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環唑

(有機物)

鎖定
三環唑(Tricyclazole),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為C9H7N3S,分子量為189.237,白色無臭針狀結晶。
三環唑是防治稻瘟病專用殺菌劑,屬於噻唑類。殺菌作用機理主要是抑制附着孢黑色素的形成,從而抑制孢子萌發和附着孢形成,阻止病菌侵入和減少稻瘟病菌孢子的產生。 [1] 
中文名
三環唑 [1] 
外文名
Tricyclazole [1] 
CAS登錄號
41814-78-2 [1] 
熔    點
187 ℃
密    度
1.5 g/cm³
外    觀
白色無臭針狀結晶。
分子式
C9H7N3S [1] 

三環唑名稱

其他名稱 比豔三賽唑,克瘟靈,克瘟唑,Beam ,Bim,Blascide,EL-291

三環唑物理性質

純品為白色結晶,熔點187~188攝氏度。工業原藥為橙色結晶。對水、光、熱穩定,持效期7~10天。
CAS號:41814-78-2
飽和蒸氣壓(kPa):0.267×10-7(25℃)
溶解性:微溶於水,溶於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易溶於氯仿丙酮
禁忌物:強氧化劑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氧化硫

三環唑毒性

屬於中等毒性殺菌劑。原粉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305毫克/公斤,小鼠為250mg/kg,急性經皮LD50大於2000毫升/公斤,急性吸入LC50大於0.25毫克/m3。對兔眼和皮膚有輕度刺激作用,在試驗劑量下無慢性毒性。對水生生物安全。對蜜蜂無毒,對蠶有輕度影響。

三環唑劑型

20%、40%、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30%懸浮劑,1%、4%粉劑,20%溶膠劑

三環唑產品特點

具有較強的內吸性的保護性殺菌劑。能迅速被水稻各部位吸收,持效期長,藥效穩定,用量低並且抗雨水沖刷。

三環唑適用範圍

主要用於稻瘟病的防治。

三環唑防治功效

三環唑具有較強的內吸性,能迅速被水稻根莖葉吸收,並輸送到稻株各部,一般在噴灑後2小時稻株內吸收藥量可達飽和。產品有20%和75%可濕性粉劑
三環唑防病以預防保護作用為主,在發病前使用,效果最好。採用噴霧法的具體操作為:防治苗瘟,在秧苗3-4葉期或移栽前5天,畝用20%可濕性粉劑50~75克,對水噴霧;防治葉瘟及穗頸瘟,在葉瘟初發病時或孕穗末期至始穗期,畝用20%可濕性粉劑75~100克對水噴霧;穗頸瘟嚴重時,間隔10~14天再施藥1次。
三環唑浸秧防治葉瘟的效果優於拔秧前噴霧,具體做法是:將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750倍液盛人水桶中,或就在秧田邊挖一淺坑,墊上塑料薄膜,裝入藥液,把拔起的秧苗捆成把,稍甩一下水放人藥液中浸泡1分鐘左右撈出,堆放0. 5小時後即可栽插。
用藥液浸秧,有時會引起發黃,但不久即能恢復,不影響稻秧以後的生長。

三環唑使用方法

1、水稻葉瘟的防治 在秧苗3-4葉期每畝用20%可濕性粉劑50-75克,兑水40-50公斤,常規噴灑。或用0.1%有效成分藥液浸種48小時後再催芽拌種
2、防治水稻穗莖瘟 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初期,用20%可濕性粉劑75-100克均勻噴灑。
注意事項
1、浸種或拌種對芽苗稍有抑制但不影響後期生長。
2、防治穗莖瘟時,第一次用藥必須在抽穗前。
3、勿與種子、飼料、食物等混放,發生中毒用清水沖洗或催吐,尚無特效解毒藥
4、有一定的魚毒性,在池塘附近施藥要注意安全。

三環唑生產工藝

鄰甲苯胺出發,經硫氰化鈉加成、閉環、取代、擴環而製得。
生產方法二
以鄰甲苯胺等為原料,經加成、關環、取代、擴環四步反應制得三環唑。
加成反應 將鄰甲苯胺在溶劑存在下加入硫酸,再加入硫氰化鈉,升温反應。經回收溶劑、冷卻、過濾、乾燥等後處理,得鄰甲基苯基硫脲m.p.154 ~160℃,收率93%~95%。
關環反應 在溶劑存在下,將鄰甲基苯基硫脲與氯反應,注意控制反應温度。保温反應結束後,回收溶劑、加鹼中和、冷卻、過濾、甩幹,得2-氨基-4-甲基苯並噻唑。m.p.134~136℃,收率90%~91%。
取代反應 將適量的溶劑、鹽酸和水混合後,加入2-氨基-4-甲基苯並噻唑,與肼的鹽酸鹽作用,升温反應至終點,冷卻、過濾、乾燥後得2-肼基-4-甲基苯並噻唑。m.p. 167~170℃,收率85%~87%。
擴環反應 將2-肼基-4-甲基苯並噻唑在攪拌下加入到一定量溶劑和甲酸反應釜中,加熱升温至反應結束、減壓回收溶劑和過量的甲酸,同時加水稀釋冷卻,過濾、水洗至中性,甩幹、乾燥得三環唑原藥。m.p. 184~186℃,收率90%~93%。 [2] 

三環唑執行標準

國家標準GB/T 39651-2020。實施日期2021-07-01。 [3] 
國家標準《三環唑》 由TC133(全國農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上報及執行 ,主管部門為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3] 
參考資料