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亡國

(漢語詞彙)

鎖定
亡國,漢語詞彙。拼音:wáng guó 釋義:通常意義上講的亡國特指政權更迭。
中文名
亡國
拼    音
wáng guó
出    處
《禮記·檀弓下》
釋    義
亡失國家

亡國漢語詞彙

亡國釋義

1、亡失國家。2. 滅亡了的國家。3. 將亡之國。 [1] 

亡國例句

1、亡失國家。
《禮記·檀弓下》:“晉獻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恆於斯,得國恆於斯。’”孔穎達疏:“言寡人聞前古以來,失亡其國,恆於此喪禍交代之時;得其國家,亦恆在於此交代之時。” [2] 
《孔子家語·辨樂解》:今也匹夫之徒,曾無意於先王之制,而習亡國之聲,豈能保其六七尺之體哉。 [3] 
《史記·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
《後漢書·李固傳》:“昔秦皇亡於沙丘,胡亥、趙高隱而不發,卒害扶蘇,以至亡國。”
宋 蘇軾《私試策問》之一:“呂氏既已滅矣,而吳楚之憂,幾至於亡國。”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回 :“卻説申侯聞知幽王廢申後立褒妃,上疏諫曰:‘昔桀寵妹喜以亡夏,紂寵妲己以亡商。王今寵信褒妃,廢嫡立庶,既乖夫婦之義,又傷父子之情。桀紂之事,復見於今,夏商之禍,不在異日。望吾王收回亂命,庶可免亡國之殃也。’”
2、滅亡了的國家
《孫子·火攻》:“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
《史記·太史公自序》:“存亡國,繼絕世。”
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3、將亡之國。
漢 桓寬《鹽鐵論·非鞅》:“譬若秋蓬被霜,遭風則零落,雖有十子產如之何。故扁鵲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國也。” [1] 

亡國滅亡的國家

  • 阿迪亞波納(Adiabene)
  • 阿卡德(Akkad)
  • 馬其頓帝國(大亞歷山大帝國)(Empire of Alexander the Great)
  • 亞述(Assyria)
  • 巴比倫(Babylonia)
  • 腓尼基城邦
  • 迦太基(Carthage)
  • 迦勒底(Chaldea)
  • 科馬根(Commagene)
  • 達西亞(Dacia)
  • 伊託魯里亞(Etruria)
  • 埃及帝國(Egyptian Empire)
  • 希臘(Hellenic)城邦以及他們的領土、殖民地、聯盟
  • 雅典(Athens)
  • 斯巴達(Sparta)
  • 科林斯
  • 色雷斯
  • 提洛
  • 埃伊昂
  • 敍拉古(Syracuse)等等
  • 希臘化國家(Hellenistic Empires)
  • 托勒密王朝(Ptolemaic,統治埃及)
  • 塞琉西帝國(Seleucid,統治亞洲),
  • 安提柯王朝(Antigonid,統治馬其頓和希臘)
  • 赫梯(Hittites)
  • 胡裏(Hurrians)
  • 古伊利里亞(Ancient Illyria)
  • 印度河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s) 哈拉帕(Harappa), 摩亨佐·達羅(Mohenjo Daro)
  • 以色列王國(Kingdom of Israel)
  • 猶太王國(Kingdom of Judah)
  • 呂底亞(Lydia)
  • 米底(Media)
  • 波斯帝國(Persian Empire)
  • 本都(Pontus)
  • 羅馬王國(Roman Kingdom), 羅馬共和國(Roman Republic), 羅馬帝國(Roman Empire)
  • 西徐亞(Scythia)
  • 蘇美爾(Sumer)城邦
  • 烏爾
  • 拉格什
  • 烏拉爾圖(Urartu)

亡國古代美洲文明

  • 古普韋布洛人(Ancient Pueblo Peoples)
  • 阿茲特克帝國(Aztec Empire,在墨西哥)
  • 卡俄基亞(Cahokia) (密西西比文化)
  • 印加帝國(Incan Empire,在秘魯)
  • 易洛魁部落聯盟(Iroquois Confederation)
  • 瑪雅文明(Maya civilization)
  • 特奧蒂瓦肯帝國(Teotihuacan Empire,在墨西哥)
  • 托爾提克(Toltecs)
  • 中世紀
  • 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 (395年-1453年)
  • 尼西亞帝國(Empire of Nicaea) (1204年-1261年)
  • 特拉比松帝國(Empire of Trebizond)
  • Epirus采邑(Despotate of Epirus)
  • 大保加利亞(Great Bulgaria)(632年-660年)
  • 伏爾加保加利亞(Volga Bulgaria) (660年-1236年)
  • 保加利亞第一王國(First Bulgarian Kingdom) (681年-1018年)
  • 保加利亞汗國(Bulgarian Khanate)(681年-864年)
  • 保加利亞第二王國(Second Bulgarian Kingdom) (1186年-1396年)
  • 十字軍國家(Crusader States) (1098年-1291年)
  • 埃德薩伯國(County of Edessa)
  • 耶路撒冷王國(Kingdom of Jerusalem)
  • 安條克公國(Principality of Antioch)
  • 的黎波里伯國(County of Tripoli)
  • 塞浦路斯王國(Kingdom of Cyprus)
  • 康斯坦丁諾普爾拉丁帝國(Latin Empire of Constantinople)
  • 薩羅尼卡王國(Kingdom of Thessalonica)
  • 亞該亞侯國(Principality of Achaea)
  • 雅典公國(Duchy of Athens)
  • 愛琴羣島公國(Duchy of the Archipelago)
  • 法蘭克王國(Frankish Kingdom) (~419年-843年)
  • 勃艮第公國(Duchy of Burgundy) (880年-1482年)
  • 洛林王國(Kingdom of Lotharingia) (855年-869年)
  • 洛林公國(Duchy of Lorraine)
  • 漢薩同盟(Hanseatic League)
  • 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 (843年-1806年)
  • 政權參與者列表(1792)(List of Reichstag participants)
  • 波美拉尼亞公爵統治下的波美拉尼亞(Pomerania) (1121年-1637年)
  • 哈布斯堡帝國(Habsburg Empire) (1282年-1867年)
  • 哈扎爾帝國(Khazar Empire) (652年-1016年)
  • 基輔羅斯(Kievan Rus) (860年-12世紀)
  • 中世紀英國諸國(States in Medieval Britain)
  • 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 (1200年-1266年)
  • 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國(Kingdoms of Naples and Sicily) (1043年-1410年, 1442年-1500年, 1735年-1860年)
  • 教皇國(Papal States) — 從1860年開始被意大利王國部分兼併,1870年完全被吞併。
  • 立陶宛大公國(Grand Duchy of Lithuania) (~-1795年)
  • 馬素比亞公國(Duchy of Masovia) (~-1561年)
  • 西班牙諸國(Spanish states)
  • 阿斯圖里亞斯王國
  • 納瓦拉王國
  • 阿拉貢王國(Aragon) (1035年-1479年)
  • 卡斯蒂利亞王國(Castile) (11世紀 - 1469年)
  • 萊昂王國(Kingdom of León) (913年-1037年, 1195年-1230年)
  • 威尼斯共和國(Republic of Venice) (727年-1797年)
  • 拉古薩/杜布羅夫尼克共和國(Republic of Ragusa/Dubrovnik) (1358年-1808年)
  • 薩伏依公國(Duchy of Savoy) (1416年-1714年)
  • 英格蘭王國(Kingdom of England) (~-1707年 1707年合併法案)
  • 中世紀愛爾蘭蓋爾諸國(Medi鎣al Irish gaelic states and polity)
  • 愛爾蘭的統治(Lordship of Ireland) (1171年-1541年)
  • 愛爾蘭王國(Kingdom of Ireland) (1541年-1800年)
  • 威爾士公國(Principality of Wales) (~-1282年 里茲蘭章程, 1400年-1536年 1536年合併法案)
  • 蘇格蘭王國(Kingdom of Scotland) (~-1707年 1707年合併法案)
  • 契丹 (Kitan, 又名遼國)
  • 女真國 (Jurchen, 又名金國)
  • 西夏 (Tungusen)

亡國近代現代

  • 意大利諸國(Historical states of Italy)
  • 荷蘭王國(Kingdom of Holland,Koninkrijk Holland/Royaume d'Hollande) (1806年 - 1810年) 國王為路易·波拿巴, 於1810年被法國吞併。
  • 巴達維亞共和國(Batavian Republic,Bataafse Republiek) (1795年 - 1806年) 法國的屬國。
  • 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國 (1581年 - 1795年) (Republic of the Seven United Netherlands,Republiek der Zeven Verenigde Nederlanden/Provinci?n) 八十年戰爭後於1581年獨立於西班牙,被拿破崙於1795年征服。
  • 英格蘭聯邦(Commonwealth of England)
  • 萊茵聯邦 (Confederation of the Rhine) (1806年-1813年)
  • 德意志邦聯(German Confederation)
  • 德意志帝國(German Empire) (1871年-1918年)
  • 波蘭-立陶宛聯邦共和國(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 (1569年-1795年)
  • 波蘭王國(Kingdom of Poland) (1815年-1831年)
  • 波蘭王國(Kingdom of Poland) (1916年-1918年)
  • 華沙公國(Duchy of Warsaw) (1807年-1815年)
  • 但澤自由市(Free City of Danzig) (1807年-1815年) (1920年-1939年)
  • 克拉科夫共和國(Republic of Krakow) (1815年-1846年)
  • 庫爾蘭公國(Duchy of Courland) (1561年-1795年)
  • 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 (14世紀到20世紀)
  • 勃蘭登堡-普魯士(Brandenburg-Prussia) (1660年 - 1701年)
  • 普魯士王國(Kingdom of Prussia) (1701年 - 1918年)
  • 羅馬共和國 (19世紀)Roman Republic (19th century)
  • 兩西西里王國(Kingdom of the Two Sicilies) (1815年 - 1860年)
  • 保加利亞第三王國(Third Bulgarian Kingdom) (1878年-1944年)
  • 保加利亞公國(Principality of Bulgaria) (1878年-1908年)
  • 杜蘭尼帝國Durrani Empire (1747年-1823年)
  •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 (1978年-1992年) 阿富汗共產主義。
  • 阿富汗伊斯蘭埃米爾(Islamic Emirate of Afghanistan) (1996年-2001年) 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
  • 伊拉克王國 (1922年-1958年)
  • 伊拉克共和國 (1958年-2003年) (注意:2004年6月28日新建的伊拉克新政府也叫伊拉克共和國。)
  • 琉球國 (1422年-1879年)
殖民地、保護國等
這些大多都是殖民地, 大多數在獨立之後改名。
  • 阿法斯和埃薩斯(Afars and Issas) - 1967年到1977年的法國領土,之前叫法國索馬里蘭。獨立之後改名為吉布提。
  • 巴蘇陀蘭(Basutoland) - 從1868年成為英國的保護國,後來成為殖民地(由南非管理)。1966年獨立,改名為萊索托。
  • 貝專納(Bechuanaland) - 從1884年成為英國的保護國,後來成為殖民地(由南非管理)。1966年獨立,改名為博茨瓦納。
  • 比屬剛果(Belgian Congo) - 從1908年到1960年是比利時的殖民地, 然後獨立,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
  • 英屬圭亞那(British Guiana) - 成為圭亞那
  • 英屬洪都拉斯(British Honduras) - 成為伯利茲
  • 剛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 -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於1884年命名,1908年被比利時吞併,區別於比屬剛果.
  • 達荷美(Dahomey) - 這個非洲王國被法國征服。1904年成為法屬西非的一部分。1960年獨立,1975年改名為貝寧。
  • 丹屬西印度羣島(Danish West Indies) - 丹麥的殖民地,1917年出售給美國。現在的美屬維爾京羣島。
  • 荷屬圭亞那(Dutch Guiana) - 成為蘇里南
  • 法屬赤道非洲(French Equatorial Africa) - 一個法屬的殖民地聯邦,於1910年形成,包含加蓬、中剛果、乍得和烏班吉-沙立。在1958年成為法國的自治領,聯邦被解散。
  • 法屬索馬里(French Somaliland) - 獨立於吉布提,改名為阿法斯和埃薩斯
  • 法屬蘇丹(French Sudan) - 1904年成為法屬西非的一部分。1959年形成獨立的馬裏聯邦以及塞內加爾,1960年瓦解,之後國名改為馬裏。
  • 法屬西非(French West Africa) - 解體為馬裏、塞內加爾、象牙海岸、上沃爾塔、尼日爾、幾內亞、達荷美和多哥。
  • 法屬印度(French India)- 成為印度的一部份。
  • 德屬東非(German East Africa) - 坦噶尼喀,現在屬於坦桑尼亞。
  • 德屬新幾內亞(German New Guinea) - 從1884年成為的國的保護國,1914年被澳大利亞佔領。
  • 德屬西南非洲(German South-West Africa) - 1884年到1915年為德國的殖民地,1990年獨立之前是南非的領土,獨立後改名為納米比亞。
  • 黃金海岸(Gold Coast) - 1874年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於1957年獨立為加納。
  • 香港(Hong Kong) - 聯合王國的殖民地,於1997年7月1日將主權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 印度支那(Indo-China) - 1949年前為法國領土。獨立為柬埔寨、老撾、越南。
  • 意屬東非(Italian East Africa) - 意大利的殖民地,包括厄立特里亞和意屬索馬里以及埃塞俄比亞。
  • 意屬北非(Italian North Africa) - 成為利比亞
  • 澳門(Macau) - 葡萄牙的殖民地,於1999年12月20日將主權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剛果(Middle Congo) - 法國的殖民地,獨立前叫做法屬剛果,於1960年獨立為剛果共和國。
  • 荷屬東印度羣島(Netherlands East Indies) - 荷蘭的殖民地,從荷蘭東印度公司控制的1799年開始,到拿破崙一世戰爭結束,之後受Kew Letters的管理,在拿破崙一世的戰爭期間由英國人佔領並且管理。 在1949年作為印度尼西亞獨立。
  • 荷屬圭亞那(Netherlands Guiana) - 成為蘇里南
  • 荷屬新幾內亞(Netherlands New Guinea) - 1949年之前為荷屬東印度羣島的一部分,1969年成為印度尼西亞的伊裏安查亞。
  • 新法蘭西(New France) 被英國征服,後來成為加拿大和美國的一部分。
  • 新赫布里底羣島(New Hebrides) - 英法共管直到1980年,作為瓦努阿圖獨立。
  • 新尼德蘭(New Netherlands) - 荷蘭殖民地,位於現在美國。主要在紐約州及其周圍,在1664年被英國征服。
  • 北羅得西亞(Northern Rhodesia) - 1964年成為贊比亞。
  • 尼亞薩蘭(Nyasaland) - 英國的保護國,以前叫英屬中非,於1907年重新命名為尼亞薩蘭。1953年與羅得西亞組成一個聯邦,於1964年獨立為馬拉維。
  • 烏班吉沙裏(Oubangui-Chari) - 成為中非共和國
  • 巴拿馬運河區(Panama Canal Zone) - 1979年以前是美國領土。現在成為巴拿馬的一部分。
  • 葡屬東非(Portuguese East Africa) - 成為莫桑比克
  • 葡屬幾內亞(Portuguese Guinea) - 成為幾內亞比紹
  • 葡屬印度(Portuguese India) - 成為印度的一部分
  • 葡屬帝汶(Portuguese Timor) - 1975年東帝汶宣佈獨立之前,帝汶島的東部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之後印尼派兵佔領東帝汶,直到2002年擺脱印尼獨立。
  • 葡屬西非(Portuguese West Africa) - 成為安哥拉
  • 羅德西亞(Rhodesia) - 南羅德西亞於1965年到1979年單方面宣佈獨立時的名字(現在的津巴布韋)。
  • 里約穆尼(Rio Muni) - 以前的西班牙的殖民地,1968年前為西屬幾內亞的一部分,後來作為赤道幾內亞獨立。
  • 盧旺達-烏隆迪(Ruanda-Urundi) - 聯合國託管到1962年,作為布隆迪和盧旺達獨立。
  • 南阿拉伯保護國(Protectorate of South Arabia) - 1967年以前的聯邦,由英國殖民地亞丁和許多保護國組成。也門人民共和國(於1970年從也門人民民主共和國中宣佈獨立),見:南也門
  • 西南非洲(South-West Africa) - 1915年,南非開始佔領德國殖民地西南非洲,直到1922年全部佔領,直到1990年作為納米比亞獨立。
  • 南羅德西亞(Southern Rhodesia) - 英國殖民地,1965年羅得西亞單方面宣佈獨立,後在1979年重新命名為津巴布韋,1980年獲得國際承認。
  • 西屬幾內亞(Spanish Guinea) - 成為赤道幾內亞。由里約穆尼和費爾南多兩塊以前的殖民地組成。
  • 西屬撒哈拉(Spanish Sahara) - 現在的西撒哈拉,1976年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亞同時宣佈對其有主權,並被分別佔領,後來被摩洛哥完全佔領。
  • 海峽殖民地(The Straits Settlements) - 1946年前英國的殖民地,成為馬來亞和新加坡。
  • 坦噶尼喀(Tanganyika) - 英國領土,1961年獨立,1964年成為坦桑尼亞的一部分。
  • 殖民地温哥華島(Vancouver Island)、上加拿大(Upper Canada)和下加拿大(Lower Canada)(後來成為加拿大的省)、新斯科舍(Nova Scotia)、新不倫瑞克(New Brunswick)、愛德華王子島(Prince Edward Island)和紐芬蘭(Newfoundland),正魯珀特(Rupert's Land)的土地,用很久改組他們自己的政府;後來他們全部成為加拿大的一部分。

亡國消亡的國家

這些國家現在已經分成幾個國家。
  • 奧匈帝國(Austria-Hungary) - 這個雙君主國家於1867年組成,由哈布斯堡帝國發展而來。分為奧地利和匈牙利兩部分。在1918年,帝國分裂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 南斯拉夫(Yugoslavia) - 於1918年、1929年在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黑山王國的基礎上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新建立;在20世紀90年代6個加盟共和國中的4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脱離南斯拉夫,後塞爾維亞和黑山於2003年重新建立南斯拉夫,2003年南斯拉夫更名塞爾維亞和黑山。
  • 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 - 在奧匈帝國的基礎上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建,1993年國家分裂成為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
  • 西印度羣島聯邦(West Indies Federation) - 1952年由獨立的加勒比海內的前英國殖民地組成。在牙買加投票決定脱離後,聯邦瓦解。
  • 馬裏聯邦(Mali Federation) - 1959年由法屬西非的兩個部分塞內加爾和法屬蘇丹組成,1960年分為塞內加爾和馬裏。
  • 蘇聯(Soviet Union)或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USSR) - 於1918年布爾什維克革命後由許多加盟共和國組成,後在1990年分裂為立陶宛、拉脱維亞、愛沙尼亞、摩爾瓦多、白俄羅斯、烏克蘭、亞美尼亞、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俄羅斯。
  •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United Arab Republic) - 埃及和敍利亞在1958年成立的聯邦,1961年解散,埃及使用這個名字直到1971年。
  • 中美洲聯合省(Provinces of Central America)也稱為中美合眾國 -- 獨立於1823年;1838年-1840年陷入內戰而分裂。
  • 波蘭-立陶宛聯邦共和國(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或兩國聯邦共和國(The Commonwealth of the Two Nations) - 在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於1772年-1795年劃分。這些土地是今天的波蘭、立陶宛、拉脱維亞、愛沙尼亞、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一部分。
  • 卡爾馬聯合(Kalmar Union) - 由丹麥、挪威和瑞典組成的由一個國王統治的聯邦。
  • 荷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1815年 - 1830年) (Verenigd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Royaume-Uni des Pays-Bas) 於1815年的維也納國會期間建立,分裂為比利時(1830年脱離)、盧森堡(1835年脱離)和荷蘭。

亡國更名的國家

這些國家的名字曾經被更改。
  • 緬甸(Burma) - 1989年改名為Myanmar。
  • 中非帝國(Central African Empire) - 臨時存在在(1977年-1979年)的中非共和國期間。
  • 錫蘭(Ceylon) - 1972年改名為斯里蘭卡。
  • 愛爾蘭(蒳re) - 於1949年使用另一種描述1。
  • 愛爾蘭自由邦(Irish Free State) - 1937年改名為蒳re。
  • 象牙海岸(Ivory Coast) - 1986年成為把國家名的寫法統一採用法語的“C魌e d'Ivoire”,並定為正式的名稱,廣推至所有采用拉丁字母的語言。
  • 柬埔寨(Kampuchea) - 柬埔寨(Cambodia)1980年到1989年的名字,後來改回以前(1949年到1975年)的名字。
  • 高棉共和國(Khmer Republic) - 柬埔寨(Cambodia)從1975年到1980年的名字。
  • 新康涅狄格(New Connecticut) - 比較短暫,在1777年成為佛蒙特共和國的名字。
  • 波斯(Persia) - 1935年改名為伊朗(Iran)。
  • 剛果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Congo) - 從1960年到1966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名字。
  • 暹羅(Siam) - 1939年改名為泰國
  • 外約旦(Transjordan) - 1946年改名為約旦。
  • 上沃爾塔(Upper Volta) - 1984年改名為布基納法索。
  •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 於1927年改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愛爾蘭的大部分於1922年獨立成立愛爾蘭共和國)。
  •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 只餘下塞爾維亞和黑山兩省的前南斯拉夫於2003年重新命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 扎伊爾(Zaire) - 從1971年至1997年採用此名,之後政權轉變,改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
  • 巴西帝國-1822年巴西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推翻帝制,建立聯邦共和國。
  • 南非“獨立”祖國
  • 這些“祖國”的人民為黑種人,被從南非准許“獨立”。由於不被其他國家承認,他們在1994年被官方重新合併。
  • 博普塔茨瓦納(Bophuthatswana) - 1977年獨立,1994年被重新合併。
  • 西斯凱(Ciskei) - 1981年獨立,1994年被重新合併。
  • 特蘭斯凱(Transkei) - 1976年獨立,1994年被重新合併。
  • 範達(Venda) - 1979年獨立,1994年被重新合併。

亡國分裂的國家

這些國家曾經宣佈過獨立,但是不能取得獨立、或者沒取得永久獨立的地位、或者重新合併進祖國、或者合併到另一個國家。
  • 德克薩斯共和國(Republic of Texas) - 1835年從墨西哥宣佈獨立,進而於1845年合併為美國德克薩斯州。
  • 里約格蘭德(Republic of Rio Grande) - 1840年宣佈獨立,一年後被墨西哥所合併,包括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新萊昂和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部分。
  • 加利福尼亞共和國(Republic of California) - 在1846年6月宣佈獨立,脱離墨西哥,在1846年7月被美國海軍佔領。
  • 美利堅聯盟國(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 - 1861年宣佈從美國獨立,1865年重新合併。
  • 蝦夷共和國(Republic of Ezo) -江户無血開城後,幕臣榎本武揚在蝦夷地(今北海道)領導擁幕派宣佈建立蝦夷共和國,以箱館五稜郭為都與明治政府對抗,從1868年12月28日至翌年5月18日,共128天,最後仍被明治政府所平定。
  • 台灣民主國(The Republic of Formosa),1895年5月23日發佈「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25日宣佈成立台灣民主國,年號永清。民主國成立後和日本軍發生不少血戰,史稱乙未戰爭。10月21日,日本軍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滅亡,立國共150天。
  • 加丹加(Katanga) - 1960年宣佈從剛剛建立的剛果共和國獨立,1963年再次被合併。
  • 比亞法拉(Biafra) - 1967年宣佈從尼日利亞獨立,1970年被擊敗和重新合併。
  • 車臣(Chechnya) - 1990年宣佈獨立,脱離俄羅斯為伊赤克利亞車臣共和國,但是隻被塔利班承認。在2002年恐怖分子襲擊事件後,經過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聯邦重新控制車臣。
  • 克里米亞(Crimea) - 1992年宣佈從烏克蘭獨立,但不久接受成為烏克蘭內的自治共和國。

亡國合併的國家

這些國家曾經獨立,現在是另一個國家的一部分。
  • 英屬索馬里蘭(British Somaliland) - 曾經宣佈為獨立的索馬里蘭共和國,後來成為索馬里的一部分。
  •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 1990年統一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 東羅美利亞(Eastern Rumelia) - 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1886年統一於保加利亞。
  • 東尤卡坦半島的陳聖克魯斯瑪雅 - 在19世紀50年代被英帝國認為是獨立的國家,現在是墨西哥的一部分。
  • Regency of Carnaro1919年和Free State of Fiume1920年,在港口城市Fiume和Rijeka的兩個短暫的政權,由Gabriele D'Annunzio宣佈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為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的爭議領土,1921年被意大利佔領。二戰後轉交給南斯拉夫,現在在克羅地亞。
  • 大不列顛王國(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 1801年合併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 夏威夷王國(The Kingdom of Hawaii) - 於1810年由卡美哈美哈一世統一,從1826年到1893年1月17日被美國承認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繼君主政體被顛覆之後以獨立的夏威夷共和國形態存在,直到1898年與美國合併。
  • 伊夫尼(Ifni) - 1969年以前為西班牙的領地,然後被摩洛哥吞併。
  • 印度土邦Indian Princely States
  • 意屬索馬里(Italian Somaliland) - 成為索馬里的一部分。
  • 卡拉特(Kalat) - 成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
  • 剛果王國(Kongo) - 非洲王國,1885年在柏林會議上被殖民列強所分裂。現在的安哥拉的一部分(incl. Cabinda)、剛果共和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
  • 摩爾達維亞(Moldavia) - 分裂為現在的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和烏克蘭。
  • 莫里斯尼特(Moresnet) - 極小的歐洲國家,100多年前成為比利時的一部分。
  • 紐芬蘭(Newfoundland) - 從1855年到1907年以的一塊英國的自治殖民地形態存在,然後主權在1934年恢復為英屬殖民地。在1949年加入加拿大。
  • 波多黎各(Puerto Rico) - 美國的加勒比領土。
  • Republic of Indian Stream - 1832年-1835年,現在美國的一部分。
  • 夏威夷共和國(Republic of Hawaii) - 成為美國的領土,後來成為美國的一個州。
  • 得克薩斯共和國(Republic of Texas) - 在1936年脱離墨西哥後,最終在1845年加入美國。
  • 越南共和國Republic of Vietnam - 現在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
  • 錫金王國(Kingdom of Sikkim) - 被印度於1975年吞併。
  • 南也門(South Yemen)(也門人民民主共和國)和北也門(North Yemen)(也門阿拉伯共和國)於1990年合併為也門共和國。
  • 圖瓦(Tuva)(又稱唐努烏梁海) - 中國的領土,後被蘇聯佔領,現在是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
  • 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 - 在成為奧匈帝國一部分之前半獨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為羅馬尼亞的一部分。
  • 佛蒙特共和國(Vermont Republic) - 佛蒙特共和國存在於1777年到1791年,後來佛蒙特成為美國的第14個州。
  • 瓦拉幾亞(Wallachia) - 於1859年與摩爾達維亞聯合組成羅馬尼亞。
  • 尤卡坦半島(Yucatan)共和國 - 成為墨西哥的一部分。
  • 桑吉巴爾(Zanzibar) - 桑吉巴爾在1964年與坦噶尼喀合併成為坦桑尼亞。
  • 漢志 - 1918年獨立,1925年被內志(沙特)攻佔,1932年與內志合併為沙特。
  • 內志 - 1902年獨立,1932年與漢志合併為沙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