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式英語

鎖定
中國式英語是指中國的英語學習和使用者由於受母語的影響,硬套中文語法,在英語交際中出現的不合規範或不合英語文化習慣的英語。
中文名
中國式英語
拼    音
zhōngguóshìyīngyǔ
外文名
Chinglish
別    名
中式英語
種    類
三種

中國式英語定義

中國式英語舉例 中國式英語舉例
中國式英語,也稱中式英語,是指中國的英語學習和使用者由於受母語的影響,硬套中文語法,在英語交際中出現的不合規範或不合英語文化習慣的畸形英語,一種不規範英語。

中國式英語典型例句

把“你的身體很健康”譯成Your body is very healthy,在英語交際中套用漢語交際習慣使用Teacher Zhang(張老師)作為稱呼語,Have you eaten up?(你吃過了嗎?)作為打招呼用語。

中國式英語分類

這種句式雖沒有語法錯誤,卻不合英語文化習慣,也可納入中國式英語之列,統稱之為Chinglish。
中國式英語翻譯一共有三種,Chinglish,Pidgin English,Canton English。Chinglish 用的多一些,指中式英語,Pidgin English 指的是洋涇浜英語,是解放前在上海洋涇浜地區流傳的一種中式英語,也泛指所有中式英語。例如,上海話中的洋涇浜英語。

中國式英語產生原因

上海的租界建立以後,原開設在廣州、香港、澳門、南洋等地的洋行,以及在本土的外國公司紛紛轉遷上海或在上海設立分支機構。由於中西語言上的隔閡,一些原在洋行任職、粗通英語的廣東籍買辦也隨着洋行進入上海充當外國人翻譯或華洋貿易的中介人。同時,上海的本土及其他籍商人為了能與外商直接往來,開始學習簡單的英語會話。從此,上海地區開始流行帶有濃重鄉音而又不符合英語語法的中國式英語,即“洋涇浜英語”。
外國人初來上海時,華人與洋人打交道,語言的讀音還能學習,而外文字卻難以摹擬。於是有些聰明人就以中文部首中的丶丨丿一 凵 等代替英文的二十六個字母。據説,小刀會起義期間,小刀會與租界的書信往來就是用中文部首的英文寫成的,而且還真的避開了清政府的耳目。這或許也可以稱之為“洋涇浜英語”,只不過由口頭形式轉向了書面形式
在上海地區英文專修學校和更高級的大學尚未成立時,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們和本地居民普遍都使用這種語言。在英文中,所謂的洋涇浜語,也叫皮欽語,轉指不同語種的人們在商業交往中發展而成的混雜語言。這種滬版皮欽語一度廣泛使用於滬上,連正宗的英國佬到上海落腳,也得先從師學幾個月“洋涇浜話”,這樣才算通過初步的語言關。對普通的上海市民而言,掌握洋涇浜英語的難度似乎並不太大。由民國時人汪仲賢撰文的《上海俗語圖説》中曾記載了洋涇浜歌訣:
來是“康姆”(come)去是“谷”(go),廿四銅鈿“吞的福”(twenty four);
是叫“也司”(yes)勿叫“拿”(no),如此如此“沙鹹魚沙”(so and so);
真嶄實貨“佛立谷”(fully good),靴叫“蒲脱”(boot) 鞋叫“靴”(shoe);
洋行買辦“江擺渡”(comprador),小火輪叫“司汀巴”(streamer);
“翹梯翹梯”(drink tea) 請吃茶,“雪堂雪堂”(sit down)請儂坐;
烘山芋叫“撲鐵禿”(potato),東洋車子“力克靴”(ricksha);
打屁股叫“班蒲曲”(bamboo chop),混帳王八“蛋風爐”(daffy fellow);
那摩温”(No.1)先生是阿大,跑街先生“殺老夫”(shroff);
“麥克麥克”(mark)鈔票多,“畢的生司”(empty cents)當票多——{附註:沒錢的意思};
紅頭阿三“開潑度”(Keep door),自家兄弟“勃拉茶”(brother);
爺要“發茶”(father) 娘“賣茶”(mother),丈人阿伯“發音落”(father in law)
也有的類似歌訣中加上“一元洋鈿 ‘温得拉’(one dollar)”的內容,大同小異,但有一點得清楚,就是該歌訣須用寧波人的甬音念來,更為原汁原味。這也間接反映了寧波生意人在上海灘的地位。
據近人研究,洋涇浜語主要有以下兩個特徵:首先是植入的英語詞彙有限,大概在七百餘個單詞,所以一詞多用和一音多義現象嚴重,如my可以與I,we, mine,ours等同義通用,同樣“店、船、夷皂、羊、湯、樣,少破能該六字雲”,即shop,ship,soap,sheep,soup,sample一律讀作“少破”;其次為英語語法中國化,一般不使用介詞,如把“很久沒有見到你”説成“long time no see you”等。

中國式英語具體表現

搭配不當
由於受到漢語字面的影響,翻譯中往往不是犯語法錯誤就是出現更深層的搭配不當的問題。例如:來信寫道the letter writes應為the letter reads;取得成就make achievements應為attain score achievements;革命接班人successors to revolution應為revolutionary successor cause,或者successors in the revolutionary cause.
重複
中國式英語舉例 中國式英語舉例
英語和漢語對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的用法不同,所以對重複強調的用法也不一樣。漢語中經常出現重複使用名詞的現象,而英語則較多地使用代詞、短語或省略來表達。例如:為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中國需要進一步瞭解美國,美國也需要進一步瞭解中國。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US relations,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S better and the US also needs to know China better.應改譯為:To promote China—US relations,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S better and vice versa.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的法制國家。govern the country by law...and build the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應改為:exercise the rules of law...and turn China into a socialist country with an adequate legal system.
過多使用修飾詞
中國式英語舉例 中國式英語舉例
漢語中經常使用副詞修飾動詞和形容詞,用形容詞修飾名詞,以加重語氣。而譯成英語時需要斟酌,不能逐字照譯。例如:徹底粉碎completely smash,“smash”本意就是break completely,已經包含了“徹底”的意思,加上completely語氣反而弱化了。完全征服completely conquer,“conquer”不可能是partly。
不適當的省略
有時漢語簡潔,但譯成英文必須補缺。例如:農業搞好了,農民能自給,五億人口就穩定了。If agriculture is in good shape and the peasants self-supporting,then the 500 million people will feel secure.應改譯為:If agriculture is in good shape and the peasants are self-supporting,then the 500 million people will feel secure.前半句主語和動詞都是單數,後半句主語是複數,因而必須據此加上一個複數動詞,而不能省略。

中國式英語英文掌故

洋涇浜英語在當時上海人生活中的應用隨着洋涇浜語的普及而不斷增多,而且同一個詞會不斷演繹以應用到各個方面,例如用“鄧路普”暗指人厚顏無恥(“鄧路普”為英國生產的輪胎品牌,因其質量好故當時人認為其橡膠很厚,其實鄧路普輪胎是質薄而牢固的)。大抵在16世紀末到18世紀中葉,在廣州口岸的中國人與西方人進行商業交往的語言稱“廣東葡語”,使用廣州話注音。《澳門記略·澳譯》即列舉楊炳南口述、為清謝清高筆錄的“廣東葡語”,如國土稱“哩”,公主稱“必林梭使(princess)”,首相稱“善施(chancelle)”等。18世紀中葉以後,英語地位壓倒葡語,於是產生以廣東土音注讀英語的所謂“廣東英語”(西洋人稱為Canton English)。這種“廣東英語”為漢語和外語混雜的產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初期的產物。

中國式英語流傳與消逝

中國式英語
新版《漢英大詞典》曾經把“躲貓貓”翻譯為“hide-and-seek”,不過比起新鮮出爐的網友原創“中國式英語”,“hide-and-seek”就顯得太不內涵了。在網上流傳的這一整套“中國式英語”中,躲貓貓被稱為“suihide”,動車則被稱為“don'train”,這些單詞多是兩個詞彙的巧妙組合,同時還是相關中文或者英文的諧音,還非常符合網上的熱點,“潮”得很。
中國式英語都是“內涵帝”
從前學校裏流傳的中國式英語是“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People hill people sea”……逐字逐句翻譯,除了中國人誰也看不懂。新版的《漢英大詞典》則把“躲貓貓”翻譯成了“hide-and-seek”(字面意思為躲和找),外國人倒是看懂了,但是中國人看了又納悶兒了,得對比着才能瞭解什麼意思。和以上這些相比,現在網絡熱傳的中國式英語則稱得上是“內涵帝”。躲貓貓就被翻譯成了“suihide”,是suicide(自殺)和hide(躲)的合成詞,兩個詞何在一起正好概括了雲南的躲貓貓事件;最絕的是“suihide”連起來讀還完全符合英語的讀音規則,簡直是翻譯守則“信達雅”的典範。
網絡詞彙“笑而不語”被翻譯成了“smilence”,把smile(微笑)嵌進了silence(沉默)裏,形神兼備。“動車”的翻譯則稱得上是“神來之筆”,網友們直接把它叫做“don'train”,don't(不要)暗合“動”的發音,don‘t和train(火車)加在一起,直接指出動車的速度不是一般的火車哦。
失去了聯想單詞會怎樣?
這些“中國式英語”不但符合中英文的雙重審美標準,還能將單詞翻譯出中國網民特有的幽默感,在原有的詞里加入新的意思。女秘書被翻譯成了“sexretary”,secretary(秘書)和sex(性)合二為一,暗示老闆和女秘書的曖昧關係。記者被翻譯成了“jokarlist”,即joke(笑話)和journalist(記者)的合成。這幾年的確曝出了不少記者寫不實報道或者學問不精鬧出笑話的,讓人看了會心一笑。“終成眷屬”則被翻譯成了“togayther”,together(一起)加上gay(同性戀)……這個內涵絕對夠深刻,豈止是一個單詞,簡直是一出百轉千回的《斷背山》,還真是“終成眷屬”。
潮是自創單詞的第一要義
中國詞彙這麼多,翻譯出來去見外國人的詞彙要有代表性才好。所以網友們翻譯的可都是最新鮮火熱的中國熱詞。春節期間新聞報道了中國人組團到外國購物過節的事情,網友們立刻把這樣一羣人翻譯成了“chinsumer”,Chinese和consumer合成,很明顯,中國的消費者嘛。之前紅了一整年的“偷菜”也進入被翻譯序列,vegetable(蔬菜)和steal(偷)一混搭,vegeteal意思自然很明顯了。偷菜已經是一種中國網絡奇景了,老外當然得好好了解一下。此外網友們常用的“圍觀”和“情緒穩定”也有相應的翻譯版本,常見的網絡詞彙一應俱全。這個源自網絡的中國式英語相當之“潮”,要是有外國人有興致都瞭解一遍,基本上就能跟上中國網民跳躍而BT的思維了。
圍觀網友:I’m smilenced
這一批“中國式英語”並不是某一個人的創作,而是網友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最初的幾個“示範翻譯”出來之後,就有不斷補充新的翻譯進去,最終形成了一套中國式英語。這一套搞笑翻譯方法在網上不斷流傳,讓圍觀的網友們“膜拜不已”。網友“蘇軾的風”表示:“我差點就當真了。”還有學英語的網友對此提出了專業上的褒獎:“都不能説是惡搞了,真的很專業啊,從發音和合成的意思都沒有問題,很標準的翻譯。”更有惡搞者,直接用“笑而不語”的翻譯“smilence”作為回覆:“看完這些單詞,I’m smilenced,and emotionormal。”

中國式英語詞彙表

中國式英語詞彙表

中國式英語網絡類

smilence=smile+silence=笑而不語
emotionormal=emotion+normal=情緒穩定
circusee=circus+see=圍觀
vegeteal=vegetable+steal=偷菜
ungelivable=un+geili+vable=不給力
gelivable=geili+vable=給力

中國式英語時事類

chinsumer=Chinese+consumer=在國外瘋狂購物的中國人
suihide=suicide+hide=躲貓貓
don‘train=don’t+train=動車
shitizen=shit+citizen=屁民

中國式英語社會類

sexretary=sex+secretary=女秘書
togayther=together+gay=終成眷屬(專指同性戀)
divoice=divorce+voice=離婚宣言
animale=animal+male=男人天性
jokarlist=joke+journalist=記者 [1] 

中國式英語語言類

you me you me=彼此彼此
You give me stop=你給我站住
If you want money,I have no;if you want life,I have one=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Give you some colour see see=給你一點顏色瞧瞧
Do you have my telephone number=你有我的電話號碼
[1] 

中國式英語學者觀點

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指出,人們應該以寬容和客觀的態度對待中式英語,而不是指責和排斥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生存法則對中式英語同樣適用。學生應學習使用現行的標準英語;有關部門應協助規範中式英語的運用。而作為一種中外文化交融中出現的有趣文化現象,中式英語仍將以不可逆轉之勢在指責和寬容中繼續“成長”。

中國式英語糾正策略

英語基本詞匯是構建英語句子,形成話語的基石。要掌握英語,首先要有英語詞彙作準備,這是學生學會英語不可缺少的條件,這一點要充分重視。在學習英語單詞時,除知道基本詞意外,還要學會在語境中正確使用單詞,遇到一詞多義或同義詞的情況時,應注意其用法異同,通過查閲詞典學習例句,加深理解。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到詞組、短語之間的差異,弄清其意思後進行反反覆覆的練習,以求熟練掌握,並達到準確、靈活運用。
中國式英語現象是學生學習英語中必然經歷的一個過渡期。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關鍵問題是如何縮短這一過渡期。教師可針對性地採用兩手抓的方法,縮短這一過渡期。一是貫徹文化背景教學原則,進行中西方文化對比教育,培養學生的文化洞察力,加強學生對語言的社會文化含義瞭解,加深學生對語言本身的認識,正確理解和準確運用所學語言,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二是對這些中國式英語錯誤有一個較為科學的全面分析,與學生的“自創規則”相聯繫,瞭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階段性,對症下藥,幫助學生加快“自我審視”的步伐,縮短這一本族語向目的語的過渡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