擔任侍郎,後轉任三郎,賜封汾陽子的爵位 [2]  ,加任振威將軍 [3] 

伊馛見識非凡

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拓跋燾準備討伐北涼,朝中參議此事的大臣都以涼州無水草,無法供給軍用為由,勸諫太武帝放棄這個想法,只有司徒崔浩勸太武帝下決心行動。羣臣走出宮廷之後,伊馛對太武帝説:“涼州如果真的沒有水草,他們怎麼能在那裏建立政權呢?參議的人當中阻止此事的意見不可採用,您應該聽從崔浩的意見。”太武帝同意他的説法。 [4]  同年九月,魏軍滅亡北涼,太武帝在北涼都城姑臧舉行盛大的宴會,他在宴會上對羣臣説:“崔公足智多謀,我對此已經不再感到新奇。伊馛是一個擅長騎馬射箭的武夫,他的見識竟能與崔公相同,實在是令人驚奇。” [5]  太武帝接着回頭對崔浩説:“伊馛有這樣強的智力,終究會到達公相的地位。”崔浩説:“一個人何必讀完書,然後才做學問呢。衞青霍去病也不曾讀書,卻能夠建立如此大的功勳,以致位在三公和輔相。” [6]  太武帝笑着説:“你説得很精彩。” [7] 

伊馛皇帝寵信

伊馛性情忠誠謹慎,太武帝特別喜愛他 [1]  ,親近相待日益殊異,賞賜非常優厚。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太武帝打算任命伊馛為尚書,封郡公。伊馛辭讓説:“尚書職務繁忙重要,公爵地位崇高,不是象我這樣的年少愚魯的臣屬所能勝任,請求陛下收回過分的恩信。”太武帝問他想擔任什麼職位?伊馛回答説:“中書省秘書省中的官員大多是文士,如果承蒙賞賜的話,請允許我參加他們的行列。”太武帝認為他非常賢明,就任命他為中護將軍、秘書監 [8]  [9]  後來,伊馛憑藉功勞賜封爵位為魏安侯,加任冠軍將軍。 [10] 
後來,伊馛出任東雍州刺史,他到任之後大力推行恩德教化,當地百姓都很思念他。伊馛回朝後改任殿中尚書,長期掌管宮廷守衞工作。太武帝對他非常親近信任。伊馛跟隨太武帝到瓜步,屢立戰功,進號為鎮軍將軍 [11] 

伊馛位列三公

興安二年(453年),伊馛調任徵北大將軍、都曹尚書,加任侍中之職,進封爵位為河南公。 [8]  [12] 
興光元年(454年)正月二十七日,伊馛擔任司空之職 [13]  ,位列三公之一。伊馛成為三公後,仍然能做到清廉簡約、自守節操,治理政務只是抓住要領而已,不刻意追求繁雜瑣碎。 [14-15] 
太安二年(456年),伊馛兼任太子太保 [16-17] 
太安三年(457年),伊馛與司徒陸麗等人共同治理尚書省之事。 [18-19] 
太安五年(459年)正月十七日,伊馛去世 [20]  ,其子伊蘭繼承河南公爵位。 [21-22] 

伊馛主要成就

伊馛擔任東雍州刺史期間,大力推行恩德教化,深為當地百姓所思念。後來入朝擔任殿中尚書,長期掌管宮廷的守衞工作,深得太武帝的親近與信任。 [23] 

伊馛歷史評價

拓跋燾:“馛智力如此,終至公相。” [23] 
魏收魏書》:①“少而勇健,走及奔馬,善射,多力,曳牛卻行。” [23]  ;②“及為三公,清約自守,為政舉大綱而已,不為苛碎。” [23]  ;③“伊馛以勇力見擢,而能贊伐姑臧之策,請參中秘之官,世祖嘉之於前,良有以也。” [23] 
李延壽北史》:“娥清、伊珝俱以材力見用,而珝以謀猷取異,其殆優乎。” [24] 
司馬光資治通鑑》:“馛善射,能曳牛卻行,走及奔馬,而性忠謹,故魏主特愛之。” [25] 

伊馛史籍記載

《魏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 [23] 
《北史·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三》 [24]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三至一百二十九

伊馛親屬成員

伊馛兒子

伊蘭,散騎常侍、庫部尚書、河南郡公。 [23] 

伊馛孫子

伊盆生,徵西將軍、岐州刺史、平城縣子。 [23] 

伊馛曾孫

伊武平,伊盆生之子,司徒祭酒。 [23] 
伊武榮,伊武平之弟,直閣將軍。 [23]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三》:馛善射,能曳牛卻行,走及奔馬,而性忠謹,故魏主特愛之。
  • 2.    《北史·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三》:伊珝,代人也。少勇健,走及奔馬,善射,力曳牛卻行。神初,擢為侍郎。轉三郎,賜爵汾陽子。
  • 3.    《魏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伊馛,代人也。少而勇健,走及奔馬,善射,多力,曳牛卻行。神初,擢為侍郎,轉三郎,賜爵汾陽子,加振威將軍。
  • 4.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三》:羣臣既出,振威將軍代人伊馛言於帝曰:“涼州若果無水草,彼何以為國?眾議皆不可用,宜從浩言。”帝善之。
  • 5.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三》:魏主置酒姑臧,謂羣臣曰:“崔公智略有餘,吾不復以為奇。伊馛弓馬之士,而所見乃與崔公同,深可奇也!”
  • 6.    《北史·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三》:太武將討涼州,議者鹹以無水草諫,唯司徒崔浩勸行。羣臣出後,珝曰:“涼州若無水草,何得為國?宜從浩言。”帝善之。及克涼州,大會於姑臧。帝謂羣臣曰:“崔公智計有餘,吾亦不復奇之。正奇珝弓馬士,所見能與崔同耳。”顧謂浩曰:“珝智力如此,終至公相。”浩曰:“何必讀書,然後為學。衞青、霍去病亦不讀書而致公輔。”
  • 7.    《魏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世祖之將討涼州也,議者鹹諫,唯司徒崔浩勸世祖決行。羣臣出後,馛言於世祖曰:“若涼州無水草,何得為國?議者不可用也,宜從浩言。”世祖善之。既克涼州,世祖大會於姑臧,謂羣臣曰:“崔公智計有餘,吾亦不復奇之。吾正奇馛弓馬之士,而所見能與崔同,此深自可奇。”顧謂浩曰:“馛智力如此,終至公相。”浩曰:“何必讀書,然後為學?衞青、霍去病亦不讀書,而能大建勳名,致位公輔。”世祖笑曰:“誠如公言。”
  • 8.    《北史·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三》:帝欲以珝為尚書,封郡公。珝以尚書務殷,公爵至重,辭之;中、秘二省,多諸文士,請參其次。帝賢之,遂拜秘書監,賜爵河南公。
  • 9.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三》:魏主欲以伊馛為尚書,封郡公,馛辭曰:“尚書務殷,公爵至重,非臣年少愚近所宜膺受。”帝問其所欲,對曰:“中、秘二省多諸文士,若恩矜不已,請參其次。”帝善之,以為中護國將軍、秘書監。
  • 10.    《魏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馛性忠謹,世祖愛之,親待日殊,賞賜優厚。真君初,世祖欲拜馛為尚書,封郡公。馛辭曰:“尚書務殷,公爵至重,非臣年少愚近所宜荷任,請收過恩。”世祖問其欲,馛曰:“中、秘二省多諸文士,若恩矜不已,請參其次。”世祖賢之,遂拜為中護將軍、秘書監。以功賜爵魏安侯,加冠軍將軍。
  • 11.    《魏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後出為東雍州刺史,恩化大行,百姓思之。轉殿中尚書,常典宿衞。世祖親任之。從幸瓜步,頻有戰功,進號鎮軍將軍。
  • 12.    《魏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興安二年,遷徵北大將軍、都曹尚書,加侍中,進爵河南公。
  • 13.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八》:乙丑,魏以侍中伊馛為司空。
  • 14.    《魏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興光元年,拜司空。及為三公,清約自守,為政舉大綱而已,不為苛碎。
  • 15.    《北史·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三》:拜司空。清約自守,為政舉大綱而已,不為苛碎。
  • 16.    《魏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太安二年,領太子太保。
  • 17.    《北史·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三》:大安二年,領太子太保。
  • 18.    《魏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三年,與司徒陸麗等並平尚書事。
  • 19.    《北史·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三》:三年,與司徒陸麗等並平尚書事。
  • 20.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九》:己酉,魏河南公伊馛卒。
  • 21.    《魏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五年薨。子蘭,襲。
  • 22.    《北史·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三》:薨。子蘭襲爵,位庫部尚書。
  • 23.    《魏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26]
  • 24.    《北史·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3-26]
  • 25.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