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翁文灝

(民國時期著名學者)

鎖定
翁文灝(1889—1971),字詠霓,浙江鄞縣(今屬寧波)人。出生於紳商家庭,清末留學比利時,專攻地質學,獲理學博士學位,於1913年回國 [1]  。是民國時期著名學者,中國早期的最著名地質學家。對中國地質學教育、礦產開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傑出貢獻。
他是中國第一位地質學博士、中國第一本《地質學講義》的編寫者、第一位撰寫中國礦產志的中國學者、中國第一張着色全國地質圖的編制者、中國第一位考查地震災害並出版地震專著的學者、第一份《中國礦業紀要》的創辦者之一、第一位代表中國出席國際地質會議的地質學者、第一位系統而科學地研究中國山脈的中國學者、第一位對中國煤炭按其化學成分進行分類的學者、燕山運動及與之有關的岩漿活動金屬礦牀形成理論的首創者、開發中國第一個油田的組織領導者。
擔任過私立焦作工學院(今中國礦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的校董。曾以名學者之身份在國民政府內任事,在抗戰期間主管礦務資源與其生產。翁文灝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者從政派”中官位最高、經歷最曲折者,作為一名傑出的地質學家,翁氏本是一粹然學者,時乎運乎,卻一度做到了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的高位,晚年又翩然海外來歸,以政協委員終老。
中文名
翁文灝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89年
逝世日期
1971年
畢業院校
比利時魯汶大學
主要成就
第一本《地質學》講義的編寫者
中國出席國際地質大會的代表
玉門油田的組織者與領導者
出生地
浙江
代表作品
《中國礦產志略》,《中國地史淺説》等
學術地位
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翁文灝人物生平

翁文灝題故居 翁文灝題故居
1902年,翁文灝13歲時通過鄉試中秀才。後來到上海讀書,在法國天主教會所辦學校學習外文,後到歐洲留學,專攻地質學
1912年,在比利時魯汶大學獲地質學博士。獲理學博士學位。後回到中國,在北洋政府農商部任事。
1913年,翁文灝同丁文江等人一同創辦了北洋政府地質調查所,在搞地質研究的同時,也招收中學畢業生入學培養地質人才。這是我國第一個從事地質研究和培養地質人才的機構。1922年翁文灝繼丁文江後任該所所長 [2]  ,並在地質研究所任講師、主任教授,中國首代地質工作者多出自其門下。
翁文灝同時亦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授,曾為清華地質學系主任,1931年兼任代理校長。 [2] 
翁文灝早年表現不欲從政,曾被委為國民政府教育部長但亦未受;所任政府公職皆與學術有關。
翁文灝 翁文灝
1932年,翁文灝先生為國民政府所延攬,出任軍事委員會國防計劃委員會(即資源委員會的前身)秘書長,但委員會內皆是學術界名人。在這期間,他一直沒有中斷對我國資源的調查和研究,如對甘肅油礦局,天府、南桐等煤礦都進行了深入的調研。
1934年冬天,翁文灝任焦作中福煤礦整理專員,併兼任中國礦業大學和河南理工大學的前身——焦作工學院常務校董。對當時的私立焦作工學院多有關懷。
1935年12月,翁文灝任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長。
1934年,翁文灝於考察石油途中遇上嚴重車禍以致昏迷。得蔣介石關護,指令全力搶救,後來渡過危險。事後翁可能是難卻“救命之恩”,正式踏上仕途。
袖珍中華分省圖民國地圖-翁文灝題 袖珍中華分省圖民國地圖-翁文灝題
1935年,蔣介石自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翁文灝任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長。1937年翁文灝出任經濟部長,在抗戰期間主管中國的戰時工業生產及經濟建設。
1945年,當選國民黨中央委員,並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至1947年辭任。
1949年3月翁文灝博士於台北 1949年3月翁文灝博士於台北
1948年6月,翁文灝應蔣介石之邀,任政府行憲後第一任行政院長。任內主持貨幣改革,在8月推出金圓券取代法幣,並以行政方法意圖控制物價,結果造成金融失調。翁內閣於11月總辭。次年初蔣介石下野,翁於2月任李宗仁之總統府秘書長。至5月,李宗仁主事與共產黨和談失敗,翁辭去秘書長之職,並出國至法國。 [3]  同年,翁文灝被評選舉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4] 
1949年春,翁文灝先生脱離蔣介石集團,初居香港,後移居法國巴黎。
1951年,經毛澤東、周恩來的邀請,翁經香港回到中國,是首名回北京的前國民黨高級官員。翁在1948年曾被共產黨列為戰犯,回國初期曾因不積極批蔣而受壓。
1954年後,獲任政協委員,之後主要從事翻譯及學術研究。文革中得特別保護而只受少許衝擊。
曾任中國人民政協第二屆、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常務委員等職。同時,他仍專注於祖國的地質事業。他對地質學造詣很深,對著名的大陸漂移説和燕山造山運動的闡述與發展貢獻卓著,為祖國地質事業和地質科學奠定了基礎。
1971年1月27日,翁文灝病逝於北京,享年82歲。

翁文灝人物主張

翁文灝經濟主張

作為學人,翁文灝主張中國必須走工業化道路方可富強,以臻現代化。他服膺孫中山遺教,認為在落後國家發展經濟,應避免貧富不均,必須實行民生主義,發達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資本。他尤其主張凡國防及與國計民生有關的工礦企業,均應由國家出面、出力來辦。“欲使(中國)工業化成功,必須有計劃地進行,及以重工業為核心。中國重工業的振興,不宜悉賴私營,而須由政府以國營方式奠定基礎。”以後他之所以願意出山從政,主持中國工業建設,與此初衷不無關係。 [2] 

翁文灝涉外主張

翁文灝力主一面抵抗一面交涉,要求不要空喊口號,而要面對實際。他要求政府首先做些實實在在的事,“形式不妨淺陋,利益不妨實在”。對社會輿論則主張有理性,要求大家體諒政府的困難,不要要求政府去做那些做不到的事。“現在我們應要求全國謹守秩序,勿做軌外行動。”此種態度,頗得蔣介石欣賞。 [2] 

翁文灝個人作品

翁文灝個人著作

著有:《中國礦產志略》、《中國地史淺説》、《中國地質構造對地震區分佈之影響》、《中國山脈考》、《中國的人口分佈與土地利用》、《中國東部中生代以來之地殼運動及火山活動》、《中國地理學中的幾個錯誤的原則》、《甘肅地震考》、《地震》、《錐指集》等。著有《中國礦產志略》、《甘肅地震考》、《地震》、《椎指集》等著作。翁先生一生喜好藏書,生活樸素,去世後,他的所有藏書連同一生積蓄都上交了國家。

翁文灝代表作品

冶金工業出版社1989年出過一本《翁文灝選集》,書後附有《翁文灝在我國名列第一的貢獻》,計有十一項:中國第一位地質學博士;中國第一本《地質學講義》的編寫者;第一位撰寫中國礦產志的中國學者;中國第一張全國地質圖的編制者;第一位代表中國出席國際地質會議的地質學者。

翁文灝詩詞集

翁文灝詩集 翁文灝詩集
翁文灝著有《翁文灝詩集》。
在他回國之初,怎樣做好這篇悔罪的大文章是他主要的也是最感頭痛的工作。他沒想到一篇文章竟如此難作,大出意外,“實感悲苦”(見李學通著《書生從政》)。悔罪書上達等待官方結論,在這段忐忑不安的的日子裏,他寫下了幾首舊體詩。1952年,經過一番波折,翁文灝被選為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到各地參觀視察成為政協委員的主要工作和生活內容,忙日子當閒時過,這期間翁文灝瞻顧平生,舊體詩的創作數量更豐,直到1971年元月病逝,舊體詩的寫作成為晚年翁文灝介入生活抒寫心境排遣情緒的一種最重要的方式。
值得慶幸的是,這些舊體詩後來得到了公開出版的機會。《翁文灝詩集》是團結出版社於1999年6月出版的,據整理者、翁氏之子翁心鈞所作的“前言”,從1951年翁文灝歸國直至他逝世,即使那些在“文革”中散失的不計入其內,翁氏所遺詩詞也有近三千首,這本《翁文灝詩集》最後選了九百餘首。
作品
經濟部長翁文灝1941年2月於重慶 經濟部長翁文灝1941年2月於重慶 [5]
《山下莊》(1965年)
鄰集地名山下莊,農村仙境美無雙;瀕河田富憑耕耘,足食人耕種稻糧。
坡不峻高風物麗,水能浸灌獲收良;至今尚憶鄉居趣,轉眼遷移劫後桑。
《石塘》(1966年)
鄞西秀麗石塘村,臨水倚山生地存。灌稻清波橋碶保,映窗霽色景光吞。
登科兄弟祖留額,隔户鄉農舊有痕。初學之乎親訓導,得承教養沐深恩。

翁文灝家庭成員

翁文灝 翁文灝
翁文灝有四子。抗戰時,三個兒子全部從軍上前線。大兒子翁心源是著名石油工程師,卻於1970年因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在湖北潛江五七幹校自殺身亡。長子之死對暮年翁文灝打擊極大,他一連作了以“悲懷”為題的詩十餘首,其中如“我今八一猶偷活,哀動全家哭汝靈”一字一淚,另如“深知餘日無多少,勉以殘齡答盛時”等句猶堪咀嚼,也是讖語,就在次年元月,這個飽經風霜和炎涼的老人走完了他的一生。
次子翁心瀚為國民黨空軍機師,於1944年殉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別的達官貴人都把孩子送到國外,但翁文灝卻把兒子送到了部隊當兵,並且還是飛行員,因為當飛行員要求有文化,翁心瀚受過很好的教育,因此符合條件。翁心翰在印度接受培訓,然後到雲南執行任務,他駕駛轟炸機。在一次執行完任務返航時,看到日軍一個兵營,就對其進行了打擊,一直到飛機的油耗盡,最後墜毀在雲南的一處高山上。 [6] 
中國地球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翁文波是其堂弟。中國工程院院士翁心植是其侄子。美國鈦合金專家翁心梓亦是其侄子。

翁文灝人物評價

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論及應該如何團結“善意地向我們提意見的民主人士”時,專門點到了翁文灝,説他是“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算是未蓋棺而論先定。
丁文江在《我所知道的翁詠霓》中,不無佩服地説到:“我跟了他二十年,沒有見他想吃點好東西,穿點好衣服,住點好房子,每天八點鐘起來,十二點鐘睡覺,整天忙着做事,從來不肯休息。”“他是個個性極強的人,而主張温和;他是個極明察的人,而待人厚道;他是個極清廉的人,而處世很平易。” [2] 
學者忻平:他謝絕外國商行高薪聘請,一心搞科研,學識淵博。······翁文灝為人實在本分,整天只知做事、做學問,不問其他。 [2] 

翁文灝人物紀念

故居的明堂 故居的明堂
翁文灝故居位於寧波市海曙區月湖西岸大書院巷11號,現存有三進木結構傳統民居和三合院小洋樓等建築,總佔地面積約為2120平方米,其中的小洋樓為翁文灝的生活之地,為一座羅馬風格的西洋式磚混結構樓房,具羅馬式建築風格,紅灰二種相間的水磨磚,製作工藝精湛,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翁文灝故居作為一座名人故居,其建築本身時代性和地域性顯著,是一處不可多得的近代優秀建築。
翁文灝故居 翁文灝故居
故居是一座明清風格的舊式建築,前後二進二層樓房,前有明堂後有天井,居住着19户村民。如果沒有人介紹,翁文灝的故居與鄉間一般大户人家舊居無異。由於年代久遠,根本找不到他曾經在此出生、居住的蛛絲馬跡。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