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斯瑪儀派

鎖定
伊斯瑪儀派(Isma‘iliyya),伊斯蘭教什葉派主要支派之一。亦稱七伊瑪目派。在中世紀伊斯蘭教史上,伊斯瑪儀派在思想、政治、軍事上均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
伊斯瑪儀派的信徒約計700多萬,主要分佈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斯坦、敍利亞巴基斯坦印度黎巴嫩巴勒斯坦等地。
中文名
伊斯瑪儀派
外文名
Isma‘iliyya
別    名
七伊瑪目派
性    質
伊斯蘭教什葉派主要支派之一

伊斯瑪儀派起源

該派產生於8世紀中葉,9世紀末形成獨立的教義學説和組織形式。據阿拉伯文獻載,8世紀中葉,什葉派第六代伊瑪目賈法爾·薩迪格(約699~765)最初指定其長子伊斯瑪儀(?~760)為繼任伊瑪目,後因伊斯瑪儀有酗酒惡習被廢除其繼位權,改立次子穆薩·卡茲姆(約745~799)為伊瑪目繼承人。
什葉派的多數人承認這個變更,少數人則主張,即使伊斯瑪儀酗酒,也無損於他繼承伊瑪目職位的權利,因為伊瑪目是安拉任命的,遂引起什葉派內部分歧。
760年,伊斯瑪儀逝世後,其父曾邀集麥地那各方面的著名人物,在清真寺公證伊斯瑪儀確已亡故,然後下葬。但少數伊斯瑪儀追隨者拒不承認穆薩·卡茲姆是合法的第七代伊瑪目,認為伊斯瑪儀並沒有死,他將作為“隱遁伊瑪目”(即馬赫迪)重臨世上,一部分人接受他去世的事實,認為伊瑪目位已通過伊斯瑪儀傳給他的兒子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
765年,賈法爾·薩迪格去世後,什葉派分裂,伊斯瑪儀(或其子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的追隨者形成了伊斯瑪儀派。該派只承認可見的伊瑪目世系從阿里至伊斯瑪儀只有7位,故又稱七伊瑪目派。

伊斯瑪儀派成員

伊斯瑪儀派的核心成員多為波斯和伊拉克籍的什葉派學者和傳教師,政治上反對阿拔斯王朝的統治和遜尼派的教義主張。由於阿拔斯王朝對什葉派的鎮壓和迫害,該派初以伊拉克的庫法為基地,分散各地進行秘密佈道活動。9世紀中葉,阿拔斯王朝各種矛盾日益激化,地方封建主稱雄割據,各地人民起義此起彼伏。伊斯瑪儀派的佈道活動便趁機發展,由達伊(即傳道師)組成秘密佈道組織,逐漸走向公開活動。
波斯籍的總傳教師阿卜杜拉·本·麥蒙(?~874)是伊斯瑪儀派神秘思想體系和秘密組織的奠基人。他最初在艾赫瓦茲和耶路撒冷等地活動,後在巴士拉設立該派的傳教總部,後又遷至敍利亞北部的賽萊米葉,領導各地的傳教活動。伊本·麥蒙宜稱,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作為伊瑪目已經“隱遁”,不久他將臨世治理人間。在伊瑪目暫時隱遁期間,由屬於“霍加”(即宣傳領袖)品級的成員代理伊瑪目領導宜教活動。
他和他的繼任者從總部向各地秘密派遣傳教師,傳播該派的教義,組織和動員什葉派加入該派組織,以期奪取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的政權。從877年起,該派的傳教師哈姆丹•卡爾馬特在庫法、哈拉夫在賴伊地區、阿布丹在法爾斯先後佈道並建立秘密宜道組織。881年,總部派傳教師阿里·本·法德爾和伊本·哈薩布在也門馬斯瓦山建立據點,得到當地部落支持。
883年,伊本·哈薩布從也門派其侄子海薩姆到印度信德佈道。隨着傳教師在波斯各地的廣泛活動,使呼羅珊地區、內沙布爾和馬爾·魯德成了該派新的傳教中心。10世紀初,呼羅珊地區該派的傳教師納薩菲的弟子又將該派教義傳到錫吉斯坦。10世紀中葉,呼羅珊的傳教師使基爾曼的庫夫斯部落歸信該派。伊斯瑪儀派在各地力量的不斷壯大,為它以後建立政權打下了基礎。
9世紀末,該派的傳教師哈姆丹·卡爾馬特庫法創建卡爾馬特支派。899年,卡爾馬特派的傳教師艾布·賽義德·詹奈比,在波斯灣西岸的巴林建立卡爾馬特國(899~1077),在阿拉伯半島東南部、敍利亞伊拉克、波斯有廣泛的影響。893年,也門伊斯瑪儀派傳教師艾布·阿卜杜拉·侯賽因到北非傳教,取得成功。909年,該派敍利亞賽萊米葉總部的新領袖歐拜杜拉·馬赫迪以阿里和法蒂瑪之後裔的名義到達北非,建立法蒂瑪王朝(909~1171)。969年法蒂瑪朝軍隊佔領埃及,哈里發在開羅設伊斯瑪儀派官方傳道總會作為中心,自詡為當然的領袖,各地傳道會接受其領導。
從第六代哈里發哈基姆(996~1026在位)執政後起,伊斯瑪儀派逐漸分裂,有些地區的傳道組織另立中心,先後分化出許多新的分支派別。其主要分支有:敍利亞、黎巴嫩德魯茲派;埃及的穆斯塔裏派;波斯、敍利亞的尼查裏派也門、印度和中亞的波豪拉派及霍加派;土耳其、敍利亞的努賽爾派;伊拉克巴林阿曼卡爾馬特派等。13世紀以後,有些支派逐漸消失。19世紀下半葉,尼扎爾派分支霍加派首領阿迦汗由伊朗遷到印度,在孟買建立宣道中心,並派出傳教師到各地傳教,後在北非建立了傳道組織。現世界各地的伊斯瑪儀派大多承認阿迦汗為精神領袖。中國新疆塔吉克族的穆斯林,屬伊斯瑪儀派系,有阿迦汗的信徒。

伊斯瑪儀派派別

10~11世紀初,伊斯瑪儀派的傳教師納薩菲、哈米德丁·基爾曼尼,吸收了新柏拉圖主義流溢説穆爾太齊賴派的唯理主義和畢達哥拉斯派的數論,使該派的教義更加哲理化和神秘化。教法學家努爾曼著的《伊斯蘭教基礎》,完善了該派的教法學理論。該派的宗教哲學思想主要是:數字“7”神聖説、宇宙流出説、《古蘭經》隱義説、隱遁伊瑪目即將復臨説。
數字“7”神聖説
該派為了論證其信仰的7位可見伊瑪目和隱遁伊瑪目即將復臨的信條,給數字“7”賦予神聖的性質,把宇宙的生成和歷史的進程均以“7”進行分期,從而推演出該派的聖職歷史傳系。該派認為,宇宙是從安拉流出的,宇宙的生成經歷了7個步驟:安拉+宇宙精神+宇宙靈魂+原始物質+空間+時間+大地和人的世界。與宇宙起源論相適應,認為歷史發展的週期也經歷7個時代,歷史週期發展到第7個時代結束時,人類歷史遂告結束。每個時代開始都有一位由安拉所授命的納提克(Natiq,即發言人)出現,作為新時代開始的標誌。這7位納提格是:阿丹(亞當)、努哈(諾亞)、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伊薩(耶穌)、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納提格是世界理性的體現。每個時代的納提格之後有7位薩米特(Samit,即沉默者),薩米特是納提格的特別助手,由他們把安拉啓示給納提格的經典的隱義秘傳給信眾。各時代的薩米特有伊斯瑪儀、哈倫(亞倫)、彼得、阿里、阿卜杜拉·本·麥蒙等,每個時代的第7位伊瑪目(薩米特)品位逐步提高,成為下一時代的納提格,他們廢除前一代先知所立的律法而代之以新的律法。納提格去世後其靈魂仍然存在,它要轉到新的納提格身上。第六週期的納提格穆罕默德和薩米特阿里已去世,他們的靈魂繼續存在,到第七個循環週期時,這些靈魂分別轉到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和阿卜杜拉·本·麥蒙的身上。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是第七位薩米特,並將重現而成為第七位納提格,開創第七個歷史時代,而且將廢除原有的律法,帶來新的啓示經文和對隱義真理的全面揭示,他將結束物質世界,對人類進行最後審判。在他未復臨之前,由12位霍加(即宣傳領袖)將代表他主持教務。
宇宙流出説
這個學説於10世紀時由該派傳教師納薩菲所提出。認為安拉是唯一的最高的實在,安拉既不具有一定形象,也不具有任何屬性和名稱,它是超乎人的理解力的,超越一切存在和非存在物的。安拉按自己的意旨(或神智)創造了宇宙理性,它是第一原始實在,是安拉的神智的表現形式,從宇宙理性中流出宇宙靈魂,由宇宙魂中產生7個擁有眾星的天體,各天體各有星宿並各自運轉,通過天體運轉,其幹、濕、冷、熱等因素(或性質)混合一起而形成土、水、空氣、以太四元素,這些合成物結合在一起,就產生有生長靈魂的植物,從植物中產生有感覺靈魂的動物,從動物中又產生有理性靈魂的人。這個宇宙體系強調了物質是從精神派生出來的,小宇宙的人和大宇宙的物質世界類同,精神、星辰和物質世界統一於安拉的創造。11世紀初,傳教師哈米德丁·基爾曼尼(?~1021)提出了略有不同的宇宙論體系,他把宇宙形成分成10個理性階段,強調了精神的重大作用。
《古蘭經》隱義説
該派為了論證其教義是以安拉啓示的神聖真理為依據,以確立本派的宗教權威,提出了《古蘭經》隱義説。該派認為,安拉啓示的《古蘭經》具有表義(Zahir,即扎希爾)和隱義(Batin,即巴廷)、外延和內涵的區別。表義包括對經文的明義公認的解釋以及根據經文所確定的教法;這種解釋和教法,隨先知和時代的不同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隱義是隱藏在經文和教法中的內在的奧義,隱義是經文的真正內涵,才是伊斯蘭教的真理。隱義是任何時代也不會變更的,它只有通過受秘傳者的闡釋或用譬喻、暗示、象徵等方法加以解釋,才能揭示出其奧義,達到領悟內在真理的境界。而闡釋這種隱義,唯有賴於獲得對經文字母和數字隱秘含義的神秘方法的秘傳。由於經文中關於宗教真理的內在含義被表面的形式所掩蔽,沒有受過秘傳的人,不能揭示它的帷幕,無法探究宗教的奧秘。該派的傳教師和經注學家,為了給此説尋找根據,他們對《古蘭經》的章節編排、章首的縮寫字母、各章節經文的內容,均作了附會其教義主張的解釋,並論證了其教義的來源是《古蘭經》的隱義。
隱遁伊瑪目即將復臨説
該派發展了什葉派伊瑪目學説,認為該派所信奉的第七代伊瑪目伊斯瑪儀或其子穆罕默德·本·伊斯瑪儀是暫時隱遁的伊瑪目,他們具有安拉賦予的神智和隱秘知識,他們即將奉安拉之命,以馬赫迪(即救世主)的身份復臨世間,懲治邪惡,揭示新的真理,主持正義,開創新時代。在隱遁伊瑪目未復臨前,由“霍加”代行領導教務。後該派的分支派別首領,多神化自己,確立其宗教權威。法蒂瑪王朝的創建者歐拜杜拉自稱是馬赫迪,是隱遁伊瑪目的代表;第六代哈里發哈基姆進一步神化自己,自詡是世界靈魂的體現,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是現世的伊瑪目(即活主)。尼扎爾派第四代謝赫哈桑·本·穆罕默德,自稱是從安拉那裏得到無限權力的伊瑪目,他是真理的代表,甚至宜稱世界末日已經到來,他奉安拉之命行使末日審判權。

伊斯瑪儀派伊瑪目列表

1. 阿里·伊本·艾比·塔裏卜 (600年 - 661年)
  2. 哈桑 (625年 - 669年)
  3. 侯賽因·伊本·阿里 (626年 - 680年)
  4. 阿里·伊本·侯賽因 (658年 - 713年)
  5. 穆罕默德·巴齊爾 (676年 - 743年)
  6. 賈法爾·薩迪格 (703年 - 765年)
  7. 伊斯瑪儀 760年(隱遁伊瑪目 [1] 

伊斯瑪儀派伊斯蘭教

伊斯蘭又稱伊斯倆目,在阿拉伯語有順從、和平和安寧之意,英文寫作 Islam。這是一個順從真主安拉胡、崇尚和平、祈求安寧的宗教。伊斯蘭教喜愛的綠色就代表着和平之意。
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蘭教世界的國家遍佈亞、非兩個大洲,總體算來也有大約五十個。此外,在各大洲很多國家裏都有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民(穆斯林)。這些國家包括一些西方國家諸如英、美、俄、法、德等國家。據統計,全世界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民總數約在十億人,僅次於基督教徒的人數。有跡象表明,伊斯蘭教徒人數有在幾年以後超過基督教徒人數的趨勢。其中有很多基督教徒在接觸、深入研究了真正的伊斯蘭教教義後自然會歸信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科學的宗教,它鼓勵人們通過真科學對宇宙、世界進行認識和思考,從而使信仰更加堅固。穆聖(算爛拉胡而來習我散來埋)説:“學者的墨汁濃於烈士的鮮血。”就是讓穆斯林們要努力學習知識,不盲從、不迷信。因為伊斯蘭是光明的、從真主降下的正教,它是科學的、充滿真理的,盲從和迷信不會認識它,只會損害它(請參閲伊斯蘭教的信仰)。
伊斯蘭教主張和平,主張對人應有慈愛之心。真主説:“你當以善待人,象真主以善待你一樣;你不要在地方上搬弄是非,真主確是不愛搬弄是非者。” (古蘭經28章77節,馬堅譯本)按教法規定,每一位有能力的穆斯林都應該向窮苦人伸出援助之手。
伊斯蘭教法嚴格,對於一個穆斯林,他口中吐了髒字兒就應該向主做懺悔,在背後談論別人就是幹罪,不力行五功、飲酒既是大罪了,更不要提無故傷人、殺人了。真正的穆斯林都是敬畏真主、遵紀守法的人。

伊斯瑪儀派遜尼派

遜尼派是與什葉派哈瓦利吉派穆爾吉埃派並稱為早期伊斯蘭教的四大政治派別。全稱“遜奈大眾派”,被認為是伊斯蘭教的正統派。人數約佔全世界穆斯林的90%,中國穆斯林絕大多數屬於該派。
形成。
656年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被刺後,敍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對阿里繼任哈里發表示不滿。雙方為爭奪哈里發的職位爆發了隋芬之戰。阿里在獲勝情況下,接受對方提出以《古蘭經》裁判的和談建議,從而出現了既反對穆阿維葉又反對阿里的哈瓦利吉派。661年初,阿里被哈瓦利吉派刺殺後,穆阿維葉取得了哈里發職位。因此,圍繞着哈里發問題的激烈爭論,又形成了什葉派和穆爾吉埃派。什葉派不承認前三位哈里發和穆阿維葉作為哈里發的合法性。穆爾吉埃派對此則持温和態度,主張哈里發問題應“推延”到後世由安拉裁決。而多數人則承認四位哈里發的合法地位,但對穆阿維葉擔任哈里發職位一事,既不表示反對,也不表示承認。他們除尊崇《古蘭經》外,還特別強調以聖訓為立法、立論的依據,故被稱為遵守“遜奈”(聖訓)的人們,即遜尼派。嗣後,該派在同哈瓦利吉派什葉派的鬥爭過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思想體系,以後又在同穆爾太齊賴派的長期論爭中,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教義、哲學思想和教法學體系,從而使初期的政治派別轉而成為宗教派別。

伊斯瑪儀派什葉派

什葉派是與遜尼派哈瓦利吉派穆爾吉埃派並稱為早期伊斯蘭教的四大政治派別。“什葉”的阿拉伯語意為“黨人”、“派別”。該派以擁護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後裔擔任穆斯林領袖伊瑪目為其主要特徵。後因內部主張分歧,又相繼分化出凱薩尼派、栽德派、伊斯瑪儀派、十二伊瑪目派等派別和許多支系。全世界什葉派穆斯林約有8000多萬人。主要分佈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阿富汗、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門巴林等地區。
歷史演變。
穆罕默德逝世後,穆斯林內部曾在由誰擔任哈里發(繼任人)的問題上發生分歧。後經協商,先後推選艾卜·伯克爾、歐麥爾和奧斯曼為第一、二、三任哈里發。但在此期間,仍有人主張穆罕默德的權力應由其親屬中信教最早、追隨穆罕默德傳教有功的阿里來繼承。據什葉派的傳述,當時穆罕默德的門弟子賽爾曼· 法裏西、艾卜·達爾等人宣稱穆罕默德生前曾有遺囑指定阿里為繼承人,從而逐漸形成一個擁護阿里為哈里發的派別勢力,被稱作阿里黨人。656年,奧斯曼被刺後,阿里當選為第四任哈里發。由於部分聖門弟子不承認阿里的哈里發地位,因之先後爆發了駱駝之戰、隋芬之戰和拿赫魯宛之戰。661年阿里遇刺身亡,穆阿維葉取得哈里發地位,建立了伍麥耶王朝,阿里黨人就在反對伍麥耶王朝的鬥爭中逐漸形成和發展成為什葉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