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丹林之戰

(1755年至1756年的戰役)

鎖定
丹林之戰,緬甸內戰期間的一次著名圍城戰。1755年,雍笈牙派緬甸人軍隊包圍了丹林(亦譯沙廉),孟人軍隊在法國數艘戰船及軍事顧問團支援下堅守該城。緬軍久攻不克,緬軍悍將敏拉戰死。雍笈牙精選93名勇士組成敢死隊,於1756年7月某夜乘孟人守軍不備,強行登城,一舉獲勝,法國戰船及顧問首領布魯諾等人被俘,丹林港被毀。 [1] 
中文名
丹林之戰
定    義
緬甸內戰期間的一次著名圍城戰

目錄

丹林之戰事件背景

18世紀 法國東印度公司的旗幟 徽章和主要據點 18世紀 法國東印度公司的旗幟 徽章和主要據點
早在1729年,剛剛在東方站穩腳跟的法國東印度公司,便開始對邊上的緬甸產生興趣。由於公司總部設在遠離歐洲本地治裏,所以迫切需要在安達曼海沿岸尋找合適的木材產區,方便製造海船用於貿易。因此,盛產柚木和油脂的緬甸就成為不二之選。加之荷蘭人又長期在孟加拉阿拉幹兩地佔據主導優勢,進一步強化了法國人去接洽東籲王朝的原動力。
沙廉港就位於後來的緬甸首都仰攻對岸 沙廉港就位於後來的緬甸首都仰攻對岸
於是,曾短暫為葡萄牙冒險家所佔據的沙廉港,就成為法國勢力深入中南半島的前進基地。他們不僅獲准在當地建立武裝商站,還順帶開起了造船廠,並在地緣上形成對荷蘭商業據點的區域合圍。若非主政的波旁王朝總是更熱衷於歐陸爭霸,這片小小的法屬領地可能在海岸邊獲得更多地盤及權益。但考慮到緬甸的戰略地位始終不如聖路易斯安那西印度羣島南亞次大陸,這樣的格局本身也是情有可原。
然而,以北方阿瓦貴族為核心的東籲王朝,也很難再維持住自己的鐵桶江山。包括沙廉在內的南部沿海地區,一直生活着大批前勃固王國(白古王朝)留下的孟族居民。除少數被特權籠絡的社會上層外,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都普遍感覺自己是低人一等。即便為深居阿瓦城的陛下當兵,也往往只能去地位不高的海軍與後勤部門,所以始終期待着有機會就光復故國。於是,原本運作良好的法國造船廠,就在1742年的地方騷亂中遭廢棄。
生活在緬甸南部海岸的孟族居民 生活在緬甸南部海岸的孟族居民
但孟族起義者也非常清楚,僅靠自身實力很難完成復國大業,最好的方法還是繼續同歐洲人保持合作。於是在數年後向本地治裏派出使節,請求法屬印度總督杜佈雷為他們提供武器彈藥。後者雖不想錯失擴張良機,卻也會計劃外的事情持謹慎態度。索性派遣著名的外交家布魯諾前往當地考察,並順帶捎去一批武器和軍事顧問團隊。
公元1751年7月,布魯諾和法國軍事顧問團抵達沙廉,並迅速完成了對緬甸南部海岸的局勢評估。他在秘密寫給杜佈雷總督的報告中,建議東印度公司直接出兵佔領整個伊洛瓦底江的下游三角洲,而不要拘泥於小小的沙廉內港。同時還不忘和重新建立的勃固宮廷搞好關係,派屬下擔任孟族士兵的槍炮教官。短時間內讓大量孟族士兵開始用上新式火槍兵,得以在對鎮壓者的戰鬥中居於上風。
布魯諾認為只需要幾百士兵就能佔領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布魯諾認為只需要幾百士兵就能佔領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可惜,布魯諾的努力並不為波旁王朝所看重。當時的國王路易十五,致力於將英屬領地趕出北美大陸,並要在歐洲本土收拾任何敢於拿英國補貼的攪局者。作為次要戰場的印度,也有兩國的東印度公司在忙着合縱連橫。戰略地位遠遠不如的緬甸,自然不可能分到多少財政傾斜。因此,當尾隨而來的英軍搶佔內格雷斯島,小小的法國顧問團都沒法採取任何反制措施。僅僅是靠人脈關係,讓勃固復國者們堅持不將沙廉承包給對方管轄。此舉也直接導致英國東印度公司不再期望爭取孟族人合作,轉而尋求同他們的任何對手聯絡。
緬甸傳統畫作中的勃固城 緬甸傳統畫作中的勃固城
更要命的是,法國援助的微薄與時斷時續,也嚴重製約了勃固起義者的戰力升級。雖然在表面上,他們經常在野戰中以新式火槍射暴對手,卻依舊沒有可靠的炮兵隊伍。也沒有及時建立成體系的軍工部門,為迅速武裝更多兵源提供物質基礎。當戰線迅速從海岸邊延伸至緬甸北部,後繼乏力的他們就很難攻克設防城市,大大消耗了其他領域的戰備資源。加之孟族人的目的在於復國而不是要取而代之,所以對強化阿瓦等地的佔領毫不上心。等到全新的貢榜王朝在戰亂中異軍突起,只得在數次大肆擴軍後節節敗退。野心甚大的新君雍籍牙,則根本不準備同南方系和睦共處。
雍籍牙和他的火槍手部隊 雍籍牙和他的火槍手部隊

丹林之戰經過

到了1755年5月,貢榜王朝在的先頭部隊已進軍至沙廉城下,並在河對岸的仰光建立要塞營地。儘管來者只有規模不大的5000名士兵,卻由雍籍牙麾下的悍將敏拉負責指揮。隨他一同抵達的火槍手軍團,也是北緬甸最好的步兵力量。然而,布魯諾同樣主持了對沙廉的防禦升級,通過對原有城牆的修繕,安上了自己從印度帶來的新式火炮。法國軍事顧問們雖然數量不多,卻不乏炮兵領域的專業人才,足以對缺乏重武器的圍攻者造成巨大傷害。結果,敏拉大將主持的第一輪強攻,就在沙廉的火力反擊前被徹底擊潰。
法國武裝商船也參與了沙廉守軍的反攻 法國武裝商船也參與了沙廉守軍的反攻
當年6月,得到增援的勃固軍隊開始發起反攻,準備渡河佔據對岸的仰光要塞。鑑於陸軍部隊沒有可靠的炮兵增援,布魯諾轉而要求停泊在沙廉港內的武裝商船出面協助。儘管只配備了少數中等口徑艦炮,但它們的加入還是讓躲在工事背後的北緬軍隊非常被動。然而,3艘突如其來的英國東印度公司艦船,卻在關鍵時刻加入戰鬥。雖然在一番纏鬥後被沙廉守軍驅逐,卻成功將法國船隻從上游陣位吸引出來。孟族士兵的進攻,也因僅有的火力增援喪失而被迫叫停。雙方的激戰也因雨季開始而趨於消停。
一名典型的勃固軍事指揮官形象 一名典型的勃固軍事指揮官形象
然而,真正的危機才剛剛開始降臨到守軍頭上。更多貢榜王朝的部隊正源源不斷地從北方南下,他們從各個方向完成對沙廉的徹底圍困,讓其他勃固城市的增援都無法順利抵達。原材料的緊缺問題,很快就讓法國兵工廠的生產陷於停頓,使得布魯諾不敢再策動任何反擊。除繼續進行比較消極的防禦,就只能寄希望於印度總督從本地治裏給自己派遣新援。相反,英國人已順利同雍籍牙取得聯繫,並將許多新式槍炮贈送給北緬軍隊。
不斷從北方南下的貢榜王朝軍隊 不斷從北方南下的貢榜王朝軍隊
1756年1月,雍籍牙帶着兩位王子親臨前線,並派遣數萬名水陸軍士兵加緊對沙廉的強攻。但沙廉的頑強抵抗,還是讓圍攻者們損失慘重。只是因為貢榜王朝已基本控制了緬甸大部分地區,才得以有充足的炮灰被不斷送來消耗守軍彈藥。接着又是長達6個月的持續騷擾與全面封鎖,最終才勉強佔據已受損嚴重的城郊商站。許多歐洲僑民紛紛逃離緬甸,但還是有來不及帶走的剩餘船隻被貢榜士兵奪取下來。但作為火槍手軍團指揮官的敏拉,也被實施選擇性射擊的法國大炮擊斃。
18世紀中期的法國炮兵 18世紀中期的法國炮兵
由於始終等不來自己人救援,心灰意冷布魯諾也決定秘密出城去和雍籍牙進行和談。但此舉很快被城中的孟族指揮官察覺,並直接將他關入大牢囚禁起來。失去實際領袖的沙廉守軍,也在愈演愈烈的圍攻中日益消沉。
貢榜王朝的貴族騎兵訓練 貢榜王朝的貴族騎兵訓練

丹林之戰結果

1756年7月25日,雍籍牙下令全軍徹夜敲鼓奏樂,做出一副要忙於搞慶典的架勢。同時卻派出由93名挑選士兵組成的黃金連隊,秘密攀爬翻越過沙廉城牆。由於他們都是高階武士、近衞軍成員和需要戴罪立功的前朝貴族,所以很快擊敗了身心疲憊的防禦者。隨着他們將城市的巨大木門撬開,大批嚴陣以待的北緬士兵也順勢衝入城中。徹底崩潰的孟族守軍,則和他們的家人一起在徹夜屠殺中被消滅乾淨。而布魯諾和法國顧問則全部被緬甸人逮捕起來,並由勝利者施以發泄性的虐待。
18世紀的法國海軍陸戰隊 18世紀的法國海軍陸戰隊
直到此時,才有2艘姍姍來遲的武裝商船,帶着小股援軍從本地治裏抵達沙廉。雍籍牙又強迫布魯諾寫信騙對方能安全停靠,隨即下令將被捕的法國船長們處死。至於船上的35門艦炮、5門野戰炮和1000支燧發槍,也同大量彈藥一起被緬甸軍隊收入囊中。不幸被俘的200名船員和水兵,則被直接編組為國王的外籍奴隸軍團。
由於七年戰爭的迫在眉睫,包括印度總督在內的法國軍政大員,都沒有精力來對他們實施營救。這些人也就被迫隨雍籍牙南征北戰,並參與到對孟族總部勃固城的圍攻。其中一個名叫米勒德的上尉,會在日後成為貢榜王朝的近衞軍指揮官。他的大部分同伴則被整體安排到北部內陸定居,同17世紀時沙廉圍攻戰中被俘虜至當地的葡萄牙後裔混居,徹底淪為歷代緬甸國王的天主教炮兵部隊。
參考資料
  • 1.    熊武一、周家法主編.《軍事大辭海·上》:長城出版社,2000年5月:第4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