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族

鎖定
孟族(孟文: မန်或မည်;緬甸文:မွန်,緬甸語委轉寫:mwan,寬式IPA:/mun/;泰文:มอญ)是緬甸與泰國一古老民族,在緬甸少數民族中排名第四,人口為130萬,佔緬甸總人口的2.8%。
孟族多居住在平原地區,從事水稻種植。歷史上孟族曾建造過大型的水利灌溉工程,是東南亞水稻種植的先驅。孟族地區出產的水稻品種多、質量好,孟族也擅長庭院種植,其它經濟作物有水果、橡膠等,製鹽業、家庭手工業也是較為重要的經濟行業。
中文名
孟族
外文名
Mon people
分佈地區
緬甸、泰國
總人口
130萬
語    種
孟語

目錄

孟族歷史背景

他們是百濮的一支,他們文化與緬族文化相似。他們多數分佈於撣邦孟邦伊洛瓦底河流域。他們有一直通王國(蘇伐那蒲迷王朝;第一王朝)共傳了59代(另有説法是48代),至摩奴哈王時為蒲甘王朝阿奴律陀王所滅,他們是最早信仰從斯里蘭卡帶來的上座部佛教的東南亞民族。
泰國緬甸很多早期王國也是他們建立,相傳在今泰國境內繁榮一時的陀羅缽地王朝即由孟族建立和主導。大部分都居住在泰南地區,在泰國地區的孟族大都吸收了泰族的習俗。其他地方的孟族也多被當地人同化。
他們與其他緬甸少數民族一樣在泰國有難民社區。

孟族文化

孟族有自己的語言
孟族有自己的語言,孟語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孟語支。孟語一度在緬甸影響很大。緬文字母便是依據孟文字母刨制的。孟語的基本語序為主語、謂語、賓語,各地孟族有方言分歧。
孟族(Mon people)是緬甸最為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孟邦、克倫邦丹那沙林省、勃固省仰光省。屬於亞美人種,孟族人信仰佛教。
孟族文化既承襲了外來文化又發展了本族羣文化。
孟文是一種拼音文字,由35個基本輔音與元音的上下加字或前後加字相拼而成。孟文字母產生的時間較早。據文字學家考證,孟文由產生於公元前3世紀印度阿育王時期的南印度帕瓦那字母演變而成,4世紀後孟文被大量地應用於碑銘。
孟族多居住在平原地區,從事水稻種植。歷史上孟族曾建造過大型的水利灌溉工程,是東南亞水稻種植的先驅。孟族地區出產的水稻品種多、質量好,孟族也擅長庭院種植,其它經濟作物有水果、橡膠等,製鹽業、家庭手工業也是較為重要的經濟行業。
孟族是最先從中國內地進入緬甸境內的孟高棉語族中的主要民族。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進入緬甸境內,最後定居在下緬甸的東南部一帶。他們曾在下緬甸建立過強大的孟王朝。
孟族人的祖先是從事農耕的民族。他們進入緬甸以後也將種植水稻和灌溉技術帶到了緬甸境內。孟族人不僅善於種植水稻,還擅長果園的園藝。製鹽、捕魚和手工業也很發達。在平原的孟族居住地區,水利條件好,適合種植水稻。主要農作物有稻穀、花生、豆類、橡膠、甘蔗、芝麻黃麻、煙草等。
孟人來源於先秦時期活動於我國西南地區的百濮民族集團。據前蘇聯考古學家證實,早在公元前20世紀就有大批原居住在華南、西南地區的孟高棉部落南遷,他們以湄南河流域為中心,在中南半島上創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這支講孟高棉語的民族在當時有着較其它民族更為先進的文化。
公元前後,古孟高棉人由中國分兩支沿湄公河南下,一支佔據了今柬埔寨老撾(即今天的高棉人),另一支進入泰國和緬甸,分佈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錫當江與薩爾温江流域以及泰國馬來西亞相接壤的“孔雀尾巴”狹長邊區。他們先後建立了克利斯國,林楊國,杜温那補米直通國(黃金國Thuwunnabumi Thaton)等。
公元573年,直通國的兩位王子Thamala、Wimala,興建了勃固(Bago)城。此後400多年間,孟族在緬甸南部建立了直通、墮和羅、彌臣、崑崙、土瓦丹老等國,其中最著名的是“漢達瓦底”勃固王朝(825-1757)。
孟族人民在六世紀就開始使用孟文字母(後為緬文所採用),公元600年出現孟文碑銘,609年出現古柬埔寨碑銘。
1044年,緬族蒲甘王朝(Pagan Dynasty,緬甸第一統一政權)國王阿奴律陀(Anawratha,1044-1077)統一了緬甸全國。他以直通國拒借上座部“三藏佛經”並出言侮辱為由,1057年消滅了直通國,活捉孟國王“馬努哈”(Manuha)為蒲甘佛塔奴。
1287年,緬族蒲甘王朝為蒙古忽必烈所滅。當時孟族就以勃固城為中心(離仰光約80公里),復興了“漢達瓦底”勃固王朝。至1557年,“漢達瓦底”勃固王朝再次被緬族的東籲王朝(Toungoo Dynasty,1551-1581,緬甸第二統一政權)莽應龍大帝(1515-1581)征服。隨後只要有機會,“漢達瓦底”勃固王朝又東山再起。正如丹瑞大將所説:1757年,“漢達瓦底”勃固王朝終於一了百了,被雍籍牙大帝永遠消滅了——從此孟族就成了亡國奴。
孟族是一個有着古老文化的民族。孟族文化對緬族和撣族文化有着很大的影響。緬族文化就是在吸收孟族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孟族文化是緬族文化的兩大基礎之一。
孟族的建築、繪畫、雕刻、音樂和舞蹈對緬族的影響很大。目前,孟族居住區內仍然使用孟族本民族語言和文字,仍然保留着孟族本民族的傳統和習俗。但是由於孟族王朝多次被緬族所滅,因此居住在平原和城市的孟族大多被緬族同化,其風俗習慣已與緬族基本上沒有差異。
孟族擅長音樂舞蹈。孟族樂器有五種,即銅、弦、革、管和板。有7音,即鶴、羊、牛 、馬、象、孔雀與杜鵑。音階分7聲,每聲再分大、中、小3種,共21聲。此外,孟族還有許多獨特的樂器,如月牙琴、鱷魚琴、孟族嗩吶等。
直通王國,是緬甸南方一個孟族王國,在9世紀時出現生存至11世紀中葉。該國基本上是一個以直通為中心的城邦,並直接與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交易。該國也是上座部佛教引入東南亞的起點,直通王國在1057年被阿努律陀的蒲甘王朝所滅。
孟族傳統認為這王國稱蘇伐那蒲迷,在佛陀時代已有此名稱。
根據孟族的説法,直通王國在佛陀時代成立,有五十九代。傳説還認為勃固由孟族建立。
1057年,阿努律陀在孟族國師善阿羅漢建議下改宗上座部佛教,之後以國王摩奴哈拒絕奉獻三藏經為名發兵,根據編年史,國王摩奴哈1057年5月17日投降,大批工匠和宗教文獻傳入北部,其文學和宗教傳統有助於塑造早期緬族及蒲甘文化。
三、緬甸勃固王朝
勃固王朝,亦譯白古王朝,是蒲甘王朝瓦解後建立的一個緬甸地方割據政權。下緬甸孟族首領伐麗流於1281年在馬都八建都為王,1369年遷都於勃固,建立了該王朝。從1386年起,阿瓦王朝出於經濟利益和向下緬甸移民的需要與勃固王朝進行了長達40年的戰爭。40年戰爭期間雙方更迭了三代國王。1425年後,上、下緬甸都受到戰爭的災害。勃固王國在女王信修浮(1453—1472)和其女婿達摩悉提(1472—1492)執政時期達到了極盛時期。
伐麗流蒲甘王國的衰敗,稱霸下緬甸。1298年向中國稱臣。伐麗流時期,緬甸出現了最古的法典——《伐麗流法典》。後來伐麗流被他的幾個外孫刺殺,眾大臣清除了這些叛亂者,伐麗流的弟弟繼位。這一時期孟族向外征討景邁,獲得藍本村等地。國中政局不穩,土匪猖獗,甚至有王子被撣族移民刺殺的事情發生。
1353年,頻耶宇繼位,景邁入侵直通縣等地,經過3年苦戰終於擊退強敵。1362年修建了瑞德宮寶塔。一次頻耶宇狩獵,時其親屬竟發動叛亂,自立為王,頻耶宇欲聯景邁軍進攻,1369年他倚重的一個大臣病故,只好遷居勃固。頻耶宇晚年,宮廷政變頻仍,國內戰事不斷。
1385年,羅娑陀利得到勃固人的擁戴,成為新王。初時緬人的壓力尚不大,羅娑陀利派七百人征服了仙道衞。1390年,羅娑陀利的統治達到頂點,不但打退北緬軍隊,亦成功鎮壓各方叛亂。但此後走向衰落。雖然1414年打敗阿瓦軍,但北方撣族、緬族大軍壓境,南方民族亦頻頻出擊。1539年為東籲王朝所滅。

孟族服飾

孟族人的服飾基本與緬族相同。 [1-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