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

鎖定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首屆理事會分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西交利物浦大學上海紐約大學温州肯恩大學崑山杜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1-2]  等9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大學組成,該聯盟每年都將舉辦“中外合作大學校長論壇”,凝聚中外合作辦學法人機構的力量研討中外合作辦學實踐中的共同問題和應對方案,分享各自在辦學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從而推動中國中外合作辦學事業的健康發展,為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建言獻策、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3] 
中文名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
外文名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Universities
主管單位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
屬    性
大學聯盟
創辦時間
2014年6月4日
聯盟論壇
中外合作大學校長論壇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創立背景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
步入21世紀,各地中外合作辦學熱情十分高漲。截至2014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大學就有9所,有走過十年發展歷程的西交利物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也有剛剛獲批的温州肯恩大學。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涉外辦學處處長閆炳辰稱,中外合作辦學已從規模擴張轉入質量和內涵提升階段。 [4]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聯盟使命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成員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成員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將在兩個方面發揮作用。一是每年度舉辦“中外合作大學校長論壇”,增強聯盟成員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研討在中外合作辦學實踐中的共同問題和應對方案,分享各自在辦學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從而推動我國中外合作辦學事業的健康發展。二是凝聚中外合作辦學法人機構的力量,豐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之間的交流溝通並增進共識,構建和發展中外合作辦學話語體系,為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建言獻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推動國家高等教育的全面深入改革和健康發展。 [5]  [9]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成員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發展目標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的核心目標就是分享經驗,共享各校的最優教學實踐和教學理念。同時,聯盟試圖構建和發展中外合作辦學話語體系,共同向社會和政府發出聲音,增強中外合作辦學對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影響力,為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建言獻策,把教學實踐經驗向外傳遞,給國內其他高校以參考。 [6]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聯盟標誌

2017年5月28日,中外合作大學聯盟2017年會在上海紐約大學舉行。會上經教育部批准正式設立的中外合作大學聯盟(含香港地區)標誌正式發佈。
標誌的輪廓象徵地球與當今普遍運用的網格狀地圖相比更顯設計的獨特性;18根線條代表着中外合作大學的18個合作大學,裏面的和平鴿象徵和平。圖案採用了彩虹的七色,融匯了18所高校的代表色。紅色的元素點,和平鴿的眼睛,宛如太陽。和平鴿的翅膀和尾翼如兩條交匯的河流,象徵着中外文化的融合。一個紅點、兩個元素、三個線條羣組合展示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中國古代哲學和世界文化的和諧相處。”
這個標誌由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何家輝設計完成。此次設計是教育部國際司向國內外多所高校及設計公司定向邀標設計。何家輝的設計最終在教育部國際司的綜合評比中得以應用。何家輝在教學之餘從事標誌設計已達12年之久。早在大學二年級,他的作品就已經為公司所應用。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的校徽、新華社“對話獨角獸”欄目標誌等均由他設計並且廣泛應用。 [8] 
聯盟標誌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成員介紹

中外合作大學聯盟成員院校簡介
院校名稱
成立時間
中方院校
外方院校
辦學地點
院校簡介
2004年
浙江省寧波市
英文教學,教材及課程設置、師資、教學資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校園管理條例均採用英制,頒發諾丁漢大學相同文憑。
2005年
廣東省珠海市
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結合、國際化與本土化兼容的博雅大學。 [7] 
2006年
江蘇省蘇州市
擁有中國學士學位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學位授予權
2011年
紐約大學阿布扎比分校、紐約校園組成紐約大學全球系統中的具有學位授予權的門户校園。
2011年
浙江省温州市
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美合作大學。
2012年
江蘇省崑山市
主攻精英教育和前瞻科研。
2014年
廣東省深圳市
中英文雙語教學,前期以理工商為主,兼顧新型綜合性交叉學科,實行書院制,理事會是最高權力機構。
2016年
俄羅斯莫斯科大學
廣東省深圳市
中國第一所引進俄羅斯高等教育資源的中外合作大學。
2016年
廣東省汕頭市
中國第一所引進以色列高等教育資源的中外合作大學。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