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仙俠

(仙俠文化)

鎖定
仙俠,它與傳統武俠相比,更加虛幻飄渺。仙俠作品中,往往會有神、仙、人、妖、魔、冥(鬼)的出現,在角色的成長過程中,而且作品中往往還會擁有各類法寶、仙器等。
仙俠小説,在唐、清時期比較繁榮,興起於民國時期,在創作上,以及古典仙俠元素構思上,大多以《山海經》、《淮南子》、《千字文》、《聊齋志異》等古書為素材,《中國神話史》、《中國古代神話》、《中國神話學》等著作為參本,部分融合了武學元素,創新出的特色現代古典仙俠作品。
隨着娛樂行業的興起,仙俠的內容載體,已經從小説改編到仙俠影視、仙俠動漫、仙俠遊戲等,是文學走向娛樂IP產業鏈的重要源泉,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仙俠文化。
中文名
仙俠
外文名
Fairy Salvation
注    音
ㄒㄧㄢ ㄒㄧㄚˊ
拼    音
xiān xiá

仙俠仙俠發展

仙俠雛形

仙俠文學的由來是:“魏晉、六朝間盛行的‘雜記體’神話志怪小説。”是武俠的源頭之一。仙學作品漸漸融合武學,之後融合道學,而成仙俠文學初形。在民國時由報刊雜誌帶動興起,到了當代由文娛IP產業鏈帶動興起,逐漸盛於新派武俠。早在民國之前,武俠更具實,而還珠樓主引入虛後,後來作者則受之啓迪,半虛半實化,從而進入了一段百家爭鳴時期。但是神話、志怪色彩這一關鍵性“仙”元素未曾融入進一步探索,致使仙俠進入停歇期。儘管武俠文化到後期,如蕭逸的《劍俠傳奇》,墨陽子的《仙凡劫》,黃易的《破碎虛空》等,風格也是越來越向仙俠靠攏,這是一種嘗試性的創作,不過當時沒有受到其他武俠作者重視,以致仙與俠一直脱離。俠的作品思想進一步發展為民或者為國之,而仙的作品思想一直模糊,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從而仙與俠的融合難度大大更加,許多研究者(學着、讀者、作者等)都探討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但卻未能解決。
修行者,俠道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武俠是漸漸從狹義發展廣義,而仙俠也是如此,過於侷限,將阻礙發展。仙不只是修仙,乃是“出世思想”,修術、修德、修道等等,基本核心為“眾生雖小,然則感悟大道,方其普度眾生”。 [2] 
“吾之不敏,願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感闕。”,在融入先輩們的思想精華後,千興言巧妙的採用道學的出世成仙之説,武學的入世俠義之説,作並列,以玄學中的太極之道作基墊,從而使其融合,形成了作品基礎的仙俠文學思想。

仙俠成型

古仙武俠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是千興言的《靈仙江湖》《俠行仙雨錄》中所寫的,一個人所行是孤俠,帶領眾生平亂世以為仙俠。從而形成了,“仙之修者,眾生為民”的思想,將傳統武俠的個人為國為民思想提升為眾人為天下蒼生的古仙武俠思想。 [5] 

仙俠歷代仙俠

仙俠神話是由人民集體口頭創作,表現對超能力的崇拜以及對理想追求和文化現象的理解想象的故事,屬民間文學的範疇,具有較高的哲學性、藝術性。一直是文人墨客與民間藝人進行創作的源泉,是古人開始思考與探索自然並結合自己的想象力所產生的。
彙編的素材著作:
戰國:《山海經
西漢:《神異經》、《淮南子
宋:《太平廣記
清:《唐人説薈
民:《唐宋傳奇集》、《古小説鈎沉
小説著作:
西漢:《列仙傳》、《十洲記
東晉:《天仙配》、《搜神記》、《志怪
隋:《古鏡記
唐:《異聞集》、《離魂記》、《補江總白猿傳》、《梁四公記》、《冥報記》、《枕中記》、《定命錄》、《玄怪錄
宋:《青瑣高議》、《文苑英華》、《括異志
明:《西遊記》、《濟公全傳》、《封神演義
清:《白蛇傳》、《八仙得道傳》、《寶蓮燈》、《聊齋志異》、《鏡花緣》、《子不語》、《閲微草堂筆記 [3] 

仙俠仙俠流派

仙俠古典仙俠

傳統、正統流派,也是最廣流傳的,參考古、源於古,創作之前要閲讀大量古典元素,一些古書參本,創作較難,常常伴隨神話元素,所以有的作品也稱神話仙俠,影視作品最受歡迎,但因作者很多不願意花很長精力學習神話與參考古書來寫古典,加之網絡平台當下盛行玄幻與修真,所以作品少之又少。

仙俠玄幻仙俠

廣義分支流派,幻想元素多,大多為作者自己想出的元素,天馬行空,只要有充住的想象力,和好的劇情即可,較易,影視作品較少涉及。

仙俠修真仙俠

狹義分支流派,網文寫的最多,修真原是道家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後來被作者想象添加了許多功法提升與丹藥煉器,作品質量參差不齊,以致氾濫其多,因不適合改編電視劇,所以影視作品幾乎不涉及,但網絡劇涉及較多。

仙俠仙俠文化

仙俠與玄、道、儒、武 [1] 

仙俠仙俠六界

仙俠神界

“增城九重,其高几裏”遠古人相信天地有三十六重天,地為九重,天為二十七重,所以神界又稱為天界。她們相信神的總管就是天帝,他和各路神都在天上居住和勞作,天帝居住的宮殿就在最上層,號稱靈霄寶殿,也叫天宮或天庭。天帝的天宮在最上的一重。
遠古的時候,人們對大自然認識不多,他們相信萬物有靈,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現象都各有神靈掌管。他們崇拜天,也懼怕天,把那時候的自然現象當成是天上神靈在發怒。他們認為山有山神,土地有土地神,河有河神,等等自然現象都有神,就連人間家家户户做飯的地方爐灶,也有灶神來保佑(現今大多鄉鎮過年貼春聯,都還不忘灶上貼個灶神,就是俗話灶老爺)。
凡人想入神界,需要到增城,闖增城九重蓮花塔。

仙俠仙界

起源晚於神界,乃是我國本土道教誕生之後,產生的世界。起源於《山海經》、《西山經》﹑《海內西經》、《大荒西經》等,謂其為天帝在下界之都邑﹐百神所在﹐萬物盡有﹔方圓八百里﹐高七萬尺﹐每面九門﹐門有開明獸守衞﹔其下有弱水之淵﹐外有炎火之山﹐遠望光芒四射﹔其上仙人﹐宮闕壯麗﹐園囿精美﹐奇花異木長在﹐珍禽祥獸畢呈。
含義就是仙界雖是下界之都邑,但不拘泥於神界的管束,人自修道圓滿後,登崑崙,闖崑崙山,過守護獸,入崑崙門,進仙境。

仙俠人界

在遠古的神話中,那個時候只有神界和魔界,它們之間的路被一個混沌的世界阻擋了,想要到達彼此的地方無比艱難。某一位繼任的遠古神帝為了戰勝魔界,表示其修行的正義,下令劈開這混沌世界。可是眾神們使勁了全部辦法也無能為力,最後是混沌青蓮誕生的盤古大神尋得開天斧,犧牲了自己才劈開了這世界。當這個世界出現時,神帝被這個有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的奇妙世界吸引了,忘記了與魔界的矛盾,於是派燧人氏、華胥氏,還有他們的女兒女媧與兒子伏羲,到這個世界繁衍後代。之後他們發現,他們的後代基本很少具有純正的神力,有的幾乎沒有,壽命也比神短得多,這事神帝知道後,不再將它們的後代叫神,而改為人,這個世界也就叫做了人界。有了人界,冥界、仙界、妖界也就隨着誕生了。
人界是各界之源,雖在六界中地位較低,但實力可以説也是最強大的。在於人界萬物自有情,可尋求自我的突破,不斷修煉,感悟思考,可反道成魔,可修道生仙,可修術成神。花草樹木、飛禽走獸修煉成妖后,亦是如此。

仙俠妖界

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吸收天地靈氣、日月精華修煉成妖后,她們崇拜人,這也是為什麼她們成妖后都化身成人的原因,但是她們大多禁不住魔界修行者的誘惑而自甘墮落危害人間。
妖人模仿學習道家,她們修習在於無量,修無止盡,不可限量,停滯將倒退不止,又保留着獸的弱肉強食的觀念。她們修量圓滿後,闖無量山,過守護獸,入無量門,進密境。

仙俠魔界

魔界是與神界相對的混沌世界,它處在混沌的陰面(神界是在混沌的陽面),景色與神界相反,大多陰暗。魔界修習着分兩派,一派崇尚無拘無束、為所欲為、為武是天、以武治人;另一派主張修煉平亂平和、無慾無求、生死與共。但是前者的崇拜者比較多,也就導致魔界不滿神界的約束,漸漸脱離了神界。

仙俠冥界

或稱鬼界,乃各方萬物的輪迴之處,終點與起點,需五道輪迴方其轉世。據《雲笈七籤》中收錄的記載(即《太上老君虛無自然本起經》),認為生前應修性守道,清靜寡欲,否則迷淪有欲,淆亂本真,不能返樸歸根。與道同體,其神便入五道。達鬼門關,走奈何橋,償還生前之罪孽、褒賞有功之士,忘卻前生過六橋轉世。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