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雲鑄

鎖定
孫雲鑄(1895年10月1日—1979年1月6日),江蘇高郵人,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1-4]  [16] 
孫雲鑄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27年從哈勒大學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1929年任北京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教授;1937年任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主任;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60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1-4]  [16] 
孫雲鑄從事古生物和地層學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在三葉蟲古生物學和寒武紀地層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理論、地質學史等方面。 [4] 
中文名
孫雲鑄
外文名
Sun Yunzhu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高郵
出生日期
1895年10月1日
逝世日期
1979年1月6日
畢業院校
哈勒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孫雲鑄人物生平

會議期間合影(左起:蘇良赫、黃汲清、孫雲鑄、馬杏垣、李璞) 會議期間合影(左起:蘇良赫、黃汲清、孫雲鑄、馬杏垣、李璞)
1895年10月1日,孫雲鑄出生於江蘇高郵。
1910年,到南京上中學。
1914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天津北洋大學預科。
1916年,轉為北洋大學本科。
1918年,轉入北京大學地質系。
1920年6月,從北京大學畢業,並留校任教。
1926年,赴德國哈勒大學學習深造。
1927年,從哈勒大學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
1929年,任北京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教授。
1937年,任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主任。
1948年,孫雲鑄(左三)與清華大學地學系教授合影 1948年,孫雲鑄(左三)與清華大學地學系教授合影
1938年,任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學系主任。 [9] 
1946年,任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主任。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3] 
1952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教育司司長。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60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1979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1-2]  [4]  [16] 

孫雲鑄主要成就

孫雲鑄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會議期間合影(左起:田奇雋、孫雲鑄、謝家榮、黃汲清) 會議期間合影(左起:田奇雋、孫雲鑄、謝家榮、黃汲清)
孫雲鑄主要從事三葉蟲、頭足類、筆石、海林檎、菊石、珊瑚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中國古生代地層時代劃分三項原則。提出太平洋是早古生代生物的主要演化中心。研究了中國古生界各系間的界限、生物混合羣的性質及生物地理分區等重要理論問題。 [1] 
20世紀20年代開始,孫雲鑄在古生物門類上,以三葉蟲為研究重點,在地層上,以下古生界,寒武係為研究重點。後來研究範圍擴展到寒武、奧陶、志留、泥盆等紀的三葉蟲化石,三葉蟲的古生態,三葉蟲的地理區系等方面。
20世紀40年代,孫雲鑄開展了中國南方筆石化石的研究,研究內容包括中國筆石動物羣的分類、演化和地層學意義等。
孫雲鑄研究古生物化石,重視研究化石在解釋地質現象、説明地質環境和探明地質歷史方面的作用,堅持古生物學研究為地質學服務的原則。在地層學方面,根據三葉蟲研究建立了寒武系分統和上統的分階、分帶方案;根據鸚鵡螺、三葉蟲和筆石的研究確定中國北方奧陶系的分層系統;根據多門類動物羣的研究提出中國南方誌留紀和泥盆紀地層劃分的意見;確定了中國南部石炭系下界;從菊石化石的發現與研究,肯定侏羅紀海浸在廣東的存在並確定海相侏羅系的下界;從菊石的研究,初步奠定了西藏侏羅系和白堊系的分界等。
孫雲鑄對中國海相地層的研究,下起寒武系,上至中生界末,涉及每個紀的地層,在區域上,從東北到西藏,從東南沿海到西南邊陲,研究的地質年代跨度長,地域廣。在大地構造和地殼運動方面,研究確定了中國古生代的一些上升運動(如雲貴運動、冶裏運動、金雞運動等)及其地層意義。在區域地質方面,對雲南省大理地區六個縣和保山地區的地質作了系統的研究。在古地理和古生態方面也作出許多科研成果。 [2] 
  • 學術論著
孫雲鑄專著《中國石炭系論文選集》 孫雲鑄專著《中國石炭系論文選集》
截至1979年1月,孫雲鑄的學術著作超過100種,其中包括古生物學24種,地層學16種,生物古地理3種,學科理論綜述等11種,古生物著作中有《中國古生物志》專著6種(三葉蟲3種,筆石2種,珊瑚1種)。主要著作有《中國北方寒武紀動物化石》《關於中國寒武紀地層界線問題》《早古生代中緬地槽的範圍與特徵》《太平洋—早古生代生物擴散的主要中心》等。 [2]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23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一屆年會 [2] 

1924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二屆年會 [2] 

1926年
西班牙
1934年
中國地質學會會議 [9] 

1936年
中國地質學會北平分會特別會議 [9] 
北京
1944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二十屆年會 [9] 

1948年
第17屆國際古生物學會工作會議 [8-9] 
倫敦
1948年
第18屆國際地質大會 [9] 
倫敦
1963年
第五屆石炭紀底層及地質國際會議 [22] 
法國

孫雲鑄人才培養

  • 學院建設
1962 年,孫雲鑄(中)與他的學生雲南進行野外考察 1962 年,孫雲鑄(中)與他的學生雲南進行野外考察
1952年起,孫雲鑄從全中國進行大專院校部分院系調整時起,建立了北京地質學院長春地質學院成都地質學院和10餘所中等地質專業學校。 [2]  [4]  [6] 
  • 講授課程
從1920年—1952年間,孫雲鑄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學、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院校,講授“地史學”、“中國標準化石”、“世界地質”、“古生物學”、“地層學”、“高等古生物學”、“高等地層學”、“標準化石”、“中國地質(區域地質)”、“地層學原理”、“X光結晶學”、“古植物學”、“人類古生物學”、“中國地質問題討論”和“三葉蟲專題課”等課程。 [2] 
  • 教學方法
孫雲鑄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循序漸進、左右貫通的教學得到學生的好評。他講古生物學時,常帶來一大包參考書和論文,課堂上放滿採集來的化石標本,每講到一種化石的特徵後,便給同學們傳閲觀看,然後把該化石的特徵扼要地寫在黑板上,使人一目瞭然,有時還對某學者的觀點加以評述。他倡導學生要全面掌握知識,善於啓發學生的思路,吸引學生對地質、古生物學的熱愛,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學到了科學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方法。孫雲鑄重視抓實踐教學,野外是最好的地質課堂,野外地質基本功的鍛鍊是學好地質的基礎。通過野外實習,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學生不僅從課堂上學到地質知識,也在地質實踐中深入理解地質學理論,逐步掌握地質工作方法。 [2] 
  • 治學特點
1956年,孫雲鑄(右)帶領學生觀察三峽新灘龍馬溪剖面 1956年,孫雲鑄(右)帶領學生觀察三峽新灘龍馬溪剖面
孫雲鑄治學的特點是,善於把教學和科研兩方面很好地結合起來,做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善於從中國的地質實際出發,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形成研究課題,經過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見解;善於把點上的深入與面上的擴展很好地結合起來;善於從總體上把握一門科學的現狀、發展趨勢及其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2] 
  • 兼職授課
孫雲鑄1921年—1922年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博物系兼課,1924年—1925年在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班兼課,1931年下半年至1934年,在清華大學地學系兼課,1937年上半年在中山大學兼課。 [2] 
  • 培養成果
1935年,孫雲鑄(前排左 2)與中山大學地質系師生合影 1935年,孫雲鑄(前排左 2)與中山大學地質系師生合影
中國很多地質工作者都受教於孫雲鑄,許多人成長為地質各學科造詣很深的專家。截至1979年1月,其中有44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3人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如第四紀冰川地質學家孫殿卿院士, [2]  地質學家郭文魁院士, [5]  煤田地質學家韓德馨院士,地質學家張炳熹院士,地質學與古生物學家郝詒純院士,構造地質學家馬杏垣院士,地質學家王鴻禎院士,地層古生物學家楊遵儀院士,沉積礦牀學家葉連俊院士,地質學家董申保院士,環境地質學家劉東生院士等。 [2] 

孫雲鑄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29年
中國古生物學會創始會員 [9] 
1948年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3] 
1955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孫雲鑄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22年
《中國古生物志》編委會委員 [9] 
1924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秘書長 [10] 
1925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秘書長 [10] 
1926年
第14屆國際地質大會副主席兼地層組(第三組)主席 [2] 
1929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秘書長 [10] 
1929年
中國古生物學會會長 [7] 
1931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秘書長 [10] 
1932年—1933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十屆理事會秘書長 [10] 
1934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秘書長 [10] 
1942年
雲南地質調查委員會主任委員 [2] 
1943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二十屆理事會理事長 [10] 
1944年—1945年
橫斷山脈(保山地區)地質調查隊隊長 [2] 
1948年
中國古生物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長 [8] 
1948年
1949年—1950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二十六屆理事會秘書長 [10] 
1950年
中國科學院學術顧問專門委員會古生物組委員 [9] 
1950年
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委員 [18] 
1951年
九三學社北京大學支社主任委員 [20] 
1951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二十七屆理事會秘書長 [10] 
1951年—1963年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17] 
1952年
中國地質學會第二十七屆理事會理事長 [10] 
1952年
九三學社第三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3] 
1954年—1959年
1956年
九三學社第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4] 
1958年
蘇聯古生物學會名譽委員 [4] 
1958年
九三學社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5] 
1959年—1964年
1964年—1975年
1978年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名譽理事長 [19]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4] 

孫雲鑄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孫雲鑄與妻子楊慧芳合影 孫雲鑄與妻子楊慧芳合影
孫雲鑄出生在一個仕宦家庭,父親在清末中過秀才,民國時期又攻讀法律,並從事工商業,思想務實、開明,這為孫雲鑄從小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提供了家庭環境。孫雲鑄在兄弟中年齡居長。 [4]  [23] 
  • 婚姻家庭
孫雲鑄的妻子是楊慧芳,兒子是孫越。 [16] 

孫雲鑄人物評價

1933年,孫雲鑄(二排左5)與地質界前輩合影 1933年,孫雲鑄(二排左5)與地質界前輩合影
“孫雲鑄是中國古生物學和地層學的奠基人之一,是一位影響深遠的地質教育家,他對古生物學和地層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在不少領域中他的工作是開創性的,他在地質教育方面的貢獻有深遠的影響。”(地質學家王鴻禎院士評) [2] 
“孫雲鑄院士為了科學事業,為了中國的發展和人民的利益忘我地工作,為中國的古生物學、地層學和地質學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評) [4] 
“孫雲鑄教授是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古生物學、地層學、三葉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一位一專多能的古生物學大師,是中國地質學界各分支學科的共同導師。”(北京大學評) [2] 

孫雲鑄人物紀念

  • 孫雲鑄故居
孫雲鑄故居 孫雲鑄故居
孫雲鑄故居位於高郵市高郵鎮梁逸灣孫家巷3號,建於中華民國時期。 [21]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