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公之亂

鎖定
五公之亂,是前秦帝國在365年和367年~368年發生的歷史事件,是前秦帝國遭遇到的第三次生存危機(第一次是東晉桓温北伐,第二次是苻生執政),它實際上是兩次叛亂,第一次“一公”,第二次“四公”。從經過來看,很象是西漢七國之亂”的縮水版,但在歷史上知名度很低。
中文名
五公之亂
發生時間
365年
主要人物
苻幼
苻柳
苻武
主要人物
苻廋
苻雙
朝    代
前秦
意    義
前秦帝國遭遇到的第三次生存危機
起    因
苻健病逝

五公之亂雙方陣營

五公之亂朝廷陣營

世祖宣昭帝苻堅
輔國將軍王猛
建節將軍鄧羌
前將軍楊安
西縣侯苻雅
陽平公苻融
高陽公苻方
長樂公苻丕
范陽公苻抑
武衞將軍王鑑
寧朔將軍呂光
廣武將軍張蠔
後將軍楊成世
左將軍毛嵩
徵東主簿姚眺 [1-2]  [3] 

五公之亂五公陣營

淮南公苻幼
晉公苻柳
趙公苻雙
魏公苻廋
燕公苻武
將領苟興 [2] 

五公之亂事件記錄

五公之亂事件起因

355年,前秦帝國的開國之君景明帝苻健病逝,因為“三羊五眼”之讖言而取得太子之位的獨眼苻生登上皇位,此人因為生理有殘疾的緣故,兇殘無道,是一位著名的暴君。在位的兩年間,大肆屠戮,弄得臣下人人自危。357年,素有美譽的東海王苻堅(苻健弟苻雄的兒子,苻生的堂弟)發動政變,殺暴君苻生自立,改皇帝稱號為“天王”,自此前秦的帝位就由苻健系轉入苻雄系,雖然苻堅誅殺苻生是大快人心的事,但也無法擺脱“篡位”的事實,原先苻健系的王公們,通通從王爵變成了公爵,苻生的弟弟們自然是很生氣。

五公之亂第一次叛亂

365年夏,原先臣服於前秦的南匈奴右賢王曹轂、左賢王劉衞辰叛秦。當年8月,苻堅親征曹轂,以建節將軍鄧羌討伐劉衞辰,都是旗開得勝,“破之,斬轂弟活,轂請降,徙其豪傑六千餘户於安。”鄧羌擒劉衞辰於木根山。“九月,堅如朔方,巡撫諸胡。”淮南公苻幼認為苻堅遠在朔方,長安空虛,機會已到,於是秘密聯繫晉公苻柳、趙公苻雙(這位可是苻堅的親兄弟,不明白他為何也參與密謀,如果是想當皇帝,則苻健系王公勢大,成功后帝位肯定轉回苻健系,也輪不到他)起兵反叛,但苻柳、苻雙不知為何沒有及時響應,結果只有苻幼自己興沖沖從杏城起兵,奔襲長安。留守的衞大將軍李威迎擊,一舉將其擊潰,擒斬苻幼,第一次叛亂很快被平定。

五公之亂第二次叛亂

儘管在第一次叛亂中,苻柳苻雙沒有及時響應,但其陰謀已經敗露。只是“秦王堅以雙、母弟至親。柳,健之愛子,隱而不問。”將綏靖政策執行到底。但苻柳、苻雙內心不安並不會消除,也不相信苻堅的寬大,有種刀架在脖子上,不知何時會砍下來的感覺。出於野心和自保,他們又串聯上魏公苻廋、燕公苻武共謀再叛。
367年夏,前燕太宰、太原桓王慕容恪逝世,由上庸王慕容評繼任宰執,慕容恪生前力薦慕容垂為大司馬,但慕容評、可足渾氏等人迫害慕容垂,大司馬之位由無才無德中山王慕容衝擔任,排斥吳王慕容垂。這次人事變更,對稍後前秦內亂的成敗影響巨大。
當年秋,苻柳等四公密謀的消息開始走漏,苻堅徵招四公入朝。四公遂一不作二不休,當年10月,晉公苻柳據蒲阪、趙公苻雙據上邽、魏公苻廋據陝城,燕公苻武據安定,同時造反,聲勢浩大,對長安的前秦中央政府,形成包圍勢態。面對不利勢態,苻堅也有些慌張,試圖妥協,“遣使諭之曰:‘吾待卿等,恩亦至矣,何苦而反!今止不徵,卿宜罷兵,各安其位,一切如故。’各齧梨以為信。皆不從。”。妥協失敗,只能一戰了。
經過兩個月緊張籌備,於368年正月,苻堅正式出兵平叛:以後將軍楊成世進攻上邽,左將軍毛嵩進攻安定,輔國將軍王猛、建節將軍鄧羌進攻蒲阪,前將軍楊安、廣武將軍張蠔進攻陝城。其具體戰略是:對西線的苻雙苻武採取攻勢,對東線的苻柳、苻廋採取守勢,“命蒲、陝之軍皆距城三十里,堅壁勿戰,俟秦、雍已平,然後併力取之。”
初看這個部署,略有一點奇怪,前秦的一流將才如王猛、鄧羌張蠔全放在了主守的東線,而在主攻的西線,卻只有楊成世毛嵩這兩個二流將領,顯得頗不合理。但如果結合當時的“國際情況”,就很容易明白了:之所以在東線擺出這樣的豪華陣容,是為了防備前燕乘火打劫,守而不攻,也是怕逼得太緊,苻柳、苻廋會投燕自保。而西面的前涼,國力軍力均較弱,無此擔心。
可惜怕什麼來什麼。魏公苻廋本着“寧予外人,不予家奴”的精神,以陝城投降前燕,請求燕軍出兵接應,前秦門户大開!“秦人大懼,盛兵守華陰。”
看到這個統一北方的大好機會,前燕范陽王慕容德上疏:“先帝應天受命,志平六合;陛下纂統,當繼而成之。今苻氏骨肉乖離,國分為五,投誠請援,前後相尋,是天以秦賜燕也。天與不取,反受其殃,吳、越之事,足以觀矣。宜命皇甫真引並、冀之眾徑趨蒲阪,吳王垂引許、洛之兵馳解廋圍,太傅總京師虎旅為二年後繼,傳檄三輔,示以禍福,明立購賞,彼必望風響應。渾一之期,於此乎在矣!”前燕很多大臣,也認為機會難得,贊同慕容德的提議。
慕容評説道:“秦國,是一個大國,現在雖然遇上內亂,但不是容易打敗的。聖上雖然英明,卻比不上先帝(慕容儁),我們的才幹又不如太宰(慕容恪),只要保持國內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就行了,平定關中不是我們該乾的!”前燕出兵的事情,就這樣泡湯了。假如前燕出兵,因為燕的國力本來就強於秦,秦國又一分為五,彼此牽制,力量更弱;陝城、蒲阪的喪失使前秦失去可依託的屏障;就軍事才幹而言,秦將中除了鄧羌外,似乎也沒有人是慕容垂的對手。
苻廋寫信給吳王慕容垂皇甫真:“苻堅、王猛,都是人傑,謀為燕患久矣;今不乘機取之,恐異日燕之君臣將有甬東之悔矣!(越王勾踐滅吳時,命令把吳王夫差流放甬東)”慕容垂雖然贊同,但以受猜忌之身,不敢多説話。對苻堅來説,東邊的危險暫時終止了,西邊的戰局卻很不順利。3月,楊成世敗於苻雙苟興毛嵩也被苻武打敗,因東線無險,苻堅遂從容調動戰略預備隊,“復遣武衞將軍王鑑、寧朔將軍呂光、將軍馮翊郭將、翟傉等帥眾三萬討之”。4月,苻雙苻武乘勝以苟興為先鋒,進至榆眉,後來成為後涼“懿武皇帝”的呂光,應對得當“曰:‘興新得志,氣勢方鋭,宜持重以待之。彼糧盡必退,退而擊之,蔑不濟矣!’二旬而興退。光曰:‘興可擊矣。’遂追之,興敗。因擊雙、武,大破之,斬獲萬五千級。武棄安定,與雙皆奔上邽,鑑等進攻之。”西線轉敗為勝。
東線,晉公苻柳多次向王猛挑戰,王猛示弱不出,苻柳認為王猛膽怯,便於5月留世子苻良守蒲阪,率領二萬人渡黃河襲擊長安。等苻柳出蒲阪百餘里,前後難以呼應,鄧羌率領鋭騎七千夜襲,苻柳大敗,慌忙向老巢蒲阪方向撤退,又被王猛邀擊,再次慘敗,主力盡失,只帶數百人逃入蒲阪。王猛、鄧羌乘勝猛攻。
7月,王鑑、呂光攻克上邽,斬殺苻雙、苻武,赦免了他們的妻子兒女,西線戰事結束,王鑑等人馳援東線。
9月,王猛、鄧羌攻下蒲阪,斬苻柳,而後會同王鑑、張蠔會攻陝城。至12月,攻下陝城,生擒苻廋。苻堅問他為什麼造反?“對曰:‘臣本無反心,但以弟兄屢謀逆亂,臣懼並死,故謀反耳。’堅泣曰:‘汝素長者,固知非汝心也;且高祖不可以無後。’”於是,賜苻廋死,但赦免其七子。至此,第二次叛亂被平定,從367年10月到368年12月,歷時共一年零三個月。

五公之亂史書記載

資治通鑑·卷一百零一》 [4]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卷一百零一》:春,正月,秦王堅遣後將軍楊成世、左將軍毛嵩分討上邽、安定,輔國將軍王猛、建節將軍鄧羌攻蒲阪、前將軍楊安、廣武將軍張蠔攻陝城。堅命蒲、陝之軍皆距城三十里,堅壁勿戰,俟秦、雍已平,然後併力取之。 秦楊成世為趙公雙將苟興所敗,毛嵩亦為燕公武所敗,奔還。秦王堅復遣武衞將軍王鑑、寧朔將軍呂光、將軍馮翊郭將、翟傉等帥眾三萬討之。夏,四月,雙、武乘勝至於榆眉,以苟興為前鋒。王鑑欲速戰,呂光曰:"興新得志,氣勢方鋭,宜持重以待之。彼糧盡必退,退而擊之,蔑不濟矣!"二旬而興退。光曰:"興可擊矣。"遂追之,興敗。因擊雙、武,大破之,斬獲萬五千級。武棄安定,與雙皆奔上邽,鑑等進攻之。秋,七月,王鑑等拔上邽,斬雙、武,宥其妻子。以左衞將軍苻雅為秦州刺史。八月,以長樂丕為雍州刺史。
  • 2.    《資治通鑑·卷一百零一》:秦淮南公幼之反也,徵東大將軍、幷州牧、晉公柳,徵西大將軍、秦州刺史趙公雙,皆與之通謀。秦王堅以雙,母弟至親,柳,健之愛子,隱而不問。柳、雙復與鎮東將軍、洛州刺史魏公,安西將軍、雍州刺史燕公武謀作亂,鎮東主簿南安姚眺諫曰:“明公以周、邵之親,受方面之任,國家有難,當竭力除之,況自為難乎!”不聽。
  • 3.    《資治通鑑·卷一百零一》:十二月,秦王猛等拔陝城,獲魏公廋,送長安。秦王堅問其所以反,對曰:“臣本無反心,但以弟兄屢謀逆亂,臣懼並死,故謀反耳。”堅泣曰:“汝素長者,固知非汝心也;且高祖不可以無後。”乃賜廋死,原其七子,以長子襲魏公,餘子皆封縣公,以嗣越厲王及諸弟之無後者。苟太后曰:“廋與雙俱反,雙獨不得置後,何也?”堅曰:“天下者,高祖之天下,高祖之子不可以無後。至於仲羣,不顧太后,謀危宗廟,天下之法,不可私也。”以范陽公抑為徵東大將軍、幷州刺史,鎮蒲阪;鄧羌為建武將軍、洛州刺史,鎮陝城。擢姚眺為汲郡太守。
  • 4.    卷一百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