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語教學

鎖定
雙語教學(bilingual instruction)是指以兩種以上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學,其中一種語言並不一定是學生的母語。其目標是讓學生充分地、平衡地掌握兩種語言,或者促使學生學習和使用第二種語言。 [1] 
此外,在民族教育領域的“雙語”教學是指用民族語言和漢語進行教學。國家為保證各少數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因地制宜,在中小學採用民族語和漢語雙語教學,逐步形成了“民族語授課為主,加授漢語”、“漢語授課為主,加授民族語”的兩種基本教學模式,並積極開展“三語”(民族語、漢語和外語)教學實驗。全國共有1萬多所學校使用21個民族的文字開展民、漢雙語教學,在校學生達600多萬人。在民族院校和民族自治地方設立的部分中、高等學校也開展雙語教學。 [2] 
中文名
雙語教學
外文名
bilingual instruction
釋    義
以兩種以上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學
目    標
獲取學科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外語的能力
相關文件
《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

目錄

雙語教學定義

雙語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是指在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語言同時存在,並存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文化歷史背景下,可能或必須運用兩種語言進行交流的情景。
根據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
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
In everyday use the word bilingual usually means a person who speaks, reads, or understands two languages equally well (a balanced bilingual), but a bilingual person usually has a better knowledge of one language than of the other.
For example, he / she may:
a) Be able to read and write in only one language
b) Use each language in different types of situation, eg. one language at home and the other at work.
c) Use each language for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purposes, eg. one language for talking about school life and the other for talking about personal feeling
雙語教學課 雙語教學課
一個能運用兩種語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將一門外語和本國語基本等同地運用於聽、説、讀、寫,當然他的母語語言知識和能力通常是大於第二語言的。
他/她可能:
A) 使用一種語言來讀和寫;而用另一種語言來聽,説。
B) 在不同的場合下使用不同的語言,如在家使用一種語言,在工作單位使用另一種語言。
C) 在不同的交際需要下使用不同的語言,如在談論學校生活時使用一種語言,而用另一種語言談論個人情感。

雙語教學教學定義

雙語教學定義

根據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
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Bilingual education programs may be of different types and include:
a) the use of a single school language which is not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an immersion program.
b) The use of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 enters school but later a gradual change to the use of the school language for teaching some subjects and the home language for teaching others.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c) The partial or total use of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 enters school, and a later change to the use of the school language only.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雙語教學形式

“雙語教學”項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
A) 學校使用一種不是學生在家使用的語言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浸入型雙語教學。
B) 學生剛進入學校時使用本國語,然後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其它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保持型雙語教學。
C) 學生進入學校以後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
簡言之,“雙語”和“雙語教學”的界定是:將學生的外語或第二語言,通過教學和環境,經過若干階段的訓練,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語的表達水平。例如:加拿大奎北克省,同時使用法語和英語,並以法語為其官方語言一樣。

雙語教學內涵

所謂雙語教學,即用非母語進行部分或全部非語言學科的教學,其實際內涵因國家、地區不同而存在差異。如在加拿大,雙語教學一般指在英語地區用法語授課的教學形式。在美國,雙語教學一般指用西班牙語進行的學科教學。在澳大利亞,雙語教學是指用非母語(英語)進行的部分學科教學。其目的大都是使這些擁有眾多移民的國家能更好地體現其多元化的共融性。在歐洲,雙語教學情況比較複雜,涉及的語言大多是英浯,旨在加強國與國之間的交際,繁榮經濟,形成合力。我國及不少亞洲國家和地區正在探索試驗的雙語教學,一般是指用英語進行學科教學的一種體系。因此,開始試驗推廣的雙語教學的內涵也應屬這一範疇。國際通行的一般意義的雙語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過程中,有計劃、有系統地使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體,使學生在整體學識、兩種語言能力以及這兩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學習及成長上,均能達到順利而自然的發展。在這裏,第二種語言是教學的語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學的內容或科目。

雙語教學可行性

雖然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總體水平低於本科生,但從高職的教學計劃來看,在保證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的同時都更加註意突出英語課的教學。以天津職業大學經濟類專業為例,在三年的課程安排上,外語課與專業課並行開設,每學期都安排專門的英語課(精讀、泛讀),某些專業還聘請外籍教師擔任口語課的教學,並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如語音室)對教學的輔助作用,使英語課的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提高,這為開設雙語課奠定了基礎。但由於學生整體上水平不均衡,因此,還不能實現某門課程在所有的任課班級均實行雙語教學。可行之計是在選拔的基礎上,將英語較好的學生單獨組班開設雙語課。例如天津職業大學賓館專業共有三個班,第一年均進行了英語強化,然後根據自薦,通過考試選出了30名學生在第二年開設BTEC課程,該班同學英語基礎較好,有部分同學已獲得了大學英語四級證書,部分同學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各種英語培訓或英語角活動,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基本上可以適應雙語教學,課堂上亦可以與教師呼應,教學效果較好。
很多院校都與國外有着定期或不定期的學術交流,或與國外院校合作辦學,這為教師帶來了進修或考察的機會,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英語和專業水平,學術交流也為雙語教學引進原版教材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很多專業教師也在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身英語水平。因此,雙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師資基礎。

雙語教學形式

“雙語教學”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1)學校使用一種不是學生在家使用的語言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浸入型雙語教學。
(2)學生剛進入學校時使用母語。
(3)學生進入學校以後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後逐步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這種模式稱之為:過渡型雙語教學。
中國不象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雙語國家,語言環境並不是中外並重,所以中國的雙語教學環境決定了中國的雙語教學只能是上述形式中的“保持型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課程

雙語教學目標

雙語教學目標是雙重性的,其一是獲取學科知識,其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外語的能力。

雙語教學科目

鑑於高職院校學生的現狀以及雙語教學缺乏足夠的經驗和條件,在現階段,高職院校開展雙語教學應該選擇那些相對容易的課程作為切人點,因為學生對其有初步瞭解或一定的基礎,所以容易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如天津職業大學賓館專業的BTEC課程中開設的《營養與飲食》(Nutrintion and Di et),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對蛋白質、指肪、碳水化合物、鈣、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初步的瞭解,這樣採用雙語教學時,學生可以相對容易地進入角色,理解授課內容。而同時開設的《管理原理》,由於學生以前未接觸過,即使用中文講解也不是很容易掌握,因此,採用雙語教學時,學生普遍感覺皎吃力。因此,在課程的選擇上應先易後難,逐步擴展範圍。否則,學生以
不很熟練的語言去接受完全陌生的東西,其結果只能是違背了教學初衷。

雙語教學模式

任何一種模式的教學過程都是複雜的,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説來,教學過程可以分解為三個子過程:施教過程強調教師和知識的關係;培養過程突出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學習過程強調學生與知識的關係。在高職的雙語教學中,為了鍛鍊學生的能力,實現雙語教學的雙重教學目標,必須改變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代之以“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因此,學習過程就成為了教學過程的重點,教師提出課題,學生運用知識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採用了諸如案例教學、頭腦風暴、情景模擬課堂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用外語來思考、陳述、解決問題。隨着教學活動的持續開展,學生從最初的侷促不安羞於張口,到後來的踴躍參加,積極發言,他們已經習慣並喜歡上了這種模式。
此外教學中應注意正確處理好外語教學與專業課教學的關係。必須明確雙語教學不是單純地學外語,而是用外語學,學生應重點掌握專業知識,切忌將雙語課變為普通英語課的翻版。
由於雙語教學是一種新教學模式,因此,如何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是雙語教學的另一個重點和難點。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筆者僅將天津職業大學雙語教學中應用的考核方法簡介如下:根據雙語教學的特點,對學生的考核可以不採用傳統的試卷考核,而採用綜合幾次課業成績的方式。這裏所説的課業有別於通常意義上的課後作業。首先它需要學生以英文形式來完成,這從一定程度上鍛鍊了學生英文寫作的能力;其次,課業的內容要注重實際操作性,即學生在運用課堂知識的基礎上,必須通過社會調查、查詢資料、觀察研究、實際操作等方法獲取課業中所需要的部分資料,通過完成課業,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鍛鍊了學生與他人交流、與他人合作、獲取信息等的能力。應注意的是在向學生布置課業之前,’教師必須仔細設計課業,要明確該課業所要達到的知識點、學生應從哪幾部分來展示該達到的知識點以及課業等級標準,並向學生講述清楚。一門課程可以根據知識點的多少,設計3—4個課業,學期末,依據課業的綜合情況給出最終成績。

雙語教學區別

雙語教學中,教師講解學科內容所使用的第二語言必須符合學生當前的第二語言的理解水平,避免使用第二語言中的修辭語言講解學科內容,注意擴大學生第二語言的詞彙量。但在現今的情況下,課內時間全部用英語進行教學在高職院校仍是行不通的,需要通過母語的配合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學內容,因此,第一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始終不容忽視。首先,第一語言可以為學生學習學科內容提供相關的背景知識,這有助於他們準確理解第二語言的信息輸入;其次,第一語言有助於發展學生最基本的閲讀能力;三是第一語言有助於學生形成“高級語言能力”;四是第一語言能夠為學生學習學科知識提供安全感。由於任課教師懂得學生的第一語言,減少了他們害怕因為聽不懂第二語言授課而產生的種種顧慮,從心理上保證學生學好第二語言。但教師儘量將第一語言的運用降低到最低的限度,避免學生對第一語言產生依賴心理。

雙語教學資源

雙語教學非常強調教學資源的保障,外文原版教材是雙語教學的一個必要條件,它可以使教師和學生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但作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教學參考用書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往往高職院校各專業中文參考資源較豐富,但外文專業參考資料卻極為匱乏,造成教師備課時要將中文資料譯成外語,再用外語授課,學生課餘不能接觸到更多的原文資料,課上和課下脱節,從而無法進行實質性的雙語教學。這個問題亟待解決。
當然,實現雙語教學還有一些重要問題有待解決。如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師資的狀況成為我國高職院校開展雙語教學的一個瓶頸。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能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為數不多,教師能力單一,專業教師英語能力較差,普通英語教師又不懂專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職院校雙語教學的開展。因此,從長遠着眼,必須儘早建立雙語教學師資的培訓體系。
美國外事學院(TheUS.Foreign Servicelnstitute)設立了語言熟練程序測定方法。其標準(FSl)共設立了五個能級
A.通過2—5個月集中正規學習可能達到的水平o
B.經過6—9個月集中正規學習可以達到的水平。
C.在國外居住3年並廣泛學習翱應用當地語言的人達到的水平。
D.在國外居住4年並廣泛學習和應用當地語言達到的水平。
E.受過本科教育本國成年人的語言能力。
根據這一標準,當代語言學界認識到,傳統的正規教學不能解決第二語言學習的過關能級問題,而只能停留在A和B級的水平。因此人們都在尋找事半功倍的語言學習模式,而今已有所突破,這就是本土化的雙語教學和國際化的留學生教育兩大模式,並以此作為當代雙語教學一個命題的兩大方面的模式定位,而為各國語言學界所首肯。因此,如何順應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培養複合型人才是當代職業教育的一大課題。積極嘗試高職雙語教學將為提升高職人才素質作出積極的貢獻。

雙語教學其他信息

雙語教學幼教

幼兒園雙語教學弊病多
100多年前,意大利就曾提出過在幼兒園進行雙語教學實踐,多年後,世界教科文組織否定了這一做法,國際上對幼兒園進行雙語教學有爭議,我國教育部也從沒有提倡過在小學低年級學習外語,更未提過在幼兒園開設英語班,專家們更是小心謹慎,因為小兒一旦養成某種習慣,將來再改比登天還難,令人擔憂的是,我們很多家長強烈要求幼兒園開設英語班,為了迎合家長和某些經濟利益的驅動,一些小學甚至幼兒園紛紛上馬英文班,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上。全國各地出現了很多雙語幼兒園。請不到外教的英語班裏,很多操着中國腔的英文老師粉墨登場,教着這些正在咿呀學母語的娃娃們,於是,這幫娃娃們嘴裏就會講出一些誰也聽不懂的天語。
這些年來,世界各國對嬰幼兒早期發展都十分重視,父母對孩子的關注,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甚至有些成人把自己的願望和要求強加給嬰幼兒。我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本土樹苗和進口樹苗》,有點像我國寶寶學外語的現狀。
故事梗概是這樣的:一對夫婦在庭院裏的最好的位置上種了一株本土樹苗,沒過多久,兩口子路過鄰家的宅院,看見他們的庭院裏種了棵外國樹苗,於是,夫婦倆趕緊跑加自家庭院,在那棵本土樹苗旁也栽種了一棵進口樹苗。本土樹苗本來京 很稚嫩,根還沒扎穩,又同臨進口樹苗搶奪空間和養分,所以長得不是很好,而進口樹苗因為需要國內取之不易的進口肥料,因此長期營養不足,成長的速度比本土樹苗更緩慢。
美國一家研究機構探究,人生最佳學習外語的年齡段時,曾對過這樣的一個實驗,他們把孩子分成若干組,0-3歲,3-6歲,6-12歲,12-14歲,14-18歲,>18歲,各組分別教授同一種外語,結果發現,12-14組的孩子學得最快,記得最牢,美籍華人楊振寧4歲學漢語,背古詩,有着深厚的母語功底,十二三歲去美國留學,他把中西文化交融後,如虎添翼,終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前幾年才去世的106歲的宋美齡,12歲赴美上學,她是第一個在美國國會上用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説服美國人當場捐款支持中國抗日的亞洲女性。
近幾年,中國的小海歸們,頻頻出現在國內舉辦的各種英語大賽中,他們憑藉着2-6歲母語學習關鍵期生活在英語環境中,學得了英文,屢戰屢勝,他們往往是低齡組的冠軍優勝者。不幸的是,他們用漢語交流起來就比較困難了,甚至有些中國小孩子根本不會説漢語!
國外研究者發現,嬰幼兒出生時能分辨世界上所有的語言的語音。但是在接近週歲時,他們只對母語語音的分辨敏感度顯著提高,而分辨外語語音的能力卻明顯下降,這就解釋了,旅居海外華人的後裔,他們出生在哪個國家,哪個國家的語言就會成為他們的母語。
通常來説,母語是一種在自然條件下無意識的習得。如果在單一母語的環境中進行雙語學習,就會打亂這種規律,只會讓孩子對語言產生混淆。漢語是我國唯一的官方語言,因此幼兒學習任何外語都 只能在非自然條件下進行,即聽收錄音機,看電視,或在課堂上學習。一個不滿週歲的嬰兒,無論如何模仿不出一句簡單的話語。因為語言是在大腦、聽覺、和發音器官發育完善的基礎上進行的。對嬰幼兒進行雙語教學不利於孩子的母語學習。而青少年學外語時,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母語,他們的聽聲,發音器官發育到了成熟階段,即使聽不懂句意,也能模仿老師説出複雜的句子。
因此學習外語的成效取決於各種原因,年齡並不像人們想像地那麼重要,更不是學習外語的年齡越小越好。
我們都知道,幼兒教育比小學重要,嬰兒學習比幼兒更重要,隨着現代醫學科學研究的發現,連胎兒都有學習能力,所以我們不但要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更重要的是得法。我國古代教育家“養正於蒙,禁未於發”的觀點,體現了小兒啓蒙階段的學習要正確,要因勢利導,切忌嬰幼兒的發育階段,受功利主義的影響,強迫嬰幼兒學習實用技能。外語充其量就是一個生活工具或生活技能。一個人生活中可以沒有私人轎車,但不可以沒有自己的雙腿。前者是工具,後者是生命的一部分。一個人不會外語可以生活,但不會母語就會困難重重。外語能提升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而母語則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之一。幼小的孩子不宜同時學習兩種語言,更何況漢語英語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如果沒有條件學雙語,寧肯只學母語。因為母語是一個人在世上生活安身立命的東西。我想,家長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們是否擁有生存本領,而非生活工具。

雙語教學成人

很多大學生外語很棒,但在母語表達上明顯欠缺。2006年上海翻譯資格考試中,居然有人把富貴不能淫翻譯成富貴但不能性感。很多留學生在國際商貿往來文件中,不是外語不懂,而是中文語句不通。邏輯思維不清的人比比皆是。幾十年前,胡適先生就説過“當代教育家不非難留學生的國學程度,但他們太妄自菲薄,不肯多讀點國學書。他們在國外既不能代表中國,回國後,也沒有多大影響。”
眾所周知,社會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是智商的競爭,智商的競爭是知識的競爭。知識積累越快,對事物的理解就越深刻,人生的社會化進程中就會加速。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人的智力。文化素質不高的人難以理解和掌握新技術,新理念以及新的生產生活方式。所以歸根結底,一切競爭都是母語的競爭。
在我國栽樹育人,一定要先栽種適合當地的本土樹苗。精心呵護,栽培剪伐,待小樹長成參天大樹後,再引進外國樹苗也不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