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焦

鎖定
中醫術語。①三焦之一。②温病三焦辨證之一。
中文名
上焦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目錄

上焦概念

1、指臟腑三焦中的上部,從咽喉至胸膈部分。
2、温病三焦辨證之一。

上焦解讀

1、臟腑三焦之一。三焦的上部,從咽喉至胸膈部分。《靈樞·營衞生會》:“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
2、温病三焦辨證之一。指外感初期,邪在肺。《温病條辨》:“凡病温者,始於上焦,在手太陰”。

上焦中醫應用

1、臟腑三焦——上焦
上焦的主要功能是將飲食物的精氣宣散敷布於全身,像自然界的霧露一樣滋潤溉養全身,故云:“上焦如霧。”《靈樞·決氣》説:“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燻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即是形容上焦的功能和氣化過程。由此可知,上焦的功能實際上就是心肺的運行氣血、輸布營養物質的功能。
2、温病三焦辨證——上焦
上焦辨證:上焦包括手太陰肺與手厥陰心包。手太陰肺的病變,多為温熱病的初期階段;手厥陰心包的病變,常由手太陰肺逆傳而來,病情較重、較深。上焦温病就其病邪性質來論有温熱、濕熱兩大類,就其病邪部位來論,有肺與心包兩個病所。
(1)温熱初襲肺衞:脈不緩、不緊而動數,或兩寸獨大,尺膚熱,頭痛,微惡風寒,身熱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後熱甚,苔薄白,舌邊尖紅。為風熱之邪,初襲肺衞,肺失宣降,衞失開合所致。正邪交爭則發熱衞氣被鬱則惡寒,風主開泄則自汗,温熱上壅則頭痛,肺失宣降則咳嗽熱傷肺津則口渴 ,病在衞分則渴不甚。脈不現緩足有別於中風,脈不現緊,更有異於傷寒,脈來浮數,苔薄白,病在衞分,舌邊尖紅,肺經有熱。若但咳,身不甚熱,口微渴,為風温初犯上焦肺經之最輕者。若上焦温熱兼咳血、衄血者,為温熱之邪,損傷肺絡,迫血妄行所致。若上焦温熱,兼有紅疹外發者,是風熱之邪,內迫於營,外發皮膚所致。
(2)温熱逆傳心包:灼熱夜甚,夜寐不安,甚則昏迷譫語,或昏憒不語,舌蹇肢厥,舌質紅絳,脈細數。為温熱之邪,逆傳心包,營熱壅盛之候。營熱燔灼,津液已傷,汗失生化之源則灼熱不退。邪熱在裏,入夜之後,衞氣行陰經,與邪熱相搏,故夜間熱甚。邪熱內擾心神則昏迷譫語,或昏憒不語。陰陽不接則肢厥。舌紅絳,脈細數均屬上焦營熱病變。
(3)濕熱遏阻衞氣:症見惡寒重,發熱輕,或不發熱,或午後發熱,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胸悶無汗,神識呆滯,口粘不渴,脘痞納呆,或腸鳴便溏,苔白膩,脈濡緩。多因外感濕邪,濕鬱肌表,內困脾土所致。濕困肌表,衞陽被鬱,則惡寒重而無汗。濕為陰邪,重濁粘膩,矇蔽於上則頭重如裹。困於中州則脘痞納呆,阻於經絡則肢體困重,流於腸間則腸鳴便溏,清陽不展則神識呆滯,濕盛熱微則口粘不渴。病變初起,濕濁藴熱尚未明顯,故苔白膩,脈濡緩。
(4)痰熱矇蔽心包:症見身熱不揚,午後熱甚,神識呆滯,時昏時壅,昏則譫語,醒則痴呆,苔黃膩,脈滑數。多因濕熱鬱蒸,釀成痰熱,上蒙心包所致。熱藴濕中濕遏熱伏,故身熱不揚。午後陽明經氣旺盛,與邪抗衡,故午後熱甚。濕熱釀痰,矇蔽心竅,故見神昏譫語。苔黃膩脈滑數均為痰熱之象。
[1-2] 
參考資料
  • 1.    袁鍾、圖婭等主編.《中醫辭海》: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年
  • 2.    《中醫學》編輯委員會.《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