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乳頭瘤病毒

鎖定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球形DNA病毒,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以人為唯一的宿主,非常耐受乾燥並可以長期保存。目前僅已知的150多種HPV亞型,根據其引起的疾病的嚴重程度,可以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
疾病的臨牀症狀包括各類皮膚疣,如尋常疣扁平疣蹠疣等。此外,高危型HPV可以引起多種腫瘤,如宮頸癌肛門癌陰莖癌等。傳播途徑主要包括接觸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其中性接觸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HPV人羣普遍易感,但存在過早性交、性激素水平紊亂、免疫力低下、多個性伴侶、吸煙等因素的人更容易感染。
防治方面,加強公共衞生宣傳,增進性教育,減少非安全性行為。疫苗接種是目前防治HPV感染最有效的手段。儘早識別並及時治療HPV感染也很重要,抗病毒藥物和外科手術是常見的治療方式。同時,定期篩查有助於早期定位HPV引起的各種腫瘤。
中醫病名
人乳頭瘤病毒
別    名
HPV
就診科室
皮膚科、婦科、男科
多發羣體
性激素水平紊亂、免疫力低下、多個性伴侶、吸煙等人羣
常見病因
直接接觸感染者的病變部位,間接接觸被污染的用品,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
常見症狀
皮膚部位出現淺褐色、灰黃色、膚色丘疹;病變部位出現乳頭狀、菜花狀突起
相關藥物
味喹莫特、三氯醋酸氟尿嘧啶軟膏

人乳頭瘤病毒具體分類

目前已有超過150多種人乳頭瘤病毒亞型被分離鑑定出來,據致病力大小或致癌危險性大小不同可將人乳頭瘤病毒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兩類,進一步根據侵犯的組織部位不同可分為以下四型:
  • 皮膚低危型:與尋常疣扁平疣蹠疣等相關,包括人乳頭瘤病毒1、2、3、4、7、10、12、15型等。
  • 皮膚高危型:與疣狀表皮發育不良有關,其他還可能包括外陰癌陰莖癌肛門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包括人乳頭瘤病毒5、8、14、17、20、36、38型。
  • 黏膜低危型:主要感染生殖器、肛門、口咽部、食管黏膜,包括人乳頭瘤病毒6、11、13、32、34、40、42、43、44、53、54型等。
  • 黏膜高危型:主要引起宮頸癌直腸癌口腔癌扁桃體癌等,包括人乳頭瘤病毒16、18、30、31、33、35、39型。

人乳頭瘤病毒流行情況

人乳頭瘤病毒(HPV)廣泛存在於自然界,1977年由德國學者Harald zur Hausen等在宮頸癌患者的標本中發現,迄今為止已發現150多種型別。在90%的宮頸癌和50%~75%的陰莖癌組織中可檢測出HPV病毒,並且均以HPV16型病毒感染為主。宮頸癌是患癌症女性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全球每年有30萬人死於宮頸癌,中國因宮頸癌死亡的人數約5萬人。
近年的研究還發現約20%的頭頸部鱗癌如喉癌鼻腔癌以及鼻咽癌等患者的腫瘤組織內可檢出HPV16型病毒。DNA人是人乳頭瘤病毒的唯一宿主,且人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的情況十分普遍,感染率也較高,一般宮頸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年齡相關,高峯年齡為15~25歲,為誘導宮頸癌發生的主要病因。

人乳頭瘤病毒致病性

人感染人乳頭瘤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膚和黏膜上皮細胞,且一般只在這兩處發病,不產生病毒血症。人感染後可導致的疾病與感染部位有關,如嗜皮膚性感染主要引起各種類型的皮膚疣,嗜黏膜性感染主要導致尖鋭濕疣、喉乳頭瘤等疾病,按HPV感染部位不同,對應疾病如下:
  • 皮膚感染:主要感染鱗狀上皮,誘導上皮細胞增殖,引起各種類型的皮膚疣,包括尋常疣、蹠疣、扁平疣和屠夫疣,一般為良性自限性感染。尋常疣和蹠疣多見於青少年手、足部,如HPV1、2、3、4型;蹠疣主要由HPV1、2、4型引起,扁平疣好發於青少年顏面、手背及前臂等部位,如HPV3、10型;屠夫疣常見於屠夫及賣肉者的手部皮膚,如HPV7型。
  • 黏膜感染:主要侵犯生殖道和呼吸道的黏膜,引起尖鋭濕疣喉乳頭狀瘤子宮頸癌等。HPV6、11型為低危型,尖鋭濕疣是由HPV6、11感染引起,屬於性傳播疾病,好發於生殖器及其周圍的皮膚黏膜,為良性病變,很少發生癌變。HPV6、11型還可引起兒童咽喉部乳頭瘤。此外,某些高危型HPV感染導致宮頸癌、外陰癌、陰莖癌、肛門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生殖道惡性腫瘤,與宮頸癌發生最相關的是HPV16、18、31、33、45型,其中16型HPV在宮頸癌患者的檢出率高達50%。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途徑

人乳頭瘤病毒具有傳染性,主要是直接接觸感染者的病變部位,或間接接觸被污染的用品傳播,以及性接觸傳播。此外,母嬰傳播可使新生兒在通過產道分娩時受到感染。

人乳頭瘤病毒傳染源

人乳頭瘤病毒的唯一宿主是人,故可使人患病的傳染源主要是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患者和該病毒攜帶者,以及其使用過的物品。

人乳頭瘤病毒傳播途徑

人乳頭瘤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接觸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具體如下:
  • 接觸傳播:大多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病變部位,或間接接觸人乳頭瘤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如接觸污染的內褲、浴盆、浴巾、便盆而間接被感染。
  • 性傳播:人乳頭瘤病毒引起的生殖道感染主要通過性生活進行傳播。
  • 母嬰傳播:若新生兒出生時經過帶病毒的產道,可因感染而患喉部乳頭瘤,病變主要發生在喉黏膜和聲帶,也可延伸到氣管支氣管

人乳頭瘤病毒易感人羣

人乳頭瘤病毒人羣普遍易感,但與過早性交、性激素水平紊亂、免疫力低下、多個性伴侶、吸煙等因素有關,存在此類因素者的發病風險較高。此外,如母親存在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其分娩的新生兒也易發生人乳頭瘤病毒感染。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症狀

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後,可根據感染部位的不同,出現尋常疣、扁平疣、蹠疣等皮膚和黏膜部位疣體,表現為顏面、手背、足跟等部位的丘疹,表面粗糙或光滑,質地硬,呈灰黃、褐色、膚色等。此外,可引起宮頸癌、陰莖癌、喉乳頭瘤等腫瘤,可表現為乳頭樣、菜花樣、雞冠樣突起。

人乳頭瘤病毒致病過程

大多數人乳頭瘤病毒為一過性感染,無症狀,50%~90%的感染可被機體免疫系統清除,僅有5%~10%發生持續感染,出現各類生殖道癌症和皮膚、黏膜疣,但從感染到發病的具體時間未明確。皮膚疣多表現為手、足、顏面、前臂等部位的丘疹,逐漸增大後呈乳頭樣,表面可粗糙或光滑,質地較硬,一般高於皮膚表面,顏色呈灰黃、褐色、皮膚色等。
生殖器疣多表現為表面光滑或粗糙的疣體,陰莖部位可出現角化性斑塊,稍高於皮膚表面,伴有色素沉着,外陰部位表現光滑丘疹,部分患者可見色素沉着,以及融合表現,陰道皮損表現為多個、細長的乳頭狀病變。腫瘤患者早期可出現糜爛和出血,晚期多表現為潰瘍病變和外生腫塊,腫瘤體積逐漸增大可出現壓迫症狀,如腸梗阻、膀胱梗阻。

人乳頭瘤病毒特殊人羣症狀

不同人羣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後的表現存在差異,具體如下:
  • 兒童:新生兒出生時,因為經過帶病毒的產道感染而患喉部乳頭瘤,病變主要發生在喉黏膜和聲帶,偶可延伸到氣管、支氣管。雖然喉部乳頭瘤是一種良性瘤,但嚴重者也可因瘤體阻塞氣道,從而危及生命。
  • 青少年:該人羣可發生尋常疣蹠疣扁平疣,表現為手指、手背和足緣等處出現針尖大的丘疹,逐漸增大呈乳頭樣,角化明顯,顏色灰黃或污褐色,表面粗糙,質地硬,高出皮膚表面。蹠疣好發於足跟、蹠骨頭或胼胝的基底部。扁平疣感染青少年顏面、手背和前臂等,局部可出現扁平隆起的丘疹,顏色同皮膚色或淺褐色,表面光滑。
  • 女性:如發生尖鋭濕疣,好發於陰唇、陰蒂、外陰、陰道、子宮頸等部位。在感染部位出現細小柔軟的淡紅色丘疹,隨着病情進展,丘疹數量逐漸增多,體積漸增大,呈乳頭樣、菜花樣和雞冠狀突起。外陰疣多出現於陰道口和陰唇,質地較軟,呈白色無蒂狀丘疹,可有多個細小指狀突起,部分患者可見色素沉着,或出現融合症狀,非黏膜區可出現乾燥和角化。陰道的皮損可為多個、細長的乳頭狀病變。如發生宮頸癌,此為女性第二大常見癌,宮頸可表現初為粟粒大,柔軟,淡紅色疣狀丘疹,逐漸增大,表面凹凸不平顯示乳頭狀、蕈狀或菜花狀,可有蒂,有潰瘍和出血,表面上皮有不規則血管襻,晚期可發展為潰瘍病變和宮頸外生腫塊,伴有腸梗阻、膀胱梗阻等壓迫症狀。部分腫瘤位於宮頸管內,難以被發現。
  • 男性:可出現多種症狀,如尖鋭濕疣,形態多樣,初發為淡紅色小丘疹,但可迅速增大,融合成一片。在局部濕熱和慢性刺激下,皮疹可迅速增大,形成乳頭狀或菜花狀。疣體柔軟,多充滿血管。如果疣體表面粗糙、發生破潰感染,可出現惡臭味。男性好發於陰莖的冠狀溝包皮繫帶龜頭等處。男性同性戀者常見於肛門及直腸,肛門疣的發病率是陰莖疣的7倍。生殖器病變也可為角化性斑塊,略高於皮膚表面,表面粗糙,有色素沉着,肛門癌患者可出現直腸出血表現,少數患者可無特殊症狀。此外,還可出現前列腺癌、肛門癌、陰莖癌等疾病。

人乳頭瘤病毒就醫指徵

如手指、手背、足緣、足跟、顏面、前臂等部位出現疣體,初起為丘疹,可逐漸增大,顏色為灰黃、污褐色,表面粗糙或光滑,或生殖器部位出現細小柔軟的淡紅色丘疹,體積增大後表現為乳頭樣、菜花樣、雞冠狀突起,男性多見於外生殖器及肛周部位,女性多見於陰道、陰唇和宮頸等部位,宮頸部位可有蒂,應儘早就醫。

人乳頭瘤病毒檢測方式

人乳頭瘤病毒主要通過病毒的分離培養、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檢查明確感染情況,還可通過免疫學檢查等實驗室檢測方式輔助診斷病毒類型。此外,還應注意患者的年齡、月經週期、免疫抑制劑應用、吸煙史等情況,有助於瞭解患者有無高危因素。

人乳頭瘤病毒金標準

臨牀上一般將病毒的分離培養、組織病理學檢查以及分子生物學檢測等檢查作為診斷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主要依據,具體檢查項目如下:
  • 病毒的分離培養:包括醋酸白試驗染色鏡檢,前者可檢測臨牀表現不明顯或不典型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用棉拭子蘸5%醋酸塗敷於可疑的病變皮膚上,1分鐘後即可觀察到病變局部表皮變粗糙,並出現白色丘疹或白斑。如果是肛周皮損則變白時間更長,一般需觀察15分鐘左右。此方法對檢測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較為敏感,但不是該疾病的特異性檢查方法,可能出現假陽性。染色鏡檢是將疣狀物作組織切片或生殖道局部黏液塗片,用帕尼科拉染劑染色後,在光鏡下觀察到特徵性空泡細胞或角化不良細胞和角化過度細胞,可初步進行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診斷。
  • 組織病理學檢查:適用於所有生殖道異型性病損,為確診尖鋭濕疣及排除腫瘤等生殖道疾病的最佳方法。將病變組織製成切片,經HE染色後,若見表皮呈乳頭瘤樣增生,在角質層、棘細胞層內可見凹空細胞,即可進行診斷。
  • 分子生物學檢測:因人乳頭瘤病毒不能體外培養,目前主要採用基因檢測法鑑定,是最常用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實驗室檢查方法,既可以對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進行確診,又能對其進行分型。主要的方法有斑點雜交法原位雜交法DNA印跡法聚合酶鏈反應。其中聚合酶鏈反應法可檢查人乳頭瘤病毒DNA片段含量很少的標本,而且標本來源不受限制,操作簡便、省時,特異性高,是最敏感的檢測方法,但易出現假陽性。

人乳頭瘤病毒輔助檢查

免疫學檢測是常見的輔助檢查,有助於輔助排查是否感染人乳頭瘤病毒,適用於臨牀表現不典型的人羣,可檢測病變組織中的HPV抗原。進行血清學試驗,應用重組技術表達抗原檢測血清中的lgG抗體,或抗原免疫動物製備免疫血清、單克隆抗體檢測組織、局部黏液中HPV抗原。
目前有關HPV免疫反應的研究較少,發生感染後如出現局部病灶,1~2個月內血清內可出現抗體,存在50%~90%的陽性率,在病灶消退後,抗體仍然可以維持數月到數年,但一般無保護作用。

人乳頭瘤病毒鑑別診斷

人乳頭瘤病毒與皰疹病毒感染後症狀相似,需進行鑑別。皰疹病毒原發感染以齦口炎為主,常見的臨牀表現是發熱、口頰黏膜和齒齦處出現成羣皰疹,組織細胞塗片檢查可發現核內包涵體和多核鉅細胞。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以皮膚和生殖器出現疣狀物為主,病變組織切片染色後,可見表皮呈乳頭瘤樣增生,在角質層棘細胞層內可見凹空細胞,由此可進行鑑別。

人乳頭瘤病毒防治手段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可導致疣和腫瘤等多種疾病,防治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有助於有效控制尋常疣、蹠疣、尖鋭濕疣等,以及宮頸癌、外陰癌、陰莖癌等多種生殖道疾病的發生。其中,接種HPV疫苗是控制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人乳頭瘤病毒消毒方式

人乳頭瘤病毒的抵抗力較強,一般可以耐受乾燥環境,能夠長期保存,經加熱或甲醛溶液處理方可滅活。

人乳頭瘤病毒疫苗信息

針對人乳頭瘤病毒,目前已有上市的疫苗,且預防性疫苗已用於臨牀,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預防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以及與此相關的生殖道癌前病變,具體包括二價疫苗(預防HPV16、18型),四價疫苗(預防HPV6、11、16、18型,及其所引起的生殖器疣、癌前病變、宮頸癌等病變)。
此外,新型九價疫苗目前已上市,屬於九合一疫苗(預防HPV6、11、16、18、31、33、45、52、58型),能有效預防80%~90%對應型別病毒而導致的宮頸癌、外陰癌前病變、陰道癌前病變、子宮頸癌前病變、生殖器官濕疣、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等相關疾病,耐受性良好,9歲以上兒童,無論男女均可接種。但是,九價疫苗不能治療和預防已經感染的尖鋭濕疣、宮頸癌、外陰癌和陰道癌前病變等。

人乳頭瘤病毒預防手段

除接種疫苗外,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最佳預防方式為避免與感染者直接接觸,對於感染者使用的生活用品、衣物等,也需避免接觸。由於人乳頭瘤病毒是性傳播疾病的重要病原體,重視性安全教育和社會管理等方面,有助於減少感染。

人乳頭瘤病毒治療手段

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後需要進行治療,可選擇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免疫療法和手術治療。
  • 物理治療:包括微波、激光、電灼、冷凍、光動力療法等,可以去除肉眼可見的瘤體和亞臨牀感染。
  • 藥物治療:主要使用5%味喹莫特、50%三氯醋酸、0.5%足葉草脂毒素酊、氟尿嘧啶軟膏等,可解決局部皮損問題。
  • 免疫療法:目的在於減少復發和加快清除病灶,多選擇異維A酸白介素干擾素胸腺素卡介苗轉移因子等藥物。
  • 手術治療:除針對病原體感染外,對於大範圍的病損,可施行外科手術治療。對於宮頸癌患者,可根據情況進行手術治療,輔以放化療。

人乳頭瘤病毒治癒性

人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後難以徹底治癒,容易發生持續性感染。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後一般侵入和隱藏於基底細胞層,人乳頭瘤病毒的蛋白抗原一般難以接觸免疫系統,容易形成持續性感染。
發生感染後的治療,主要在於消除可見病變和嚴重病變組織,但未證實可清除破壞和感染組織附近組織中的人乳頭瘤病毒,故治療後仍有可能復發,後期需定期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病毒分離培養等來複查。

人乳頭瘤病毒專家觀點

  • 各種常用方法的優缺點和選擇
激光和電灼療法:適用於多數的臨牀情況,具有準確定位,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小。缺點:治療深度需要熟練的操作者控制,傷口深癒合慢,尤其在外生殖器部位,傷口易出血和感染,容易出煙霧引起空氣污染和醫源性感染,所以需要嚴格的個人防護。所以對於疣體之間距離比較近、數量非常多,巨大疣體等不太適用。
微波治療:也適用於多數的臨牀情況,具有準確定位、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小、不出血、複發率低、無煙霧、無空氣污染等優點。缺點:治療深度需要熟練的操作者控制,傷口需預防感染,巨大疣體不太適用。
冷凍:適用於單發、小的病損、扁平型的臨牀類型。缺點:易復發,有時在病灶周圍形成自體種植。
光動力療法:更適用於粘膜、皮膚組織薄嫩處如尿道口、陰道壁、外陰等,優點是安全、有效、複發率低(可清除亞臨牀感染)、無疼痛或輕微、患者耐受性好。
藥物療法:足葉草脂等具有一定腐蝕性,需要保護好周圍正常組織,否則易形成周圍正常組織的種植。不太適合粘膜疣的應用。生殖器疣不好辨認的,不宜患者自行用藥。
咪喹莫特霜為外用免疫調節劑,優點是腐蝕性不大,患者自行用藥,方便。缺點:需要至少4-16周的用藥,太費時間,有一定的刺激性,也可能出現皮膚的淺糜爛面,對於大的疣體不建議單獨依靠此藥治療。
  • 採用綜合治療可以防治復發,達到臨牀治癒
用物理方法儘量去除瘤體。
應用免疫藥物:應用免疫製劑注射和外用等。
以上方法的有效組合應用,隨訪3-6個月後HPV感染引起的各類皮損可以臨牀治癒。但是上述方法只適用於各類良性病變,所以HPV感染引起的病變早期發現非常重要,但是也有些HPV感染和各種疣可以自動清除,但醫生無法告知哪個患者屬於自動清除病毒和自愈的人。
特殊部位感染的治療:主要指宮頸高危型HPV感染的治療
目前的科研已經表明:宮頸的高危型HPV持續性感染可以引起宮頸癌。所以如何清除宮頸的感染,及早防治宮頸癌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現行的宮頸癌的預防的手段是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方法有:陰道窺器肉眼觀察、宮頸刮片(TCT)、陰道鏡(必要時活檢病理)、HPV-DNA檢測等。這些方法只是查出宮頸癌前病變,以便於早期採取治療辦法。但是對於篩查發現的宮頸高危型HPV及輕度的宮頸病變,尤其是對於未生育的年輕女性,當前沒有更好的辦法以清除病毒和治癒相應的病變。
令人欣慰的是人們經過多年的科研和探索已經探索出一些經驗可以治癒宮頸的早期病變和清除病毒,在進一步的科研驗證。
參考來源: [1-13] 
參考資料
  • 1.    王明榮,周純武.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臨牀醫學腫瘤學[M].2017.
  • 2.    管俊昌,夏惠.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8.
  • 3.    孫建偉.現代醫學檢驗技術與治療醫用(下)[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 4.    張正,崔巍.醫學檢驗科[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4.
  • 5.    黃紅蘭,石金舟.醫學微生物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
  • 6.    劉愛民.實用臨牀檢驗診斷學[M].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 7.    陳建玲.婦科疾病診治策略[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8.    王桂琴,強華.醫學微生物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
  • 9.    劉保池,蔡端,朱同玉.特殊感染外科新理念與新技術[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
  • 10.    李進.腫瘤內科診治策略(第3版)[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 11.    陳軼玉,於愛蓮.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第3版)[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 12.    韓紹偉,張珺敏.哈里森感染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 13.    張思萊.張思萊科學育兒全典[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1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