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央地質調查所

鎖定
中央地質調查所,前身為北平地質調查所。1913年,中國地質事業的開創者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在當時北洋政府工商部管轄下在北京創辦了地質研究所(實際上是一所地質學校),開始招收培養第一代地質專門人才。到1916年10月這批學生畢業,成為中國第一批地質調查研究人員,遂將地質研究所更名為北平地質調查所。1933年,所長翁文灝籌劃南遷,1935年遷南京,北平置分所。1937年遷長沙;1938年遷四川北碚。1941年稱中央地質調查所,以示區別於地方地質調查所。1943年設西北分所於蘭州。1945年遷回南京,同年恢復北平分所。1949年後編入新的地質機構。 [1-2] 
中文名
中央地質調查所
成立時間
1913年
首任所長
丁文江

中央地質調查所機構簡介

中央地質調查所,是中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地質機構。它對中國地質工作、地質研究、地質人才的培養與團結,均起到了中堅作用。 [2] 
辛亥革命勝利後的第二年(1912),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實業部礦務司設有地質科。這是中國政府機構中第一次出現“地質”二字。科長由剛從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理科大學地質學科畢業回國的章鴻釗擔任。章鴻釗富有愛國熱憂,他認為此時正是振興實業開展地質事業的絕好時機,於是發表了《中華地質調查私議》一文,他痛陳中國地質調查之重要,建議在鼎革之初,隨着新興的國運即開始工作,並提出計劃,要求“專設地質調查所,以為經營之基;樹實利政策,以免首事之困;興專門學校,以育人才;立測量計劃,以制典圖”,他還代實業部擬訂了《調查地質諮文》。 [2] 
章鴻釗雖提出要辦地質調查所,還作了具體規劃,但是他擔任地質科長一職僅幾個月,後來政府北遷,地質科科長一職改由丁文江擔任。丁文江早期赴英留學,1911年畢業於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學的是動物學和地質學。回國後不久,於1913年初,受工商部礦政司司長張軼歐之邀入京擔任地質科科長。 [2] 
丁文江一上任,就和張軼歐商量,並呈請工商部批准,改地質科為地質調查所。丁文江出任所長。1914年1月,農林、工商兩部合併為農商部。1916年1月,地質調查所一度改稱地質調查局,隸屬農商部礦政司,司長張軼歐兼任局長,丁文江任副局長,還聘礦政司顧問、瑞典人安特生(J.G.Andersson)任副局長。局下設地質、礦產兩股,由章鴻釗、翁文灝分別任股長。同年10月,又改回地質調查所原稱,丁文江任所長。此時,該所為獨立預算單位,再加上當年7月得到地質研究所畢業生充實,所以規模初具,組織奠成,正式開始了地質調查工作。1926年,翁文灝繼任所長。1927年隸屬農礦部,1928年隸屬經濟部,歸南京國民政府統轄,同時與中央研究院結成合作關係,並得到中華教育文化基金委員會資助。1935年,該所遷南京,北平置分所。1937年遷長沙;1938年遷四川北碚。1941年稱中央地質調查所,以示區別於地方地質調查所。1943年設西北分所於蘭州。1945年遷回南京,同年恢復北平分所。歷任所長有丁文江、翁文灝、黃汲清尹贊勳李春昱等。1949年後編入新的地質機構。 [2] 

中央地質調查所相關研究

該所早期開展的工作主要有:測繪地質圖、礦產調查、礦物礦石研究、古生物研究、地震記測、燃料研究、土壤調查等。特別是古生物研究方面,葛利普孫雲鑄楊鍾健裴文中等人的研究成果,蜚聲中外。 [2] 
該所出版有:《中國古生物志》(4種)、《地質彙報》、《地質專報》(3種)、《地震專報》、《土壤專報》等書刊。其中一百多冊《中國古生物志》,受到國際地質界的重視。 [2] 

中央地質調查所所設分所

中央地質調查所還設立過兩個分所。 [2] 
北平分所:1935年冬,地質調查所遷南京。一年前就決定在北平設立分所,1934年10月任命謝家榮為分所所長。一年多後,改由楊鍾健任所長。當時在北平任職的有王竹泉、楊傑、張北瑾、朱欽吾和新生代研究室的幾個人。1937年日寇佔領北平後,房屋及設備被日軍佔用,並開辦了“華北地質研究所”。至此,除新生代研究室在協和醫學院內照常工作外,餘均停頓。抗戰勝利後,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李春顯即派留住北平的王竹泉、裴文中接收北平的所有財產,同時派高振西赴北平協助接收並計劃恢復北平分所的事宜。1946年8月重新組建完成,所長由高平代理。所內設地質礦產、礦物岩石、地層古生物、新生代、地震、土壤等研究室,以及化驗室、陳列室 、圖書室等,共約30人。 [2] 
西北分所:甘肅省政府與中央地質調查所於1942年5月合辦西北礦產調查處。抗日戰爭期間,“開發西北”的呼聲很高,順應形勢的發展,1943年9月擴大為西北分所,所長王曰倫,下設地質礦產、測繪、化驗、陳列和圖書等室,編制為39人,在那裏工作的有路兆洽、李樹勳、徐鐵良、陳夢熊、韓德修、畢慶昌、葉連俊、何春蓀等。 該所先後組織了祁連山考察隊、白銀石考察隊、六盤山考察隊,爬雪山冰峯,涉戈壁沙漠,為中國西北地區的地質 工作奠定了基礎。 [2] 

中央地質調查所主要影響

從1913年至1949年的37年間,曾經作為中國最大的地質機構而存在的地質調查所,其所取得的成就,不僅為中國人稱頌,也使許多外國人驚歎。夏綠蒂在她的著作中曾寫道:”在1949年以前的歲月裏,地質調查所成為中國人偉大的驕傲。地質調查所活生生地説明:只要提供適當的工作條件,中國人在科學成就上就可以同西方國家媲美。”另一位評論者則寫道:“地質調查所在國際學術界有着其應有的地位,它的學者是知名的,它的雜誌被人們廣泛閲讀,它的研究對發展地球的博物史知識作出了真正的貢獻。西方人士把地質調查所稱為民國時期最出色的科學研究機構。” [2] 
參考資料
  • 1.    南京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南京文物志.北京:方誌出版社,1997:92
  • 2.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編.中國地質學學科史.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